#癌症

講座/癌友免疫營養論壇

講座/癌友免疫營養論壇#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免疫療法正夯,但免疫力與癌症的關係是甚麼?該如何攝取對的營養補充免疫力?許多癌友都存在錯誤迷思。營養不良的癌友將無法接受有力的醫學治療,也會增加治療的合併症及感染率,影響治療效果,甚至降低癌症病患的存活率。癌友在抗癌過程中儲備良好的免疫力及對治療的耐受性,順利完成療程,是提升癌症病患治癒率及存活率的不二法門。台灣癌症基金會將於07月28日(六)舉辦癌症論壇,邀請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黃銘德及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魏賓慧主講「抗癌致勝教戰 解密免疫營養」。3位專家將與病人、家屬雙向互動,協助大家釐清免疫營養迷思,並分享免疫營養最新國際趨勢。報名可上台灣癌症基金會官網或洽 (02)8787-9907轉分機216。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本活動優先保留給正在治療中癌友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2018 免疫營養新趨勢論壇時間:107年7月28日(六)下午14:00-16:30地點:台大法律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台北市辛亥路二段及復興南路交叉口)洽詢:02-8787-9907轉216(湯小姐)線上報名網址:https://classevent.canceraway.org.tw/

細胞突變致病 哪個致癌因素風險大?

細胞突變致病 哪個致癌因素風險大?#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癌症的複雜性在於其破壞的方法不受限制,似乎也沒有形成癌症突變的單一原因。癌症被認為是從單一細胞的單一改變開始,但似乎有許多不同因素會影響突變的發生。環境、病毒、遺傳、飲食等因素 都與癌症有關環境因素是其中一部分,至於暴露於二手菸、電離輻射、陽光及石棉粉塵之下所引起的炎症,已知都是會增加罹癌風險的因子。目前幾種透過病毒傳播的方式(像是人類乳突病毒HPV)、遺傳因素,以及許多與生活形態相關的原因,都增加了罹癌的風險。我們已知飲食是有影響力的,而且飲食健康與癌症風險在許多方面都有密切關連。例如,食用加工肉品會導致大腸直腸癌風險增加,這部分之前我們已經討論過了。但當我們討論到風險時必須謹記,癌症會發生是由看似自發的突變所造成,這一點十分重要。人在一生當中,細胞分裂會發生數十億次,只要有一個細胞以特定方式出了錯,就可能催毀了人的一生。目前有許多方法可以增加或減低風險,但癌症卻可能發生在我們任何一個人身上。癌症的風險 或許與人類壽命延長有關癌症是單一細胞改變的結果,一個短暫隨機的事件,而非身體長期退化或具體生活選擇的直接後果。發生癌症的風險與任何意外事件的風險是一樣的。我們可以避免冒險,但我們永遠無法超越偶然性。癌症是融入我們生活當中的一種無法避免的危害,其中最大的風險因子或許來自人類壽命延長的趨勢。當有人罹患這種可怕疾病,不管是哪一種樣態,我們最不該做的一件事就是去責怪他們。他們是殘忍命運下的受害者,我們只要感恩就好,因為在現代社會中,他們擁有比歷史上任何時代更多的生存奮戰機會。普遍解藥的誘惑從存活率明顯上升及長期結果,可以看出對抗癌症技術的大幅進步—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我們接受癌症其實不是一種病。癌症本身有著難以想像的複雜性,每一個案例都需要利用獨特方法,應用當今腫瘤科醫生能夠取得的各種工具,而且治療過程通常十分嚴苛、痛苦又冗長,需要病人極大的毅力、勇氣、信任及決心。基於在癌症被診斷出來的那個時間點,擺在任何人面前的都是一場恐怖的戰役,所以若有人想要抓住任何一根小樹枝,好讓自己能從洪流中脫身,也就不令人驚訝了。我們已經討論過鹼性灰飲食以及對於抗氧化劑的誤解,但事實上關於飲食及癌症的迷思簡直多到不可勝數,其中最大的迷思莫過於,認為我們對所有型態的癌症都能找出單一的解藥或成因。這一點在很多偽科學中相當常見,但對癌症卻再危險不過,這種誘人的觀點與真正的科學認知有很大的矛盾。過去這些年來,許多飲食規定都保證有某種普遍解藥,這種想法可在歷史的某個時期中找出根源,當時我們還以為即將出現某種普遍解藥。(本文摘自/廚房裡的偽科學: 你以為的健康飲食法,都是食物世界裡的胡說八道/八旗文化)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因腫瘤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此時營養治療對癌症患者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7月16日(一)舉辦營養講座,由施淑梅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本次講座中營養師將提供一些飲食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07年7月16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癌症網路訊息判真偽

講座/癌症網路訊息判真偽#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已經連續35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平均每5分鐘就有1人確診癌症。網路上常出現癌症與養生相關訊息,我們該如何分辯其中是否置入性型行銷、辨別可能誇大與不實?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6月28日(四)舉辦癌症講座,由吳嘉芸醫師主講「癌症的網路訊息如何判定真偽」,醫師將在課程中帶您認識癌症,說明為何網路上大量出現養生訊息,幫助您判斷網路訊息真偽,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的網路訊息如何判定真偽時間:107年6月28日(四)上午10:00-12: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0樓第二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6月8日(五)舉辦營養講座,由蘇筱媛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講座中營養師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07年6月8日(五)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

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的飲食需配合患者病情及營養需求,預防或矯正營養缺乏問題、修補身體肌肉組織、減輕治療引起的飲食副作用並提昇生活品質。然而,親朋好友或自己的飲食觀念不正確,可能會引發營養不良問題。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5月17日(四)舉辦營養講座,由孫文蕙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本課程針對各個飲食迷思,包括「吃太營養使腫瘤長太快?」、「體重一定會減輕?」、「吃不下打營養針就好?」、「要改吃生機飲食或素食嗎?」等問題給予建議,讓病患的飲食觀念更正確。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時間:107年5月17日(四)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青少年癌友照護 安心陪伴很重要

青少年癌友照護 安心陪伴很重要#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對青少年(teenager,十三歲至十八歲)的癌症病人照顧,和照顧成人或兒童癌症病人,是完全不同。在國外有特殊志工團體及網站,整理出以下青少年癌症病人在社會和身心靈的需求:「行為會退化,對父母的依賴很深,父母為了陪伴及就醫需求,家庭會出現經濟問題,因為獨占父母,兄弟姊妹可能會產生嫉妒心理,需要同學、同年齡層的肯定和支持,但是往往得不到,擔心學校課業及未來前途發展,害怕癌症帶來的痛,以及癌症治療的痛苦,擔心外觀的改變,會有生育和性的需求,比較情緒化,無法理性地討論問題,故意對立,比較沒有現實感,沒有生命全面的看法。」醫護、志工、陪伴者必須關照到上述的需求,才會被青少年癌症病人當成是同一國、是 buddy-buddy。如此,才能在他們感覺脆弱的時候,讓您的出現代表一種安詳、信心和力量;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改變他們固著的某些想法。否則他們多半會一意孤行,難以溝通。無禮、刺激性的言語 造成反效果以一位十七歲何小弟的故事為例。何小弟當時罹患惡性骨肉瘤已經三年,心蓮病房團隊照顧他的時間只有三個禮拜。記得第一次到腫瘤科病房會診時,我看到何小弟的桌面上擺滿各種吃食,何爸爸在旁一直用無禮、刺激性的言語,希望他能勇敢展現生命力;可是那些言語聽在我耳裡,卻覺得有些殘忍。後來我向秀英師姊請教,才知道這是他們父子的互動模式。而且何爸爸不能時常在病榻旁照顧,許多時候是孩子獨自留在病房中。志工們不忍心,就會過去關懷和照顧,扮演家人的角色。經過兩次會診,知道何小弟喜歡玩網路線上遊戲,於是找來桌上型的電視遊樂器讓他玩,並打商量說:「我們會馬上在心蓮病房接無線上網,希望你能轉過來接受我們的照顧。」他考慮了幾天,終於答應。歡喜心幫助病人打開心門 好好溝通他轉到心蓮病房後,我們依循與青少年癌症病人相處的方式,耐心陪伴他,希望他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善意。除了架設臨時網路,護理師知道他喜歡一組歌唱團體,還特地跑到臺北要了一張簽名CD送他,這讓他著實高興了好一陣子。何媽媽為了家計,不常來醫院,我們也盡量連繫,希望在孩子往生前這段日子,何媽媽能多來陪伴。有一天,我們家的宥儒小朋友又到心蓮病房學習當志工,何小弟看到更小的陳小妹時很高興。後來我把宥儒的照片做成一張大掛圖,架在點滴架上,讓他每天看了都能起歡喜心。何小弟往生前一天,我們已經看出跡象,擔心他是否沒有心理準備。當時靈機一動:覺得這個時候只有歡喜心能幫助病人打開心門,好好與我們溝通。於是下班後又把宥儒帶過來。感受到眾人的愛 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詳離開何小弟果然很高興,我問他:「你願不願意牽小貝比的手,把自己的能量傳給她?」他真的慷慨地伸手過來牽,我要宥儒對哥哥說「阿彌陀佛」,她還不滿一歲,只會點頭表示,而何小弟卻高興地回了一句「阿彌陀佛」。接著我對他說:「我們要常念佛號,希望你身體好起來之後,能回來慈濟找儒貝比。」他看了我一眼,意思是:我的身體怎麼可能好起來?於是我接著說:「等你換一個好的身體再來時,要記得回來找儒貝比。」這次他聽懂了,向我點點頭。之後我將這個過程和秀英師姊分享,她欣慰地說:「照顧他那麼久,從沒聽他念過一句佛號,今天知道他會念佛,很為他高興。」護理師也都覺得何小弟已經能感受到我們的愛。何小弟最後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詳離開,這也讓大家很安慰、很感恩。(本文摘自/微笑,告別:對臨終者的精神幫助/心靈工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