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友體重輕影響治療 營養補充有撇步

癌友體重輕影響治療 營養補充有撇步#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治療過程中,病人常會面臨體重輕的危機,大部分病人不是輸給癌症,而是被「營養不良」打敗。營養師提醒,癌友的營養治療特別需要重視,癌症病人體重下降,可能降低對癌症治療耐受度,嚴重甚至可能需中斷治療。癌症治療若體重減輕太多 可採用高熱量高蛋白飲食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林昱臻表示,惡性腫瘤持續蟬聯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健署公布最新統計,癌症時鐘又快轉,平均每5分鐘就有1人罹患癌症。癌症病人體重下降是普遍問題,然而降低病人活動力、體能表現下降,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降低對癌症治療的耐受度,嚴重甚至可能需中斷治療。治療前應多選擇新鮮且多樣化的食物,如果體重已經過輕或體重降低較多,建議提早採用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治療中每天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避免只攝取蔬果類。除了到醫院抽血檢查,病友可利用定期測量體重,了解體重改變情形,評估營養狀況,如果體重流失過多或治療過程中出現副作用,建議諮詢營養師,從飲食調整改善。補充保健食品、營養品 不宜偏廢飲食林昱臻營養師表示,近年保健食品盛行,使用保健食品預防並延緩副作用應同時配合治療,避免延誤病情。應以熱量蛋白質攝取足夠為基礎,再補充保健食品。保健食品選擇原則,需挑選具科學驗證的保健素材,並選擇合法廠商。藥物與保健食品需間隔使用,避免交互作用。注意任何營養素都有攝取上限,多食無益,給自己設立停損點,保健食品補充的必要性,可觀察半年是否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營養品是病友可以方便取得的點心,市面上營養品琳瑯滿目,建議病友依自己需求選擇適合的營養品,以均衡配方優先。如果體重減輕過多或因食慾不振造成熱量攝取不足,可選擇濃縮配方,減少進食量,但補充到更多的營養。腫瘤配方中添加許多抗發炎與幫助傷口修復的營養素,如魚油,建議可與均衡配方互相搭配補充。

講座/癌友有氧運動班

講座/癌友有氧運動班#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可以增加腦內啡分泌,讓心情變愉悅。適度規律運動搭配合適飲食,可使新陳代謝變好,亦可降低罹癌的風險。疾病的預防裡都有運動這個部分,運動鍛鍊身體也是練心。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8月27日(一)舉辦癌症講座,由范姜惠瑩老師主講「癌友有氧運動班」,信心是半個生命,癌友們一起來為自己努力,一起運動讓身心更強壯健康!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02)89667000轉分機1709。(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友有氧運動班時間:107年8月27日(一)上午9:30-11: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因為腫瘤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8月20日(一)舉辦營養講座,由吳詠如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本次講座中,營養師將提供飲食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107年8月20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癌友有氧運動班

講座/癌友有氧運動班#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可以增加腦內啡分泌,讓心情變愉悅。適度規律運動搭配合適飲食,可使新陳代謝變好,亦可降低罹癌的風險。疾病的預防裡都有運動這個部分,運動鍛鍊身體也是練心。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8月20日(一)舉辦癌症講座,由范姜惠瑩老師主講「癌友有氧運動班」,信心是半個生命,癌友們一起來為自己努力,一起運動讓身心更強壯健康!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02)89667000轉分機1709。(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友有氧運動班時間:107年8月20日(一)上午9:30-11: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講座/癌友有氧運動班

講座/癌友有氧運動班#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可以增加腦內啡分泌,讓心情愉悅。適度規律運動搭配合適飲食,可使新陳代謝變好,亦可降低罹癌的風險。每種疾病的預防裡都有運動,運動鍛鍊身體也是練心。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8月13日(一)舉辦癌症講座,由范姜惠瑩老師主講「癌友有氧運動班」,信心是半個生命,邀請癌友們一起來為自己努力,一起運動讓身心更強壯健康!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02)89667000轉分機1709。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友有氧運動班時間:107年8月13日(一)上午9:30-11: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治療癌症不適 中醫穴道、食療可緩解

治療癌症不適 中醫穴道、食療可緩解#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治療時,有時會出現食欲不振、睡眠障礙、口乾、便秘、拉肚子等副作用。腫瘤照顧需要多科團隊合作,除了醫師、護理師,還有腫瘤個管師、藥師、營養師、臨床心理師及社工專業人員等,藉由定期團隊會議依據各癌治療指引,訂定出適合的治療計畫後,再開始進行診療,治療後還應提供完善的追蹤服務。按壓消化道及神經系統有關穴道 緩解不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喬韻文分享癌後中醫養生調治方法,教導病友們透過穴位按摩、養生食療,啟動自身的調節能力,緩解治療時身體的不適,增進身體的健康。與消化道有關的頰車穴、內關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以及與神經系統有關的百會穴、神門穴及太衝穴。病友們認真確認穴位,希望在有需要時可以派上用場。放療後口乾 可選擇食用水梨牛奶、烏梅湯養生食療則推薦四神湯,以茯苓、山藥、芡實及蓮子各一兩煮湯,沒有禁忌症,適合病友用來補腸胃的功能。水梨牛奶適合放療後口乾的病人食用,但脾胃虛寒或有乳糖不耐症者不合適,若是脾胃寒的病人,可以用水梨煮薑取代。百合蓮子湯對於睡眠不好、心煩氣燥者有幫助。以烏梅、陳皮、白糖煮成的烏梅湯,對於放療後口乾的病人,能刺激唾液的分泌,但感冒咳嗽、胸悶、腸胃炎者不宜。養津茶是以麥冬10g、玉竹10g、枸杞8g、薄荷3葉煮水喝,可以補津液,改善口乾的症狀,但脾胃虛寒者要少喝。癌症癒後 減少糖份攝取、多吃蔬果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提醒,癌症癒後營養,建議病友們減少「糖」的攝取,避免含糖飲料、蛋糕等,多吃蔬果,增加植化素的攝取,多喝水、規律的運動、控制理想體重、不熬夜,「營養、保養、修養」,降低復發率。

居死因之首!「四癌篩檢」揪出初期癌

居死因之首!「四癌篩檢」揪出初期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陳奶奶到醫院探視老友,好友不菸不酒、生活起居正常卻罹癌,還好孫子主動拉她到醫院接受癌症篩檢,不然再晚一點發現就更難治療了!陳奶奶來於是到醫院癌篩櫃台,想進一步瞭解癌症篩檢的重要性及篩檢範圍。癌症已佔死因之首數十年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王嘉華表示,翻開台灣十大死因中,癌症已獨佔鰲頭達數十年,且全世界癌症發生率正已迅雷不及掩耳姿態快速成長中。根據國際抗癌組織資料顯示,世界每年約1400萬人確診癌症,預估2030年癌症發生率將達到2170萬人,意味著全球因癌症死亡人數將大幅攀升。政府提供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直腸癌、口腔癌篩檢現階段政府提供的免費四癌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直腸癌及口腔癌),即希望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就可診斷出來,爭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最佳成效。以下是現階段政府所提供的免費4大癌症篩檢範圍:1)乳房X光攝影檢查/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診斷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2)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婦女,建議每3年1次。3)糞便潛血檢查/50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4)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

心理跟癌症有關?研究揭密6大情緒

心理跟癌症有關?研究揭密6大情緒#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既然個性與疾病相關,那麼,有所謂癌症個性可言嗎?現代西醫把賭注集中於遺傳基因上,試圖從中尋求癌症的解答,只有一小部分醫者注意到個性在疾病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個性在疾病上是否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早已被「A型人易得心臟病」的事實所證明,個性絕對與疾病有關,也確實有科學家投身研究所謂的癌症個性。1951年,克萊恩(Klein)與索賓(Sobin)觀察到有很多癌症病人有嚴重憂鬱症、自我否定、對自身疾病的過度陳述。1952年時,韋斯特(West)、布倫伯格(Bloomberg)和艾利斯(Ellis)三人的報導指出,他們利用心理測試後發現,比起腫瘤成長較慢者,癌症快速成長者有隱藏內心感受的強烈傾向,且比較沒有能力以正面行動來減低緊張。維吉尼亞大學精神科所發展的綜合個性輪廓測試法也透露,癌症病人易完全壓抑情緒和動力,伴隨此特徵的是明顯缺乏洞察力或自我察覺的力量,此外還有敵對性和依賴性這兩個特點。敵對性往往是朝自己,在意識層面以內疚和自我毀損呈現,在行為模式上則明顯有某些自殘傾向。依賴性問題則呈現在無彈性和單方向的人際關係上,常以自我犧牲來換取別人的接納與同意。個性輪廓分析並非現代的新發明。德國班琴的神祕聖尼僧─聖賀德佳(St. Hildegard)舉了35種會產生疾病吸引力反應的心理風險因子,根據她的心理治療書《生命的優點益處書》與海德堡的癌症研究機構的研究:充滿悲傷、思慮、恐懼、長期壓力和匆忙的日常生活其實非常危險,特別容易引起癌症的情緒是長期絕望或無助、懷疑感、缺乏信仰、事事擔心和悲觀性的憂傷。有助於癌症康復的個性陰陽共生,有負面的個性,也一定有正面的個性。癌症不是絕症,有不少病人絕處逢生,存活了多年,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他們的復癒可能與正面的個性有關嗎?是的,既然有易得癌的個性,有助於從癌症康復的正向個性應該也存在,甚至有治療師或醫師發明讓癌症病人能找回自己生命活力的方法與治療。首先來看看那些有記錄的「奇蹟」案例。卡萊兒‧賀西柏格(Carlyle Hirshberg)和馬克‧依恩‧波拉許(Marc Ian Barasch)合著的書《神奇的康復》就問了同樣的問題,他們收集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療癒或自發性癒合的案例,並訪問這些病人,以找出哪些特質有助於讓人從癌症康復。初步研究發現,康復者將他們的成功歸功於下列的心理因素:‧75%相信正向的成果會出現。‧71%有積極對抗的精神。‧71%有接受疾病的心態。‧71%視疾病為一種挑戰。‧68%對自己的疾病與後果承擔起責任。‧64%有重新再活下去的欲望或意志。‧64%保持正面的情緒。‧61%有(宗教)信仰。‧61%有新的生活目的感。‧61%改變生活習慣與行為。‧59%有主宰感。‧59%改變生活型態。‧57%有自我滋育感,較能肯定自我。‧50%有社交支持。很明顯地,假如你想改善自己,在癌症的逆境中逢生,多採取上述的正面特質確實有助於提高生存機率。另外,在布蘭登‧歐雷根(Brendan O'Regan)和卡萊兒‧賀西柏格合編的書《自發性癒合:一本加註解的參考文獻》寫道:「從癌症獲得自發性癒合,在醫學刊物上是罕見但壯觀的現象……但對於它是如何發生的,沒有人有任何概念。」兩名作者為自發性癒合下了以下定義:「在沒有醫療治療、或被認為不足以使疾病徵狀或腫瘤消失的治療之下,癌症或疾病完全或部分消失掉。」自發性癒合一詞往往帶有神祕不可測的涵義,但是筆者要據理力爭的是,自發性癒合並不是如此的隱密和難求的。所有研究皆明顯地突顯出正面情緒有助療癒,若能利用正面情緒來克服相對的負面情緒,或許便可以更恰當地使用身心療法來幫助病人改變心性,得到自發性癒合的目標。(本文摘自/別讓癌症醫療殺死你/柿子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