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慈醫乳房醫學中心啟用 照顧東部婦女健康

慈醫乳房醫學中心啟用 照顧東部婦女健康#癌症

在全球,每年有超過一百萬名的女性被診斷出罹患乳癌,而乳癌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加,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台灣的乳癌患者以更年期前婦女為主,超過三分之一是年齡介於45到55歲的女性,相較於歐美國家好發於停經後婦女,國內患者平均年齡年輕了20歲;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乳癌也有年輕化趨勢,漸漸找上六、七年級(1970-1980年代出生者)的青壯年女性;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94年的婦女乳癌發生率已增至每十萬人有49.2人。過去,東部地區婦女罹患乳癌常因信心不足,不惜長途奔波至北部醫院就診,無法兼顧家庭的治療過程,更使得罹病婦女身心俱疲。乳房醫學中心主任蘇進成表示,為了讓東部的婦女有信心,花蓮慈院特別跨科成立乳癌醫學中心,結和了一般外科、放射科、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復健科、整形外科、社工以及營養師,整合了八大科別領域,從診治、治療到復健、心理輔導等一系統的照護,讓東部的婦女不再有後顧之憂,也都能獲得北部的醫療品質。 三日乳房醫學中心揭牌之後,今年慈馨聯誼會也選在同一天舉辦。乳癌病友偕同家人子女將近有近百人參加病友會,陳訓徹、侯明峰和張金堅三位遠道而來的乳房權威更在病友會上,帶來最新的乳癌治療資訊,更與現場病友互動當場解答釋疑,病友們反應熱烈。由於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幾乎是可被治癒的,因此每位女性都應有正確的乳房健康三部曲,每月定期自我檢查、35歲以上每年由專科醫師檢查與乳房超音波檢查、50歲以上每2至3年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當然若有懷疑者應儘速由專科醫師檢查。高醫癌症中心主任侯明峰教授三日即對慈馨聯誼會病友們表示,台灣目前的醫療水準已經跟歐美並駕齊驅,尤其花蓮慈濟醫院癌症中心評鑑更獲得16個A級,有堅強的醫療團隊可以托付。侯教授並鼓勵在場所有病友,在台灣不同期數的乳癌患者存活率都比美國來得高,其實宋美齡女士也是乳癌患者,但是活了一百多歲,所以病友們不須擔心,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乳癌並不是絶症。三日當天的病友會除了參加人數踴躍打破紀錄之外,病友的先生們也勇於分享與另一半攜手走過抗癌路的心情點滴,有的曾陪著太太一起痛哭、有的高大的先生自覺在嬌小但勇敢的太太面前,自己露出了膽小的面貌,因而更加佩服太太的勇氣。但是不論已經控制了五年、四年或剛做完手術,在病友們真情分享及互相交流下,整個會場充滿溫馨與正向的力量,更有許多病友在疾病獲得控制好轉後,成為癌症關懷小組成員。,花蓮慈院乳房醫學中心將承擔起多年來台灣地區乳癌防治網的缺口,以專業團隊守護東部婦女的健康

「菸害防制法」上路 倒數前1週總體檢

「菸害防制法」上路 倒數前1週總體檢#癌症

癮君子們請注意!於禁菸場所吸菸,最高罰1萬元。禁菸場所未依規定於所有入口處設置明顯禁菸標誌,最高可罰5萬元!只剩6天菸害防制法新規定就上路了(98年1月11日),各位民眾和老闆,您準備好了嗎?為確保民眾及各機關行號等禁菸場所,能確實瞭解菸害防制法新規定並落實遵守,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97年12月起即進行12行政區各類型禁菸場所及重點街道掃街;根據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在完成訪查輔導2萬3,095家中,已於入口處設置禁菸標示者高達7成;衛生局呼籲所有禁菸場所應於所有入口處設置明顯禁菸標誌,而且不能提供與吸菸有關的器具,否則將被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衛生局表示,98年1月11日施行之「菸害防制法」新規定,已明文增列室內公共場所、三人以上共用之室內工作場所、供公眾休閒娛樂消費之室內場所、大專院校之室內場所,供兒童及少年教育或活動為主要目的之場所、大眾運輸工具、車站及旅客等候室等處,為全面禁止吸菸場所;各禁菸場所若未依規定於所有入口處設置明顯禁菸標示,或供應與吸菸有關之器物,將被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於禁菸場所吸菸者,將被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鍰。公共場所禁菸已是全球趨勢,為營造清新健康無菸好環境,衛生局表示,未來仍會全力結合社區、民間團體資源,持續推動菸害防制工作,以降低市民吸菸率,營造更多無菸環境,讓市民能免於二手菸害,並呼籲所有市民都應支持室內公共及工作場所全面禁止吸菸,同時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業者、市民共同響應支持推動無菸環境,大家攜手共同為營造清新健康的生活、工作環境來努力,讓所有市民都能深刻體驗一座健康美麗的城市。

預防大腸直腸癌 飲食高纖、低脂、多運動

預防大腸直腸癌 飲食高纖、低脂、多運動#癌症

根據衛生署統計,癌症已成為國人主要死因之首,而大腸直腸癌則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每年造成的死亡數約4000人左右,佔癌症死亡總人數的10%,且大腸直腸癌的罹患人數在民國八十年至九十年間,增加了約七成,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約有1/3的大腸直腸癌病患在確定診斷時,已出現轉移(第四期),而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的5年存活率低於5/%,相對地,若能早期發現,則存活的機會相當高,第一期病患的5年存活率達90%,因此認識大腸直腸癌的致癌因子,且定期接受篩檢或監測,是遠離大腸直腸癌最佳的方法。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彥志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形成是多重因子所造成,包括遺傳、基因突變、致癌物質及飲食、生活習慣等交互作用而成。李彥志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形成的主要模式,是從正常黏膜階段至腺性瘜肉,再進行至癌症,是由一連串基因的改變積聚而成,近年來已証實經由大腸鏡瘜肉切除及其後的監測,可大大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達90%。 在飲食及生活習慣上應多吃蔬菜、水果、穀類等高纖食物且多運動、少吃脂肪類或卡路里高的食物,避免抽菸、少喝酒,將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李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包括:家族性大腸瘜肉症、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疾病、先前罹患大腸直腸癌患者及二位(或以上)第一等親家屬或一位小於60歲的第一等親家屬罹患大腸直腸癌者等,應更密切篩檢或監測及給予必要的處置。

磁振造影篩檢 可有效找出乳癌病灶

磁振造影篩檢 可有效找出乳癌病灶#癌症

依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新增近六千名的乳癌病患,且隨飲食西化,乳癌病患有逐漸年輕趨勢。乳癌好發年齡在40~50歲之間,較歐美國家的好發年齡約提早十歲,任何成年婦女皆有機會罹患此症。乳癌是臺灣地區女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之一,只要能及早發現,存活率並不低;零期乳癌之十年存活率接近百分百,第一期乳癌之存活率高達百分八十,第二期乳癌仍有百分六十之存活率。以往我國婦女的乳癌發現時多已達第二期癌症或以上,因此存活率較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乳房健康管理中心 - 醫務主任黃柏榮醫師指出,若我們能夠加強篩檢,診斷出早期乳癌,再加上適當的治療,戰勝乳癌的機率是非常大的。歐美國家將乳房X光檢查列為必要的婦女癌症篩檢項目,約可降低20%-30%的乳癌死亡率;而台灣也將乳房X光檢查列為篩檢的重要方式,但根據衛生署的統計顯示,乳癌的死亡率似乎未因乳房X光檢查的篩檢而降低,原因為亞洲女性的乳腺組織較為緻密,在X光下很難判別出可能病變的微小鈣化點,其偵測敏感度約30%左右。而乳房超音波對於區塊組織分析上表現優異,但在判斷初期乳癌必須依賴醫師的經驗與功力。黃柏榮醫師表示,磁振造影技術的精準度及篩檢率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相當肯定,其擁有高解析度的影像、無輻射線、快速擷取影像等特性。科技發展的進步,現在已有乳房專用的磁振造影掃描儀(Aurora Dedicated Breast MRI System),其與一般全身磁振造影掃描儀不同的地方於,一次的掃描便能將乳房、胸壁、腋下組織影像含括在內,也就是連乳腺、淋巴等微小的組織皆能清楚獲得,這是一般全身掃描的磁振造影掃明儀無法做到的。另外一般全身型磁振造影掃描儀所能偵測出的病灶約為0.5公分,但乳房專用的卻能偵測出小到0.1公分的原位癌(當乳癌病灶成長超過0.5公分就表示其可能有轉移之傾向)。由此可知乳房專用的磁振造影對於早期診斷出原位癌,是一項利器,這對婦女而言絕對是一大福音。

臺北市口腔癌死亡率,10年成長近七成

臺北市口腔癌死亡率,10年成長近七成#癌症

臺北市96年口腔癌標準化死亡率在全國僅高於金門縣、連江縣,但近10年粗死亡率卻成長了6成9,排除人口老化因素之標準化死亡率亦成長了3成6,顯見死亡率的增加人口老化並非主要因素。多項醫學研究證實嚼食檳榔、抽煙皆是導致口腔癌的危險因子,紅唇族、癮君子要注意了! 近10年臺北市民口腔癌粗死亡率逐年增加,在主要癌症死因中,成長幅度僅次於攝護腺癌。臺北市口腔癌近10年平均死亡年齡為58.2歲,是主要癌症死因中平均死亡年齡最輕者。若以性別來分析,男性近10年平均死亡年齡為57.2歲,女性為66.2歲,男性較女性低8.9歲;死亡率方面,男性口腔癌死亡率大致呈逐年上升趨勢,女性死亡率則大致在每十萬人口1.0人至1.4人間變動,近10年男性口腔癌平均死亡率每十萬人口8.2人為女性1.1人的7.5倍。若依年齡層來觀察,近10年口腔癌死亡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高,65歲以上人口死亡率居各年齡層之首,而口腔癌皆落在女性癌症死因14名以外,惟口腔癌則居男性的第5或第6大癌症死因,其更是壯年男性(25-44歲)的第2大癌症死因(次於肝癌),男性口腔癌日趨年輕化,對家庭和社會影響不容忽視。96年我國與臺北市口腔癌死亡率分別為每十萬人口10.1人與5.1人,與其他國家或地區比較,高於日本2.0人(2003年)、香港2.5人(2006年) 及美國2.5人(2005年),臺灣檳榔文化應是一重要影響因素。嚼食檳榔對環保或是民眾的健康都有負面的影響,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市民應及早戒除嚼食檳榔的習慣,除針對18歲以上吸菸或嚼食檳榔市民提供口腔癌篩檢服務外,並辦理戒檳班與推動無檳職場,以期降低口腔癌發生率,提升市民健康品質。

98/1/11”菸害防制法”上路 吸菸請至戶外

98/1/11”菸害防制法”上路 吸菸請至戶外#癌症

距離「菸害防制法」新制上路,最後倒數30天,衛生署署長葉金川親上火線與兩位拒菸終身義工孫越、陳淑麗,特別一起入鏡拍攝電視公益廣告,提醒民眾明年起,絕大多數的公共場所及室內工作將全面禁菸,違規吸菸者,毋需勸阻,最高可罰10,000元。場所負責人未張貼明顯禁菸標示,或提供菸灰缸、打火機,最高可罰50,000元。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的報告指出,「本世紀將有10億人死於菸害相關疾病,多數將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每10個死亡的成年人,就有1名因菸害而死亡;所有的癌症1/3跟吸菸或二手菸有關。」而該報告也提出六項在已開發國家推展且證實為有效的菸害防制策略(MPOWER),即「吸菸率及菸害防制政策監測」、「落實無菸環境執法,保護免於二手菸害」、「提供吸菸者尼古丁替代藥物治療及戒菸諮商服務」、「菸盒印有菸害警示圖文」、「限制菸品廣告及促銷」、「藉由菸稅提高菸價」等。而台灣的菸害防制工作正是朝著這六大目標進行,即將在98年實施的「菸害防制法」,其重要的修正內容即包括:增加菸盒警圖、全面禁止菸品廣告及促銷、室內工作及公共場所全面禁菸以及提高罰責等,這是保障台灣人民健康的一大步。國民健康局局長蕭美玲表示,我國為與國際的菸害防制潮流接軌,於2005年3月30日簽署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簡稱FCTC),並為符合FCTC精神,多年來積極推動國內菸害防制法修法,終於在2007年6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將在明年1月11日開始施行,菸害防制新舊法對於無菸場所的規定,最明顯的差別是未來凡是學校、醫院、公務機關、金融機構、車站、公共運輸工具、餐廳、商場、旅館…等都必須在所有入口處張貼明顯禁菸標示,也不得提供打火機、菸灰缸給顧客。而對於違法吸菸者,無須勸阻,最高可罰新台幣1萬元;業者若沒有張貼禁菸標示,最高可罰新台幣5萬元,限期未改善者,還可連續處罰。目前全球已有69個國家或地區,實施FCTC指導的「落實無菸室內環境」政策,而台灣也即將在98年1月11日開始執行,相信在政府與民間的合作下,我們可以在2009年3月WHO的「世界吸菸或健康大會」上,大聲向世人嗆聲「無菸台灣 Yes, We Can!」今年78歲的終身義工孫越表示,他從16歲開始吸了人生的第一口菸,這一吸就是漫長的37年,後來因不想影響到他人,這一戒也已經快25年了,而兩年前為了參加「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記者會」,先至台大醫院由楊泮池院長檢查肺部,竟然發現了癌細胞,去年1月18日開刀將癌細胞割掉。癌細胞可以拿掉,但吸菸37年帶來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卻依然纏著他,孫越說:「現在仍有時會覺得喘,沒想到吸菸的餘威仍在,戒菸實在戒得太晚!」孫越又強調,「從前走到哪兒,二手菸是免不了的,現在迎接無菸台灣的到來,請大家愛惜自己也尊重別人,還是把菸戒了吧!」二手菸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是不容置疑的,吸菸者有選擇傷害自己健康的權利,卻沒有傷害他人的權利,而人人都有不吸二手菸的權利,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特別提醒大家,自明年1月11日起,如有發現疑似違法之情事,請記下地點名稱、地址、情況,甚至拍照後,直接向縣市衛生局檢舉,或是打國民健康局菸害申訴專線0800-531-531,也可以連絡董氏基金會,這些單位一定會盡到保密的責任,請大家放心,無菸台灣,要靠大家一起來落實菸害防制法98年新規定。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指出,雖然全台約有50萬家的餐廳、商場、旅館、老人福利機構,依法可以例外設置吸菸室,但吸菸室的設置須經專門技術證照人員檢查合格、發給「室內吸菸室設置檢查合格表」,並將合格表張貼在吸菸室門口。而吸菸室究竟要符合什麼項目,主要有:「獨立空調及隔間且有平行開關的自動門、面積須為6-35平方公尺且不超過該場所總面積20%、負壓達0.816毫米水柱以上、每小時提供吸菸室體積十倍以上的新鮮空氣、排煙口應距建築物出入口及禁菸區域5公尺以上、開店前後1小時內不可使用但空調要運轉、最重要的是吸菸室要名符其實,只可以吸菸不可以提供其他服務」,換言之,不可以用於上網、用餐、閱報等。為此,董氏基金會特別設計「旅館、商場、餐飲店、老人福利機構,例外設置室內吸菸室的自我評估表」,請想要例外設置吸菸室的餐飲店、旅館、商場、老人福利機構,在新制施實的倒數1個月,一起確實落實新制。事實上,吸菸室的設置勞民傷財,最簡便、有效、健康的方法就是吸菸請至戶外。詳細禁菸場所之規定及「旅館、商場、餐飲店、老人福利機構,例外設置室內吸菸室的自我評估表」,請查閱「華文戒菸網」。菸害防制法自民國86年開始施實行至今已超過11年頭,終身義工陳淑麗表示,許多規定不符時代需求,很高興台灣終於也可以迎接無菸環境的到來,在此之前,個人曾歷經2年多奔波立法院、委員辦公室等,甚至在立法院遭到辱罵是法西斯,然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終於將有無菸的環境,大家可以「理直氣和」請吸菸者到戶外吸菸,當然,吸菸者如果能戒菸就更兩全其美了!詳細的新法規定以及戒菸方法,歡迎上「健康九九衛生教育網」或董氏基金會「華文戒菸網」了解。

每天兩包菸,壽命減少八年

每天兩包菸,壽命減少八年#癌症

您沒有抽過香菸,也一定看過香菸,隨便走進一間超商,各式各樣國產或進口香菸陳列在眼前,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它是人類健康公敵!香菸含有尼古丁,所以抽菸是會成癮,只有百分之二抽菸者可以自己控制是否抽菸,成功戒菸比例還不到百分之二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胸腔科主任許偉興表示,抽菸壞處多多,抽菸會致癌,抽菸會使身體多個器官系統生病,抽菸會使癌症患者死亡率增加,抽菸會使疾病惡化,加速死亡。每天抽菸兩包,壽命減少八年,每天抽菸一到九支,壽命減少四年。許偉興指出,抽菸可以導致肺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腎臟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狹心症、心肌梗塞、腦梗塞、腦出血、週邊血管硬化、動脈瘤、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呼吸衰竭、肺心症、心臟衰竭、消化性潰瘍、骨質疏鬆、性無能、更年期提前、流產、死產、早產、胎兒體重不足、畸胎、齒肉炎、蛀牙、口腔白斑、喉頭白斑等。因為在抽菸時吸入的主要有毒物質就有數百種之多,包括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甲醛、醋乙醛、丙烯醛、氰氫酸、氨、氧化劑、鈹及多種致癌物質。他說,尼古丁會使末梢血管收縮,亦會使血小板凝集,影響血液供應。一氧化碳影響血液中氧氣的運輸,也會使肺臟上皮細胞通透性增加,增加心肌梗塞的機會。亦會使血管壁對脂肪通透性增加,會增加心臟病發生。香菸中的有毒物質會破壞肺臟彈性組織,演變成肺氣腫。所以不難理解,抽菸是百害無一利,而且一旦染上,大部分的人都難逃一劫,所以最好就是不要碰它,連二手菸也要嚴加拒絕,因為抽二手菸也可以在唾液及尿液檢測出尼古丁成分,抽二手菸同樣會導致肺癌、呼吸系統疾病、早產、胎兒體重不足等問題。故此稱香菸為健康公敵一點也沒有誇張,要戒除抽菸這種惡習,必須要有很強動機,為了自身及他人(包括胎兒)健康,必須痛下決心,利用各種可行方法,把香菸戒除。

《檳榔防治日》加點油,你“口”以很健康!

《檳榔防治日》加點油,你“口”以很健康!#癌症

12月3日是檳榔防治日,為了讓民眾正視口腔癌的問題,陽光基金會邀請蔡新上等三名口腔癌病友,於12月1日當天至陽光加油站做預防宣導,與司機朋友分享親身經歷,提醒民眾拒吃檳榔,以及做好定期檢查,遠離口腔癌的威脅。此外,陽光基金會亦請到待業口友在礦泉水瓶身外貼上口腔健康步驟的宣導標語,並給予些許的工資,讓經濟負擔龐大的口腔癌病友有賺錢的機會,及協助陽光基金會做檳榔防制。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做的96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惡性腫瘤持續居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口腔癌位居第六。單就男性而言,更高居癌症發生率第四。而近十年來,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從1700人增至4700人,成長了1.6倍;因口腔癌而死亡者從每年1000人增加到2200人,成長1.1倍之多。口腔癌的發生與口腔長期受到刺激而產生細胞變性有密切的關係,其中又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的原因。如果不幸罹患口腔癌,即使僥倖能留住生命,還是可能在顏面、口腔造成外觀上明顯的損傷和變形(破相),以及咀嚼、言語、表情等口腔功能的部份或全部的喪失。陽光基金會專案經理莊麗真表示,病友會吃檳榔,經常是工作因素和生活環境造成的,許多病友為了工作提神、禦寒與社交,才會長期養成此習慣,大部份嚼食檳榔而罹患口腔癌的人,對於檳榔的健康危害是不了解的!許多民眾會認為「吃檳榔的人才會得口腔癌」,事實上並不是,沒裝好的假牙或牙齒疾病也可能導致口腔癌,陽光服務的病友越來越多人是這樣的情況造成。口腔癌雖然可怕,卻很容易在早期出現徵狀時被發現,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機率是很高的,也比較不會留下嚴重後遺症。莊麗真說,許多口友都曾遺憾表示:「早知道嘴巴裡那個怪怪的東西放到後來會變癌症,我就會趕快去看醫生了!」,可惜多數人並不清楚什麼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而錯失先機。口腔癌病友每個月所需要的營養補充品、傷口照護、口腔清潔花費並不是筆小數目,但這些口癌病友往往都是家中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他們一生病,家中經濟狀況很容易就出問題。12月3日就是檳榔防治日,陽光基金會希望透過口腔癌病友的呼籲,提醒民眾重視口腔健康,讓口腔癌不上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