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樂閱讀/皮膚老過敏 小心過量甲醛、螢光劑

樂閱讀/皮膚老過敏 小心過量甲醛、螢光劑#過敏

還沒下過水的全新牛仔褲變成破褲,原因是業者為了製造水洗般的特殊色澤,運用漂白劑或化學染劑處理過;一旦使用的藥劑過重,或是染劑沒有洗乾淨,就會在牛仔褲上面持續作用,最後造成布料的損傷。既然連牛仔布這樣的厚布都會被侵蝕,藥劑毒性對人體就更不可能沒有影響了。市售成衣「毒」成什麼樣子呢?2008年,消基會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從服飾店、大賣場、購物網站等通路,隨機採樣26件襯衫和T恤,發現高達65%的衣服標示不合格,11.5%驗出超量的化學物質,例如俗稱福馬林的游離甲醛超標一倍多,而7.6%的衣物含有「可遷移性螢光物質」,也就是所謂的螢光增白劑,這些都可能引發過敏或致癌。尤其是網拍的衣服,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製造商、電話等相關資訊都沒有標示,一旦發生問題,消費者根本求償無門。甲醛往往被添加在棉、毛類衣物,用來防霉、防皺,卻被視為是造成接觸性皮膚炎的過敏原,也可能揮發到空氣之中。長期接觸含有過量游離甲醛的衣物,皮膚容易感覺乾燥、發紅或刺痛,刺激鼻子、眼睛及呼吸系統,還有可能引起肺水腫、導致畸胎。世界衛生組織更將它列為可能致癌物質,如果吸入過量,有可能引發血液、腦部、鼻腔或耳朵等部位的癌細胞病變,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添加螢光增白劑,顧名思義是為了讓衣服看起來比較白、賣相比較好,因為這種染料可以藉由光線折射造成潔白的假象。但是,穿著這類看似「白帥帥」的衣服,螢光物質就會遷移、沾染到身上,如果你的皮膚容易敏感,可能因此而引發過敏搔癢等現象,同時也有致癌的風險。螢光劑分成可遷移性、不可遷移性兩種,可能遷移到人體的螢光劑當然風險比較高,但無論可不可遷移,其實都沒有必要添加。例如我們使用的面紙,為了讓顏色潔白好看,通常會添加不可遷移性的螢光增白劑,但即使不添加,面紙也只是沒那麼白皙罷了,功能不變,也對人體比較好。越貼身的衣物,越要當心有沒有添加螢光增白劑。消基會早年曾經檢測女性內衣,其中高達30%的樣品被檢出含有螢光增白物質,其中1/3屬於可遷移性的,而且知名品牌跟地攤貨都無法倖免;中國大陸製造的比基尼泳裝,近年也曾被歐盟發現含有可能產生致癌物的特定偶氮染料。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發布的《紡織品安全規範》,偶氮染料的添加標準為每公斤30毫克,但每每在衣服、皮帶,甚至帽子上,查驗出超標幾十倍的驚人結果,雖然消費者可要求退費,但對健康的損害,又豈是數百或數千元可彌補的呢?(本文作者/李鳳翱)(摘自/懂這些,消費從此不吃虧/商周出版)

父母皆過敏 子女遺傳機率超過8成

父母皆過敏 子女遺傳機率超過8成#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許多城市高度都市化,汽車機車密度量之高也是全球數一數二。在這樣的城市環境下,再加上濕度偏高的氣候,小兒過敏性體質的盛行率也逐漸攀高。據研究,近20年來,台北地區過敏病童的發生率增加至少 8 倍,而其中尤其以父母親雙方皆為過敏性體質者,其子女會發生過敏的機率更超過8成。 胡心瀕中醫師指出,不論是鼻子、氣管等呼吸道系統,或是皮膚,都屬於肺系功能的範疇,也就是身體抵禦外來病原的第一道防線,在臨床的實務經驗中,過敏狀況嚴重的病患,也常都伴隨有腸胃道消化異常的問題。中醫膏方+穴位敷貼來預防所以,胡心瀕中醫師說,中醫在治療過敏性疾病時,急性期會以緩解呼吸道及皮膚症狀為主要治療原則,待症狀穩定改善後,即以補益肺脾之氣,和衛固表之膏方藥膳,如參耆固肺膏、瓊玉膏、加味四神湯、參苓白朮方等,強健腸胃道機能,或是在氣候最炎熱的三伏天,以溫經散寒的藥物製成的藥餅進行穴位敷貼,穩固免疫系統,降低過敏發作頻率。另外過敏性體質者呼吸道及皮膚系統對於溫差的感受較為敏感,容易誘發過敏症狀,胡心瀕中醫師也提醒,在進出室內外時,及天氣濕冷時建議配戴口罩,注意保暖,將能夠協助改善情況,預防勝於治療,只要小心注意孩子的成長環境,就能讓孩子遠離過敏。

3/1起 兒童玩具強制檢驗「甲醯胺」

3/1起 兒童玩具強制檢驗「甲醯胺」#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巧拼、塑膠發泡玩具,自3/1起,將規定強制檢驗「甲醯胺殘留量」確保兒童健康安全。發泡玩具、巧拼因有質軟、彈性佳的特性,國人常會在家中鋪設拼接塑膠地墊供兒童嬉戲玩耍使用,除了可避免遊戲過程中直接碰觸地面,造成傷害外,具有數字、英文字母及其他卡通圖案的巧拼,更能使居住空間活潑,兼具教育功能。但此類玩具在發泡過程中,恐產生「甲醯胺」,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為確保兒童安全,將於3/1起實施兒童玩具「甲醯胺殘留量」強制檢驗。「甲醯胺」恐使皮膚過敏 破壞神經或生殖系統標檢局表示,「甲醯胺」屬毒性物質,一旦與皮膚接觸或不慎吸入、吞入,可能影響中樞神經和生殖系統。此外長期接觸甲醯胺也可能造成皮膚刺激及過敏,孕婦吸入過量的甲醯胺,也可能導致新生兒缺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已將甲醯胺列管為毒性化學物質,禁止使用於製造14歲以下兒童玩具、用品及塑膠地墊。對此,標檢局將增加實施兒童玩具中「甲醯胺殘留量」的檢驗項目,凡進口或國內的生產在進入市場前,均須完成檢驗程序,合格者會在商品本體或外包裝上貼附「商品檢驗標識」,才能在市面上販售。

又濕又冷!溫差超過7度易誘發過敏

又濕又冷!溫差超過7度易誘發過敏#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昨天上午還是好天氣,但今早氣溫驟降、又濕又冷,北部溫度狂降11度。對此,醫師提醒,當溫差超過7度、或濕度變化大時,最易誘發過敏、氣喘、皮膚發炎紅腫等症狀,建議民眾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降低過敏發作的機率。氣象局表示,這波寒流需至星期五才會回暖,明後天清晨將是寒流最冷的時間、低溫下探8度,所幸濕冷天氣只到今天,明天起轉為乾冷,但受輻射冷卻影響,週四~五清晨最冷,民眾需注意保暖。天氣變化 最易誘發過敏受訪的王小姐表示,每當換季的時刻,皮膚都會發癢紅腫,且越抓越癢;像最近天氣溫差大,也出現皮膚濕疹的情況,如身體和嘴唇部位,更有些地方皮膚會變粗、變乾,甚至發癢;洗完澡要睡覺時,皮膚更是泛紅、且抓了更癢,實在是十分痛苦。陳小姐也表示,只要天氣一變化,皮膚就會出現一點一點的紅疹子,且皮膚敏感的程度加劇,有時連臉上都會不自然出現一小塊一小塊的紅點;此外,手指皮膚還會出現嚴重濕疹情況,不僅癢的不舒服、還時常抓破皮,相當困擾。這週以來,天氣變化大,醫師提醒溫差超過7度、或天氣太過潮濕,容易誘發過敏症狀,如氣喘、皮膚發炎紅腫等,民眾需多加留意。此外,建議日常應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可有效降低過敏發作的機率。

母乳哺育幼兒 減少過敏、增強免疫力

母乳哺育幼兒 減少過敏、增強免疫力#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年來台灣鼓勵母乳哺育,甚至在公共場所提供母嬰親餵的空間,原因就是母乳哺育不但可提供嬰兒健康發展所需的營養,還可以改善腸胃道功能及增強免疫能力。此外,研究也指出,出生後至三個月餵食純母乳可保護孩童二至五歲的氣喘發生。 員生醫院營養師謝薰慧表示,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母乳哺育有助於預防兒童發炎症狀,自體免疫性疾病,因為母乳含一些保護成份,例如: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調節發炎反應、免疫球蛋白A和G可增強黏膜免疫能力,可保護消化道及呼吸道免受抗原或微生物的攻擊。另外,母乳對氣喘的效益亦可能是因為其蛋白質種類、含量和牛奶不同,母乳乳清蛋白比例較高,牛奶則相反。母乳主要的乳清蛋白是乳白蛋白;牛乳主要的乳清蛋白是乳球蛋白,相關研究指出,乳球蛋白可能造成嬰兒對牛奶蛋白過敏及導致腹絞痛的原因。前六個月嬰兒 最佳營養源:母乳全球性氣喘創議組織發表的研究也說到,在幼兒時期,跟餵食母乳相比,餵食完整嬰兒配方(牛乳或大豆蛋白)的幼兒氣喘併發率較高。建議,前六個月的嬰兒最佳營養源是母乳,第七個月至一歲則建議使用母乳搭配副食品。世界衛生組織也表示,在妊娠末期所分泌黃色且黏稠的母乳-初乳,是最完美的食物,建議在新生兒出生後第一個小時內餵食。而純母乳哺育除了給予嬰幼兒母乳並持續維持至少6個月以外,不需提供其他任何食物或流質品。

一砲雙響?研究:過敏兒也易罹患過動症

一砲雙響?研究:過敏兒也易罹患過動症#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小兒過敏比率持續飆升,很多父母親不知道,過敏對寶寶不僅造成一時不適,更會影響長大後的身體健康,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陳家駿醫師指出,過敏寶寶除了生長發育可能較為緩慢,更有最新研究發現,一旦嬰幼兒出現過敏,成為過動兒的風險就會上升。 過敏兒容易過動、注意力不足根據美國、荷蘭的研究,嬰幼兒若曾出現過敏症狀,罹患過動症的比例也隨之增加,而亞東醫院在2013年也做過研究並發表一篇「過敏性鼻炎兒童行為調查」,同樣發現鼻過敏兒童會出現比一般孩子更明顯的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傾向,例如作答急躁、犯錯率較高、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衝動等,而其中的原因目前尚不能確定,有可能和過敏兒睡眠品質差,甚至是過敏症狀妨礙呼吸道暢通,造成睡眠期血氧下降,進而影響過敏兒白天精神和行為。陳家駿醫師強調,一旦孩子遭誘發過敏,各種不良影響就會接踵而至,事先防範才是根本之道,他表示,從門診中還觀察到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目前沒有過敏反應,就不做任何的預防措施,殊不知過敏現象可能在孩子一歲之後才出現,現在沒事不代表以後就沒事。預防過動症 哺乳很重要陳家駿說,一般家長預防孩子過敏的方法,最主要都是維持環境清潔、購買防螨家具等方式,但其實只要在孩子出生,媽媽能夠好好的哺乳,就能夠預防兒童過敏的產生,因為母乳是來自人體的蛋白質,初乳內含豐富IgA(免疫球蛋白)可對抗過敏原,是預防嬰幼兒過敏最佳的方式,若因特殊原因無法哺乳,或母乳期結束,則需以配方奶做銜接。陳家駿提醒,由於嬰幼兒腸道發育尚未完全,攝取牛奶蛋白時容易誘發過敏,因此在配方奶粉選擇上須多加留意,而最常見的方式是透過「水解」技術,將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質轉化成小分子蛋白質,切斷誘發分子。陳家駿表示,根據德國等多國研究證實,部分水解蛋白奶粉對於強化嬰幼兒體內防護力有所助益,呼籲家長務必重視透過飲食預先調整體質,讓孩子遠離過敏可能造成的健康危機。 

過年飲食不忌口 當心過敏找上門

過年飲食不忌口 當心過敏找上門#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過往經驗,每年過年期間急診排行不外乎:感冒、急性腸胃炎、外傷、過敏等。其中過敏反應約5至6千人次之間,醫師表示,過敏大部分均與飲食有關,有過敏體質的人對於有些過敏食物平常會注意,但過年時候放鬆之下不忌食,或聚餐不小心就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副主任廖賜寶說,新年期間圍爐,常會吃火鍋或大魚大肉,火鍋湯底若以高湯粉或調味粉湯底、海鮮蚌殼類,有些過敏體質的人,對於某些食物會有過敏反應,如蝦子、螃蟹等,或者對於經過加工的調味料或食物,以及不新鮮食材,都容易增加過敏風險。廖賜寶醫師指出,過年期間水果多不外乎柑橘、蘋果或棗子,另外也是草莓盛產季節,有些水果容易引起過敏,草莓就是其中一種,過年期間全家出遊走春採果,其中採草莓是一項熱門活動,興奮採果當場嘗鮮,過敏就容易上身,建議草莓採下要經過清洗後才食用。過年吃喝要注意 當心皮膚過敏廖賜寶醫師提醒,過敏氣喘體質的人,要避免攝取過多調味過的零食、瓜子及核果類。對某些食物過敏的小朋友或大人,最怕就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食了會引發過敏的食物,輕者皮膚起疹、腹瀉等,嚴重者恐怕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勿因過年放鬆而掉以輕心。此外,廖賜寶醫師也提到,過年期間常到廟裡參拜祈福,人潮洶湧、持香者眾、香煙量大,有過敏性結膜炎或過敏性鼻炎的人在其中就容易產生過敏,所以建議避開人潮眾多時進香。

矽靈為掉髮禿頭元凶? 醫師破迷思

矽靈為掉髮禿頭元凶? 醫師破迷思#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去年化妝品、洗潤產品、保養品等出包事件屢傳,民眾莫不感到恐慌!其實並非所有化學物質都對身體有害,只要洗潤產品添加的成分品質良好、合乎含量標準、民眾正確使用,就不會危害健康;而坊間標榜的天然成分,較不傷肌膚或髮質,縱然是一項新選擇,但民眾仍無須一味追求,惟有天然才是最好,醫師將針對洗潤產品成分所造成的誤解、迷思,提出最正確、安全的說法。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邱品齊醫師表示,關於美髮產品內所含的矽靈、及洗潤產品中合法添加的防腐劑MI、MCI,其實並沒有報導或想像中可怕,其實只要添加的成分,在法規制定的安全範圍內,對人體就不會造成傷害,以下將破除化學成分的謠言和誤解。● 迷思一「矽靈」/美髮產品中愛添加的化學物質,謠傳使用矽靈,恐阻塞毛孔、洗不乾淨,而容易有掉髮的現象。對此,邱品齊醫師說明,矽靈其實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油性物質,具有順滑、提升頭髮觸感與保濕的效果,這類成分穩定度高、對皮膚安全性佳,是全世界法規都允許添加的成分。真面目/矽靈能幫助頭髮柔滑細緻,且具有安全無毒、溫和抗菌、防水透氣、容易洗淨等特色,它適用在受損性、乾性、長髮及難梳理等髮質,幫助頭髮柔順,它並非掉髮主因。● 迷思二「MI、MCI」/謠傳它是洗潤產品中造成濕疹和過敏的元兇?對此,邱品齊醫師表示,這2種成分是歷史悠久的抗菌防腐劑,且這類成分在限量使用下是合法且不易造成危害的,相關規定都有限制其含量標準,如沖洗類只能含0.1%、塗抹類僅能含0.0015%,這類成分目前在沖洗類化妝品中,使用風險不大,但在塗抹式化妝品中造成皮膚過敏的機會較大,所以含量標準限制更高,避免危害健康。真面目/洗髮精等沖洗類產品所含的MI、MCI,對皮膚過敏或濕疹的風險其實不大,需要留意的是塗抹類的化妝品,因此醫師提醒民眾,盡量不要在皮膚較薄、較敏感處使用含有此成分的產品,如面膜、眼霜、身體乳、護手乳、私密處或曬後使用;且過敏情況也因體質而異,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體質、慢性濕疹等民眾,要避免皮膚接觸此成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