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消化中元節供品!連吃7天泡麵 老夫妻險洗腎

消化中元節供品!連吃7天泡麵 老夫妻險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逢傳統節日拜拜完,總有許多供品需要消化,但若攝取無節制當心損害身體。臺中市一對腎病老夫妻,就在中元節後,連續一周每天吃普渡祭品的泡麵,吃到腎功能惡化變差,瀕臨洗腎!臺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發現,這樣的人還不少,中元節後腎病患者因吃泡麵,造成腎功能退步比率高達3分之1,眼見中秋節腳步接近,醫師急忙叮嚀,歡度佳節攝取應景食材仍須適度。年近80歲的林姓夫婦,皆是腎臟病患,血糖、血壓一度控制不穩定,這兩年經過不斷衛教,已慢慢有效控制,6月份時,林太太腎功能指數21%,先生的腎功能10%,病程分屬慢性腎臟病第四期、第五期,但到了9月初,腎功能指數竟退步到15%及8.4%,讓臺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陳志聰醫師看得傻眼,擔心繼續失控,已在透析邊緣的林先生,可能就此洗腎。當心!指數10%以下 恐離洗腎不遠醫師進一步詢問,原來兩人中元節拜拜,準備2大箱泡麵供品,而後夫婦每天各吃一包,連吃一周導致腎功能指數控制破功。林太太說,先生平時不愛喝水,泡麵調味粉整包放下去,還會把湯全部喝完,以為一天只吃小小一包,就像餐間點心,不料結果會這麼嚴重!陳志聰醫師也提醒,慢性腎臟病人要遵從少油、低蛋白、少鹽的飲食原則,如果不遵守飲食禁忌,亂吃一通,一旦腎功能掉到10%以下,洗腎的機率就很大,泡麵調味包比較鹹,加上油炸麵為高熱量,不適合慢性腎臟病人。

急性腎衰竭及早治療 不需終生洗腎

急性腎衰竭及早治療 不需終生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統計台灣洗腎人口的盛行率高居世界之冠,儼然腎臟病已成國病。但一般民眾對於洗腎根深蒂固的觀念,「如果開始洗腎那就一輩子都要洗下去了」,因此有許多人為了避免洗腎,反而捨棄正規治療嘗試偏方,甚至有人消極面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醫師表示,一日洗腎終生洗腎的觀念並非完全正確,病人在經過得宜的治療和處理後,腎功能還是有機會恢復。部立南投醫院腎臟科莊宗芳醫師表示,末期腎病指的是慢性腎臟病惡化到最嚴重病發尿毒症,而尿毒症的治療主要是靠長期「洗腎」(血液透析),而國人罹患慢性腎臟性疾病患者亦高達12%,這些都是潛在尿毒症的高危險群,如果沒有接受正規治療,日後恐惡化成末期腎病,須終其一生洗腎。慢性腎臟病患   透析前3個月是關鍵期腎臟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極嚴重的急性腎衰竭雖然可能需要緊急洗腎,但是經過得宜的治療和處理,其腎功能有很高的機會可以完全恢復,病人也可以脫離終生洗腎。相對的,慢性腎臟病代表腎臟受損是不可逆的,一輩子須仰賴洗腎治療,所以開始洗腎前三個月的治療是後續發展的關鍵,如能找出造成腎功能急速惡化的原因並予以校正,是有機會可以脫離長期洗腎。而他也說到,南投醫院近期成功協助三位已經洗腎超過三個月的患者,幫助他們脫離長期洗腎的噩夢。其中的關鍵就在病患與醫療團隊配合,找出病因。當然脫離洗腎後病患仍須定期回診,接受追蹤治療。

洗腎人生不受限 病友也能出國趴趴走

洗腎人生不受限 病友也能出國趴趴走#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大部分民眾一聽到要洗腎,人生彷彿從彩色變成黑白,每週還要洗腎3次,每次在醫院待上半天時間,生活完全被打亂,好像下半輩子都要與醫院為伍,這也是大部分病人抗拒洗腎的原因。參與病友團體 避免社交隔離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簡彥名醫師說,洗腎病人的確容易產生社交隔離,他們一週有三天必須要到醫院報到,一待就是半天,導致生活圈開始變得狹窄,醫師建議病人們不要因此而封閉自己,應該主動去和外界接觸,多珍惜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甚至是參加病友團體,與自己有一樣情況的病友們相處,一定可以產生很多話題。洗腎病友 也可安排國內、外小旅行此外,大部分人認為洗腎占掉生活太多時間,根本不敢安排旅遊行程,但醫師表示,其實如果乖乖配合醫師指示,洗腎期間各方面都能控制良好,身體狀況許可,並在與醫師討論且獲得共識的情況下,可安排國內的小旅行,甚至若有辦法做到嚴格飲食控制,且醫師認可的情形,中間少洗腎一次,也不會造成身體太大的負擔。若想要到國外旅行也不必擔心,醫師說,現在已有許多洗腎中心與旅行社配合,能夠幫助病友在旅遊地點找好洗腎中心,讓他們可以放心出國,完全不必擔心病情會有所耽擱,造福許多洗腎病友。洗腎如同慢性病 平常心面對即可簡彥名醫師表示,其實洗腎就像慢性病一樣,只要好好控制,也可以和一般人沒有什麼差別,目前台灣的醫療先進,也能夠依據每位病人的情況做微調,在洗腎時較不會像早期一樣危險,希望民眾以平常心面對。

痛風男三餐外食、泡麵 蛋白尿險洗腎

痛風男三餐外食、泡麵 蛋白尿險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有痛風病史的29歲男性,平常三餐常吃外食、泡麵,因下肢水腫至腎臟科門診,經檢查發現收縮壓、腎功能指數都已明顯超標,已達第三期腎臟病程度,加上尿液檢查也發現有輕微蛋白尿現象。好在透過藥物控制血壓、血脂肪,衛教病人要控制飲食,不可以吃得太鹹,病情才得以控制住。當心!慢性腎臟病初期沒症狀難察覺奇美醫學中心腎臟科江銘彥醫師指出,腎臟是沉默的器官,所以慢性腎臟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不易察覺,等到引發慢性腎衰竭,就只能走上洗腎一途。有鑑於洗腎造成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的重大負擔。台灣腎臟醫學會提出腎臟病防治口訣,即所謂「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以減少腎臟疾病的發生。「三多三少」分別指「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和「少鹽、少油、少糖」;而「四不一沒有」則是「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和「沒有鮪魚肚」。不抽菸、控三高 護腎8法保健康當然,病人若能好好地與醫師配合,做到「五控三避」,即「控制血糖、血壓、蛋白尿、血脂肪及尿酸」和「避免抽煙、避免感冒和過度疲累、避免會傷害腎臟的藥物或檢查」,亦可降低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江銘彥醫師建議民眾,將這些簡易口訣謹記在心,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加上高危險族群定期追蹤檢查,適時介入治療,必能減少末期腎臟病的發生率。倘若不幸發生末期腎臟病,也應適時接受透析治療,以利回復生活機能。

恐懼透析拒絕就醫 糖尿病老翁險死

恐懼透析拒絕就醫 糖尿病老翁險死#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常有錯誤觀念,擔心一旦洗腎後必要終身透析,因而拖延就醫,就有一位70多歲的糖尿病老翁差點因此送命。老翁明知腎臟功能不好, 卻因為恐懼透析而拒絕就醫求診,甚至嘗試自行用針戳破兩腿上因為水腫而產生的水泡;結果造成續發性的細菌感染,加重病況。好在朋友及時幫他叫救護車送醫才撿回一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劉文勝醫師表示,個案病況危急,剛至急診時非常喘,尿毒指數是一般正常人的10倍以上,腎臟功能極差。也因為毒素太高、食慾不振、血糖非常低,同時伴隨高血鉀、低血鈣、高血鈉,還合併肺水腫及酸血症。 加上雙腿有多處水泡和傷口,命在旦夕。當日緊急進行血液透析,同時輸血矯正貧血和凝血功能異常,經過洗腎室護理同仁及醫師合力搶救後,病況才逐漸穩定。 慢性腎衰竭  才需長期洗腎 希望能扭轉國人對透析一次就要透析一輩子的錯誤認知。劉文勝醫師表示,急性的腎傷害與慢性腎衰竭有所不同,急性的腎傷害即使是暫時性的透析卻有回復機會,慢性腎衰竭往往是10多年累積性的傷害,才會需要長期洗腎。 但許多偏方、民間錯誤觀念以及內心的恐懼,往往延遲部分危及病患就診的意願,但這樣卻使原本得以治療甚至只需短暫透析的患者,反而小病養成大病,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尿酸高控制差 痛風惡化當心要洗腎

尿酸高控制差 痛風惡化當心要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痛風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台灣19歲以上男性高尿酸血症盛行率有22%,女性10%。而尿酸過高除了會造成關節發炎劇痛、變形外,許多人沒注意到的是,尿酸過高也會造成腎結石、慢性腎臟病,甚至導致洗腎。另外,高尿酸血症也和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有關,這些都可能會影響腎功能。就有一名林先生有尿路結石及痛風的情況,對多種藥物有相關過敏史,讓他對吃藥感到恐懼,也因為控制不良,驗血出現腎功能異常。進行檢查後,所幸僅有空腹血糖異常,在治療三個月後,血糖恢復正常;尿酸值下降,痛風也不會再反覆發作,腎功能也沒再惡化。尿酸過高   恐造成腎臟、關節損傷台南市立醫院家庭醫學科王威傑醫師說,個案有尿路結石又有藥物過敏史,使用舊有兩類藥物對他都不適合。而且出現腎功能下降的情況,若無法服藥,尿酸變高反而會造成腎臟及關節的危害。王威傑醫師表示,良好控制尿酸,預防引起的併發症,首先力行飲食控制,避免高普林類的食物攝取,節制飲酒與含玉米果糖的飲料,也要適當補充牛奶,它對高尿酸有幫助,少食用有害的高油脂飲食。此外,尿酸有7到8成是經由腎臟排泄,建議每天飲水3500 c.c以上可幫助尿酸排泄;但若尿酸無法達到正常標準,就需要以藥物控制。 

23%洗腎患者控制不良 當心面臨「剁腿」危機

23%洗腎患者控制不良 當心面臨「剁腿」危機#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代謝症候群、三高、糖尿病等問題盛行,又加上現代人缺乏運動、抽菸人口比例高,使得罹患心臟血管及週邊動脈阻塞疾病的患者大幅增加,特別是周邊動脈阻塞更是經常被忽略的問題,雖不會致命,但若惡化卻會因血流無法到達肢體末梢,導致雙腳被截肢。周邊動脈阻塞 是洗腎病患十大死因之一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李振豪醫師表示,由於多數周邊動脈阻塞病患都有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所以,容易出現傷口不易癒合、周邊血液循環不良、間歇性跛行、組織潰瘍及壞死等症狀,且嚴重時還會發生皮膚潰瘍與壞疽,甚至面臨被截肢的命運,尤其是洗腎病人,經常因水分控制不佳、血糖控制不好、營養攝取不足、運動不足等問題導致周邊動脈阻塞。而血液透析病患中,大約有23%會同時合併周邊動脈阻塞,死亡率高達40%,是造成血液透析病患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持續運動 就能降低截肢風險當傷口感染時,雖然截肢是救命的選擇,但對於年長的患者而言,截肢比死還嚴重,因此,為降低截肢的發生率,提醒民眾改變的飲食及運動習慣很重要,只要能夠持續運動,就能大幅減少風險。

被孫子嫌嘴臭 他下定決心戒斷40年檳榔

被孫子嫌嘴臭 他下定決心戒斷40年檳榔#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戒檳榔其實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難,只要下定決心、找到替代品來取代檳榔癮,不管是誰都能輕鬆遠離檳榔毒害!日前,一名嚼食檳榔40多年的王先生,剛開始因為朋友關係而接觸檳榔,沒想到一吃就上癮,從此便隨手不離檳榔。雖然妻子常叮嚀為了健康不要再吃,但他還是無動於衷,一直到有了孫子後,老是被孫子嫌嘴巴臭、牙齒紅紅的好可怕,才慢慢有了想戒除檳榔的念頭。口香糖當替代品 有助於解除檳榔癮「意志力要堅定!」王先生說,剛開始戒的時候其實不容易,因為看到別人在吃時,自己的嘴巴也會覺得癢,但只要一想到下決定要戒掉,貪那一時的口慾而吃一顆、二顆也沒什麼意思。所以,便開始嚼口香糖作為檳榔的替代品,加上社區健康照護室個案管理師的鼓勵,甚至自掏腰包買甘草、蒟蒻條讓他解癮,經過三個月後,不僅順利戒除吃了四十幾年的檳榔,他還自願成為戒檳榔學員們的好模範。決心+配合課程 要戒檳榔一點也不難大林慈濟醫院林佳慧個案管理師表示,其實想要戒掉長期習慣真的不容易,所以,最好透過團體支持的力量來達到目標,其實只要有戒檳榔的決心,再配合適當的課程規劃,要成功戒檳榔一點也不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