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注意配料糖分 糖尿病友也可健康吃冰

注意配料糖分 糖尿病友也可健康吃冰#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酷熱的夏天,來支冰棒或吃碗冰享受,再好不過了!不過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無禁忌的吃,童綜合醫院於今日上午廳舉辦「炎炎夏日剉冰去」教導糖尿病病友控制飲食時,也能好好的吃一夏「冰」,但如何選擇就很重要,如三種冰建議以仙草、愛玉及蒟蒻,不加糖水以代糖取代。糖尿病病友在飲食方面不能毫無節制,要特別注意,而夏日看著別人大口大口的吃冰,總是羨慕不已!現在就由童綜合醫院營養師何姿儀來介紹冰品配料的食物,掌握食物的基本原則,糖尿病患者在炎熱的夏天也可以開心的吃剉冰過過癮。首先介紹剉冰類裡的食材包括澱粉類、水果類、含油脂類及適當配料。澱粉類包括紅豆、綠豆、薏仁、花豆、小湯圓、粉粿、QQ、蕃薯籤、芋頭等,這類吃多均會影響血糖值,因此選此配料應謹記同種類食物替換原則,可於下一餐扣除當餐飯量。水果類以當季水果例如芒果、西瓜、鳳梨、榴槤、奇異果、香瓜、香蕉等,富含豐富纖維質,但因正逢夏季,甜份高的嚇人,當中又以榴槤甜份最高,故只應攝取1湯匙份量;其餘水果建議每次可攝取半碗或八分碗量,每日2次為限。含糖類:砂糖、黑糖、冰糖、蜂蜜等,皆為糖分高、營養價值低的糖類,建議避免攝取此種糖類,可用代糖製作糖水取代一般糖類,即能品嘗冰品的好滋味!含油脂類如煉乳、巧克力醬、花生醬皆為油脂含量高的調味品,含有大量糖份及多餘油脂,此對糖尿病患之心血管都無助益,建議應避免攝取。其他適當配料包括愛玉、仙草、蒟蒻、寒天等皆為適合糖尿病患及愛美輕食主義者的好選擇,勿選已泡過糖水的配料,如此將會功虧一饋!何姿儀營養師說,糖尿病病友若能掌握剉冰類選擇的原則,飲品類的選擇也是一樣,除了沁涼的飲料外,市售現打果汁,其水果量往往超過一日可食份量,故不建議水果榨汁飲用,濃縮果汁其含糖量則偏高,亦應避免飲用。尤其在消暑當下,可適時使用代糖取代一般糖類,或則可將甜度改為半糖或微糖,熱量能減少一半以上,甜度降低,清涼止渴的效果更好。糖尿病病友只要了解食物的特性與分類後,夏天吃冰不再是夢,只要慎選冰品配料及學會替換原則,輕鬆抗暑涼一夏,也可以吃冰大快朵頤一番囉!

糖尿病患福音! 核桃能改善血糖問題

糖尿病患福音! 核桃能改善血糖問題#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一項研究指出,適量食用堅果能顯著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機率,該研究針對11個國家,34~59歲共8400名婦女所進行的16年追蹤調查顯示,而堅果之所以能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機率,主要是因為堅果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及其他營養素,有助於穩定血糖和改善胰島素功能的緣故。核桃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食物,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解釋,因其中含鎂的成分,可調節神經系統和肌肉的活動,長期患糖尿病者,會因為尿鎂排出過多,造成胰島素的功能不彰、醣類耐受性減低等現象;適量補充鎂可以改善血糖。而核桃中的鋅可協助胰臟製造胰島素,此外,鋅還有促進傷口癒合,參與皮膚、毛髮、指甲等的修補作用,對傷口癒合能力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應適量補充。另外在核桃中的Omega-3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環、減少體脂肪囤積、協調胰島素分泌等作用,可以調節血糖、減緩糖尿病症狀。何一成醫師表示,核桃具有健腦、補血、健胃、養神等功效,而核桃中的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是大腦細胞代謝的重要物質,也有防止動脈硬化的功效,但何一成醫師提醒,核桃的熱量高,一顆核桃就約等於35大卡的熱量,2顆就相當於1/4碗飯的熱量,建議可以切碎後拌入沙拉中食用,或者撘配蔬果打成精力湯,如此不僅可控制食量,還可充分發揮功效,另外核桃也不宜與黃豆、黃豆製品同時食用,否則會導致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現象。

糖尿病患別怕 1天2份水果助營養均衡

糖尿病患別怕 1天2份水果助營養均衡#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生產各式各樣的水果,香甜又多汁,不過糖尿病友們常會因擔心血糖高而不敢吃水果,面對香甜的水果,到底該不該吃呢?其實擔心水果的糖分而不吃是不對的,想要穩定血糖就該以均衡飲食為主,不過病友們還是可以每日吃水果,因為水果含有天然糖類、纖維質,且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的維生素C和身體免疫力、抗氧化、防癌都相當有益。。但須注意水果若吃過量對血糖控制也會造成影響,所以每日吃的水果種類及份數與食用的方法就很重要了。糖尿病友一般建議每日應攝取2份水果:1份的水果量,大約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如小蘋果一個、小水梨一個、荔枝5個,若大型的水果,如西瓜、芒果以切成飯碗的一平碗為一份。另外請注意每日2份水果建議分開吃,若一次吃2份,糖分會太多。另外,攝取新鮮水果,盡量避免打成果汁,一旦打成果汁,纖維質和維生素會流失,且一杯果汁通常需要超過2份以上的水果,如1杯240C.C.柳丁汁,通常也要4、5個柳丁才擠得出來。而新鮮水果又可吃到纖維質和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但牙齒不佳的病友,仍可按水果份量打成果汁,但最好不要過濾,不然會減少纖維質的攝取。糖尿病友是可以攝取新鮮多樣的水果,但需要注意攝取的份量,才能穩定血糖。

不怕血糖升太快 低GI米飯讓糖尿病患輕鬆吃

不怕血糖升太快 低GI米飯讓糖尿病患輕鬆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米飯因澱粉成分高,容易被吸收,因此血糖的變化也比較大,若是吃下過多白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容易影響其消化過程,加速血糖上升,增加胰島素分泌,且對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上造成影響,也就更容易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危險性。根據國際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分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35種水稻發現,品種不同的米飯其GI值也不同,範圍在48~92之間,GI值在55以內屬於低GI值米飯,研究專家也指出,若採用低GI飲食,可減少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也能幫助糖尿病患者更確切的管理好自己的病情,讓血糖變化不至於太大。家醫科醫師洛桑加参解釋,所謂的低升糖指數飲食就是許多人簡稱的「低GI飲食」、「低胰島素飲食」,而低GI飲食,就是要讓食物慢慢消化,慢慢被吸收,如此血糖濃度才不會一下子上升太快,胰島素也不會大量分泌,對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上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此外一般白米飯,多屬於高GI值,澱粉成分高,食用後越容易使血糖升高,並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糖尿病患者應少吃。此外洛桑加参說,低GI值食物指的是糖量含量低、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例如五穀米、糙米、綠色蔬菜等。他也強調,採用低GI值的飲食方式,除了可避免血糖上升過快,對心血管疾病、肥胖者、高血壓患者等也都有幫助!

鬼影幢幢 糖尿病神經病變惹的禍

鬼影幢幢 糖尿病神經病變惹的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68歲吳先生,罹患糖尿病20餘年,同時患有高血壓,長期接受口服藥物治療。一日開車時,突見前方紅綠燈標誌分開為兩個,而且只有兩眼直視目標時才會有複視狀況,若遮住其中一眼則複視情況就消失。經檢查發現其右眼眼球無法往外側移動,為糖尿病引起的外展神經病變,經過治療和控制血糖後複視慢慢恢復。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表示,造成眼睛出現複視症狀的因素有很多,可能的原因有:糖尿病神經病變、重症肌無力、腦幹中風、顱底腫瘤、鼻咽部腫瘤、病毒性神經病變等。什麼是外展神經病變?黃婷毓醫師說,外展神經是十二對顱神經的第六對,負責支配眼球的外展運動。而外展神經病變是一種神經病變,發生的症狀通常為雙眼複視,主要在往患側看的方向特別明顯,理學檢查會發現患側眼球無法往外自由外展,造成兩眼運動不共軛,而當閉上其中一隻眼睛時,則無複視現象。這種神經病變在糖尿病患當中容易併發。黃婷毓醫師指出,糖尿病引發的外展神經病變的危險因子,除了糖尿病罹病時間較長,以及血糖控制不佳之外,如果也併有其他血管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和抽煙),發生的機會也會大大的增加。治療方面,黃婷毓提到,首先要控制血糖,同時控制其他血管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和三酸甘油脂。另外,由於糖尿病之神經病變有時會合併有疼痛症狀,如需要也須給予神經疼痛藥物治療,進行疼痛控制。糖尿病引發的神經病變,除了外展神經病變外,常見的還有多發性神經病變(手腳麻)、胸神經病變、顱神經病變等。黃婷毓醫師也提醒,糖尿病除了典型的「三多」症狀之外,有時候也會以神經病變作為其表現症狀。建議民眾在出現不明原因之複視的時候,宜儘早就醫治療,以免因糖尿病之併發症,造成不可回復之器官受損。

運動持之以恆 有助控制糖尿病

運動持之以恆 有助控制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糖尿病」是一種特別需要健康管理的疾病,48歲的林先生今(100)年參加基隆市社區闔家歡健康檢查,空腹血糖值為108mg/dl,五年前被診斷為糖尿病患,5年來除飲食控制外,並要求自己每週爬山或慢走至少5天,每次至少30分鐘,絕對不能間斷,身體的狀況也好很多」。由此可知「持之以恆」的運動對健康是有幫助的!但林先生則表示「95年參加社區闔家歡健康檢查空腹血糖值155mg/dl,當時衛生所護士已予說明並轉介,由林先生的例子可以看出,運動不僅可以控制體重、穩定血糖,促進心肺功能的健全,也需消耗皮下脂肪以及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同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有助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在臨床上醫師在診治糖尿病患者時,也必會告誡糖尿病患者除要按時服藥外,也需要養成持久適宜的運動。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表示,「適宜的運動」是指每星期運動三至四天,每次15至30分鐘之間;其所採取的運動型式最好是有氧運動如爬山、慢走、跳舞、游泳、有氧體操、太極拳,而每個月需評估一次運動的效率,並逐漸的增加其運動量。許明倫提醒民眾,「糖尿病」目前雖仍是一種不能根治的疾病,但只要按時服藥定期回診依循醫護人員的指導,維持適當的運動及控制飲食,可使病情穩定並預防及延緩併發症發生且擁有愉快的生活品質。

醫訊/認識食物代換 糖尿病也可以自由吃

醫訊/認識食物代換 糖尿病也可以自由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飲食習慣逐漸西化,且活動量也不足的狀況下,慢性病也逐漸盛行,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其中糖尿病在慢性病中,佔有極大的族群,而糖尿病患在高血糖的控制上很重要,包括飲食、藥物、運動等都是控制重要的環節。而飲食控制的重要主軸是均衡飲食及份量控制,以均衡飲食為基礎,藉由均衡的熱量、蛋白質、脂肪及醣類攝取,達到控制血糖,延緩併發症發生的目的,因此亞東醫院特別邀請營養師賴玉釧,幫助糖尿病友認識飲食的份量代換以及均衡飲食原則。講座時間:101年7月10日(二)上午10:00~11:0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新大樓1F心臟血管內外科門診候診處講座洽詢:(02)7728-1229

糖尿病友當心!24型人格恐致併發症

糖尿病友當心!24型人格恐致併發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北市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見圖,攝影/陳茂軒)本(5)日指出,台灣的醫療水準和環境比起全球先進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糖尿病病友發生併發症的機率卻遠高於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地,其原因在於患者有24種不同的人格特質及就醫態度,導致病情不易受到控制,併發症找上門的機率當然大幅增加!記者再將這24種臨床上常見的患者人格特質,分作「自我感覺良好」型、「身心因素」型和「生活習慣」型種,讓病友能檢視是否自己也有這樣的問題,進而能改進、配合治療。按照洪建德醫師提供的資料,「自我感覺良好」型的患者最為常見。自我感覺良好型的患者多半會出現「自覺無病、置之不理」、「自覺痊癒、擅自停藥」或「有病自己醫、不想靠醫師」三種情形,這些患者自認身體狀況良好,醫師善意提醒反而遭病人白眼,當發現嚴重併發症時,為時已晚。「身心因素」型的患者因為過度擔憂或緊張自身的病情,在醫師諮詢、衛教時不是心不在焉不專心,就是語無倫次毫無邏輯,一離開診間醫師的叮嚀全都忘光光,病情當然也無法控制。甚至還有病人懷疑醫師的診斷,所有資料都要拷貝、錄音,但自我的解讀卻又與醫師大相逕庭。此外,還有患者過度迷信偏方,或每當有新藥、新治療方法或別人介紹不同醫院的醫師都一定要嘗試,導致規律的療程一直被中斷,病情無法控制。此外,也有患者將自己的病情視為「不願意面對的真相」,產生鴕鳥心態,遲遲不接受治療。「生活習慣」型的患者因工作忙碌,沒有時間看病,服藥也不規律,加上應酬、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病情惡化。再者,有患者以為補充「營養食品」就可以強身、治病,一打開抽屜琳瑯滿目的補充食品十餘種,曾有患者因服用過量的營養品,使腎臟功能急速惡化。而洪建德醫師收治的患者中,約有十分之一的病患屬於公司外派的人員,可能出國三個月才能返台就診一次,不利於病情的追蹤或藥劑調整。洪建德醫師呼籲,雖然經濟環境不景氣,許多人把健康照顧的支出省掉了,但其實經濟越是不景氣,更要注意健康照顧!因為預防及早期治療疾病的支出相對是小錢,若是拖成大病,影響體力、業務績效與後續的醫藥費用、住院及長期復健,更是沉重的經濟負擔。※臨床上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4型人格(洪建德醫師提供):01.自我感覺型:自覺沒有症狀,就放著不管。02.偷工減料型:一個月分的藥可以吃半年。03.過河拆橋型:自覺好了就好,不用再監測與用藥。04.自己醫治型:不管有沒有醫師處方,藥物劑量自己決定。05.滾石生苔型:聽到哪邊有新醫院,有新藥,就換醫師,但是滾石永遠不生苔。06.緊張焦慮型:來到診間格外緊張,什麼都忘了;醫師說什麼,出了診間馬上忘記。07.中西合璧型:中西醫都看,反正健保都給付,兩種藥都吃。08.血汗工廠型:沒有時間看病,全神、全時間投入工作。09.絕不吃藥型:打死也不吃藥,迷信吃藥傷身體,就等併發症出現,還是怪罪藥物。10.健康食品型:打開抽屜,都是健康食品,一天十來種,一口吞下。11.鴕鳥心態型:視而不見,醫師有責任指出國王沒穿新衣是會感冒的。12.缺乏運動型:很少運動,更不用說辦公室坐整天了。13.飲食偏食型:又分大口吃肉型、狂吃麵包型、嗜飲料型、暴食水果型等。14.交際應酬型:每天不規則用餐的份量與三大營養素的分配。15.用類固醇型:使用類固醇或吃了偷加類固醇的藥物。16.老邁失智型:因為老邁缺乏人們照顧生活,或年輕就開始失智。17.心不在焉型:說了一整天,回到原點。無法溝通、衛教、說明。18.明察秋毫型:抱一些無理頭刊物找醫師無理頭接話,但是沒有邏輯來發現眼前已有併發症了。19.性急暴躁型:急性子,血壓飆高,瞳孔放大,呼吸急促。20.旁若無人型:每次一到診間就敲門進來要先看或拿藥,無視前有病人隱私的存在,沒有考量旁人。21.太空飛人型:外派國外,每三個月回台看病,還可以美食訪友,好不樂哉。22.事事懷疑型:任何醫師都甭騙我,所有資料都要拷貝,每句話都要記錄,但是解讀卻不與人同。23.滿嘴英文型:說話滿口英語,但是又無理頭。24.精神分裂型:已經吃藥了,所以就很鎮靜,沒吃藥就不能來看病了。註:為配合版面編排,故名稱有些許調整,但不影響原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