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預防慢性病 定期健檢好重要!

預防慢性病 定期健檢好重要!#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隨著國人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台灣目前65歲以上的人口已超越全部人口數的7%,達到所謂的「高齡化」國家,也讓國人的死亡原因以「慢性疾病」為主,依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來看,包括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三者都在其中,可見慢性疾病的預防是相當重要的。全民健康保險不只提供民眾基本的醫療照護,更積極地推行預防保健。目的就是讓民眾養成「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其中成人預防保健健康加值服務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檢查項目,是參考歐美國家保險給付常規性健康檢查項目所訂定,不但是所需的基本健康檢查項目,同時也是初步的健康篩檢。成人預防保健確實有其必要性,因為40歲至50歲的成年人正值壯年期,身體如果沒有出現不適的狀況,通常很少會主動接受健康檢查。但是許多疾病在早期時是沒有症狀的,如果能藉由全民健保所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的健康檢查,就可以達到及早檢查出健康問題並得到及早治療的效果。奇美醫學中心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思豪呼籲,許多的慢性病除可藉由成人預防保健早期發現外,還可獲得很好的控制,像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希望民眾能藉此了解成人預防保健的內容及重要性,並能定期至醫院為自己的健康加值。

醫訊/糖尿病防治最前線

醫訊/糖尿病防治最前線#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常與心血管疾病很有關係,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早期就偵測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另外,做好糖尿病的飲食控制、體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雄榮總醫院護理部特舉辦「認識糖尿病」衛教講座,由袁婉玲護理師主講,袁護師將介紹糖尿病防治重要事項及知識。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認識糖尿病時間:102年2月5日(二)上午8:20~8:50地點:高雄榮總醫院(高雄左營區大中1路386號)門診大樓地下1樓糖尿病衛教室洽詢:07-342 2121

預防心血管疾病 從生活習慣做起!

預防心血管疾病 從生活習慣做起!#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冬天天氣不穩定,寒流、冷氣團時常報到,更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方面等問題,而這類症狀,不發作沒事,一發作起來可是很危險,嚴重甚至會要人命!振興醫院外科部主任醫師張忠毅表示,造成心臟生病的原因有很多,可別以為平常身體好好的,沒什麼大礙,就以為不會突然有心血管疾病的問題,提醒民眾,平時要注意自身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也要定期健康檢查,才是預防的好方法。一般來說,心血管疾病會有幾種狀況產生,最常聽到的就是冠動脈阻塞造成的心肌梗塞,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胸痛、發汗、暈眩、嘔吐,若是覺得心絞痛,全身有痠痛症狀,嚴重也會導致心肌梗塞;再來,大血管動脈瘤破裂也是狀況之一,張忠毅說,沒病也要開刀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動脈瘤超過5公分、胸主動脈超過6公分時,若是不動刀,破裂的機率為25%,會造成死亡風險,而另一種為暫頸動脈,就是頸部的地方會摸到顆粒狀的東西,這會使頸部產生暫時缺血,有時候手會一下可以動一下又不能動,若出現這種情況也要開刀;血管阻塞會導致肢體痠痛、腫脹、跛足,嚴重可能要截肢,而這種狀況通常都是因為糖尿病所引起;最後就是腦部產生的中風,這時候全身上下可能都會出現問題,因為腦部的代謝只用血糖,所以血糖一低就易造成腦受傷。張忠毅進一步指出,哪些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其實很多原因都藏在我們的生活習慣裡。其中第一名影響之最為抽菸,菸對人體心臟的危害很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就有五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是由吸菸所導致,因此,張忠毅就說了,戒菸是第一步驟且非常重要。接著就是我們都知道的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還有肥胖等因素,其實大家都知道這些問題對身體都是很不健康的,但真的可以把握健康原則,做到的少之又少。由於食物太精緻、飲食習慣西化,大腸癌在國人死亡率中已排行第一名,台灣洗腎人口,更是居世界之冠。甜食、炸物等食物雖然美味,但可能是讓你致命的關鍵,很多人的肥胖症狀,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且可別以為外表看起來不胖,身體就沒問題,平常的飲食才是最重要的。張忠毅提醒民眾,肝臟、蛋黃、烏魚子、蟹卵等,這些都會使膽固醇過高,一般來說,每週不宜食用超過2-3個蛋黃,另外,甜食吃太多會造成三酸甘油脂上升,是一種存在血液中的脂質,會增加出現心臟疾病的風險,建議可多吃秋刀魚、鮭魚、白鯧魚等來增加ω-3脂肪酸。還有痛風也是越來越年紀大的人有的困擾,最重要的還是要先控制體重、多喝水,且蛋白質不能吃太多,會使造成痛風主因的普林含量太多,像黃豆就是很好的食物,但種子類的食品就別常碰,如黃豆芽、綠豆芽等,若是食欲不佳可適當補充含糖液體,避免身體組織分解而痛風。張忠毅特別提到了停經婦女,因為沒有荷爾蒙的保護作用,雌激素分泌減少,進而對心臟血管產生較大的威脅性,醫生就建議,多吃黃豆補充大豆異黃酮,每日食用1-2杯250ml的豆漿或是25g的黃豆,都是很好的選擇,若是補充荷爾蒙,小心罹患乳癌機率也會上升。張忠毅再次強調,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時候,時間是最主要關鍵,有時候如果來得及,可能還可以救回一命,但是總不能每次都跟時間下賭注,所以有個健康的身體才不會治標不治本,控制好飲食、規律運動、減重,再來吃藥物食品,才能大大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

先戒菸吧! 抽菸為罹患心病最危險因素

先戒菸吧! 抽菸為罹患心病最危險因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可別以為年輕或是身體上沒什麼異常,就沒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存在!由於國人飲食習慣越來越西化,又無長期運動的習慣,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病例越來越多,因而產生許多心血管疾病等問題。振興醫院外科部主任醫師張忠毅表示,現在年輕人的生活、飲食習慣都偏西化,罹患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年齡層有明顯下降的趨勢。張忠毅說,心臟病發的症狀有很多,不是只會表現在心臟上。若是民眾有出現胸痛,特別是左胸;嘔吐和反胃症狀、頭痛;頸部跟手部有刺痛或是麻麻的感覺;手臂、下巴、頸部、背部痠痛,那都有可能是心臟病發的訊號。張忠毅進一步指出,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都是主因,尤其第一名危險的原因是抽菸,因此,要預防心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戒菸!一般來說,血壓要控制在120/80mmHg才算正常,若是患有糖尿病或心臟病的患者,則是要在130/80mmHg之間;高油脂有兩種指標,一種為三酸甘油脂,血液會呈現乳白色,另外一種就是膽固醇,超過200mg/dl就是高膽固醇,建議可多吃鮭魚、紅麴、麥片等食物降低;另外,空腹血糖如果大於126mg/dl、糖化血色素大於6.5%,就是有糖尿病,而我國65歲以上,每4位就有1人有糖尿病,顯現糖尿病已經是當前不可忽視的疾病;最後,肥胖也是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但減重不是快速瘦身就沒有問題,醫生建議每周減0.5公斤的速度,才是健康又能夠持續的方式。若是真的心臟病發作,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張忠毅說,心血管疾病不發作沒事,一發作就很危險,但很多潛在的風險,有時候不會看出有什麼異常,因此,定期檢查身體跟維持好的生活習慣,如運動、健康飲食等,才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發作的不二法門。

國人10大死因 糖尿病第4名!

國人10大死因 糖尿病第4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民國100年的統計資料,糖尿病佔十大死因排行第四名,為此,台中榮總埔里分院在呂炳榮院長的領導下,配合健保局的相關方案,成立糖尿病衛教團隊,積極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以維護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分泌作用有缺陷,或兩者都有而引起的高血糖。台中榮總埔里分院糖尿病個案管理至今共一千多案,且均達健保局各項規定收案指標,進而提升糖尿病患者更多元且詳細的衛教資訊及護理,減少病患因慢性高血糖而引起眼睛、腎臟、神經、心臟和血管等併發症。在台中榮總埔里分院糖尿病衛教團隊共同合作下,積極參與健保局方案,且榮獲101年南投縣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績效優良獎。

濫用類固醇 當心變胖、造成糖尿病

濫用類固醇 當心變胖、造成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老年人因為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引起骨頭上的疼痛,都可以藉著服用含有類固醇的藥物而達到抗發炎效果,使疼痛能得到緩解,也因為其效果神速,而且服用的人會精神變好而贏得「仙丹」的美名。正常人本身有一內分泌的器官稱為腎上腺,位於腎臟上方,左右各一,腎上腺所分泌的賀爾蒙其中之一,就是可體松,俗稱的類固醇。坊間常有一些標榜治療關節酸痛的用藥,有些藥者或醫生會在其內添加類固醇成份,而未告知使用者,若長期自我使用類固醇會干擾自身可體松的分泌,而可體松在體內的濃度過多或不足都可能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濃度過高可能造成食慾變好體重增加,身軀變胖,尤其是腹部,四肢則變得較細瘦,主要是脂肪移積到腹部所致,也會造成鹽分及水份的滯留而造成高血壓;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糖尿病高血糖血症等,但如濃度不足,可能會造成患者食欲不振、影響消化吸收,造成患者終日無力。類固醇既可殺人又可救人,在有經驗的醫師謹慎使用下就是治病救人的恩物,但使用不當卻是殺人的利器。濫用類固醇固然不對,但碰到當用類固醇才能控制的疾病,基於考慮,必需使用類固醇時,病人應信任專業人員,萬不得已時還是要面對藥物的一些負作用,否則可能導致病情更加惡化。

老人情緒不易察覺 當心老年憂鬱症

老人情緒不易察覺 當心老年憂鬱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79歲的林老太太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在長期服藥控制下平日沒有明顯症狀。去年初,老太太開始出現諸多疑難雜症,包括頭暈、虛弱、渾身發熱、夜眠不佳等,經過多次抽血與影像檢查卻未發現明顯病因,因此住院治療。經過詳細的評估與詢問,發現病人罹患嚴重憂鬱症。由於久病且獨居,子女們也都沒發現她情緒上有任何異狀,還以為病人的身體不適是因老化與病況惡化所致。何謂老年憂鬱症?即為65歲以後所發生的憂鬱症狀,包含重鬱症、輕鬱症、低落性疾患、適應性疾患等。在一般老年人口中,憂鬱症的發生率約為7%左右,若加上復發率,則接近20%。女性憂鬱比例較男性高,而醫療機構住院中的老年人盛行率更高達30%左右。除此之外,喪偶等生活壓力事件、慢性疾病、長期失眠、社交孤立等,也都與憂鬱疾患有相關性。老年人罹患憂鬱症時比較少表達憂傷或情緒低落,反而經常會抱怨身體上的不適,例如頭暈、疼痛、胸悶或腸胃症狀等。而且老人家經常罹患其他慢性疾病,導致憂鬱症狀被其他疾病的症狀所掩蓋,或是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的現象,因此延誤憂鬱症的診斷、治療。此外,某些藥物也可能造成憂鬱的副作用,尤其使用多種藥物的老人家更提高了憂鬱症的危險性。憂鬱症若未適當治療,病程可持續數年,並造成功能退化、生活品質變差、原有疾病惡化等,最終可能導致死亡。憂鬱症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為一般人的1.64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危險性為一般人的1.37倍。老年憂鬱症也被證實與中廣型肥胖和代謝症候群有相關性,這也可部分解釋憂鬱症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其他被發現與憂鬱症相關的疾病還包括失智症、骨質疏鬆與免疫功能異常等。由此可知,憂鬱症會造成身體疾病的發生或加重,而因此又會再加重憂鬱的症狀,形成一個牽涉生理、心理、社會層面的惡性循環。其實老年憂鬱症是可以治癒的,像是心理治療、運動、藥物治療等。奇美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蔡岡廷表示,憂鬱症其實並不難察覺。人生有高低起伏,偶爾情緒低落在所難免,但若老人家出現憂鬱情緒,且對平日嗜好也失去興趣,持續超過兩星期,那就得特別注意了。此時應儘早就醫,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獲得較好的效果。(圖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加入甜蜜家族 治療糖尿病不孤單

加入甜蜜家族 治療糖尿病不孤單#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灣地區4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十人就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本身雖不足致死,但其併發症,如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等,卻都名列國人十大死亡主因。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於101年闔家歡健康篩檢到社區共服務1981人,其中血糖異常民眾佔786人,除轉介醫療院所作進一步確診治療外,並鼓勵確診糖尿病民眾加入七堵糖尿病友團隊,靠著病友間的支持鼓勵,訊息互通,將自己寶貴經驗與其他會員分享,使病友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不孤單。為鼓勵病友持續不斷的利用飲食、運動、藥物控制穩定血糖,延緩合併症的發生,基隆市七堵區醫療群紀醫師診所訂於102年1月19日晚上七時,在七堵國小二樓禮堂舉行「甜蜜家族感恩晚會」,希望招募更多隱藏在社區的慢性病病友一起加入七堵區的糖尿病甜蜜家族,感受不一樣的心靈洗禮, 享受繽紛熱鬧的療程,接受更完整的病友社區照護,邀請大家踴躍參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