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

手抖非老化 全球創舉AI診斷帕金森

手抖非老化 全球創舉AI診斷帕金森#老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身體僵硬、步伐變慢可能不是衰老現象,而是帕金森氏症的前兆。帕金森氏症的診斷通常都是根據「動作障礙專家」經驗,初期常常被誤以為中風或關節退化等疾病,顫抖的症狀又有可能被誤為是自發性顫抖或者其他疾病。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與清華大學電機系李祈均教授團隊共同合作,結合醫療和AI專長,利用「人工智慧」輔助「動作障礙專家」判斷,全球首度利用影像人工智慧輔助幫忙診斷帕金森氏症,從今年開始研究109個案例中,準確率可高達八成,有潛力成為未來輔助帕金森診斷的好工具,不只減少確診時間,也可應用在偏鄉。AI 智慧輔助診斷帕金森 可提高準確率帕金森氏症病程依嚴重程度共分成5期,第1期會單側肢體僵硬、手部顫抖、寫字歪曲;第2期則是雙側肢體都出現顫抖或僵硬、動作遲緩;第3期出現走路常跌倒、步態不穩;第4期則是難以獨立走動,需要他人攙扶;第5期須臥床或坐輪椅,無法自行照料生活起居。一般就診的患者發現都已是第3期,除非較有病識感才會在第1期警覺發現、及早就醫。非典型帕金森氏症與典型帕金森氏症最大的區別在於肢體靜止性的顫抖,非典型帕金森氏症通常沒有肢體顫抖的現象,卻會出現行動緩慢、反應遲鈍、表情僵硬、手腳不聽使喚、身體平衡感變差、容易跌倒、焦慮等情形。由於這些症狀並不像典型帕金森式症明顯肢體顫抖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為老化、失智或頸椎神經的問題,其實是一種腦部神經障礙的疾病。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表 逾3徵兆速就醫帕金森氏症初期常被當成是單純一般老化或是頸椎、脊椎退化,可參考台灣神經學學會發布的「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表」,如果發現以下10個問題中有3題以上的回答為「是」,建議盡快至神經內科就醫檢查:1)手或腳是否曾經在休息放鬆的狀態下,會不自主顫抖?2)走路時有一隻手臂彎曲,且不會擺動?3)身體在站立或行進時,姿勢會向前彎曲?4)走路姿勢雜亂、不順暢、好像要打結或一隻腳拖在後面?5)步伐小且常常跌倒或摔跤?6)常覺得懶洋洋,做什麼事都沒動力?7)頸部後方或肩膀常常疼痛?8)刻意避免與聊不來的朋友或家人相處?9)音調出現改變?變得更單調、小聲或沙啞?10)寫字變慢且字體變小? 帕金森氏症發作時,越早診斷,越能盡快給與有效介入與治療,不過動作障礙的診斷非常仰賴專家經驗,臨床上的診斷非常困難,就算在歐美,病人也常在不同的專科醫師間輾轉,數年後才被診斷出來,現在有AI 智慧輔助,有助及早診斷,診斷之一致性與準確率也可望提高。 

八八阿伯走不動 中醫調脾助健步如飛

八八阿伯走不動 中醫調脾助健步如飛#老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雅茹/綜合報導)88歲的王伯伯,兩腳無力走不動已經3年了,以前伯伯可在公園散步三圈(一圈約300公尺)無礙,現在步行一圈即感疲累,爬4、5階樓梯即喘,因雙下肢無力行走造成起居活動不便,半個月前就診,每星期施予中藥治療,半個月後他兩腳無力改善很多,進而健步如飛。兩腳無力行走症狀與「脾」最相關林在裕醫師指出,王伯伯兩腳無力行走症狀,是一種隨年齡增加、以骨骼肌品質和力量或功能下降為主要特徵的退化性疾患。隨高齡化人口的快速增加,發病率也逐漸上升中。老年人兩腳無力行走症狀就是中醫所謂的「痿證」,其病變部位在筋脈肌肉,而病因與「脾」最為相關,因依中醫的理論認為「脾主肌肉」,而與「脾」關係最為密切。中醫所說的「脾」也就是西醫所謂的「消化系統」,脾的功能健全,就能將食物經由腸胃完全消化吸收並代謝成營養運送到全身的各個器官組織,亦即全身肌肉的運動,都倚賴「脾」所化生的營養提供動力。「脾」的功能良好,則肌肉豐滿、壯實,四肢強勁有力,若「脾」的功能不好,則肌肉消瘦,四肢肌力衰退。健脾益氣功效的四君子湯可改善兩腳無力林在裕表示,像王伯伯兩腳無力行走症狀,可服用具有「健脾益氣」功效的「四君子湯」來治療,「四君子湯」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所組成,透過「四君子湯」補脾益氣,使肌肉得到滋養,提高肌肉品質及力量,進而改善兩腳無力的現象。林在裕建議,充足營養和適度運動可有效預防老年人兩腳無力:1)充足營養: 老年飲食依舊是均衡飲食,六大類食物均要攝取不可偏廢。 食物選擇以新鮮天然為主,避免加工食品。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老年人每日的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2克蛋白質,如體重60公斤的人,每日應攝取約75克的蛋白質。2)適度運動:每週3至5天,每次20至30分鐘,可依照各人肌耐力程度,選擇最適合老年人的3大類運動。 強化心肺功能及肌耐受力:有氧舞蹈、快走、騎腳踏車、游泳。 增進身體彈性及平衡感:太極拳、徒手操、瑜伽。 抗阻力訓練:啞鈴、彈力帶。

注意!長者每十人就有一位吞嚥困難

注意!長者每十人就有一位吞嚥困難#老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許雅茹)許多民眾認為只有腦中風、帕金森氏症等疾病才會出現吞嚥障礙。但是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65歲以上長者有21.8%於每週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每十位長者可能就有ㄧ位是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吞嚥能力隨年齡增長衰退衛福部南投醫院林宛臻語言治療師表示,吞嚥的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這些狀況會在無法察覺的情況下緩慢的發生,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肌肉和機能狀況都有老化的現象,只是在罹患疾病下,吞嚥的功能會大幅的衰退更容易被人察覺。一般人在老化的過程中喉頭和舌頭的功能會減弱,因此吞嚥狀況可能會衰退,當喉嚨感覺變的遲鈍,肌力變弱,唾液可能會累積在喉嚨內,在高齡者的喉嚨裡可能會發現殘留許多唾液,這都是吞嚥功能衰退的現象。當吞嚥能力衰退時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例如:進食過程誤入呼吸道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的危險;若是無法正常的吞嚥容易嗆到,進食量逐漸減少而造成營養不良,營養不良連帶的讓身體肌力衰退、大腦機能衰退,進而引起肌少症和失智症的發生,而引起一連串的惡性循環。測試低於2次,恐有吞嚥障礙日本耳鼻喉科醫師浦長瀨昌宏也提到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反覆吞嚥唾液測試,發現一些徵象,例如:反覆的吞嚥唾液,測試30秒內能完成幾次(缺乏口水情況下可成嘴裡含茶或水),若能吞嚥達6次以上,表示吞嚥功能良好;若吞嚥3-5次,代表吞嚥功能稍退需要注意了;僅能吞嚥2次,則已經面臨吞嚥障礙。另外若是自身覺得唾液很多,吃完東西以後說話聲音的感覺變了、吃飯時或飯後會嗆到、經常性的清喉嚨、睡覺時常會咳嗽、時常覺得喉嚨卡卡的或吞東西後卡卡的,可能都是吞嚥能力下降的徵兆,建議可以就近到醫院復健科尋求語言治療師的諮詢協助。

糖化血色素濃度 恐透露衰老警訊

糖化血色素濃度 恐透露衰老警訊#老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邁入高齡化社會,人們期望不但要活的久,更要活得好、活得健康。如何在人生下半場仍保有功能健全身心、維持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關鍵門檻。事實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身體功能是健康的一個面向,更是健康老化定義的核心。身體功能衰退速率 與血液中糖化血色素濃度高低有關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吳易謙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參與群健所執行的「台灣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追蹤觀察2565位55歲以上且身體功能正常的國人長達5年,記錄其於5年期間所呈現的身體功能的變化軌跡,以尋找身體功能隨年齡衰退的早期預警指標。研究首次發現,身體功能衰退速率與血液中糖化血色素濃度高低有關,於近期刊登「美國老年學學會」的主要官方學術刊物《Journals of Gerontology: Medical Sciences》。糖化血色素越高、越高齡 身體功能障礙率增血液糖化血色素是一般健檢及醫院常規的重要臨床檢查項目,數值過高與許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相關。然而糖化血色素的濃度與老年身體功能的關聯性,目前尚不明確。糖化血色素濃度反映一段時間(8至12週)內血糖濃度的平均值,一般正常值在4.0至5.6%之間;數值在5.7至6.4%間屬於偏高,有罹患糖尿病風險;數值≧6.5%則確診為糖尿病。吳易謙團隊研究發現,身體功能衰退速率竟與血液中糖化血色素濃度有關。相較於糖化血色素濃度介於5.5%至6.0%間者,糖化血色素濃度越高,發生身體功能障礙的可能性,隨著每一年時間增加而倍增;糖化血色素濃度7.0%或以上的中老年人,發生身體功能障礙的可能性每年增加1.21倍。糖化血色素偏高或偏低 身體功能障礙增然而,糖化血色素濃度越低越正常,身體功能衰退的可能性越低嗎?可能並非如此,研究意外發現,當糖化血色素濃度偏低(<5.5%),即使仍在正常範圍內,發生身體功能障礙的可能性每年增加高達1.25倍。研究團隊進一步檢視這群糖化血色素濃度偏低的研究參與者,發現許多人的血液中竟含有高量特定發炎物質-可溶性白細胞介素6受體。這群糖化血色素數值偏低,且可溶性白細胞介素6受體偏高的研究參與者,身體功能衰退的速率特別快。吳易謙醫師表示,血液糖化血色素數值偏高或偏低,並且合併特定發炎物質的上升,可能是身體功能隨年齡衰退的早期警示徵兆。高齡長者如果有血糖方面問題,建議應該即早就醫,接受周全性的健康評估與個別化的治療與預防,以便及早防範因應,達到健康老化的最終目標。

長老人斑?必知減緩老化4保健方法

長老人斑?必知減緩老化4保健方法#老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我們的身上,出現特別明顯的老化特徵,諸如白頭髮、老人斑、皺紋和反應遲緩等,往往是一件難以想像的可怕事情,因為這代表我們老了!這些老化的外在表徵,其實正是反應體內細胞老了的身體變化,接著,由細胞組成的組織、器官、功能都跟著衰退。人,也就因此開始老化!體內組織或器官的老化,很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糖尿病等功能失調的疾患;除此之外,也很容易罹患癌症和肺炎等,即使年輕人會罹患的病症,往往老年人的病情卻比較嚴重,這是因為免疫系統衰退後,無法完全消滅突變的癌細胞,不容易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緣故。那麼究竟,為何細胞會發生老化現象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害物質逐漸侵害細胞中攜帶遺傳訊息的基因,基因能夠引導蛋白合成,而這些蛋白,正是細胞和器官能否正常運作的重要關鍵。不論是從外界侵入人體的污染物或放射線;還是細胞自行生產的廢物和自由基,直接在人體內作亂,內外夾攻的狀態都將造成細胞內的基因遭到破壞,逐漸減少重要蛋白的生產。人類身上的自我修補基因自由基很容易掠奪細胞中的電子,進而傷害到細胞。在正常穩定的原子和分子四周,電子都是成雙成對的,由於不成對的電子狀態非常不穩定,為了使自己達到穩定狀態,會嘗試掠奪其他分子中的電子,導致細胞的損傷。那些不會老死的單細胞生物,和容易衰老的我們,擁有同一種「修補基因」。修補基因能生產一種特殊的酵素,這種酵素像是細胞內的「免疫系統」,它會能夠偵測並修復基因損壞的部份,將損壞的基因取代或是銷毀;避免傷害細胞健康。許多疾病都與基因損壞有關,比如說:癌症。正常細胞會被「必需脂肪酸──前列腺素」調節系統所控制(詳情請參閱Chapter 2),然而一旦轉型成癌細胞,它就會像單細胞般,無止盡的生長、分裂、擴散,癌細胞的複製行為將不再受到控制。老化的過程會破壞許多重要的蛋白,造成體內的「必需脂肪酸――前列腺素」調控系統失去作用。而調節系統需要許多蛋白的參與,才能發揮正 常的功能。也許這是為什麼,我發現,早衰症和著色性乾皮病兒童的病症,類似於「必需脂肪酸――前列腺素」調節系統異常的病患。Ω3 體質改造計劃中的44 名病人 ,有幾個人還很年輕,甚至不到中年,就出現了提早老化的狀況現象。攝取充足的Ω-3 脂肪酸之後,他們乾粗的皮膚、蠟黃膚色、老人斑、青光眼和關節炎等症狀,都有了顯著的改善。1980 年以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補充Ω-3 脂肪酸,甚至可以降低罹患 心臟病和癌症的機率。過量Ω-6 脂肪酸,導致提早老化發生目前的科學界一致認同,細胞老化的主要原因,源自於損毀的基因修復系統。有鑑於此,許多科學家都致力於尋找各種加速老化過程的基因,例如:酵素或食物。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加速老化的頭號殺手是:過多糖分、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另外,有些科學家的研究也顯示,纖維質攝取量不足會對人體產生的不良反應;也有科學家認為,體內的自由基會加速老化作用;另外一部份的科學家則是相信,過量的Ω-6 脂肪酸,過少的Ω-3 脂肪酸,將導致提早老化的發生。我自己的假設是,上述的原因,都是破壞「必需脂肪酸――前列腺素」調節系統,造成細胞異常的元兇。人體內,能夠利用Ω-3 脂肪酸和Ω-6 脂肪酸的酵素,會隨著老化的過程中漸漸被破壞,而我們都知道,許多老化過程中產生的疾病,往往和必需脂肪酸、前列腺素的失衡相關聯。我認為,提早老化是一種疾病,只要嘗試維持必需脂肪酸和前列腺素平衡,使用這個處方簽,就能夠避免提早老化發生,甚至進一步減緩正常老化的速度!由於人類的潛在壽命(約110 年)過長,利用人類作為研究對象不太實際,我們只能從動物實驗中,獲得一些線索。例如:當老鼠補充了抗氧化物之後,老鼠的壽命將會增加。這些像是硒或維生素E 的抗氧化物,在老鼠和人體內都有同樣的效果,能夠確保組織中的必需脂肪酸,不受到自由基的破壞。另一項實驗,是嘗試讓老鼠補充富含Ω-3 脂肪酸和 EPA 的魚油,老鼠的壽命也會延長。還有一項實驗,帶了點趣味性,讓老鼠維持在半飢餓的狀態,同時攝取所有的必需營養素,實驗結果顯示,這些老鼠的壽命,竟然能多過其他老鼠1.5 倍!半飢餓的情況下,能夠刺激生物產生一種重要的酵素,這種酵素剛好能夠,幫助人體利用必需脂肪酸,這種酵素很容易在老化過程中就失去活性。不過,比起延長壽命但卻隨時飢餓,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願意吃得飽一點。營養不良也可能導致老化狀況,這種營養不良症又可再區分為兩種:飲食型營養不良症,和代謝型營養不良症。飲食型營養不良症的病人,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營養素缺乏,導致病人血液中營養素的濃度低於正常人;代謝型營養不良的病患,飲食中通常不缺營養素,營養素在血液中的濃度也很正常,然而這些患者的體內某些酵素異常,使得身體無法吸收、利用營養素。隨著年齡增加,人體內營養素的吸收能力逐漸下滑,罹患代謝型營養不良症的機率也越大。現代化的精製飲食,營養素含量很少,也更容易罹患飲食型營養不良症。我們不容易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也越來越不容易利用這些營養素,現代人正面臨這兩個因子交互作用的雙重危機!更嚴重的是,這兩種營養不良症狀的交叉影響,會彼此增強病情狀態,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症。當我們每日攝取的熱量低於1500 大卡,想要透過飲食攝取充足營養素,實在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上了年紀的人,體內生化反應的速率降低,對熱量的需求也大幅降低。因此,一旦現代人有了點年紀,就非常容易罹患這種營養不良症。不論是食物中的營養素不足;亦或是身體無法吸收,兩種營養不良症都需要補充營養素。營養素的補充,不僅能夠補足食物營養素,還能夠提供大量讓身體吸收的營養素,減少吸收不良所造成的病症。逆齡的方法我們都希望時光不要讓歲月留下足跡,為了抹去歲月的痕跡,很多人花費了寶貴的時間和大把的鈔票。但事實上,不需要花費大額金錢,也不會浪費很多時間,只要以下幾點,就能夠幫助各位對抗老化: Ω-3 脂肪酸攝取充足。每週至少有1 天吃魚,中年人可以直接補充富含EPA 和DHA 等Ω-3 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膠囊,輔以足量的亞麻仁油。有關Ω3 體質改造計劃的補充方法,在Chapter 11 和Chapter 12 將有詳細說明。 每天攝取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包含了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 和硒等抗氧化物。這些重要補充的營養素,將在Chapter 11 詳細說明。 纖維質攝取充足。大量纖維質的攝取,能夠減少便秘,排除體內多餘的膽固醇。三餐飯前,可以先來一道含纖維質的開胃菜。另外,也可同時攝取亞麻仁油或亞麻仁粉,必需脂肪酸和木酚素等抗癌纖維質。 符合健康狀況的有氧運動。例如:健行、慢跑和騎腳踏車,這些都能維持身體狀態、加強心肺功能。除了以上四點,大約每3 週左右,可以嘗試變換一下飲食中蛋白質、醣類和脂肪的比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食物並且記錄自己對食物改變的反應。開完刀或積勞成疾的病人,可以透過高蛋白質的飲食來補充體力。但要特別注意,罹患肝臟或腎臟疾病的人,高蛋白質的食物反而會加重肝臟和腎臟的負擔。拋開年齡枷鎖原始社會中的長者,背負傳遞人類文明,延續部落歷史、戒律,傳遞給下一代的重擔。而現代社會的長者,除了讓家中的下一代瞭解過去的歷史,世代傳承,還要透過教書、寫作、參與表演、擔任義工,扮演公共政策的催生者和執行者角色,同時更積極地為這個社會,多盡一份心力。要記住,現代人絕對不是因為拉皮而活得更久、更年輕!那麼,我們可以長生不老嗎?目前看來,在短時間的未來,是無法達成的。儘管我們知道,不死基因可以維持人體的正常功能,產生基因修復系統,但人體每天上演著幾百億的細胞分裂與死亡,每一次分裂,都會造成某些渺小的誤差,即使修復系統再厲害,也無法糾出所有的基因錯誤。更別提我們環境及飲食中的輻射汙染、化學或生物物質(包含細菌、病毒等)對細胞產生的傷害。即使我們已經發現,透過基因工程,能使我們的身體長生不死,但擁有健康的身體樣態,才是無價之寶!(本文摘自/奇蹟好油:OMEGA-3臨床療癒實錄/博思智庫出版)

55歲開始聽不清 當心五感退化徵兆

55歲開始聽不清 當心五感退化徵兆#老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今天您所看到的世界、聽見的聲音、聞到的氣味,還有觸覺、味覺,在年紀增長之後將如何變化?我們來想像一下早餐的情景:早上起床後烤麵包當早餐。烤麵包機發出「叮」的聲音。烤好了。伸手拿時不小心碰到烤麵包機金屬的部分,忍不住叫了一聲「好燙!」,趕緊把手縮回來。確定奶油還沒過期後,把奶油塗在麵包上。這會兒奶油香融合麵包的焦香傳進鼻子裡,肚子開始咕嚕咕嚕叫了。張大口一咬,嗯,麵包的美味在嘴裡漫開。若是老年人,則是這樣的情形:早上醒來睜開眼睛,沒想到才凌晨四點,外面天還黑矇矇的。來烤個麵包吃吧!等著等著,怎麼還沒好?仔細一看,早就烤好了。因為沒聽到計時器的聲音,才以為還沒好。把麵包拿出來後,看到手才發現燙傷了。奇怪,怎麼都沒感覺?看到才知道燙到了。這麵包不怎麼香嘛!想檢查奶油過期了沒,可是字太小看不清楚。唉算了,就這樣塗來吃吧。吃進嘴裡,也嘗不出什麼味道,只是把麵包吞下去而已。五感,即所謂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但並非全部一起退化。就讓我們一個個說明:視覺首先是老花眼。約從四十歲開始,眼睛就會開始有老花現象。五十歲之後,會覺得書上的字難以閱讀。超過六十歲的話,不使用老花眼鏡很多東西都看不清楚。再來是白內障。有一半的人會在五十歲左右開始發病,超過八十歲的老年人,患有白內障者則將近九十九%。白內障患者在太暗或太亮的環境中視力會變模糊。例如半夜室內昏暗,起床上廁所可能會在上下樓梯時踩空摔倒;晚上開車時可能被對向來車的車燈照到目眩而發生車禍。 聽覺通常在五十五歲之後會開始聽不清楚,六十五歲之後聽力急速惡化。到了八十歲,會有約七、八成的人重聽。最明顯的症狀是高音聽不清楚,會忽略電子儀器的聲音。比方說聽不見電子體溫計的「嗶嗶」聲,以為體溫還沒量好,一直把體溫計夾在腋下。其次是慢慢地無法分辨複數的聲音來源,例如觀賞有許多來賓的談話性電視節目時,很快就失去耐性不想看。跟許多人一起聊天時,會因為聽不清談話內容,而沒注意到重要約定。走在路上也會聽不見後方來車的聲音,因而被撞倒。嗅覺嗅覺會隨著年齡增長愈發敏銳,但到了五、六十歲,靈敏度就開始下降。七十歲左右開始大幅下降,但當事人自己未必感覺得出來。嗅覺與味覺有關,味覺也會連帶變得遲鈍。因此日常生活中不會注意到自己的體臭、口臭,引起別人的反感。或相反地不知不覺灑了太多香水,讓旁人皺眉。味覺味覺約從六十歲開始衰退。由於味覺衰退,食物調味料越放越多。雖然覺得別人做的飯菜無味,也還可以耐著性子著吃,但就會忍不住想多淋點醬油或醬汁,導致鹽分攝取過量。味覺一遲鈍,吃飯的樂趣就降低,食欲也跟著不振。雖然現在吃得起高級料理、上等食材,但總覺得以前的食物比較美味。觸覺(含溫、痛覺)大約五十歲時開始退化,七十歲時明顯退化。拿取物品的感覺變弱了,東西容易從手中掉落。對溫度的感受也變得遲鈍,容易燙傷。跟年輕人同處一室時,對空調的要求不一樣,容易招來白眼。而除了五感以外,身體還會有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來看看其他機能與臟器的情形:肌力、關節大約四十歲開始,腰部、膝關節會有疼痛變形的狀況。根據統計,八十歲的老人五成有膝關節變形,七成有腰部關節變形問題。肌力也在約四十歲左右開始下降,五十到六十歲時變得更明顯。上半身肌力下降問題比較不明顯,就算照鏡子檢查也不太有感覺。但是會開始變得不喜歡走路,步行速度也逐漸減緩。就算走在沒有起伏的平地上也容易跌倒。記憶力、智力記憶力從五十歲開始逐漸衰退,六十至七十歲時變得明顯。不過,有的記憶會衰退、有的不會,端視其屬於何種記憶種類與記憶方式。智力的退化也因其種類與使用方式而有所不同,有的到八十歲還能維持,有的從六十歲左右就開始退化。腎臟、膀胱、前列腺腎臟、膀胱、前列腺從四十歲左右機能開始退化,六十歲左右明顯感受到退化,開始頻尿。心臟、血管心臟、血管從六十歲左右開始退化。會引發心肌梗塞與腦中風,讓人在長時間移動或運動時覺得疲憊。肺肺則是四十五歲左右開始緩慢退化。登山爬坡會覺得費力,長時間移動、運動時會感覺疲憊。(本文摘自/老後行為說明書:解讀父母最需要你了解的16種行為,讓相處和照顧更順利/商周出版)

菸草含93種致癌物!吸菸致癌且易老

菸草含93種致癌物!吸菸致癌且易老#老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吸菸者常覺得菸品可以幫助紓壓,然而吸菸真的可以紓壓嗎?事實上菸品中所含的尼古丁等成癮性物質,會刺激神經釋放「多巴胺」讓人感到自在與放鬆,然而反覆強制刺激下,使得神經衰弱,多巴胺分泌量也隨之減少,需要靠更多更強的尼古丁才能刺激。不但無法真正紓解壓力,身體也正持續被菸品傷害,加速老化。吸菸導致皮膚皺縮、牙齒脫落、長白髮顯老態菸草中含有超過7千種化學物質,至少93種已知為致癌物。許多人都知道吸菸可能導致肺癌、心臟病、中風等疾病,卻很少人意識到吸菸會導致氧化壓力上升、造成發炎反應,加速老化發生。吸菸會導致皮膚膠原蛋白、彈性纖維流失,改變皮膚結構與組成,造成皮膚皺縮;造成口臭、牙齒泛黃、蛀牙,牙齦病變,以及牙齒脫落;會破壞毛囊組織、干擾血液循環,頭皮毛囊毛細血管會收縮,導致白頭髮,甚至落髮,吸菸者面容易提早衰老,更可能因擔心吸菸對身體的危害而感到焦慮,因而衍生出壓力,導致惡性循環。免費戒菸專線 擺脫菸癮省荷包、賺健康美國疾病管制署建議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及適當休息、避免藥物及酒精,並與他人討論自己所遭遇的問題及感受,才是面對壓力的好方法。可利用國內戒菸專線,協助討論、擬定合宜的策略,一同面對菸癮以及壓力,開啟無菸生活。小桂(化名)是名家管,自己只要一有壓力就想抽菸。在戒菸專線協助下,不但成功擺脫菸癮,也因身上不再有菸味而對自己更有信心,更不再擔心他人眼光,能和女兒一起出門。她戒菸的毅力也感動了丈夫,開始不在家裡抽菸,最後一起把菸戒掉,真正享受無菸家庭好生活。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多關心周遭親友,不要把吸菸當作紓壓方式,如果身邊友人有戒菸困擾,記得鼓勵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有專業諮詢人員協助打造專屬的戒菸計畫,協助成功擺脫菸癮;除了省錢、賺健康,還能給孩子一個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辨認老化或失智 觀察持續記憶力缺損

辨認老化或失智 觀察持續記憶力缺損#老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很多年輕的30-40多歲的族群,例如在女性身上,如果是一位家庭主婦在煮時,走到冰箱前面打開冰箱門,也許會忘記為什麼開冰箱?但是忘記後、冰箱門關上了、待會也會想到我開冰箱要做什麼!或是路上巧遇曾經熟識的某人時,對方的名字卻無法馬上想起來,只是覺得這人很眼熟、有深刻的印象,但名字就是想不起來;但過一會,冷靜回想,就想起來:「啊、這人就是那個誰誰誰嘛。」記憶力退化明顯下降 影響日常生活失智症的臨床診斷,必須是病人現在的認知功能,例如記憶力的退化,跟之前的記憶力相比,是有明顯的下降,而且這個下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最重要是「持續性」,而不是「時好時壞」。正由於病理上的變化是持續在進行的,所以在AD8量表中,才會有「是否有持續性的思考和記憶的障礙」這一題,我再次強調,特別是「持續性」!鑑別「老化」跟「失智症」最大的差別能力,就是「記憶力的缺損」;老化的病人會抱怨記憶力差,時好時壞,很多事情想不起來,但是專心想想之後,或待一會兒回想還能夠想起來。如果是失智症的病人,通常再怎麼想,都很難想得起來,而且這種記憶缺失是會「持續變化」的。持續性退化 而非時好時壞時好時壞,或是偶爾的記憶不好,不是失智症的狀況,但若日後追蹤臨床表現時,如果發生這種忘事的頻率越來越高,或者是每次回想的時間越來越長,而且是「持續性」惡化,我認為這有可能是「早期的失智症」。什麼叫「持續性的思考」和「記憶障礙」?說的是逐漸變差,而不是時好時壞。時好時壞裡有一種情形是越來越頻繁,但也逐漸走下坡,這種情形也是持續性的思考和記憶障礙,這就符合失智症診斷最基本的精神;原本有的功能,逐漸的、而且持續的退化。類澱粉蛋白跟神經纖維糾結 造成腦部認知功能退化我們之前做了亞洲五個地區的早期失智症臨床表現研究計劃,在AD8題目中,最常被病人自述有問題的前兩題,是第三題「重複相同的問題、故事跟陳述」及第八題「有持續性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在臺灣,被早期失智症病人的家屬提及,「重複相同的問題、故事跟陳述」及「有持續性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是早期失智症的病人所表現出來頻率最高的現象。但是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區域,對早期失智症的表現症狀可能會不一樣,這也是該多加注意的特別之處。一再強調「持續性」,因為失智症的病理表現,有類澱粉蛋白跟神經纖維的糾結變化,這兩個物質的累積會造成腦部裡面認知功能的缺損和退化,特別是這兩個病理變化是越來越多,是不會走回頭路、不可逆的。就某種程度而言,失智症強調持續性的思考和記憶障礙是有大道理的。(本文摘自/失智症AD8量表在檢測什麼/大塊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