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

無薪假薪水少3成 少了薪水不能少健康

無薪假薪水少3成 少了薪水不能少健康#老化

金融海嘯持續發威,無薪假情況更是持續延燒!根據調查,97年約有4成6的上班族放過無薪假,平均3成約一萬六左右的薪水,更有近8成的上班族表示有憂鬱傾向。趙強營養師表示,在持續蔓延的景氣寒流中,強大的壓力也讓民眾身體漸漸產生變化,最容易也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腸胃問題,像是胃脹、胃痛、腹瀉與便秘等。趙強營養師表示,雖然休無薪假少了薪水,身心承受龐大的壓力,但卻不能因此丟了健康,建議過去一直處於高壓力、工時長,身體健康早已亮紅燈的上班族,應把握無薪假好好調整身體,回復健康狀態,累積下次再出發的能量。避免壓力下所產生的腸道問題,其實可以借鏡世界長壽村的健康祕訣,從日常的飲食著手,就能輕鬆保健腸胃,吃出健康!根據研究指出,世界長壽村共同的健康秘訣,就在於天天飲用優酪乳,且此祕訣早在一百年前就被『乳酸菌之父』同時也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梅基尼可夫(Metchnikoff)所證實。世界上有幾處知名的長壽村,其中以保加利亞是百歲以上老人比例最高的國家。經過梅基尼可夫研究發現,重點在於當地居民大量食用優酪乳,因為優酪乳中的乳酸菌能抑制腸內腐敗菌的增殖,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延緩人類老化。有趣的是,當保加利亞人優酪乳的飲用量,從之前人均年消費量40公升下降至22公升的過程中,百歲老人量也跟著減少,顯示優酪乳的飲用量與健康長壽的相關性。趙強營養師也提醒:身體能否健康長壽,消化道健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趙強營養師進一步說明:壓力大又生活緊張的現代人,如何用最方便的方式保養身體健康呢?長壽村民的健康秘訣-天天飲用優酪乳,可以作為我們很好的借鏡。雖然優酪乳所含的乳酸菌可以幫助腸胃健康,但是乳酸菌必須能通過胃酸與膽鹼的考驗於腸胃存活才能發揮效果,如「雷特氏B菌」,經人體實驗證實與健康食品認證,能有效抵抗胃酸及膽鹼的考驗直接到達腸胃,更可降低腸胃中壞菌-胃幽門螺旋桿菌(造成胃潰瘍、胃癌等的主因)數量,有效保護腸胃健康,避免毒素危害,是幫助健康長壽最方便簡單的選擇之ㄧ。

深深法令紋 「線刀美容」整平無痕

深深法令紋 「線刀美容」整平無痕#老化

法令紋在面相學裏是權與壽的象徵,是臉上最長也最明顯的紋路,而且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深加長,甚至一直延伸到下巴,可以算是臉部老化的指標之一。澄清醫院平等院區-整型外科魏經岳主任表示,在生理結構上,法令紋位置的皮膚與肌膜的緊密結合,一旦兩頰的脂肪墊下垂到了這個位置上方,便造成明顯的法令紋了。對愛美人士而言,早期並沒有直接的方式改善深陷的法令紋,過去最常使用的方式是中臉拉皮,但手術風險及費用較高,傷口雖隱藏在耳朵附近,但疤痕還是明顯易見。魏經岳主任指出,現在則有「法令紋刀」,又稱做「線刀美容」,鋼絲線刀雖號稱為「刀」,卻只有針與線,操作方式是以針引線的方式將針頭推入皮膚,並引導細小鋸齒的鋼線平行滑過皮層,最後拉出針線就完成了,手術採局部麻醉即可,手術時間約20分鐘,術後除了局部紅腫並無其他不適,約5-7天就可消腫定型。鋼絲線刀的運用,原本是用於凹陷疤痕的治療,能讓明顯的疤痕顯得自然,運用於深刻法令紋及皺眉紋的成果也十分卓越,魏經岳主任說,不論是配合懸吊拉皮手術改善臉頰下垂問題的法令紋,或單獨執行都可以輕輕鬆鬆讓深刻法令紋展現平整,是項十分值得嘗試的手術。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醫學美容盛行,愛美的人應該多方諮詢,選擇值得信賴的專科整型醫師,是美容的最佳保障。

老人優質生活

老人優質生活#老化

人類自出生之時便一直在成長變化,當經驗隨著歲月的增長而持續累積的同時,我們身體的某些功能也在不斷演變中,對自己的身體功能瞭解愈多,我們將會老的更愉快。「年齡性的老化」是可以跟「生物性的老化」不一樣,也可以有別於「社會性老化」。換句話說,年過七十的人也可以是行動自如、健步如飛、身心快樂的,如果我們能掌握社會的變化,充分運用外在的資源,將有助於身體更健康而不必害怕老化。社會及科技的進步可以讓我們活得更久更健康,卻也使得我們再這瞬息萬變的社會當中更顯老化。例如電腦的發展可以使醫療的診斷更精確,卻也在無形之中令人感到老人的更加無能,因為老人很多時候未能懂得如何操作電腦及上網溝通或找尋醫療資訊,遇到事故時,老人通常也需要多些時間學習高科技生活輔助工具的使用。如果我們平時愈懂得外在變化的影響,愈能藉由各種管道來幫助我們自己去面對外在及內在的變化,則我們便會老的健康。

預防”治病”變致命 提昇銀髮族用藥安全

預防”治病”變致命 提昇銀髮族用藥安全#老化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及器官功能的逐漸衰退,身體的毛病也隨之增加,因此老年人看病的科別與用藥種類便也相對複雜。據統計,超過65歲的老年人中,有2/3每天使用一種或多種藥物,而其中有1/4每天服用3種以上的藥物。由於服用藥物種類多,再加上老年人身體狀況及認知功能退化等因素,銀髮族群的用藥安全就更教人擔憂。瞭解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老化現象,將有助於我們防範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我們可以從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佈、代謝、排除說起:◆ 吸收:老人因內臟血流的減少,腸胃蠕動減慢,相對的,藥物的吸收速率也會減緩,但對藥物的總吸收量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分佈:老人體內脂肪會變厚,使得脂溶性藥物在體內之分佈體積變大了,造成脂溶性藥物的血中濃度下降,在臨床上的反應是病人可能覺得藥物「沒有效」。相對的,水溶性藥物的分佈體積變小,因而血中濃度變高了,嚴重的話可能造成藥物毒性反應;或者因為營養不良促使藥物與血液中的白蛋白結合率下降,間接提高藥物在血液中濃度,造成藥物副作用或不良反應更為敏感。◆ 代謝:由於老年人代謝藥物的肝臟酵素減少之故,使得其代謝藥物的速率僅為年青人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左右,因此易造成藥物堆積,產生中毒的機率也因此大幅提升。◆ 排除:腎臟是排除藥物的主要器官,老年人的腎臟功能會隨著年齡下降40~50%,如此一來造成藥物從腎臟排除不易而堆積,因此醫師在劑量的選擇上就要特別小心。奇美醫院藥劑部 - 王慧瑜總藥師表示,由於老年人對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排除不同於一般成年人,加上老人家視力、記性的衰退,一不小心「治病」的藥物就可能成了「致命」的藥物。此外,隨著服用藥物種類的增加,可能造成老年患者未能遵醫囑服藥,甚至發生藥品的交互作用及不良反應等意外,因此銀髮族群用藥是具有高危險性而須加以防範的。提昇老年人的用藥更安全,王慧瑜總藥師建議民眾能注意以下幾點:一、使用藥品分裝盒:協助老人家將種類多或服藥時間複雜的藥物依服用時間分裝在藥品分裝盒,以確保服藥的正確性。二、清楚閱讀藥袋上的各項說明:領藥時確認姓名、藥品、數量、途徑、用法,若有疑問,應當場詢問藥師或醫護人員。三、藥袋不要提前丟棄:在藥物使用完畢之前,千萬不要將藥袋丟棄。藥袋上常印有藥品相關訊息,例如藥名、用法、領用日期甚至藥品外觀說明,如果藥品尚未用完即將藥袋丟棄,很可能因此忘了藥品的服法而錯服藥物。四、主動告知用藥狀況:例如是否遵從醫囑服藥、服藥後身體有無變化、是否到過其他科領用藥物、用藥期間是否服用中藥等,這些訊息有利於醫師開立藥物時的考量。五、主動告知過敏史:如此可以避免醫師開出類似的藥物,防止嚴重的過敏反應發生。六、不可在同一時間服用兩次劑量的藥物:曾遇過病人知道服藥順從性是重要的,但不知道忘服藥物的處理方式,因而在想起忘記服藥的時候,就「順便」補吃忘記的量,這是很容易造成藥物中毒的危險舉動。七、固定醫院或醫師看診:如此可避免因跨多科醫師導致重複開藥或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之不良反應等。當老年病患或家屬(照護者)領取藥品時,應向醫師或藥師確定以下問題是否已經完全瞭解:★ 那些藥物可以一起服用或分開服用?★ 服藥時間與吃飯(食物)時間應相隔多久?★ 忘記服藥時該怎麼辦?★ 藥物可能引起之「嚴重」副作用為何?有那些症狀時應告知醫師?★ 何時應再回醫院做藥物之反應或不良反應之監測?確定以上答案後,服藥期間若有任何問題,應隨時請教醫師或藥師。總之,銀髮族群的用藥安全並不僅是醫療人員的責任,個人乃至於照護者若能在領藥、用藥時多一分的注意,也就能減少一分藥物引起的意外了。

擺脫富貴病 NewStart生活理念,提昇健康指數

擺脫富貴病 NewStart生活理念,提昇健康指數#老化

根據衛生署公佈的第三次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報告,顯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肥胖等五大富貴症,正逐年侵害國人的健康。於88年度公布十大死亡原因,其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文明病皆名列前茅。國人飲食趨向西式化、精緻、低纖維、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攝取多,雖然國人的平均壽命已較過去延長,但晚年渾身是病,又花大把鈔票購買所謂的「健康食品」來調理養身之道。臺安醫院營養室指出,均衡的飲食才是正確預防慢性文明病、增強免疫力,及健康長壽的方法之一。任何疾病的產生都有它的原因,例如:遺傳、環境污染(空氣、水源、吸煙、飲食、放射線----等)及老化等因素,成為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曾有句醫學名言:【天然的食物是最好的藥方。疾病的真正治療者,乃是體內的免疫力】。實現均衡飲食不僅有效的改善健康,更是一種預防醫學,在醫學上具有預防及治療的雙重作用。臺安醫院營養室營養師們表示,人體需要蛋白質、脂肪、醣類三大營養素,維持人體的正常體重,另外;維持(A、B、C、D、E、K)和礦物質,如:鈣、鐵、磷、鉀等微量營養素,也是維持生命所必需,除了上述五大類營養素,攸關身體健康,此外;水分對人體的新陳代謝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每一種營養都有不同的功能及重要性,是無法互相替代的,長期攝取過量或不足,可能會導致疾病的產生。因此;營養素間應相互搭配,以截長補短,達到維持身體的需求。人體要獲得這些營養素,必須從天然食物中去攝取才是正確之道!那麼,該如何由食物的搭配、攝取,才能得到均衡的營養呢?就是每天必須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分別是:1.)五榖根莖類2.)肉、魚、豆蛋類【蛋白質】3.)蔬菜類及4.)水果類(維生素及礦物質)5.)油脂類(脂肪),來促進身體健康。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個【金字塔】的均衡飲食觀念,所以改善生活型態已被廣泛地同意來降低慢性疾病,且應考慮使用的方法;即為營養健康新主張。臺安醫院營養室營養師們所推廣的健康飲食是高纖維、低精緻糖、無精煉油,避免過量鹽的飲食原則下,食物中不含人工調味品及香料,食用適量的食物,以保持理想的體重、定時定量、不飲刺激性的飲料類。新起點健康生活計劃,除了注意健康飲食攝取外,尚需配合;規律的運動、足夠的水分、理想的日光浴、生活要節制、呼吸新鮮空氣、充分的休息和信仰(保持寧靜的心境)。主要就是要改變生活型態,既為生活有關的一切行為。譬如: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宗教信仰、風俗、有機溶劑的使用和接觸、藥物使用、對於疾病的觀念--------等,共提出8大生活理念。N - Nutrition --------均衡營養E - Exercise---------規律的運動W - Water------------足夠的水分S - Sunlight----------適度的陽光T - Temperance----節制的生活A - Fresh air---------新的空氣R - Rest---------------充分的休息T - Trust---------------信仰以達到身心、靈的健康,如此改變可讓身體重獲健康。

避免肥胖 可降低退化性關節炎風險

避免肥胖 可降低退化性關節炎風險#老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是一種常見慢性的、漸進性的關節軟骨損傷疾病,特別好發於手部、膝蓋、髖關節及脊椎等處的關節上,是一種與年齡職業性負重有很強相關的疾病。一般來說很少發生在四十歲以下的人身上,但是在過了五十歲之後,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則開始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營造、林木、農、礦工業從業人員因職業性負重,也有很高的風險。柳營奇美醫院家醫科蕭旭峰醫師呼籲:避免肥胖,適度增加關節周邊肌肉韌帶強度,可以降低風險。估計全美國約有四千萬人受到退化性關節炎所困擾,男女的比率差不多,其中約有70~90%為七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雖然退化性關節炎不是一項容易致命的疾病,但是對生活品質及健康的影響卻是極大的,在西方的研究中,退化性關節炎對健康的衝擊,在女性所有疾病中排名第四;在男性則是第八位。此外退化性關節炎也是一個造成病人喪失日常活動能力(例如:走路、爬樓梯)的重要病因,對於西方的老年族群,退化性關節炎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引起失能的第二大原因。退化性關節炎也往往造成了相當大的醫療資源負擔,全英國在西元2000年共進行了80,000個髖關節或膝關節的置換手術,總共花費了約四億英鎊的醫療費用,在台灣每年用在置換人工膝關節手術的醫療費用也高達二十多億台幣。因此隨著社會老化程度的進展,退化性關節炎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將會變得越來越嚴重。蕭旭峰醫師表示,傳統上退化性關節炎被認為是一種隨著老化而不可避免的疾病,因此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生與年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除了年齡之外,有關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危險因子,在過去已被廣泛研究且確認的還有:性別(女性多於男性)、種族、體重過重、過去曾有膝關節外傷病史者以及運動、職業上的影響等。根據文獻的結果顯示,從事一些粗重工作,例如:搬運、背負重物的工人,通常比較容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另外對於一些需要較長時間採取蹲姿或是跪姿的工作者,也是疾病的好發族群。就不同的職業類別而言,營造業、林木業、農業及礦業之從業人員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族群。針對各種不同職業上的動作或姿勢所作的研究,結果也發現:蹲、跪、搬舉重物以及長時間走路、爬樓梯等動作,都會提高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危險性,特別是如果工作中經常需要使用到蹲、跪姿勢同時又需搬舉重物的工作者,其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盛行率是一般人的三倍以上。因此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的方法,除掉遺傳基因及性別等不可改變的因素之外,蕭旭峰醫師說,最主要的就是要減少關節的負擔及增加關節周邊組織的強度。因為體重是關節負重最主要的來源,所以避免肥胖絕對是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的第一要務,其次要避免長期負重及關節反覆性的動作。至於適度而正確的運動則可以增加關節周邊的肌肉韌帶的強度,可以減少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危險性。雖然早在1952年,就有研究發現礦工有較高的危險性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後續有關職業與退性關節炎的研究也大都顯示職業上的負重工作與退化性關節炎是有非常高的關聯性,但是一般醫療人員或是職場的工作者還是較少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主要原因是退化性關節炎大多發生在50歲,甚至是退休之後,因此過去工作上的影響往往被輕忽。再加上長達四、五十年的職業史追蹤並不容易,而且過去的研究中也一直沒有明確的負重暴露與退化性關節炎間的劑量效應關係被證實,所以到目前為止,包括歐美的主要國家在內,都還沒有正式認定因工作負重而引起的退化性關節炎是職業病的一種。然而隨著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兩者之間的關連性,因此如果可以讓大家多了解這方面的問題,對基層勞工採取適當的衛教,進而要求職場提供更多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的防護施,不僅可以減少未來龐大醫療資源的支出,同時也可以降低這個疾病對個人及社會健康所造成的衝擊。

《睡眠問題一百問》老人睡眠篇

《睡眠問題一百問》老人睡眠篇#老化

Q72.老年人所需的睡眠時數一定比年輕人少嗎?人上了年紀,各個生理系統跟著老化,神經系統當然也不例外,正因如此,睡眠功能也跟著起了顯著的變化。整個睡眠清醒週期往前提前,吃完晚餐後約七、八點就想睡覺,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再也睡不著,而且入眠期增長,淺度睡眠期增加,深度睡眠期減少,而快速動眼期亦稍微減少但幅度不大,並且在睡眠過程中常常覺醒,造成整個睡眠效率的降低。一般認為老年人的睡眠時數理應較少,這是錯誤的觀念。老年人雖然晚上睡眠時數減少,但在白天卻經常小睡,因此以一天24小時來講,斷斷續續加起來的睡眠時數,實在不會比年輕人少到哪裡去。Q73.老年人常見的睡眠問題有哪些?在美國的統計中,65歲以上的老人只有12%沒有睡眠的困擾,19%抱怨入睡困難,29%抱怨睡眠不能持續,經常中途醒來,18%則抱怨天未亮就醒過來,而其中有28%的老人抱怨失眠。老年人因身體各系統功能的衰退,產生了一些慢性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神經病變等),而這些慢性疾病和控制慢性疾病藥物的長期使用都可能會產生對睡眠的干擾。再加上年老退休、或喪偶、或自己獨居、或經濟方面的壓力,亦常造成睡眠衛生的混亂及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茲就造成老年人睡眠困擾的一些疾病簡述於下:(1)  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年紀大是造成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一個危險因子,尤其是年紀大的男性。隨著腦幹及神經功能的衰退,常會造成中樞型或阻塞型的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尤其是老年人的腦部功能較差,如果再加上呼吸暫停引起缺氧或睡眠斷斷續續,常會雪上加霜,使老年人的心智功能減退,症狀很像癡呆症。(2) 週期性肢體抽動疾患及不寧腿症候群週期性肢體抽動疾患及不寧腿症候群兩者皆是隨著年紀增大,症狀變的頻繁且嚴重,而干擾到睡眠,使得睡眠間間斷斷,患例常以失眠為主述,但也可見到以嗜睡為主要的症狀表現。週期性肢體抽動亦常伴隨著不寧腿症候群,兩者對藥物治療的反應相當良好。(3) 內科疾病的困擾隨著年紀的增長,許多退化的慢性疾病一一浮現,像關節炎、呼吸方面的疾病、夜間頻尿、心臟病等都會造成老人睡眠的干擾。而一些治療控制內科疾病的藥物亦會造成失眠症或嗜睡症。另外一些好發於老年人的神經疾病像巴金森氏症、腦中風、癡呆症及脊髓小腦退化症等,也都會造成睡眠的問題。(4) 睡眠清醒生物時鐘規律的改變人一旦過了50歲後,就比較無法適應違反睡眠清醒生物時鐘規律的行為,例如夜間工作者或快速跨越多時區的旅行。另外老年人的睡眠清醒生物時鐘規律亦會往前提前,變成早睡早起的睡眠清醒型態。(5) 憂鬱症由於老年人可能無法工作,若年輕時無良好的養老計畫,一旦到了老年,經濟來源均需依賴他人,並且可能因喪偶而獨居,或為疾病所苦而有厭世之感。因此我們常可發現有些老人情緒較低落,甚至產生憂鬱症及其他精神方面的疾病。而這些精神方面的疾病亦會影響到睡眠。(6) 日落症候群(sundowning syndrome)由於工商業社會的演變,許多老年人獨居於家中,或住在安養院,或因疾病長年躺在病床上無法自由行動。由於老年人的腦部功能均較退化,且因長時間侷限在所居住的環境中,不見天日,缺乏外在環境(例如太陽光線)的刺激,在太陽下山後,光線變得晦暗時,造成病人有幻覺、躁動及意識不清的現象,稱為日落症候群。處理方式為謹守睡眠衛生的原則,限制白天的小睡,在白天儘量讓病人多暴露在白天的陽光下(尤其是日出及日落),並且使夜間睡眠環境能夠穩定,不要常常變換睡眠的環境,臥室內儘量使用柔和的燈光,必要時可服用藥物控制。(7) 快速動眼期行為疾患(REM behavior disorder)這是種好發於老年人的疾病,據國外統計,有40%的患者有神經方面的疾病,剩下約60%的病人,多屬於特發性,找不到特別的原因。患者在快速動眼期睡眠時常將夢裡的情境,直接表現在現實環境中,而他們的夢又大多跟暴力有關,因此常常傷害到患者本身或枕邊人。

聆聽天籟美聲 響應失智醫療勸募

聆聽天籟美聲 響應失智醫療勸募#老化

失智症已成為國際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根據統計,國內老年失智症的發生率約2~4%,隨著年齡增加,約每增加5歲即增加一倍。至96年10月底止,我國老年人口計233萬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0.2%,老化指數57.6%(內政部,2007)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老人長期照護之需求亦隨之提高。有關老人照護延伸的問題行為,以老人離床後所產生的「跌倒或遊走」問題最為嚴重,特別是在各類型的失智症或失能患者身上,因腦功能退化或基於自尊的考量,總是無法或羞於表達自身的需要,才會產生長輩強行移動而受傷或走失的問題,輕者或許經過簡單照護即無大礙,但嚴重者可能造成長輩脆弱身體遭無法挽回之傷害(ex.骨折與死亡),如何因應及處理即成為照顧者一大挑戰。考量照護者與年老者的需求(心理大於生理),天主教聖功醫院在長期照護體系,計畫將階段性地導入IT產品做一整合運用,使整體長期照護(護理之家、失智日間照護、全日失智照護中心)其效益定能大幅提升,且提供以病患更為核心的服務,以達成「品質導向」為訴求的照護目的。因此,計畫目標首重於「離床時的警示與安全維護」,避免患者身體的傷害、增進患者認識現實環境及自我照顧能力。此次為勸募失智老人的醫療設備,天主教聖功醫院規劃在12月18日,晚上7:30~9:30,於13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音樂心‧聖功情~疼惜咱仔國寶」失智募款音樂會,特別邀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音樂系一起舉辦。其它還包括跳蚤市場暨義賣活動、全方位健康講座…等,在這聖誕感恩的季節裡,誠摯的邀請大家一同聆聽天籟美聲,一起為失智醫療勸募盡份心。以上活動所得扣除活動舉辦的必須經費後,全數作為失智老人照護中心設備的勸募基金。詳細活動訊息可以天主教聖功醫院網站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