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

跌倒險截肢!下肢動脈硬化作祟

跌倒險截肢!下肢動脈硬化作祟#老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下肢冰冷、腳麻、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年前不慎摔倒,造成腦部大量出血而辭世。一名患有糖尿病及長期洗腎70歲的老婦人,近日半夜起床如廁,不料突然雙腳癱軟,直接摔倒在廁所內,就醫後發現手部除了骨折外,還有「下肢動脈阻塞」症。若不盡早治療,血管壞死恐成拜血症,所幸經過手術之後,患者情況已好轉許多。老人常跌倒 有可能是老化、血管病變老年人常見的跌倒,主要可分為老化、步態不穩或是居家環境等因素;老年人步態異常不僅是老化影響,與本身潛在病變更是大有關係,尤其是糖尿病所引起的血管病變,如果沒有控制得宜,極可能導致下肢動脈阻塞,病況嚴重時,將面臨截肢命運。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指出,下肢動脈阻塞是因為粥狀動脈硬化造成,因下肢動脈阻塞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狹窄,讓血流無法傳送到足部,以致下肢缺氧;患者常會有下肢冰冷、腳麻的症狀,尤其是走路時會出現腿部疼痛,進而導致間歇性跛行症狀,走沒幾步路覺得腿部不適,休息後疼痛會緩解,故容易遭到忽略;隨著時間增長,疼痛症狀會加劇,休息也無法緩解疼痛。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 提升治療安全性陳偉華部長表示,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特殊的構造設計,更能抵抗壓力、減少支架斷裂機率;且延展性佳,能夠使用在不同血管部位上,且表面運用生物穩定聚合物,讓支架上藥物得以緩慢釋放,作用可長達近300天,降低且穩定的釋放藥物濃度,經國外臨床實驗證實兩年通暢率高達92.5%,安全性更高。陳沂名醫師補充說明,由於目前塗藥支架屬自費項目,許多患者經濟考量之下,近八成無法選用塗藥支架。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藥物濃度低,藉由藥物釋放,達到抑制內壁增生的效果,折損率也遠比金屬裸架來的低,大幅提升了治療安全性,再加上塗藥支架的長期通暢率高,患者可較無須擔心在阻塞的問題,以及低併發症發生,未來在使用上能夠讓患者更加放心。遠離危險因子  降低再阻塞風險陳沂名醫師提醒,若家中有年長者或是糖尿病患者,千萬不容忽視下肢問題,如有間歇性跛行、下肢常冰冷、腳麻等「下肢動脈阻塞」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陳偉華部長也呼籲民眾,應積極戒菸,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多運動,遠離危險因子,才能防止疾病惡化,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甚至降低死亡風險。 

更年期好憂鬱?老化更嚴重

更年期好憂鬱?老化更嚴重#老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齡是女人的秘密,研究顯示,老化現象比更年期更讓女性憂鬱!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女性人口45-55歲比例佔全部女性的17.4%,根據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研究指出,負面情緒和憂鬱症狀在「停經過渡期」最嚴重,「停經後期」的晚期最輕微。將女性以生殖老化分期為標準該研究以澳洲45至55歲的438名女性為對象,以「生殖老化分期」為標準,將參與者的更年期狀態分為-超過12個月有規律月經的「生殖期晚期」、月經頻率改變的「停經過渡期早期」到「停經過渡期晚期」三個階段,然後是「停經後」,而接受賀爾蒙治療和手術停經者則另外分類。研究於1991至1999年間,每年以「感情量表2」評估參與者的負向情緒,在2002、2004、2012年除原先的評估量表更加入與老化有關的特定變項,以「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來評估參與者的憂鬱症狀。女性荷爾蒙能保護女性身心、穩定心情研究者將停經後期的早期和晚期平均分數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負面情緒和憂鬱症狀在「停經過渡期」最嚴重,台北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表示,女性荷爾蒙能保護女性身心、穩定心情。在生理期前、生產後及更年期期間,荷爾蒙波動或下降則易有焦慮、憂鬱、或易怒等情緒變化。更年期身心不適的情緒症狀與過往焦慮、憂鬱、經前症候群、產後憂鬱症等過去史有關,所以年輕時有相關症狀者須更加注意。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的研究說明了年齡增長與情緒變化的關係比更年期來得密切,女性年齡的增長容易帶來影響情緒的因素,甚至連罹患重大疾病的機率都隨著年齡增長而變高,也更容易產生更多的憂鬱情緒或憂鬱症傾向。瞭解更年期、掌握好情緒,當發現自己想要破口大罵時,可找適當的情緒舒緩或因應方式,她也提醒身旁有更年期女性的陪伴者,如果家人近日日常有難以理解的反應、情緒波動很大,應給予更多的體恤,溫暖的支持並陪伴渡過。

半夜不睡覺 老化胖找上門!

半夜不睡覺 老化胖找上門!#老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台灣有句俗語說,小孩子「一暝大一吋」。但其實睡眠對於預防成年人老化,也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促進孩童成長的生長賀爾蒙(生長激素),在青春期的分泌量會到達顛峰,之後便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慢慢減少。生長激素在晚上10點到凌晨2點間分泌最旺盛人體主要是在睡眠中分泌這種生長賀爾蒙,一般來說,從晚上10點到凌晨2點之間,是分泌最旺盛的時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盡量要保持在晚上11點之前,就上床睡覺的習慣。睡眠,其實就是身體的維修時間,而提升睡眠品質的訣竅。生長賀爾蒙能夠有效修復白天受紫外線損傷的肌膚、舒緩運動等因素磨損的肌肉組織,並能消除身體疲勞,提升免疫系統的防護力。中年時期荷爾蒙異常恐為身體警訊在4、50歲的中年時期,生長賀爾蒙如果分泌異常,很可能會出現各項身體警訊。人一旦進入中年,就是體質的分水嶺,其中「變得容易發胖」,是不可輕忽的症狀之一,甚至可以說是開始老化的重要前兆。(本文摘自/喚醒你的回春賀爾蒙,年輕15歲/大是文化出版)

終止照顧悲劇 全民總動員!

終止照顧悲劇 全民總動員!#老化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高齡人口比例增加、照顧者的年齡也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因心理壓力而先殺受照顧者後自殺的照顧悲劇案件層出不窮,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家屬可透過關懷專線了解並使用相關資源以減輕照護壓力,千萬不要獨自承受壓力,各界應共同為終止照顧悲劇盡心力。持續憂鬱、易怒、易流淚 應尋求協助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長期照顧失智者的家屬,特別是配偶容易變為憂鬰症的高危險群,民眾若發現親友、鄰居有人出現持續憂鬱情緒、易怒、易流淚、嚴重睡眠障礙、輕生念頭等明顯憂鬱徵兆時,應協助尋求專業精神醫療的協助。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民眾面對失智患者的照顧安排,除了全家共同分擔照顧責任,亦可尋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的評估並使用長期照顧資源。家屬們也可互助家庭互相分享祕訣同時獲得喘息,另外,失智長者也可以透過自由活動穩定情緒。使用互助家庭的長者 認知功能有進步「多一個互助家庭,, 就可少幾個家庭悲劇。」台灣失智症協會經研究顯示,使用互助家庭服務的長者,其認知功能於半年後有明顯進步,而照顧者負擔、心理壓力也下降許多,家屬們表示,互助家庭的長輩明顯情緒穩定許多,家屬及長者都比較快樂!湯麗玉秘書長呼籲,所有民眾都必須了解長照相關資源,適時提供給有需要的家庭照顧者,長期照顧知識及資源應成為全民教育。教育部應積極於各級學校課程加入長照基本知識及資源。在高齡化社會中,每位學生家中都可能有需要被照顧的長者,平時有知識基礎,在危機出現時才能運用而幫助自己及家人度過危機。 

步伐狹窄 罹失智症風險高3.4倍

步伐狹窄 罹失智症風險高3.4倍#老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健忘,是每個人上了年紀之後都會出現的毛病,不過,若忘得太嚴重,就要懷疑是否有失智症的可能。比方說,記不起來曾經體驗過的事、忘記自己所在的地方或時間、認不出朋友的臉等,都是失智症的特徵。邁開大步走路就能預防失智症此外,目前已知在失智症患者中占多數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其海馬體已萎縮在標準之下。換句話說,一旦養成邁開大步走路的習慣,就能預防海馬體萎縮,自然便能預防失智症。關於步行運動對失智症的改善效果,已有各種研究做出實證。我先以加拿大曾進行的研究為例。該研究共花了五年時間,追蹤調查超過4500位男女,分析他們的生活習慣。並且比較「只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才會步行者」,和「養成步行運動習慣、一週步行運動超過三次者」,結果發現,後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例是前者的一半。每週三次、每次50分的步行有助改善失智此外,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做過「步伐大小與失智症關聯」的相關研究。以日本群馬縣和新潟縣共660名、超過70歲的長者為對象,調查他們的生活狀況與身體機能。再將其走路時的步伐大小分成「開闊」、「普通」、「狹窄」三組。結果發現,步伐較狹窄的族群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邁開大步走路族群的3.4倍高。若只以女性作為比較,則高達5.8倍。美國醫師協會曾提出一份研究報告。邀請阿茲海默症高危險族群的年長者,進行每週三次、每次50分鐘的步行運動,六個月後發現失智症的症狀有所改善。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在日本,約有462萬失智症患者,而可能罹患失智症的高危險族群推估至少有400萬人(根據2012年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發表的報告顯示。(編按:根據2015年八月國際失智症協會發布全球失智症報告,推估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內政部2015年六月底人口資料與臺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目前臺灣約每100中即有一人為失智者)。你我都可能在某天罹患失智症,提早預防才是最重要的。(本文摘自/效果驚人!1:1逆齡步行法/商周出版)

高齡友善社區 鄰里長是關鍵

高齡友善社區 鄰里長是關鍵#老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老番顛,我不跟你說了啦!」,面對心理狀態不佳、脾氣像小孩的年長者,家人有時也許會被他們的行為觸怒,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未來高齡化影響下,社區中的失智長者將愈來愈多,社區的鄰里長、居民都需要學習與失智者和平共處,營造失智友善社區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失智者因腦病變出現失序行為根據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世界每3秒新增一名失智者,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105年底台灣失智症患者超過26萬人,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台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逾九成的失智者都住在家裡由家人照顧,其中逾10萬失智者在社區,因此居民都有機會遇見失智者。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症患者因腦部病變導致患者判斷力變差、個性行為改變而出現失序行為,想矯正失智者的行為可以安排長者玩遊戲、或安排失智者參加日間照護中心,與其他社區老人互動,活化腦袋之餘也能多交朋友,使心情開闊。營造友善社區 鄰里長是關鍵未來高齡化將成為一種「流行」,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民眾應學習與失智者和平共處,若遇到熟識的失智者能夠主動寒暄、關心,碰到不熟識的失智者面臨危險情境時,在安全前提下保護至安全地方或撥打110求助。鄰里長可主動邀請失智者參與各項活動,以友善的方式與其互動,共同營造失智友善社會。 

延緩老化 從睡個好覺開始

延緩老化 從睡個好覺開始#老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綜合整理)「睡覺」是人生除了「吃」以外最重要的事了。睡覺時,身體會開始進行許多與生長、修護、延緩老化有關的工作,腦內啡也會大量分泌,紓解壓力。生長激素會指揮身體所有荷爾蒙睡眠的時候,會進行「眼球快速運動」,這時腦下垂體會分泌大量的生長激素,生長激素如同身體所有荷爾蒙的「統帥」,它會指揮身體所有荷爾蒙的作用,而每種荷爾蒙又會指揮它特定的新陳代謝作用。人體需要利用「睡眠」來進行身體修復──「自癒」,睡眠不足,自癒效果就會很差。長期睡眠不足或長時間工作的人,身體過度分泌可體松來支持透支的體力,交感神經也會長時間保持亢奮,導致自律神經大幅失調,身體壓力會變得很大,嚴重的甚至會引發猝死!睡眠不足不僅會導致抗癌免疫力銳減,自然殺手細胞的數量與活性都很差,也會讓你老化得很快!讓身體跟隨生理韻律正確地運作睡眠另一項最大的意義,就是「讓身體跟隨生理韻律正確地運作」。人體的大腦會分泌數種荷爾蒙,來控制身體的律動,會跟隨光線轉變,所以太陽出來自然就起床準備開始工作,我們的精神很亢奮;太陽一下山,就該休息。當傍晚時刻來臨,因為身體想休息,人會覺得較為平靜。但是現代人的生活作息,常常晚睡,失眠問題也特別多。「睡眠障礙」(簡稱失眠)是現代人很普遍的健康問題,因為睡眠是由松果體所分泌的「退黑激素」來控制,調整生活步調與規律的運動,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睡前泡熱水澡或泡溫泉,也可以改善睡眠。天然安眠藥 抗癌抗老化如果失眠情況特別嚴重者,建議補充「松果體」,來促進退黑激素的分泌,可以迅速有效的改善睡眠品質。「退黑激素」不僅是天然的安眠藥,也是非常有效的抗癌物質,同時它有非常好的抗老化效果,旅行時還可以協助你消除時差的問題;別忘了,松果體正是人體的老化時鐘,維持松果體的正常機能,可以有效延緩老化的腳步。(本文摘自/肥胖風暴/博思智庫出版) 

醫訊/常見的年長者身心疾病

醫訊/常見的年長者身心疾病#老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紀越大,越容易感到身體跟你唱反調?走不動、容易喘、容易暈眩、睡眠障礙、時常會回想以前的事情,許多銀髮族會對逐漸老化的過程會感到無奈,而即將舉辦的講座要透過醫師告訴你,這都是正常現象,只要遵循正確習慣,身體亮紅燈的機會就會減少!關於生活方面與治療問題,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精神科醫師許詩惠給予建議,將分享衛教講座主題「常見的年長者身心疾病」,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常見的年長者身心疾病時間:105年12月22日 星期(四) 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社工 劉大任分機:(02)2791-9696轉100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