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看恐怖片「嚇」走肥胖?越驚悚越有效果

看恐怖片「嚇」走肥胖?越驚悚越有效果#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你覺得一直坐著會越來越肥嗎?想坐著減肥不如看一部恐怖片吧!很多人的休閒活動,是坐在沙發上挑部好片來看,根據研究人員表示,經常久坐於電視前的「沙發馬鈴薯」們若看一部恐怖電影,會感到呼吸會加速,身體燃燒的熱量竟相當於步行30分鐘,而且片子越驚悚,觀者心跳速率就越快,消耗熱量也越多。 這是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的研究,讓參與實驗的10人觀看經典恐怖片,同時監測受試者的心跳頻率、氧氣攝取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並計算他們體內所消耗的熱量。結果發現,與坐著光看一般節目的人相比,看恐怖片者消耗的熱量平均多三分之一。研究人員說,看一部超過90分鐘的驚悚電影,平均燃燒的熱量達113卡,效果等同步行30分鐘。新陳代謝專家理查德•麥肯齊博士解釋,看恐怖片精神易緊張焦慮,刺激身體釋放腎上腺素,加速基礎代謝率最終便會燃燒較多熱量。 當看恐怖片時,我們都有過躲在沙發後面或抓住枕頭的經歷。但研究人員建議,對於想要減肥的人來說,最好全程一直看著屏幕。以下是研研人員根據被試者實際消耗的熱量平均數,所列出減肥效果最好的10部恐怖片。  1.閃靈—184卡路里 2.大白鯊—161卡路里 3. 驅魔人—158卡路里 4. 異形—152卡路里 5. 電鋸驚魂—133卡路里 6. 猛鬼街—118卡路里 7. 鬼影實錄—111卡路里 8. 女巫布萊爾—105卡路里 9. 德州電鋸殺人狂—107卡路里 10. 隔離區—107卡路里(照片翻攝自/Medical Daily)

超級愛健康/如何從皮膚看出肥胖的徵兆?

超級愛健康/如何從皮膚看出肥胖的徵兆?#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女孩們常對體重斤斤計較,任何發胖的徵兆都不放過,但你可知道除了感覺褲子變緊了,走路開始會喘以外,每天照鏡子問自己:我有沒有變胖,真的準嗎?你知道肥胖可以從皮膚看出來嗎?首先,可從青春痘來看出端倪,這種青春痘會好發於臉部、下半臉U型部位,皮膚科醫師黃美月解釋,青春痘張在下半臉U字部位,大多是因為肥胖容易引起多囊性卵巢,造成男性荷爾蒙上升,進而引發青春痘,下頰部面皰多與胃腸較弱、易緊張、飲食不正常有關。而許多人身上都會有一顆顆貌似米粒得腫瘤,又稱瘜肉,如果你的瘜肉好發於頸部、腋下等皮膚皺摺部位,就可能是肥胖的徵兆,黃美月醫師指出,皮層瘜肉非常普遍,對人體無害,也不會變為惡性腫瘤,只是簡單的良性表皮細胞增生,包裹著少許的纖維組織,像一粒米垂吊著,可以是獨立一個或者一大群,有些是皮膚顏色而有些會帶黑色素。它們多數圍繞在頸部、腋下、眼瞼、乳房下及大腿內側。隨著年紀越大它們的數量通常就越多,懷孕之後、身體肥胖的人、或者在身體上有與衣物摩擦的地方通常會較為常見。你可能有發現肥胖病患的脖子上有一圈深褐色的印記,遠遠看起來像是洗澡沒洗乾淨,長了一層「髒垢」,有些人嘗試的要將它洗乾淨,但過度搓洗的結果,不但黑垢沒有洗去,反而造成皮膚破皮出血、皮膚越變越厚,這到底是什麼東西?黃醫師表示,這種現象稱為「黑色棘皮症」,常見於肥胖者的身上,通常與胰島素分泌過多有關。臨床上黑色棘皮症早期會呈現棕灰色,樣子有如天鵝絨般的突起,看起來像是沒洗乾淨的髒垢,漸漸地顏色會越變越黑,乳突狀的突起越來越明顯,而此種症狀最常見的地方有腋下、脖子、大腿內側等地方。為何肥胖容易引起黑色棘皮症?黃醫師也說,造成黑色棘皮症的原因目前並不確定,可能與胰島素阻抗症候群有關;人體在正常情況下,胰島素分泌固定的量將血糖帶入細胞,以維持人體血糖濃度的穩定;當體重增加過多,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因此身體就必須分泌更大量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濃度與穩定度,可能由於胰島素分泌過高的結果,造成皮膚過度增生與角化,而出現黑色棘皮症。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518

如何從皮膚看出肥胖的徵兆?

如何從皮膚看出肥胖的徵兆?#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女孩們常對體重斤斤計較,任何發胖的徵兆都不放過,但你可知道除了感覺褲子變緊了,走路開始會喘以外,每天照鏡子問自己:我有沒有變胖,真的準嗎?你知道肥胖可以從皮膚看出來嗎?首先,可從青春痘來看出端倪,這種青春痘會好發於臉部、下半臉U型部位,皮膚科醫師黃美月解釋,青春痘張在下半臉U字部位,大多是因為肥胖容易引起多囊性卵巢,造成男性荷爾蒙上升,進而引發青春痘,下頰部面皰多與胃腸較弱、易緊張、飲食不正常(容易造成肥胖)有關。而許多人身上都會有一顆顆貌似米粒得腫瘤,又稱瘜肉,如果你的瘜肉好發於頸部、腋下等皮膚皺摺部位,就可能是肥胖的徵兆,黃美月醫師指出,皮層瘜肉非常普遍,對人體無害,也不會變為惡性腫瘤,只是簡單的良性表皮細胞增生,包裹著少許的纖維組織,像一粒米垂吊著,可以是獨立一個或者一大群,有些是皮膚顏色而有些會帶黑色素。它們多數圍繞在頸部、腋下、眼瞼、乳房下及大腿內側。隨著年紀越大它們的數量通常就越多,懷孕之後、身體肥胖的人、或者在身體上有與衣物摩擦的地方通常會較為常見。你可能有發現肥胖病患的脖子上有一圈深褐色的印記,遠遠看起來像是洗澡沒洗乾淨,長了一層「髒垢」,有些人嘗試的要將它洗乾淨,但過度搓洗的結果,不但黑垢沒有洗去,反而造成皮膚破皮出血、皮膚越變越厚,這到底是什麼東西?黃醫師表示,這種現象稱為「黑色棘皮症」,常見於肥胖者的身上,通常與胰島素分泌過多有關。臨床上黑色棘皮症早期會呈現棕灰色,樣子有如天鵝絨般的突起,看起來像是沒洗乾淨的髒垢,漸漸地顏色會越變越黑,乳突狀的突起越來越明顯,而此種症狀最常見的地方有腋下、脖子、大腿內側等地方。為何肥胖容易引起黑色棘皮症?黃醫師也說,造成黑色棘皮症的原因目前並不確定,可能與胰島素阻抗症候群有關;人體在正常情況下,胰島素分泌固定的量將血糖帶入細胞,以維持人體血糖濃度的穩定;當體重增加過多,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因此身體就必須分泌更大量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濃度與穩定度,可能由於胰島素分泌過高的結果,造成皮膚過度增生與角化,而出現黑色棘皮症。

結合餐飲業者標示熱量 遠離致胖飲食

結合餐飲業者標示熱量 遠離致胖飲食#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想要減重其實撇步跟方法是關鍵。肥胖會導致諸多疾病,減重已成為全民運動,高雄市燕巢區衛生所經由正確的健康體重管理,成功遠離致胖環境,帶動健康飲食及動態生活新風潮,成功教導民眾減重1445.8公斤。燕巢區衛生所為辦理致胖環境改善,透過健康聯盟的簽署,於社區成立多處 「愛你水,健康小站」,為維護學童健康,優先邀請學校沿線的餐飲業者加入簽署「健康聯盟」公約,針對販賣的食物特性朝減糖、脫油、低脂、高纖維的目標製作,並推廣無糖豆漿、無糖飲料、油炸品脫油、熱量標示等措施,以健康無負擔增進學童健康為推動出發點。致力推動減重及致胖環境改善,成功的開辦減重班4班、參與減重人數共463人、減重總公斤數達1445.8公斤,如此極力提倡「健康吃、多運動,躍動燕巢、愛你水」的健康計畫,就是要民眾擁有更健康、更美麗的人生。國人十大死因中,有七項死因與肥胖有關,包括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此外,肥胖還可導致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高血壓、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有鑑於此,民眾應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型態、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等好習慣,辦理肥胖防治及致胖環境的改善更是當務之急。

女性更年期過後 留意「心腹大患」!

女性更年期過後 留意「心腹大患」!#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2007年委託進行之「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結果顯示,20歲以上成人腹部肥胖比率為41%;依年齡層來看,男、女性皆是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且在50歲以後,女性腹部肥胖比率超過五成且高於男性。對此,衛生署指出,當腰圍超過理想尺寸,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將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呼籲已經進入更年期之女性更需重視自己腰圍的數值,免除「心腹大患」。該調查追蹤女性五年多後發現,女性整體腹部肥胖比率由33.2%增為44.2%;平均腰圍增加3.4公分,但若再進一步看更年期後女性之腰圍,可以發現50歲以上女性腹部肥胖比率由57.3%增加為62.2%,比同年齡層男性還要高。除了腹部肥胖的問題外,更年期後女性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也不能輕忽!調查顯示,50歲以上女性超過一半以上有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問題,而體重過重及肥胖者導致心臟病的風險是體重正常者的1.48倍。依據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顯示,50至64歲的女性只有將近三成執行減重,高達47.5%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顯示50歲以上更年期女性對於體重控制認知有待加強。對此,國民健康局指出,體重過重及肥胖是影響更年期後女性健康之重要因素,且更年期後女性三高之發生率亦高於男性,導致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亦較高,呼籲女性要控制體重,才可避免「傷心」。而昨(18)日舉行的「世界更年期日」,即強調體重過重會提高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癌症病變、骨關節炎與老年失智等各項風險,因此,呼籲更年期後婦女重要的健康管理指標為保持適當體重。

減重不盲目 熱量攝取是關鍵

減重不盲目 熱量攝取是關鍵#肥胖

台灣肥胖人數比例逐年上升,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年公佈的數據指出,台灣男女過重比率居亞洲之冠。事實上,肥胖是許多先進國家人民普遍面對的健康問題,也是影響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痛風、膝部退化性關節炎及社教形象最重要的因子。因此,預防慢性疾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將體重控制在理想的範圍。但是,很多人的疑問是:到底吃什麼才會瘦?少吃多少才有效? 康聯預防醫學院長陳皇光醫師表示,減重的不二法門是要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要真正認知沒有速成或神奇的方法。不管食物再怎麼樣健康,只要一天攝取 的總熱量超過消耗掉的熱量,體重就會增加。想要控制熱量的攝取,除了減少吃下肚的機會,另一個方法就是提高基礎代謝率,消耗更多的熱量。所謂「基礎代謝率」,是指就算一整天靜止不動,人體要維持生命徵象所需消耗的熱量,基本上每天每公斤可消耗約24大卡。舉例來說,一個80公斤的人,每天不吃不喝就要消耗1620大卡,而加上活動量來計算,每天每公斤的體重,可消耗30大卡的熱量,所以80公斤的人每天消耗2400大卡。了解自己的基礎代謝率以及每日消耗的熱量,才能有效控制飲食,避免吃進太多的熱量。而要進一步提高基礎代謝率,就是增加肌肉組織。肌肉收縮運作需要熱量,體重中肌肉比率愈高,愈不易發胖。要達到增加肌肉的運動,選擇無氧、重量訓練運動比較有幫助,例如慢跑、爬樓梯、舉啞鈴均是不錯的肌力運動。陳皇光院長進一步表示,減重的行為其實是「違反生物本能」,所以想減重的人千萬不要期望會有「很合理」、「很快樂」及「隨便亂吃」等事半功倍的方法,要正確理解減重的目標及訂定合理的減重速度,才能達到最佳效果。1.第一目標先減目前體重的10%。 2.最終目標設在標準體重到(標準體重+10%)之間。 3.初期減重期間先設6個月。 4.每週不要減重大於1公斤(每週若減大於1公斤事實上會減少你的水份及肌肉組織,而不是只減掉脂肪)。許多曾嘗試減重的民眾都知道,體重機上的數字是一時的,也很容易變動,但最困難的是如何不復胖。大多數人減重後,身體活動力下降、代謝變慢,以致體重容易反彈。陳院長說,減重說穿了只是物質不滅定律,而且減重的成效是可以預測的。若每天利用控制飲食熱量以及適當的運動,讓身體每天攝取的熱量比每日應消耗的熱量少約400大卡,20天後約減少8000大卡攝取,就可減輕1公斤體重,維持2個月(60天)後,可減輕3公斤。這也就是可預測的成果以及可達成的目標。陳皇光院長最後呼籲,想要減重的人不用偷偷摸摸,一定要呼朋引伴,大張旗鼓,徹底和周圍的零食族絕交。此外,要了解食物中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的熱量,以及這些營養素在健康所扮演的角色。如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精製麵食、米食等高胰島素飲食,否則容易愈吃愈餓,可多吃五榖與高纖食物。尤其注意不可完全不吃澱粉類,如此可能導致酮酸中毒,肌力不佳及身體虛弱等情形,反而影響身體健康。總之,正確的減重,要全面性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在不傷害身體的狀況達成減重的目的,並加以有效地維持。千萬不要為了減重而失去健康,這樣更是得不償失。

喝水也會胖?攝取足夠水分減肥減更好

喝水也會胖?攝取足夠水分減肥減更好#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減肥好痛苦!有人『呼吸就會胖、喝水也會胖!』即使不吃東西,但體重還是下不來;台灣肥胖醫學會醫師方銀漢表示,曾有患者戲稱自己是海綿寶寶的妹妹泡棉寶寶,很容易吸收水分,只要一喝水,體重就會快速增加,導致一整天都不敢喝水。事實上,站在能量的角度來說,空氣以及水分本身都是沒有熱量的東西,是不會引起體脂肪的增加。相反地,如果減肥要減的好,足夠的水分攝取反而是絕對必要的!方銀漢說,人體當中有60~70%的組成是水分,所以身體的功能運作,像是廢棄物的分解,內分泌的作用、體溫的調控、組織的運作等等都需要水分的幫助,所以說人可以3天不吃東西、卻無法1天不喝水。談到體重控制,他指出,身體內的脂肪在分解的過程中需要與水分子結合、才會被代謝,所以如果體內的水分不夠,脂肪是無法充分地分解代謝的;此外,便秘也是肥胖者會遇到的問題,肥胖的人常因為活動量過少導致腸胃功能不良,因此,多補充水分可以增進腸胃道蠕動,預防便秘。 方銀漢補充,隨著個人狀況如年齡、性別、體重、工作、活動量、健康與外在條件如氣候、環境等因素,一般情況下,正常成人每日需水量為每公斤體重需要30〜40㏄的水分;但喝水並不是沒有限制,若一次喝的量過大或速度太快,血液中的電解質會不均衡,進而出現水中毒的症狀(water intoxication),患者可能出現頭暈、噁心、虛弱,甚至是身體麻痺甚、昏迷等症狀,建議大家水分攝取量以自己的體重以及活動量來計算,每日大約是2000到3000cc的範圍,每次喝水以250到300cc為限,一小時內喝水的總量不要超過1000cc,以避免產生水中毒。最後,方銀漢提醒,如果減重者本身有肝、腎或心臟方面的問題,或者是體質方面容易水腫導致不敢多補充水分者,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評估來排除病理性的原因,建議直接洽詢專業醫師以便做相關處理。            

每年流失2.5公斤肌肉 中年發福機率高

每年流失2.5公斤肌肉 中年發福機率高#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常聽一些中年發福者抱怨:「又沒多吃東西,為何體重一直在增加?」這讓許多肥胖者相當困擾,衛生署桃園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蕭敦仁表示,大部份的中年發福和基礎代謝率有關。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消耗的熱量會慢慢減少,在飲食不變的狀況下,體內多出的熱量自然累積下來形成脂肪,久了也就發福了。 因此,增加身體的肌肉消耗熱量很重要,中年人須注意熱量攝取及適當運動。根據統計,30歲發育成熟之後,基礎代謝率平均每10年會降低2~5%。一位32歲體重55公斤的女性,每天需要熱1300卡熱量維持基礎代謝率(非一天所需要的總熱量),當她42歲時,只需要1240卡。在飲食不變,又沒有適當運動情形下,每天將會在身體累積60卡的熱量。當熱量累積7700卡時,就會形成1公斤的脂肪。 該如何面對這正常的生理反應?推薦以下5個方法,積極提高自己的代謝率,讓消耗的熱量遠多於所攝取的量,就能保有苗條健康的身材。 蕭敦仁指出,如果不運動,在過了25歲之後,每年會流失2.5公斤的肌肉,取而代之的是脂肪細胞與肥肉,因此需要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而有氧運動快步走運動是最主要、而且最有效的方法。 有氧運動可以燃燒體內的脂肪,可依自己的狀況,在30分鐘內,能走多快就走多快,才能達到燃燒脂肪、提高代謝率。 或可利用肌力運動、慢跑或爬樓梯都能強化腿部和臀部的肌肉。仰臥起坐可緊實腹肌,消除中廣肥胖。伏地挺身能鍛鍊胸、背、腹及臀部,消除手臂的贅肉、縮小腰圍及臀圍。另外,有許多人用挨餓節食的方法來減肥,但往往體重沒能顯著下降,反而讓基礎代謝率變慢。 因為身體自動調節的能力,當熱量或營養素來不及補充體內所需時,自身會調節減慢代謝的速度,如此才能保持熱量,維持生命的基本需要。因此三餐定食定量,就能維持良好的基礎代謝率。 蕭敦仁醫師更建議,每天晚上快走30分鐘,再泡個熱水澡,因為脂肪繼續燃燒,身體維持在高檔的代謝率,實際上連睡覺都在減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