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Omicron新冠病毒株造成的本土確診人數增加,康復後仍留有不適症狀的人數也跟著增長。36歲的吳小姐在5月初感染了Omicron病毒,現在已經陽轉陰康復,但仍會乾咳、胸悶與頭痛,持續了將近2週,吃普拿疼與止咳藥仍不見好轉,生活與工作方面都大受影響。
隨著Omicron新冠病毒株造成的本土確診人數增加,康復後仍留有不適症狀的人數也跟著增長。36歲的吳小姐在5月初感染了Omicron病毒,現在已經陽轉陰康復,但仍會乾咳、胸悶與頭痛,持續了將近2週,吃普拿疼與止咳藥仍不見好轉,生活與工作方面都大受影響。
儘管Omicron感染者多為輕症,根據美國疾管署在5月24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新冠肺炎康復的成年人,從18~64歲中,每5人就有1人會出現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 syndrome),加上不適症狀仍斷斷續續出現、得知染疫後的情緒波盪,影響到家庭、工作與生活起居,新冠癒後之路怎麼走才能確保重建身心健康?《優活健康網》根據聯安診所醫師團隊的建議,整理以下3大面向,包括健康追蹤、心理調適與飲食調理,陪伴讀者一起摸索癒後之路。
33歲李小姐在近日參加喜宴後3日開始發燒、咽乾,就診後確診新冠肺炎,檢測Ct值13,但服用西藥退燒後仍反覆輕微發燒,接著喉嚨痛、咳嗽、黃稠痰,並伴隨全身痠痛、頭重、倦怠乏力、吃不下等症狀,此外還出現了嗅覺喪失,令她更加擔心。
探病、陪病者全面鬆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即日起,對於確診康復後3個月內的6類民眾,未來進入醫療院所陪病、探病,可以免受戳鼻篩檢之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已發文至各縣市衛生局轉知醫療院所,實施日期依照各醫院公告辦理。調整內容如下:
新冠疫情高峰過後,染疫康復者也逐漸增多,若家中有新冠重症康復者,後續應如何進行居家復健照護?特別是老人家常因長時間臥床,導致肌力流失,想起身卻走不動;或好不容易康復後,一做運動就開始喘到不行,擔憂無法恢復到以前的運動狀態。針對重症新冠肺炎病患於出院前後,在復健運動時最常見的5個問題,台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給出解答,並示範居家就可訓練腿腳的4種簡單小運動。
新冠疫情延燒至今,疫情確診人數已經破百萬,不少感染者發燒頭痛、四肢倦怠無力、喉嚨痛、聲音沙啞、嗅覺異常等症狀,即便確診康復後,還是有許多人會害怕出現「長新冠後遺症」,擔心症狀不知道要延續多久。
台灣每日的新冠肺炎確診數仍相當高,人人都有染疫的可能,也有不少患者開始擔心被感染之後,相當擔心後遺症發生。而各國陸續有研究指出,康復的患者在感染數月之後可能出現疲倦、咳嗽、肌肉無力、睡眠障礙、憂鬱及腦霧等後遺症。
83歲蔡先生本身有腦中風及巴金森氏症病史,平時雖意識清醒但已經臥床多年。日前卻因呼吸困難及意識不清被送至急診,就醫時已呈現休克及低血氧狀態,胸部X光檢查顯示有嚴重肺炎,因此送至加護病房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