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92歲的許奶奶,自述整天都很喘、兩腳皆水腫,曾至大醫院診斷為心臟衰竭,之前更發作過心肌梗塞、心臟瓣膜閉鎖不全,心導管都做過3次了。這幾年因年紀越來越大,心臟功能持續變差,但已經不想再做手術和心導管了,目前有服用抗凝血藥、利尿劑、心律及血壓的西藥,希望能用中藥調理,減緩易喘症狀。
高齡92歲的許奶奶,自述整天都很喘、兩腳皆水腫,曾至大醫院診斷為心臟衰竭,之前更發作過心肌梗塞、心臟瓣膜閉鎖不全,心導管都做過3次了。這幾年因年紀越來越大,心臟功能持續變差,但已經不想再做手術和心導管了,目前有服用抗凝血藥、利尿劑、心律及血壓的西藥,希望能用中藥調理,減緩易喘症狀。
初夏悶熱的天氣總是讓人昏昏欲睡、渾身無力,有些人甚至會食慾下降,變得心情浮躁、不安,到了晚間更難以入睡,常感疲倦、虛弱等不適症狀。中醫師提供「初夏元氣法則」保健法,加入溫潤性質好吸收的高麗蔘,幫助民眾透過日常飲食補氣補力,2做法可作為日常養生飲品。
隨著空污霾害越來越嚴重,季節轉換之際,也會帶來空氣污染物,例如森林火災、大量焚燒垃圾等。面對空污問題,中醫師認為,若民眾希望提升身體的防禦力,應首重「心肺功能」調理。以下更提供5種養肺的中藥材及穴位按摩,以及建議養心的運動方法。
台灣兒童近視率一直居高不下,兒童的視力一直是父母關心的問題;其中弱視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高度遠視、散光造成,對此醫師建議,可使用中醫治療刺激視神經,讓視神經加速成熟改善弱視。台中市祥峻中醫診所副院長林佑彥於《眼癒力》一書中,結合中西醫破解眼睛症狀,從症狀看健康,對症找問題,幫助讀這改善眼病。以下為原書摘文:
余同學是大2的學生,在一次機車環島旅途中發生嚴重車禍,氣胸加上右大腿開放性骨折、左手腕骨折。手術後休學在家療養一段時間,手腕的傷好了,但是大腿骨手術的縫線處卻紅腫起來、還被膿擠破流出來,回醫院檢查發現是細菌感染了,也就是骨髓炎。
「喝咖啡,吃甜食,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相信大家對這句廣告詞耳熟能詳,如果民眾每次吃完飯,或喝咖啡、吃蛋糕後,感覺到胸口一陣灼熱感,就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中醫也提醒,胃食道逆流常見4類體質者,可透過3招「穴位按摩」來舒緩。
呂先生3年前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雖一直有在醫院神經內科拿藥控制中,但病情控制不太穩定,最近甚至感到病情快速變差,連身體僵硬、走路困難的症狀都出現了。他來看診時表示,原本穩定的病情開始加速惡化,神經內科調藥後也沒有好轉,所以才希望透過中醫調理身體,看能否讓病情穩定下來,也希望加以改善。」
52歲張小姐在去年診斷為「子宮內膜惡性腫瘤」,經過西醫手術後,出現胃口不佳,腹部脹氣,體重下降15公斤,手術部位緊繃抽痛不適感整日,且有疲倦伴隨說話無力,因此前來中醫門診求助。經診斷後開立服用調理脾胃氣虛中藥,以及針灸腹部穴道,來改善術後疼痛以及調理胃腸蠕動,患者於1周後回診,各項症狀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