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不只是一般人常遇到的問題,相信也困擾許多懷孕媽媽,不是擔心解便一太用力就讓胎兒早產,就是害怕服用便祕藥物會影響胎兒健康。其實孕婦便祕也能選擇以中醫來治療,從調理身體開始,改善便祕。
「便祕」不只是一般人常遇到的問題,相信也困擾許多懷孕媽媽,不是擔心解便一太用力就讓胎兒早產,就是害怕服用便祕藥物會影響胎兒健康。其實孕婦便祕也能選擇以中醫來治療,從調理身體開始,改善便祕。
28歲小陽,自青春期以來就很容易長痘痘,近2個月更加嚴重,且頭面部容易出油,很大程度影響外表與生活品質,因此前往醫院中醫部就診。後來,經醫師診斷為腸胃濕熱泛溢面部肌膚所致的「痤瘡」,醫師開立科學中藥調理體質,並施以「顏面針灸」改善臉部的氣血循環與代謝,經過治療後不僅痘痘消失,連皮膚也變明亮。
周太太因為容易緊張焦慮,時常感到身體痠痛、肌肉緊繃、睡不好、胸悶、喘不過氣、頭暈等症狀,長時間有在看自律神經失調門診,服用許多身心科藥物,加上胃酸多想吐吃制酸劑、關節痛吃消炎止痛藥,幾年下來,症狀依舊時好時壞。
現代人生活忙碌,因為生活壓力、情緒緊張等原因,導致身體沒有適時排便,因此造成便秘的狀況。對此,中醫師建議,如果吃了很多蔬菜,補充優質油脂及蛋白後,仍便秘的話,建議從「體質調理」做改善;只要依照不同的便秘類型調整飲食,再搭配中藥茶飲,就能有效改善便秘。
你是否一換季就渾身不對勁?季節交替總是容易頭痛、皮膚癢、情緒低落?小心你可能得了「氣象病」!專業中醫師教你如何自我檢測與預防。到底「氣象病」是什麼?原來是溫度、濕度在搞鬼!
53歲林先生被診斷出第3期肺癌,接受西醫放療、化療等治療方法後,期間因為身體虛弱不適,轉而尋求中醫協助調理。中醫指出,病患在癌症治療期間,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精神不振、疲勞易倦、失眠多夢等症狀,除建議依個人體質調理外,平時也可按摩「4穴位」,幫助緩解腸胃不適。
早期乳癌的治癒率高,以手術治療為主,而患者術後所經歷的不適症狀常造成情緒低落、焦慮緊張、精神萎靡等情緒。對此,中醫師表示,除西醫治療外常求助於輔助療法,中醫以「補氣養陰」為原則,依照患者體質、癌症分期、不同的治療階段配合相對應的中醫治療。
楊小姐待產第三胎,分別於前兩胎分娩後第三天復發乳腺炎,因非常不適,在服用退乳藥後發炎症狀雖舒緩,但同時也因為藥物的抑制,導致無法繼續哺餵母乳。為了在第三胎產後能夠順利哺乳,楊小姐產前至醫院中醫門診就醫,經與醫師討論治療對策,於產後第一日開始服用中藥湯劑調理體質,不僅沒有復發乳腺炎,且乳汁分泌情況良好,哺餵母乳非常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