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冬天冷颼颼 三九貼可抗寒!

冬天冷颼颼 三九貼可抗寒!#中醫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冬天來臨,寒氣逼人,一不小心在這種天氣裡頭,可能就會得到感冒。而對抗寒冬,民眾除了可以靠進補之外,其實還有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三九貼」可抗寒。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任東輝解釋,三九天是在什麼時候呢?依照每年「冬至」次日開始算起,第一個九天稱「一九」,第二個九天稱「二九」,第三個九天稱「三九」,今年的「一九」為101年12月30日,「二九」為明年102年1月8日,「三九」為102年1月17日。在冬至過後三個九天這段期間,通常是整年度天氣最冷的時候,任東輝說,在這段期間人們可能感到身體的能量不足、活動力下降、血液循環不良、皮膚乾燥、毛孔緊縮,身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除了容易感受寒邪,平時體質虛弱的人也容易出現寒性過敏、氣喘、腹瀉、關節痛、遺尿、遺精等。而三九貼,能通過對穴位的溫熱刺激不僅可以溫散寒邪,通過人體經絡的傳導去調節內在五臟六腑及氣血運行的狀態,以對抗寒冷氣候對人體的影響。也可用以緩解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寒性風濕性關節痛、慢性腹瀉、遺精、遺尿等患者之發作頻率,另外容易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也適合穴位敷貼。但是,任東輝也提醒,孕婦、一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發燒和咽喉發炎者,並不適合此法;而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若皮膚起紅腫、搔癢應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之消炎藥膏。

冬令進補知多少 中醫教您如何補出學問

冬令進補知多少 中醫教您如何補出學問#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天一到氣溫降低,總認讓人覺得該吃些暖的來補補身子。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於今日舉辦「冬令進補中藥材知多少」,教導民眾如何分辨容易混淆的中藥材,與寒冬中要怎樣吃補,才能達到養身。臺中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立德表示,冷虛寒體質的民眾,冬天吃薑母鴨、十全雞或羊肉爐等,雖然可以讓身體變得較溫暖;但是容易燥熱的民眾,冬天反到要吃苦瓜降火,如果要「補」也盡量以溫補方式,像四物搭配苦瓜、鳳梨等食材享用,才不會因為氣血過於旺盛,造成身體負擔。臺中縣中藥商公會理事長張正俊表示:曾經有不肖業者將南五味子染黑色充當北五味子謀取暴利,即使2種功效差異不大,但價差卻高達1倍;或是將有止血功能、且表面凹凸不平的黃藥子充當何首烏高價出售,讓民眾怎麼吃,頭髮一樣白蒼蒼沒效果。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為了讓民眾清楚辨別常用的中藥材功效、特徵等,即日起到11月30日上午10點到下午4點,1樓大廳將展示30組易混淆藥材辨識方法,11/19、11/22、11/27及11/28四天,上午10點到12點還有專人導覽解說,讓民眾開心吃補、過寒冬。

醫訊/中醫如何對治蕁麻疹

醫訊/中醫如何對治蕁麻疹#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醫治療對某些疾病領域相對有療效,如自律神經疾病;不孕;婦科疾病;過敏性疾病;感冒與發燒;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慢性病;乾燥症等。例如蕁麻疹,它是一種皮膚過敏病,也可以用中醫對治。為了協助有蕁麻疹的病友,林口長庚醫院特舉辦「蕁麻疹的中醫治療」講座,邀請邀請中醫內科林意旋醫師主講「蕁麻疹的中醫治療」;護理部周曉彤護理師主講「蕁麻疹之居家照護」,活動需事先報名,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蕁麻疹的中醫治療時間:101年11月12日(一)下午14:30~15:3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桃園縣龜山鄉復興街5號)醫學大樓3B中醫門診區洽詢:03-3281200分機5176 社服課 鄭夙芬 社工師

醫訊/癌症病患中醫保健講座

醫訊/癌症病患中醫保健講座#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與歐美國家在癌症治療上有些不同的地方,例如台灣除了西醫外,還增加了中醫與民俗療法,許多患者常常是三管齊下,或是中西合併,但是在中醫資源上有哪些方法是用在癌症治療上呢?又要如何區分正統中醫與成藥呢?為此,林口長庚醫院癌症資源中心特與社福課舉辦癌症病友關懷講座「癌症病患中醫保健」。邀請廖述禮中醫師主講,讓病友清楚有哪些中醫資源可以提供抗癌協助及調理,主辦單位歡迎癌症病友及其家屬親友參加,現場備有書面資料。名稱:醫訊/癌症病患中醫保健講座時間:101年10月22日(一)下午14:00~15: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3樓癌症資源中心(桃園縣龜山鄉)洽詢:03-3281200轉3563或5132社服課張小姐

四物湯別亂喝 小心喝出一身病

四物湯別亂喝 小心喝出一身病#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傳統觀念上認為,沒事情也讓身子補補,能夠強身去病,如果你的腦海當中也出現這樣的認知,那可當心別讓身體補過了頭!台南新樓醫院中醫科醫師鄭美芳表示,日前有病患來就診,症狀為煩躁、難入睡、睡眠品質差、脹氣、大便硬結、口乾舌燥、飲多但不解渴、唇紅乾燥、舌面紅且乾裂,一問之下才得知是補過了頭! 一名病患小雅,日前到院就診,並表示有煩躁、難入睡、睡眠品質差、脹氣等症狀,經醫師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她在做月子的時候,媽媽和婆婆輪流煮一班人所謂的補品給她補補身子,而其中一項補品就是常見的四物湯。 鄭美芳說明,四物湯由當歸、川芎、地黃、芍藥四味藥所組成。當歸(辛苦甘溫)能行氣分,使氣調而血和也。川芎(辛溫)能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氣,是血中氣藥,性味辛散,能行血滯於氣。地黃則有生地黃(甘苦大寒)、熟地黃(甘而微溫)之別,是血中血藥。而中醫基礎理論架構把藥物依其藥味、藥性區分為陰(與物質,或血分有關)、陽(與動力,或氣分有關),由四物湯藥物來分析,四味藥皆屬於入血分用藥,其性質有如汽車使用的潤滑油,倘若未顧慮到汽車引擎的運轉能力,則加入過多潤滑油將對車子本身結構造成負擔與傷害。當歸及川芎皆辛溫之品,是血分中升提動力之藥,若診斷時發現屬於陰液不足(如:貧血、脫水…)情況下又服用它,則更容易加速身體中體液被燒灼而流失的機會,因而使人更易產生口乾舌燥、煩躁等證。因此鄭美芳提醒,四物湯可不是一般食品,而是藥物,應經過診斷之後才可服用。(照片來源:台南新樓醫院中醫科提供)

醫訊/中醫如何對治便秘講座

醫訊/中醫如何對治便秘講座#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有便秘嗎?一般的「便秘」是指大便乾硬,大便排出不易,或過久才排便,並於過程中感到痛苦。因而,義大醫院特別舉行「習慣性便秘中醫治療與便秘預防保健」衛教講座,當天邀請蘇建興醫師主講「習慣性便秘中醫治療」;陳彥伶護理師主講「便秘之預防保健」,歡迎社會大眾踴躍參加。名稱:習慣性便秘中醫治療與便秘預防保健時間:101年9月27日(四)上午10:00~10:30地點: 高雄市義大醫院心臟內科門診候診區洽詢:07-6150011或07-9520011

久咳不癒 試試中醫的食療

久咳不癒 試試中醫的食療#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久咳不癒,但又無法找出確定原因,在古代醫學沒有現在這樣進步,古人生病時究竟是吃了哪些食材讓自己逐漸恢復體力與健康呢?作者朱曉平中醫師在書中提到一種偏方取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各10克,研成細末後調蜜服用,可以改善屬於咳嗽變異型哮喘的久咳不癒。方法是取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各10克,研成細末後調蜜服用,每日早晨服用1次。或將3味藥用紗布裝起,加水煮沸後飲用,每天1次,10天為一個療程。他說這個偏方叫做「三子養親方」。三子,是指蘇子、白芥子、萊菔子,「養親」是指此方主要適用老人家。這個偏方出自明代的<韓氏醫通>。方中的白芥子祛痰,蘇子行氣,萊菔子消食,都屬於行氣豁痰之藥,氣行則火降而痰消,進而達到治療效果。但是書中也表示,使用此方時,要注意「養親」二字的含義,換句話說,此方主要用於老年人。古書並沒有詳加解釋,只說其「性主疏泄,能耗氣傷正」。現代藥理學研究則有另一發現,此方的副作用,會抑制人體胸腺的發育。胸腺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它在出生後不斷發育,到了青春期達到最高峰,之後便開始慢慢退化、萎縮,到60歲左右就大致全部退化。因此,60歲的老年人可以放心使用此方,但對小孩、年輕人就另當別論。如果要使用,建議療程應在3週內,不要過長,也不要頻繁服用,以免副作用過大。此外,由於三子養親湯「性主疏泄,能耗氣傷正」,也就是人體正氣尚旺時,服用最適合。倘若患者體質過虛,此偏方就不太合適了。

中醫教你簡單食療 炎夏這樣喝可消暑

中醫教你簡單食療 炎夏這樣喝可消暑#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夏季進入尾聲,但是天氣依然炎熱,中醫師建議民眾想消暑可以試試這3道簡單的食療,綠豆薏仁湯、 黑糖蓮藕湯、銀耳蓮子湯;另外,也可以在飲用水中加入少許的檸檬,變成淡淡的檸檬水,平常當成水來喝,也是一種改善燥熱的方式。署立彰化醫院中醫科張煒東醫師表示,這三道甜湯的製作很簡單,民眾可以在家自己將適量的薏仁與綠豆熬煮成湯後再加入適量的糖,就是一碗爽口的綠豆薏仁湯;製作黑糖蓮藕湯就是將適量的蓮藕與煮成湯後再加入適量的黑糖;另外,將適量的蓮子與白木耳煮成湯後再加入適量冰糖,就可以喝到兼顧美容養顏的銀耳蓮子湯。張煒東醫師說,除了自製消暑湯之外,減少食用油炸類的食物是消暑方法之一,因為食物經過高溫油炸後,其屬性會變得比較燥熱,常吃油炸物,身體也會變得燥熱,容易口乾舌燥,易長痘痘或火氣大的症狀產生,身體也會變得很怕熱。張煒東特別提醒,一般民眾會藉由冰品來改善燥熱的現象,可是冰冷的食物會讓身體循環更差,體熱更散不掉,之後反而需要更多冰品降溫,慢慢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建議可以多吃蔬果或是喝檸檬水來改善,幫助自己快樂度過炎夏又消暑。(照片來源:署立彰化醫院中醫科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