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醫院

從荒蕪到殿堂 杜元坤率義大團隊升格醫學中心

從荒蕪到殿堂 杜元坤率義大團隊升格醫學中心#義大醫院

台灣的醫學中心為數不多,全國僅有23家能以最高標準通過評鑑,位於高雄燕巢的義大醫院歷經二十年的努力,終於在2025年正式通過衛福部評鑑,榮登醫學中心殿堂,這不僅是高雄醫療發展的重要進展,更是義大醫院創立至今宏大願景逐步實現的最佳印證。而一路帶領團隊走過挑戰與艱辛的靈魂人物,正是院長杜元坤。 回顧2004年創院初期,義大醫院地處燕巢,周遭環境荒蕪,外界甚至懷疑「在這裡能養得活一所醫院嗎?」。當時,杜元坤正是長庚體系中極具前途的骨科醫師,是院內前景看好的骨科醫師執行顯微手術及神經繞道手術的骨科專才,升遷道路一片光明。然而,他毅然決然接受邀請,舉家南遷高雄。對杜院長來說,這不是一份工作選擇,而是一次「人生使命」的承擔-為南台灣打造一所真正能與國際接軌的醫學中心。 杜院長常說:「醫學中心不是一個頭銜,而是一份沉重的責任。」他用行動詮釋了這句話。二十年來,他始終堅持站在臨床第一線,每週親自看診與執刀,提醒團隊「醫師的根本是:好好的治療病人」。同時,身為院長,他也放眼整體經營,打造制度化的研究獎勵、教學傳承與人才培育機制,讓醫院不只是醫療場所,更是教育與創新的平台。他強調「責任不等於孤單」,鼓勵年輕醫師勇敢「上場」,並以團隊合作的氛圍取代傳統科層文化,讓同仁在承擔中找到價值。 杜院長的堅毅與謙遜,成為義大持續前行的力量。升格醫學中心當天,他只淡淡一句:「我只快樂了一個晚上。」謙遜的背後,是對責任的深刻認知。。他在曾被視為全台「最偏遠的醫學中心」裡,以堅毅、無私與耐心,一步步帶領團隊走到今天。正因如此,義大醫院才能從外界質疑中脫胎換骨,成為南部病人最堅強的後盾。 如今,義大醫院的升格,不只是醫療等級的提升,更是實現「為南台灣營造兼具在地關懷與國際視野的醫療園地」的藍圖,今天在杜院長的帶領下,已逐漸成形。未來,杜院長期許義大持續深耕三大方向:第一,強化神經損傷及癱瘓重建,與急重症照護,讓病人不必再長途北上;第二,積極導入AI智慧醫療與跨領域研究,推動醫療創新;第三,培養新世代醫師與護理人員,深耕基層與偏鄉離島醫療,讓義大的精神與價值永續傳承。 杜元坤院長的選擇,讓義大醫院從一片荒蕪走向醫學中心殿堂。他不僅是位國際名醫、醫院的領導者,更是創院初衷最忠實的實踐者。 (圖/義大醫院院長 杜元坤)

想動?不必等膝關節解「凍」!自體軟骨細胞層片助軟骨再生!

想動?不必等膝關節解「凍」!自體軟骨細胞層片助軟骨再生!#義大醫院

年輕時籃球場上跑跳衝撞,使得57歲的吳先生近年飽受膝關節提早退化所苦,不僅日常活動疼痛不適;就連停好車、離開駕駛座,都還得先「暖身」一陣子,等膝蓋解「凍」,才能邁開步伐,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所幸,去年他接受「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治療,成功讓膝關節活動度重新解「鎖」;不但再度邁入健身房,他也打算趁著國境解封,重拾旅遊各國的退休生活。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指出,「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可用於外傷性或是退化性引起關節炎合併軟骨缺損的患者。經評估軟骨缺損在一定程度以內,先取出其自身膝蓋軟骨細胞,在體外培養成細胞層片,然後再手術移植回軟骨缺損部位,藉以修復缺損,緩解疼痛不適。 「換關節」或「症狀治療」只能二擇一? 自體細胞層片修復軟骨,成治療新選擇! 根據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估計全台有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面對膝關節退化,過往主要視患者軟骨缺損與症狀嚴重程度,決定使用復健、口服藥物以及關節內注射等非手術療法緩解症狀,或是手術治療、更換人工膝關節。 以吳先生為例,多年累積運動傷害,不僅膝蓋半月板破裂、軟骨缺損,長期下來也引發退化性關節炎。為了解決膝蓋疼痛困擾,吳先生不僅做過各種注射治療,甚至微創手術、截骨手術、清創手術,大大小小手術做了5次,但是,就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一段時間後,症狀便會再出現。 雖然也有人說乾脆就換人工關節好了,但是吳先生只有57歲,自覺換人工膝關節似乎有點早,所以才在去年九月決定接受自體軟骨細胞層片治療。追蹤迄今將近五百天,不僅能夠進行間歇訓練,影像檢查也顯示軟骨確實再生、正慢慢增加厚度。他正計劃明年四月要飛往京都賞櫻。 退化加意外,藥師為新冠確診者送藥跌傷膝蓋 選擇細胞層片移植盼膝關節修復,找回行動力 今年58歲的社區藥師李先生,也在今年八月接受右腳膝關節軟骨細胞層片植入治療。李藥師在疫情期間配合政策,協助將抗病毒藥物送往COVID-19確診者家中,沒想到有一天送藥途中,因為患者所居住的三合院水溝沒有加蓋,雜草蔓生,一不小心就踩空、撞傷膝蓋。 「其實原本膝蓋就有些退化,也有聽說這項技術,本來還在猶豫。結果剛剛好撞到,就覺得應該是注定要做治療。」李藥師說,主要也是因為這麼多年來看著來領藥的病人,從可以自己走路來、到行走困難、終至無法出門,認知到能不能好好走路,對於生活品質以及健康的影響實在很大。 透明軟骨、多層細胞層片量身訂製 配合醫療團隊三人快手,成績亮眼超越原創 「關節炎治療最困難在於軟骨再生!」杜元坤院長指出,關節軟骨多數為「透明軟骨」,這種軟骨具有黏性及彈性,可以保護骨頭間的撞擊及傷害,其功能就有如汽車避震器一般。傳統治療雖能延緩關節炎惡化速度,但因為無法重建透明軟骨,許多患者最終仍然免不了需要接受人工關節置換。 「細胞層片」這項技術,源自於日本東海大學Sato教授,杜元坤院長表示,它是利用環境溫度變化進行細胞培養以及剝離,當溫度較高時,細胞可以貼附生長,一旦溫度降低,就能造成整層細胞剝離。「移植的細胞可以堆疊三層到五層,根據病患的需求量身訂做。」更重要的是,「能成功培養出片狀、柔軟的『透明』軟骨層片。」 而義大醫院在植入時為了使得層片植入時黏著度更佳,會在要黏附層片的軟骨位置鑽出一些小洞,讓身體在修復的同時促進細胞層片密合;最後再由三名醫師組成團隊在手術室裡合作,加速完成細胞層片植入。 義大醫院迄今收治60名病患。年齡介於25-70歲之間,有14人已經追蹤2年。另外有6成完成雙邊膝蓋手術。術後追蹤發現,除了病患主觀感受明顯進步,經過MRI追蹤檢查也可看到患者透明軟骨再生,而且可以回到正常軟骨厚度。部分人甚至達到完全健康膝蓋的狀態。 不過,並不是所有軟骨缺損的患者都適合細胞層片移植!杜元坤院長表示,若是自體免疫、感染、癌症等造成的關節軟骨破壞,就不適用。病患也必須先經X光片診斷確定是中度以下(未達第四級)退化性關節炎,且其軟骨缺損部位面積大小適當,大小之軟骨缺損部位面積。 義大醫院除了正在評估未來是否有機會將這項技術擴大使用於膝關節以外的部位,像是肩關節、髖關節等;近來也完成以IPS細胞(誘導性全能幹細胞)與外泌體注入關節腔、促進關節軟骨再生的實驗,希望有朝一日不需先取自體軟骨細胞培植層片,就能幫助病友完成治療。

醫訊/漫談口腔癌與肺部檢測

醫訊/漫談口腔癌與肺部檢測#義大醫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研究報告,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8倍,若同時具吸菸、嚼檳榔和酗酒習慣者,罹口腔癌之機率更增為123倍。有人以為只要嚼不含紅灰、白灰等添加物的檳榔子就不會罹癌,但這是錯誤資訊,國際癌研中心(IARC)於04年曾證實,檳榔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就算只是嚼檳榔子也會導致口腔癌;吸菸與飲酒也易引起許多重病,如癌症等。為此,S.N.Q.特規劃「2012 S.N.Q.健康同學會-院長開講」活動,義大醫院這場健康同樂會為「漫談口腔癌與肺部檢測」,邀請該院副院長鄭勝峯醫師主講「漫談口腔癌重建」;蔡雅琪衛教護理師進行「戒煙衛教&肺部檢測」。講座需事先報名,13日截止,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漫談口腔癌與肺部檢測時間:101年12月14日(五)上午09:00~10:35地點:義大醫院(高雄燕巢區義大路1號)A棟5F大會議室洽詢:02-2655-8199轉27傅小姐線上報名

醫訊/中醫如何對治便秘講座

醫訊/中醫如何對治便秘講座#義大醫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有便秘嗎?一般的「便秘」是指大便乾硬,大便排出不易,或過久才排便,並於過程中感到痛苦。因而,義大醫院特別舉行「習慣性便秘中醫治療與便秘預防保健」衛教講座,當天邀請蘇建興醫師主講「習慣性便秘中醫治療」;陳彥伶護理師主講「便秘之預防保健」,歡迎社會大眾踴躍參加。名稱:習慣性便秘中醫治療與便秘預防保健時間:101年9月27日(四)上午10:00~10:30地點: 高雄市義大醫院心臟內科門診候診區洽詢:07-6150011或07-952001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