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冬病夏治 三伏天揮別過敏症

冬病夏治 三伏天揮別過敏症#三伏天

端午節過後,炎夏正式來臨,中醫認為天地與人體是合一的,夏天是許多過敏性疾病的緩解期,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團隊也將遵循古法「冬病夏治」原理,針對冬天較容易發病的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等難治疾病,在三伏天開辦穴位敷貼特別門診。初伏貼門診在七月十四日至十六日。 中醫師林經偉說,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是根據節氣曆法計算而來,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是中伏,及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末伏;而三伏貼即是在三伏天所做的穴位貼敷治療法,是中醫的外治法之一。今年的初伏是七月十四日到十六日、中伏是七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末伏是八月十二日至十四日。 在三伏天,因為天氣炎熱,加上人體陽氣旺盛,特別是午時,皮膚腠理完全開泄,選取特定穴位,及一些辛溫、溫陽、逐痰、祛寒的中藥進行穴位敷貼,這時的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三伏貼主要是依據冬病夏治的原理;氣喘、過敏性鼻炎及慢性咳嗽是冬季好發的難治疾病,皆屬肺系疾病,肺的五行屬「金」,根據中醫春夏補陽原則,在一年最炎熱的三伏天陽盛之際,將具減敏、定喘及化痰止咳功效的藥餅,敷貼在病人背部的穴位,可助長陽氣,減少寒冬發病率。 林經偉說,對於怕風、怕冷、多汗、冬天四肢冰冷、面色恍白、眼眶暗沉、容易疲倦、胃口差、大便浠軟、腰痠等虛寒性體質,或流清涕、鼻塞、鼻嚔倒流、氣喘、咳嗽等好發在冬季過敏症狀嚴重的疾病,三伏貼都有不錯的療效。 根據花蓮慈院接受健保局委託承辦的小兒氣喘緩解期中醫優質門診照護試辦計畫,在中醫四診診察、穴位推拿按摩、以及督脈及神闕灸中,發現三伏貼有助於降低過敏症的發生,提高環境適應能力。中醫相關研究報告也顯示,運用穴位膚貼療法連續三年,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可達八成以上,適合不喜歡服藥的小兒以及服藥過多的老人。 林經偉說,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可減少腸胃道干擾,延長藥效;適合接受這療法的病人主要以過敏體質的兒童,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及容易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在成人方面如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都可經由三伏貼改善症狀。 中醫科將自七月十四日起推出夏季三伏天穴位敷貼綜合療法,給需要減敏、定喘、止咳的病友進行治療,並自即日起受理初伏穴位敷貼掛號。 接受穴位敷貼治療的病友,每次敷貼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林經偉建議,在敷貼當天可注意多喝水、不碰冷水、不曝曬在陽光下、不從事激烈運動等。至於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功能不足、及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的病患,以及有發燒和咽喉發炎者,施治前宜先請中醫師指導調理、診治評估。

養生夏日中藥茶飲 消暑清熱DIY

養生夏日中藥茶飲 消暑清熱DIY#三伏天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最容易出現口乾,心情煩熱、食慾不振、頭昏眼花、多汗、皮膚身癢,大太陽下甚至出現中暑等証,為恭醫院中醫部主任 - 杜旻峯醫師提供「養生夏日中藥茶飲」,以供民眾親自DIY,以清熱定神,消暑,預防酷暑引起之各種病症。1. 薄荷茶組成:薄荷、菊花、麥冬、甘草(或冰糖少許)功用:清熱消暑、清熱止渴。亦適於多汗身熱而頭昏。2. 生脈茶組成:黨參、麥冬、五味子。功用:益氣生津、去煩除熱、補氣歛汗、口渴多汗、頭昏中暑。適於元氣虛而不能溫補者之涼補。3. 金銀花茶組成:銀花、薄荷、天冬。功用:清熱止癢、多汗身熱、口乾口臭。亦適於內有熱而皮膚癢之人。4. 石斛天冬茶組成:石斛、天冬、麥冬、甘草功用:生津止渴、口苦口乾、咽乾聲啞。5. 沙參天冬茶組成:沙參、天冬、青蒿、生地。功用:怯熱止煩、寧心定神。適於躁熱有火、經常身煩熱、體溫低熱、或面紅發熱之人。6. 香茹茶組成:香茹、白扁豆、厚朴。功用:去濕補脾、消脹助食。適於夏月食冰冷飲料過度,消化不良,腹瀉腹脹不喜食之人。以上簡單之茶飲請用水煮後飲用,水量以500cc-1000cc左右,隨喜好增減,提供參考,但杜旻峯醫師提醒,仍應請醫師辨証後,依個人症狀所不同而使用。此外,今年民眾若想藉由三伏天改善體質,杜醫師指出今年的三伏天,初伏是7月14日,中伏是7月24日,末伏是8月13日。貼藥的時間,初伏是7月13、14、15日,中伏是7月23、24、25日,末伏是8月12、13、14日。在這三個時段各選一天來貼藥。若時間無法配合的話,只要在開始入伏以後,從初伏開始的前一天7月14日到7月23日選一天來貼,中伏開始的7月24日到8月2日選一天來貼,末伏開始的8月12日到8月21日選一天來貼,每次貼藥的時間大約間隔十天就可以了。

三伏天穴位敷貼 治療過敏性鼻炎

三伏天穴位敷貼 治療過敏性鼻炎#三伏天

過敏性鼻炎發生率一般粗估為20%,在台灣大多因為塵螨、黴菌、貓狗毛等因素引發,在國外則常因花粉或是乾草引起,一旦發生症狀,總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面臨流不完的鼻水、止不住的噴嚏,以及總是無法正常呼吸的鼻塞。總要到接近中午過後才在不自覺情況下,突然發現早上鼻涕、噴嚏、鼻塞好像又沒事了,晚上睡覺的時候逐漸又覺得鼻塞回來,甚至還會有鼻涕倒流不暢感,進而影響睡眠品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邱榮鵬指出,這樣的症狀不論年紀大小都會發生,但對於就學階段的小朋友而言,影響睡眠品質就對學習效果會有很大影響,所以過敏性鼻炎是小朋友最常見病症之一,也是家長最不希望看到小朋友得到的疾病之一。邱榮鵬說,該院林森(中醫)院區在96年及97年人次比較中,至院做穴位敷貼的人次也提升2%,更顯示現在兒童、青少年的過敏體質日益增加。過敏性鼻炎屬於中醫“鼻淵"、“鼻鼽"範疇,在古代就發現這樣的問題而加以治療,除了一般中醫自費湯劑或健保科學中藥服用外,“冬病夏治"概念的三伏天穴位敷貼治療也是常用治療方式之一。他表示,因為過敏性鼻炎主要證型為“脾腎虛寒",所以在黃曆節氣最熱的時候,針對特定穴位敷貼熱性藥物,藉以提振陽氣、改善虛寒體質狀態、降低未來秋冬交替時症狀發作的嚴重程度,便成了改善過敏性鼻炎一大利器。同樣地,具有相同證型的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疾病。也可以運用相同方式改善症狀發作。由中醫文獻與臨床案例上分析,目前認為三伏天穴位敷貼治療並非治癒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及氣喘的唯一方式,必須由中醫師診視後,判斷是否需要另開內服藥物使用,以利病情控制。為因應病患需求,除中醫門診中心於三伏天加開特別門診外,同時各院區中醫科也開設門診,今年三伏天時間分別為國曆七月十四日、二十四日及八月十三日三天。同時,從國曆七月至九月底,於林森(中醫)院區及中醫門診中心針灸科門診皆可進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