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養生夏日中藥茶飲 消暑清熱DIY

養生夏日中藥茶飲 消暑清熱DIY#三伏天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最容易出現口乾,心情煩熱、食慾不振、頭昏眼花、多汗、皮膚身癢,大太陽下甚至出現中暑等証,為恭醫院中醫部主任 - 杜旻峯醫師提供「養生夏日中藥茶飲」,以供民眾親自DIY,以清熱定神,消暑,預防酷暑引起之各種病症。1. 薄荷茶組成:薄荷、菊花、麥冬、甘草(或冰糖少許)功用:清熱消暑、清熱止渴。亦適於多汗身熱而頭昏。2. 生脈茶組成:黨參、麥冬、五味子。功用:益氣生津、去煩除熱、補氣歛汗、口渴多汗、頭昏中暑。適於元氣虛而不能溫補者之涼補。3. 金銀花茶組成:銀花、薄荷、天冬。功用:清熱止癢、多汗身熱、口乾口臭。亦適於內有熱而皮膚癢之人。4. 石斛天冬茶組成:石斛、天冬、麥冬、甘草功用:生津止渴、口苦口乾、咽乾聲啞。5. 沙參天冬茶組成:沙參、天冬、青蒿、生地。功用:怯熱止煩、寧心定神。適於躁熱有火、經常身煩熱、體溫低熱、或面紅發熱之人。6. 香茹茶組成:香茹、白扁豆、厚朴。功用:去濕補脾、消脹助食。適於夏月食冰冷飲料過度,消化不良,腹瀉腹脹不喜食之人。以上簡單之茶飲請用水煮後飲用,水量以500cc-1000cc左右,隨喜好增減,提供參考,但杜旻峯醫師提醒,仍應請醫師辨証後,依個人症狀所不同而使用。此外,今年民眾若想藉由三伏天改善體質,杜醫師指出今年的三伏天,初伏是7月14日,中伏是7月24日,末伏是8月13日。貼藥的時間,初伏是7月13、14、15日,中伏是7月23、24、25日,末伏是8月12、13、14日。在這三個時段各選一天來貼藥。若時間無法配合的話,只要在開始入伏以後,從初伏開始的前一天7月14日到7月23日選一天來貼,中伏開始的7月24日到8月2日選一天來貼,末伏開始的8月12日到8月21日選一天來貼,每次貼藥的時間大約間隔十天就可以了。

三伏天穴位敷貼 治療過敏性鼻炎

三伏天穴位敷貼 治療過敏性鼻炎#三伏天

過敏性鼻炎發生率一般粗估為20%,在台灣大多因為塵螨、黴菌、貓狗毛等因素引發,在國外則常因花粉或是乾草引起,一旦發生症狀,總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面臨流不完的鼻水、止不住的噴嚏,以及總是無法正常呼吸的鼻塞。總要到接近中午過後才在不自覺情況下,突然發現早上鼻涕、噴嚏、鼻塞好像又沒事了,晚上睡覺的時候逐漸又覺得鼻塞回來,甚至還會有鼻涕倒流不暢感,進而影響睡眠品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邱榮鵬指出,這樣的症狀不論年紀大小都會發生,但對於就學階段的小朋友而言,影響睡眠品質就對學習效果會有很大影響,所以過敏性鼻炎是小朋友最常見病症之一,也是家長最不希望看到小朋友得到的疾病之一。邱榮鵬說,該院林森(中醫)院區在96年及97年人次比較中,至院做穴位敷貼的人次也提升2%,更顯示現在兒童、青少年的過敏體質日益增加。過敏性鼻炎屬於中醫“鼻淵"、“鼻鼽"範疇,在古代就發現這樣的問題而加以治療,除了一般中醫自費湯劑或健保科學中藥服用外,“冬病夏治"概念的三伏天穴位敷貼治療也是常用治療方式之一。他表示,因為過敏性鼻炎主要證型為“脾腎虛寒",所以在黃曆節氣最熱的時候,針對特定穴位敷貼熱性藥物,藉以提振陽氣、改善虛寒體質狀態、降低未來秋冬交替時症狀發作的嚴重程度,便成了改善過敏性鼻炎一大利器。同樣地,具有相同證型的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疾病。也可以運用相同方式改善症狀發作。由中醫文獻與臨床案例上分析,目前認為三伏天穴位敷貼治療並非治癒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及氣喘的唯一方式,必須由中醫師診視後,判斷是否需要另開內服藥物使用,以利病情控制。為因應病患需求,除中醫門診中心於三伏天加開特別門診外,同時各院區中醫科也開設門診,今年三伏天時間分別為國曆七月十四日、二十四日及八月十三日三天。同時,從國曆七月至九月底,於林森(中醫)院區及中醫門診中心針灸科門診皆可進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