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中暑

不是只有曬太陽才會中暑!中醫警告「這體質」待在冷氣房也會中標

不是只有曬太陽才會中暑!中醫警告「這體質」待在冷氣房也會中標#熱中暑

每年夏天氣溫屢創新高,中暑就醫人次也逐年增加,然而,中醫將中暑分為陽暑與陰暑,「陽暑」好發於夏日在外奔走工作者,「陰暑」則是四季都有可能產生,大多會發生在很少運動,長時間久坐冷氣房的人身上。建議民眾,若出現相關中暑症狀,最好及早就醫診治,並討論是否要進行刮痧治療。

熱浪來襲 3要訣遠離熱傷害

熱浪來襲 3要訣遠離熱傷害#熱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炎炎夏季,任何人身處高溫環境都可能引發熱傷害的風險,事先做好預防熱傷害的準備,才能安心度過漫長夏日。熱傷害是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產生的一種急性疾病統稱。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其中以熱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其死亡率超過30%,也就是說,100 名發生熱中暑的人,至少會有30 人死亡。勿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國民健康署長王英偉提醒,民眾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下,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共同守護健康。保持涼爽*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不論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汽車內。*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處;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於高溫時可到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補充水分*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喝2000cc白開水的好習慣;若醫囑限制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吃適量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身體健康。*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提高警覺*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嬰幼童及長者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及太陽眼鏡。*為預防員工熱傷害,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相關防護措施,並宣導預防熱傷害及重新調整分配工作,避免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超過6小時。此外,雇主應安排相關課程,讓員工認識熱傷害的症狀,強化預防熱傷害的行動。察覺皮膚乾熱變紅想吐 速離開高溫環境國民健康署提醒,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例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還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昏迷、體溫高達42度 熱中暑奪嬤命

昏迷、體溫高達42度 熱中暑奪嬤命#熱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85歲阿嬤突然意識昏迷,體溫高達42度合併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家人發現立即送醫急救,經醫師診斷為熱中暑,緊急為阿嬤降溫、使用退燒藥物、緊急插管給予高濃度氧氣,並搭配使用升壓劑,最後給予點滴補充水分,經各種緊急治療後,不幸阿嬤最終無法搶救回來,熱傷害併發症,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大量流汗後未補充鹽分 恐引發熱衰竭炎炎夏日,當身體熱能產生過多或散熱不足,就可能造成熱傷害。熱傷害分為熱中暑、熱衰竭、熱暈厥、熱水腫及熱痙攣。衛福部新營醫院急診科醫師張景涵提醒,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慢性病患、戶外工作者、運動員、體重過重者及服藥者皆容易發生熱傷害。大量流汗後,若單純補充溶液而忽略鹽分補充,可能引起熱衰竭。熱衰竭會造成水分流失與鈉離子流失,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頭暈與倦怠,有時會引起肌肉痙攣,患者核心體溫會上升。熱中暑嚴重 死亡率達3成熱中暑則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急症,病人往往會有熱壓力的曝露病史,體溫超過40℃,合併中樞神經症狀(如意識改變、癲癇、昏迷),死亡率可達30%,需要醫師迅速診斷與治療。熱中暑會併發低血壓、休克、高體溫、意識昏迷、抽搐、橫紋肌溶解症、心衰竭、肺水腫、腎衰竭、電解質異常,甚至導致死亡。張景涵醫師建議,出現熱傷害時盡速離開高溫環境,降低體溫、立即補充水分,當體溫超過40度、出現意識不清、持續頭痛、噁心、嘔吐、頭暈與倦怠等症狀,甚至無法喝水時,請立即就醫。避免熱傷害的最佳方式就是預防勝於治療,日常保持涼爽及通風的環境,時時補充水分,並提高警覺。

慢性病患易陷熱衰竭 3大方法可防護

慢性病患易陷熱衰竭 3大方法可防護#熱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炎炎夏日來臨,戶外活動變多,小心熱衰竭、中暑甚至橫紋肌溶解症悄悄找上門。熱衰竭可能演變成熱中暑,或是併發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引發急性腎衰竭。「熱中暑」身體不及出汗調整體溫烏日林新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燕蘭說明,「熱中暑」為在高溫的環境下活動,身體來不及藉由出汗控制體溫。剛開始體溫可能開始上升,甚至高到攝氏40度以上。病患皮膚呈現熱、乾、紅的情形。起初脈搏開始變快變強,病患出現的症狀有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口乾甚至肢體抽筋的情形。若高溫帶來的損害加劇,病患容易進入內科急症的情況。開始出現脈搏(心跳)快而弱且血壓開始降低、呼吸困難、胸悶、軟弱無力,此時如果無適當處置,症狀嚴重會發生痙攣、昏迷、意識不清、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衰竭甚至死亡。治療熱中暑的方式為先將患者移至陰涼處,盡速降低體溫,先用冷水擦拭患者肢體並盡速送醫治療,避免進展成橫紋肌溶解症併發急性腎衰竭,甚至死亡。「熱衰竭」易發作於老人與慢性病患「熱衰竭」為在高溫環境下,體內開始缺乏水分及鹽份,產生身體功能失調。患者的症狀是感覺身體極度的疲倦、亦會出現頭痛、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也會出現臉色蒼白、皮膚潮濕、體溫正常或稍微上升、下肢或腹部肌肉抽筋、甚至出現脈搏(心跳)快而弱、血壓開始降低、呼吸急促但病患意識仍然清楚。陳燕蘭主任提醒,熱衰竭容易發生在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上,如糖尿病患者、心臟病患者、下痢及嘔吐(胃腸炎)病患。治療方式為先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補充水分及鹽份,例如:運動飲料加一倍的冷開水1:1飲用,如果症狀仍無法改善,應將患者盡速送醫治療,避免進展成熱中暑或橫紋肌溶解症。夏季預防熱傷害 涼爽處、補充水分、防曬很重要陳燕蘭主任提醒,夏季預防熱傷害的3大方法,(1)盡量待在通風涼爽處,穿著以透氣排汗為主的淺色洋裝;(2)多多補充水分,每天至少要喝足2000CC的水;(3)出門前應該要先做好防曬。在太陽下避免待超過6小時,如果身體感到不舒服,先至陰涼處休息即先降低體溫。若仍沒有改善,應立即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