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燒藥

「發熱期」適時給藥 謹記4點

「發熱期」適時給藥 謹記4點#退燒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季節交替之際是流行性感冒的好發時期,其中幼童感冒常伴隨發燒,家長對於是否給予退燒藥常常無所適從,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民眾,當幼童出現不明發燒症狀時,應立即就醫治療,切勿自行給予退燒藥,以免延誤治療。掌握3階段 勿自行購買退燒藥給予退燒藥應掌握發燒3階段,於「發熱期」適時給藥,遵照醫師指示使用,切勿過量,以免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發燒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的一種症狀,通常是人體啟動免疫反應的表現,因此當幼童出現發燒時,應立即就醫治療,瞭解引起發燒的原因,切勿自行購買退燒藥給幼童使用。1) 「發冷期」/體溫中樞溫度持續上升,手腳冰冷,甚至出現發抖來產熱,此階段應以保暖為主,不建議睡冰枕,否則可能延長發冷期,讓幼童更加不舒服。2) 「發熱期」/全身逐漸溫熱,可能會伴隨呼吸心跳變快、倦怠等症狀,此階段應適時補充水分,若幼童發燒溫度超過38.5°C,可適時給予退燒藥,但需要注意的是,退燒藥是為減緩發燒所出現之不適感,讓幼童得以充分休息,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使用退燒藥。3) 「散熱期」/開始流汗,體溫逐漸下降,活動力恢復,此階段應適時補充水分,提供飲食補充營養及熱量,適當的保暖、擦汗或替換乾爽的衣物。出現藥物過敏6反應 即刻停藥若幼童持續高燒超過2天、發燒最高溫度及頻率沒有減緩、退燒時仍有活動力下降或食慾不振等情形,應立即回診治療,另外,服用退燒藥時,可能會引起罕見嚴重皮膚過敏反應,因此用藥時,應注意幼童是否出現藥物過敏反應如「疹、破、痛、紅、腫、燒」等6症狀,應即刻停藥並及早就醫處置。                                

幼兒亂服退燒藥 當心傷肝又傷腦

幼兒亂服退燒藥 當心傷肝又傷腦#退燒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孩子發高燒,父母急得有如熱鍋上螞蟻。還有些家長為了退燒,毫無節制的給小孩子服用退燒藥,也不管是什麼原因發燒,只求把燒退下來就好。其實發燒指身體內中心體溫≥38°C,人體生病引起的發炎反應會讓體溫升高,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的症狀,但有些家長在孩子發燒時,會用錯誤的方式替寶貝退燒,當心不當退燒有時會隱蔽病情,影響診斷,萬一服用過量藥品,可能會造成藥物中毒或產生副作用。因此,彰化縣衛生局提供以下4個兒童退燒藥使用原則:4招正確使用退燒藥1)發燒時,應先看醫師/小於6個月的幼童,切勿任意使用退燒藥。2)依醫師囑咐使用退燒藥/千萬不可以因為溫度沒降,擅自改變給藥量而造成藥物過量。3)藥物的選擇/口服藥物與肛門栓劑的作用時間與退燒效果並無明顯差別。若小朋友已開始拉肚子,則避免使用栓劑,以免刺激腸道。而18歲以下兒童及 青少年,不建議使用阿斯匹靈等水楊酸類退燒,可能會傷害肝臟及腦部。4)若有以下症狀時,請立即送醫/小兒抽搐、持續性嘔吐、活動力不佳或持續3天以上高燒不退。衛生局也提醒,退燒藥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找出發燒原因才是根本之道。因此家長要注意孩子發燒時所伴隨的症狀,才能提供醫師診斷病因及治療參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