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媽媽有沒有這種經驗,剛生完第1胎沒多久又立刻懷第2胎?假如身邊有神隊友,那麼生第2胎絕對不成問題!近日一名女網友在爆料公社分享,剛生完1胎還在坐月子時,婆婆來訪,許久未見,原來婆婆是想跟她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生1胎VS第2胎」差在哪?
早上空腹喝10毫升苦茶油(Camellia oil,苦茶籽油)確實有潛在的健康益處,其中之一可能與胃黏膜的保護和修復有關。《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學專家洪泰雄分享以下是它可能的功效與機制,不僅護胃,更有抗菌、穩定血糖及提供身體能量的效果,減少因感染造成的胃部發炎。
緊急通知!失智症名醫講座延長報名時間啦!名額再開,座位有限,報名最後機會,趕緊把握啦~這一次我們將邀請失智症權威醫師親自解析,從失智症早期篩檢、診斷方式、家屬照護、新藥評估⋯帶您一起暸解失智症。時間為11月22日(六)下午14:00,講座地點遷至小樹屋「香楠703」,好康機會別再錯過。
副食品是寶寶由奶類銜接成人食物的重要階段飲食,適當的給予副食品能讓寶寶練習接受多樣化的食物,也能訓練其咀嚼與吞嚥能力。該怎麼吃副食品?就由營養師說明不同月齡各適合的食材、母乳與副食品之比例,以及父母如何挑選市面上販售的包裝副食品,才能讓寶貝吃得健康又安心。
生活中隨手可用到的塑膠袋、寶特瓶都是塑膠製品,但小心民眾的健康已暴露在塑膠危害之中!研究指出,將近4成民眾體內塑化劑有超標現象,可能危害心血管、新陳代謝、甲狀腺功能、神經系統等人體健康。該如何檢測自己體內塑化劑是否超標?如何減少塑化劑對自身的危害?以下醫師親自解答。
「運動」是兒童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兒童階段正值身體發展的黃金時期,需要大量的身體活動來發展肌肉與神經系統,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兒童每天要累積6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每週累積達420分鐘。家中的兒童有達到這樣的建議嗎?還是運動時間被強烈聲光刺激的3C電子產品取而代之呢?
63歲張先生,27年前一場車禍意外造成下半身癱瘓,飽受排尿困難、尿不乾淨、尿失禁、便秘等困擾,甚至身上總是傳出尿騷味,因此變得自卑、憂鬱而不敢出門。後續經醫院泌尿科抽絲剝繭檢查後,以尿道括約肌「肉毒桿菌注射」與「膀胱憩室燒灼手術」,終於讓他解除多年排尿之苦。
運動前可以吃東西嗎?吃什麼才能幫助運動效果,甚至瘦更快?營養師提出簡單計算方法,運動前飲食除了要吃對食物外,飲食建議量其實只要吃正餐的「●●分之一」就可以了,但要注意可別吃完後馬上運動,應選在運動前1~2小時進食,才是最佳時機!
60歲章先生患有「痛風關節炎」多年,每次發作都是到診所打止痛針,緩解之後就等下一次發作再說。隨著時間進展,發作的部位越來越多,從雙側下肢的關節擴增到雙手手腕關節,而且頻率也增加,造成生活上很多困擾跟不便。後來,因為右手腕的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因此到醫院急診就醫,醫師診察後安排入住風濕免疫科病房治療。
90年代以《城裡的月光》、《遺憾》等歌曲走紅的新加坡歌手許美靜,日前公開表示自己患有思覺失調症,坦言「很傷腦」。另一個案「阿正」在大學時開始出現幻聽,起初還以為自己有神通,但腦中聲音卻每天說要追殺他,讓他夜不得眠,最後確診思覺失調症,所幸在醫護人員長期照護及治療下病情逐漸好轉,還告訴醫生「腦子裡從來沒這麼安靜過。」
副食品是寶寶由奶類銜接成人食物的重要階段飲食,適當的給予副食品能讓寶寶練習接受多樣化的食物,也能訓練其咀嚼與吞嚥能力。該怎麼吃副食品,就由營養師說明不同月齡各適合的食材、母乳與副食品之比例,以及父母如何挑選市面上販售的包裝副食品,才能讓寶貝吃得健康又安心。
適度的壓力有助於提升我們的工作表現,但是,如果長期處於有壓力的情況中,且沒有適時紓解,除了可能引發憂鬱造成心理健康問題,還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此,專家建議,維持心理健康有助於減低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年輕人平常就要建立「情緒覺察」和「壓力紓解」的習慣。
「吃銀杏能增強記憶力、延緩失智?多看綠色植物真的能護眼嗎?」隨著網路科技發達,若民眾遇到疑難雜症,只要關鍵字一搜就出現應有盡有的答案為大家解惑,而網路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醫療資訊,這些深植人心的觀念,又都是正確的消息嗎?以下醫師親自解答2大「常見醫療迷思」,以及提醒真正該注意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