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媽媽有沒有這種經驗,剛生完第1胎沒多久又立刻懷第2胎?假如身邊有神隊友,那麼生第2胎絕對不成問題!近日一名女網友在爆料公社分享,剛生完1胎還在坐月子時,婆婆來訪,許久未見,原來婆婆是想跟她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生1胎VS第2胎」差在哪?
就算逆轉糖尿病,還是「很傷心」!糖尿病患者持續服藥可以穩定控糖,甚至可以停藥,但研究發現,只要得過糖尿病,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仍比一般人高出50%。醫師指出,糖尿病的傷害是慢慢累積的結果,預防疾病永遠比治療有效,尤其肥胖本身就是獨立致病因子,會讓心臟負擔更重、老化更快。
在營養醫學的世界裡,「十字花科蔬菜」幾乎可以說是天然界的抗癌大軍。《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不只高麗菜、青花菜、芥藍菜、甚至是小白菜,而在這一整排抗癌選手當中,綠花椰菜無疑是抗癌力最強的代表之一,因為它含有一種研究最多、效果最明確的明星成分蘿蔔硫素(sulforaphane)。
58歲邱女士平常精神很好,日前突然變得疲倦消極,以為是身心方面出了狀況,故而至身心醫學科門診,經醫師問診後發現邱女士出現步行不穩、視力模糊、嗅覺喪失等症狀,便安排核磁共振造影;檢查發現邱女士前顱底有8公分的巨大腦瘤,遂轉診至神經外科門診,醫師予以腦瘤全切手術,成功摘除巨大腦膜瘤,1週後平安出院。
52歲施女士約5年前乳癌復發,卻因拖延治療直到乳房腫瘤日益增大、肺部多處轉移、走路會喘才再度就醫,原以為自己罹患的乳癌類型為三陰性乳癌,經進一步確認後才發現是乳癌的一種最新分類——「HER2弱陽性」乳癌。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發,若曾確診水痘或曾施打水痘疫苗者,病毒會一直潛伏於體內背根神經節中,宛如人體內的不定時炸彈,一旦遇到免疫力低下情形,就容易活化病毒增生引發為帶狀疱疹。醫師特別提醒12大「免疫低下族群」當心更容易罹患帶狀疱疹,風險恐高出一般人達1.24~9倍之多。
43歲黃小姐長期有頭暈、全身虛弱、手腳冰冷、心悸等症狀,近幾個月開始出現胸悶的症狀,而且輕微活動就會呼吸困難。她懷疑自己是否有心臟或腦部疾病,經醫院檢查發現為 「缺鐵性貧血」,經過6個月以上的治療和飲食調整,該患者貧血狀況得到改善,不適症狀也逐步獲得控制。
每位父母可能都曾經體驗過寶寶剛出生時的「陣痛期」,出生嬰兒的日夜顛倒,常搞得新手父母身心具疲,然而,許多專家建議「營造良好睡眠環境」,來協助寶寶入睡,並且擁有一夜好眠,首要的重點都在於「燈光」。光線的明暗對於寶寶睡眠品質,有多大的影響,讓我們請各方專家給您精闢解析。
台灣國寶級雕刻家朱銘22日晚間,被發現於台北士林區住家輕生身亡,享壽85歲。據媒體報導,他晚年身體狀況不佳,罹患慢性病需長期用藥,曾向家人多次表達負面情緒,研判為久病厭世,家屬對此解讀並無異議。當晚妻子報案後,警方在客廳發現一張紙條,上面寫「我上樓了」,成為朱銘的最後遺言。
52歲張小姐在去年診斷為「子宮內膜惡性腫瘤」,經過西醫手術後,出現胃口不佳,腹部脹氣,體重下降15公斤,手術部位緊繃抽痛不適感整日,且有疲倦伴隨說話無力,因此前來中醫門診求助。經診斷後開立服用調理脾胃氣虛中藥,以及針灸腹部穴道,來改善術後疼痛以及調理胃腸蠕動,患者於1周後回診,各項症狀得到改善。
隨著科技發展,男女「避孕方式」選擇也變得更加多元,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與經濟能力,去選擇適合的避孕方法,提供每個人生育自主的權利,以下說明網友熱議的5種避孕方式,一致推薦用「這1招」最簡單有效,快來看看吧!
40歲陳先生是一位科技公司的工程師,3個月前開始出肩頸痠痛,有時會伴隨雙手麻木、頭痛、上背或下背痛的狀況。雖過去也曾出現類似的狀況,但多數時間休息之後得以改善,但這次的症狀持續了一陣子,因此到醫院復健科門診求助。經過病史詢問、工作狀況了解、鑑別診斷區別發現為「頸椎小面關節炎」。
30歲張小姐長期出現胃痛、腹脹、噁心等症狀,因此至醫院看診.並進行胃鏡與切片檢查,檢查發現患者因感染幽門桿菌,導致慢性胃發炎,出現胃淋巴瘤前期病癥。後續,經醫師開立三合一制酸劑加上抗生素,使用2週後成功根除幽門氏桿菌,胃部逐漸恢復正常,醫師也建議1年後再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