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各種花卉盛開,同時也是蜜蜂活耀的季節,一般來說,蜜蜂不會主動攻擊人,但若不小心騷擾到牠們,或是發現蜜蜂圍繞就要特別留意。《優活健康網》整理蜜蜂螫人的相關問題,究竟蜜蜂為什麼會叮人?被蜜蜂叮有那些症狀?被蜜蜂叮怎麼辦?遇到蜜蜂千萬別緊張,做好正確措施即可。
天氣越來越熱,走在路上不到幾分鐘就汗流浹背,小心踏入熱傷害、熱衰竭和中暑陷阱!到底中暑症狀有哪些?如何自我判斷自己已經中暑了?又該如何自救緩解呢?《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師在這篇專欄分享中暑症狀,也分享中暑該喝什麼、吃什麼,才能減輕身體不適。
現今避孕方式相當多元,常見的方法包括保險套、口服避孕藥、避孕貼片等。根據臨床應用,避孕方法大致可分為短效型與長效型兩類。《優活健康網》特別整理金安心醫院副院長邱士芸醫師所分享的避孕方式,其中也包含目前較受關注的「手臂避孕植入劑」,建議想避孕的女性朋友可依照身體狀況、避孕目標和需求,與婦產科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避孕方案。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民間偏方常有此一說,中風的人可以放血急救,但醫師認為很多人就因為這樣,錯失中風急救的黃金三小時!一名年約70歲的老爺爺,本身有高血壓病史,家人早上上班前發現老爺爺左手左腳無力,且講話不清楚出現大舌頭的現象,家屬第一時間不是緊急送醫,而是相信民間偏方放血,拖了3小時,直到中午才送醫院,錯過了所謂「急性中風黃金3小時」。急救黃金期 決定預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大多數人都嚮往功成名就,但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為何會選擇自我結束生命?據中研院於2012年的研究報告指出,近20年來台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盛行率倍增,而憂鬱傾向的人生勝利組以男性居多,普遍自我要求高、追求成就感,容易執著於尚未達成或更高之目標,而長時間給予自己超過負荷之壓力。有些成功人士害怕表達脆弱的一面、害怕向人求助,習慣獨自面對難關,而在不堪負荷時,忘記他們還...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面對一波波的食安風暴,衛福部食藥署也參考國際趨勢,調整食品添加物標準,重新編列食品添加物使用規範,其中有不少項目標準引發爭議,以食品添加物磷酸鹽使用為例,大幅放寬使用限量標準,從每公斤3000毫克至44000毫克,各界專家學者憂心,此舉恐增加台灣洗腎人口,使國人健康更雪上加霜。添加磷會被人體全數吸收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過多的食品添加物將造成人體的負擔,以此次草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常聽人說:「老化從腿部開始。」經由我多年的授課及研究,這句話是真的。當年齡增長時,最令人對「老化」有感的,不正是腰、腿呈現的退化嗎?因為肌肉機能與平衡感都減弱了,無論或站或走、還是跑步,日益衰退的腰力和腿力,都令人愈來愈常感到自己「上了年紀」。聽到我這麼說,或許很多人認為「還早啦」、「我還很年輕」……不過,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很多人的老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來,有一組以色列研究團隊解開了禁忌。這個由一群著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證實了,早餐時享用甜點,可以有效促進減重。早餐吃甜點:一整天不想碰甜食他們針對193名體重過重者進行研究,觀察到進行飲食控制的減重成效,享受豐盛早餐加上甜點的研究對象,比沒吃甜點的研究對象更好。沒吃甜點的那一組受到了雙重懲罰,因為他們不但沒有甜點吃,飲食控制的成效也較差。有吃甜點的研究對象較少感覺到...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古時候醫療技術與藥物雖然貧乏,但過去的人身體好像沒有那麼多毛病;隨著時代的進步,在醫療技術越來越精進的情況下,現代人卻出現越來越多的慢性病,其中「心血管疾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有鑑於此,馬偕醫院林佩蓁營養師日前透過衛教講座與大家分享,如何透過日常飲食來保護自身與家人的「心」。對抗心血管疾病 飲食下手最關鍵談到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林...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耕莘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陳培濤) 一歲內寶寶,還不懂得以清晰的語言表達,因此如有身心需求或不適等狀況,大多會採用哭鬧等方式表示。如果父母能了解寶寶的狀況,並適時給予安撫,相信將能為寶寶帶來安心感,對於親子關係也有幫助。 先排除生病因素 父母應主動探察訊息 一般來說,當寶寶哭鬧時,首先會檢視是否為生病所致(如發燒、腸胃症狀等);陳培濤...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林家瑋‧臺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內科主治醫師吳佩青) 懷孕期間,隨著胎兒逐漸長大,沉重的壓力容易讓媽咪腰痠背痛的感受越來越明顯,為了不讓身體的負擔加重,生活中正確的姿勢與產前、產後刻意的鍛鍊,都能讓腰痠背痛消失於無形。 產後維持正確姿勢 林家瑋醫師觀察,懷孕期間的腰痠背痛,產後約8~9成...
(文/陳珮瑜 採訪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主治醫師薛雅蓮) 自然生產對媽媽和寶寶的好處多多,現代的觀念也提倡儘量自然生產,但有些媽媽因為胎位不正或其他因素必須接受剖腹產,使得下次生產時陷入了該剖腹產還是自然產的兩難。 剖腹後的自然生產風險 美國國家衛生局曾做過大型的回溯性報告,在1999-2002年蒐集3萬個前胎剖腹產的媽媽中,有一半是後胎嘗試自然產,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