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是職業婦女,上班時緊張壓力大,下班後要趕回家料理家務,三餐不固定,近來胸骨下心窩處偶爾有灼熱或緊縮感,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所以也沒特別注意。隨著工作加重,症狀發生率卻越來越頻繁,不僅會嘔酸水,有時甚至會出現胸骨後疼痛並傳到背後的情況,沒想到後來竟然感覺吞嚥困難,就醫經胃鏡檢查才知是罹患胃食道逆流。
明明很想培養興趣,當成下班後舒緩壓力的調劑,卻總是跨不出第一步?找不到喜好、提不起動力該怎麼辦?本篇將分享上班族面對興趣培養的挑戰,提供簡單易行的探索及養成方法,幫你重新點燃熱情,打破枯燥的生活模式!
很多時候,我們的反應其實是過去經驗留下的模式。沒察覺的話,就可能一直在重演舊故事,影響現在的選擇和關係。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榮格心理學家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於《穿越中年迷霧》一書中,著重與自己進行深層對話,修復創傷、覺察自己的靈魂,並揭示與內在對話的具體工具,幫助讀者洞察來自靈魂深處的訊息,唯有展開與自己的深層對話,才可能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若「台灣社交距離APP」使用人數達1,200萬以上,就考慮讓簡訊實聯制退場。總統蔡英文也透過臉書呼籲民眾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並鼓勵民眾協助家中長輩下載安裝,幫助疫情調查更快速精準。社交距離APP真的可以取代實聯制嗎?又該怎麼使用?《優活健康網》幫您整理「台灣社交距離APP」10大常見QA,趕快一起看下去!延伸閱讀確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能量棒,英文寫作Energy Bar是一種由穀物、微量營養素和香料成份做成,能快速提供能量的一種補充食物,通常,這類產品,會根據目的與想要宣稱的機能,會額外添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與其他營養素。 最初是做給太空人吃的食物 別看這些棒狀食品種類繁多,而且很容易購買,但在一開始的時候,可不是閒雜人等可吃的東西呢! 最初是NASA委託一家美國的食品公...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53歲陳女士本身有癲癇、憂鬱症病史,長期慢性便秘須仰賴軟便劑幫助排便。醫師以大腸鏡檢查於乙狀結腸發現2顆比鄰的鋸齒狀腺瘤,較大者有1公分,因此採取冷息切方式切除。 另有66歲盧先生長年於診所追蹤三高,衛生所檢驗糞便潛血結果為陽性,轉介至醫院胃腸內科門診。進一步作大腸鏡檢查時於整段大腸發現,長有大小不等的息肉共6顆,最大的息肉1.2公分位於乙狀結腸,以內視鏡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徐太太平時和先生一起打理著2家度假民宿,同時也享受著山林間的美麗風景。但2年前的某天傍晚,徐太太在廚房忙著準備客人預訂的晚餐,拿鍋子的手突然無力、整鍋的食物掉了滿地都是,身體也感覺到不對勁,於是到醫院檢查。由小醫院轉到大醫院,做了各種神經學的檢查如:腦部電腦斷層、神經傳導、肌電圖、肌肉切片等,甚至還把檢體送到國外研究,結果只知道是屬於運動神經元疾病,不但複雜,連實驗室...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近日全台本土疫情急遽延燒,單日確診案例已飆破500大關,各家防疫險也賣翻!民眾擔心確診新冠肺炎想買防疫險,該如何比較各家保單CP值?要先注意哪些理賠重點?《優活健康網》幫你整理好「2022最新防疫保單」優缺比較懶人包!買防疫險先看「重點理賠項目」1.確診補償保險金2.隔離補償保險金3.確診住院日額保險金4.確診負壓隔離/加護病房日額保險金即便台灣第2劑疫苗施打率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C先生對工作非常投入,雖然壓力很大,但正值壯年的他並不以為意,沒想到,未滿40歲的他,卻突然中風了。 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政鴻回憶,C先生當時是因感到手腳無力,所以趕緊就醫,確診為栓塞性中風。經詳細檢查後,發現他有心房顫動,而且還有卵圓孔未關閉的狀況。 C先生平時喜歡騎腳踏車,但是常常在衝刺時感到使不上力,心跳非常快,很不舒服;偶爾也會感到...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31歲張小姐備孕3年無果,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自己和媽媽一樣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醫師透過藥物調整代謝,加上改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幫助回復正常排卵後,張小姐採第一次試管療程就順利懷孕。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王瑞生提醒,過去民眾常著重在個人體質如何造成不孕,但其實原發性女性不孕症,包括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和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入春後是每年急診、門診腹瀉就診的高峰期,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1年三、四月腹瀉群聚事件超過 150 起,其中超過七成屬病毒性腸炎所引起。進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三年,雖然民眾已經習慣戴口罩與噴酒精做手部清潔,但對於即將到來病毒性腸炎的威脅,也應提高警覺並做好應對措施。如出現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 家裡有小寶寶的民眾,最近...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大部分民眾對於手術和麻醉的認識都很陌生,但根據統計,台灣每天平均進行近6,900件手術,換算下來台灣人一生中接受手術的次數約為8.7次,因此除了醫護衛生從業人員外,民眾更有必要認識手術跟麻醉相關知識,才能在面對手術時更加安心。局部麻醉可分注射式、浸潤式2大類注射式局部麻醉:簡單施打效果快安南醫院麻醉科主任蘇翔表示,臨床上以注射式較為普遍,一般使用藥物為「利多卡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你曾在路上或公園,看見長輩原本用小碎步在慢慢走路,下一秒卻突然站住靜止不動的畫面嗎?神經內科醫師提醒,這是巴金森氏症常見的「步態凍結」症狀,會造成年長者突然身體僵硬無法動彈。如果是正在過馬路時,或是在人潮擁擠的地方突然停住定在路中央,有相當高的危險性,不可不慎。巴金森氏症病程症狀近年台灣人口高齡化,巴金森氏症罹患人數也持續升高,到2021年健保統計,台灣已超過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