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社會逐漸邁向超高齡化,「孤獨感」已成為許多老年人面臨的重大挑戰,長期缺乏社交互動、和他人情感疏離,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可能會有負面影響。為了應對孤獨感的問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以下是幾種可以嘗試的方式,幫助家中長輩獲得陪伴,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
為解決兒童對保健食品缺乏興趣的普遍問題,台灣保健食品momochan團隊日前宣布與環球影業達成重大合作,成功取得小小兵、侏羅紀世界、馴龍高手及蓋比娃娃屋等四個知名IP的環球產品與消費體驗正版授權,推出全新兒童保健食品系列。這項合作不僅在產品包裝設計上突破創新,更在品質標準上達到國際級要求,為台灣兒童保健食品市場注入新活力。
碳水化合物是運動時主要的能量來源,但要怎麼補充才剛好呢?國際訓練員兼運動營養教練文碩氣、運動營養教練趙恩緋於《真正可以降低體脂肪的吃法》一書中,用最精簡的方式將複雜的數據全面表格化,教導讀者怎麼吃、何時吃、如何搭配,讓體脂肪有感下降,運動成效大提升。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開放資料(Open Data)是世界趨勢,因應此世界潮流,健保署開發建置「健康保險資料開放服務」平臺,提供與民眾權益切身相關,可再加值利用之健康保險資料對外開放,供各界無償運用,提升民眾自我照護知能。資料開放 有統計、承保、醫務管理等6大類健保署「健康保險資料開放服務」平臺,資料開放計有「統計」、「承保」、「醫務管理」、「醫療品質」、「醫材」、「其他」6大類,內容...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人在遭遇重大災害,或創傷事件後所產生的症狀,而所謂的事件指的是直接目擊,或被迫面對嚴重身體傷害、威脅到自己或他人身體完整性,甚至牽涉實際死亡的狀況,包括:海嘯、地震等天然災害,汽車、飛機、船的重大意外事故,在犯罪事件中遭攻擊,如綁架、毆打、凌虐、性侵等等。情緒麻木、對事物失去興趣事後病人會不自主的回憶,或在夢境反覆經驗創傷事件的感覺,逃避與事件...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天氣悶熱異常,嚴重熱傷害(熱中暑、熱衰竭、熱衰竭)的病人數量,遠超過以往的記錄,據中央氣象局最新統計資料,今年因梅雨來得較晚、各地普遍高溫,所以在高溫和梅雨季的高濕度因素影響下,應是這波熱傷害病人破表的主因。童綜合醫院急診室醫師吳肇鑫表示,熱傷害可以大致分成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其區別方式如下:●熱中暑/在高溫環境暴露造成體溫超過41.1°C(106&d...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29歲的工程師,因長期連續熬夜加班,最近他感覺手臂及頸肩特別僵硬酸痛,導致其晚上翻來覆去總是失眠睡不好,即使放假時補眠超過10小時還是感覺睡不飽及疲憊不堪。安南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蔡銘駿表示,肩頸痠痛是非常常見,但也是長久困擾很多民眾的症狀,此類症狀常常被診斷有椎間盤突出、五十肩、纖維肌肉痛、 頸動脈狹窄等等疾病, 但治療後症狀卻不見得有改善, 有一類疾病叫做肌張...
(文/車先蕙臨床心理師 妝髮‧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動物在人類生活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遠古的蠻荒時代,動物是人類的天敵、食物和朋友;隨著現代化演進,動物變成人們的娛樂與夥伴。 在地球上,人類與動物共享資源,共存共榮。對幼童來說,動物更是豐富他們生活意趣的對象。接觸動物,讓孩童感到樂趣愜意,抑或產生恐懼焦慮,對他們學習生存技巧均有莫大助益!舉凡善良體貼、照...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維持身材不分男女都想做到,坊間流傳斷糖飲食法,認為不吃澱粉類的食物可以減少醣類攝取,達到瘦身的效果,但營養師說明人體還是需要醣類,對身體好的澱粉類食物可酌量攝取,但要切忌汽水、蛋糕等精緻醣類食品。 醣類會轉換成脂肪 張益堯營養師指出,身體所需的三大營養素為醣類、蛋白質、脂肪,其中醣類從消化吸收到轉變為身體能量的速度最快,所以過去經常...
(文.圖/亮哲) 小時候,我住在都市的郊區─北投。住在這種地點的孩子有個特色,不完全屬於都市,也不太了解它的運作。所謂的都市,是必須坐公車一個半小時才到得了的東區舊SOGO腹地,對孩子來說,去到那兒與舟車勞頓劃上等號。 自在轉換生活模式‧懷抱野外夢想 住在這樣地區的孩子,也不算是一個真正的鄉下人,因為沒有泥土可以赤腳奔跑,沒看過硿窯、沒抓過蟋蟀,頂多是當時的大...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沈思佑) 有的媽媽在大寶還小時,就不小心懷了第二胎;有的則擔心高齡懷孕大不易,因而趕進度準備懷孕。無論是哪種狀況,媽媽們都應該深思熟慮。 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沈思佑表示,就醫學角度來看,較希望健康的成年女性(沒有嚴重家族病史、其他生理疾病等)能儘早懷孕,因為此時的生理、卵子品質與體力俱佳,較不會陷入高危險妊娠的情境中;...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網路謠傳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恐產生健忘症、阿茲海默症:對此,台灣失智症協會鄭重澄清,根據國內全國性調查,服用抗高血壓藥並未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呼籲高血壓患者應規則用藥,才能減少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發生,同時可降低失智症風險。 服高血壓藥物 未增失智風險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北榮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寧指出,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