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大多數人都不了解,人在死亡前是不需要飲食的,此時逼迫飲食反而更痛苦。衛福部台中醫院復健科資深教學醫師畢柳鶯於《走在推廣善終的路上》一書中,以走入推廣善終運動這幾年的經驗為軸線,探討斷食善終的常見問題,什麼情況「只有斷食才能善終」?斷食往生是自殺或者殺人嗎?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斷食善終的思辨之旅。以下為原書摘文:
夏季天氣悶熱潮濕,不少民眾因頭皮發癢、落髮問題所困擾。但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醒,落髮並非單一疾病,而是與免疫系統、內分泌失調、感染或藥物副作用等原因相關的身體警訊,若未經診斷落髮原因,只為了外表美觀,就使用偏方或貿然植髮,不但無法改善落髮,反而可能損傷毛囊、擴大頭皮疤痕,讓毛髮無法新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0歲的王老先生是一名退休司機,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因流感重症併發肺炎住院,經克流感、氣管內管插管,入住加護病房治療,2週後病情終趨穩定。王老先生心有餘悸,平常有運動習慣,自覺身體勇健,不易感冒。但住院前幾天突然肌肉關節痠痛、喉嚨痛,自覺應該只是暫時的,隔天還是跟朋友出去旅遊,開車時感到發燒、呼吸急促、胸悶痛甚至咳嗽,只好緊急送醫,才撿回這條命。以後會乖乖打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胸悶、咳嗽千萬別以為拍拍胸部、喘口氣就相安無事!一名40餘歲的家庭主婦,長期胸悶合併有咳嗽症狀,原以為是更年期或太過操勞所導致,說服自己稍作休息即會有所改善,未料,胸悶、咳喘症狀持續加重,才趕緊就醫進一步確診罹患肺癌,後續再進行核磁共振攝影檢查發現已腦轉移,震驚之餘也百思不得其解,老症頭怎成肺癌晚期!十大癌症之首 肺癌確診多轉移腦骨收治此名患者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睡不好、容易焦躁、食慾變差……。熱衷投入選舉中的你是否有這些症狀發生?一名66歲的陳姓婦人,每天盯電視、報紙關心選舉狀況,如果聽到身邊的朋友議論她支持的候選人,易生氣、不開心,幾天下來整個人焦慮、緊張、失眠、吃不下,家人發現不對勁陪同就醫,在醫師協助下才慢慢回到正常生活。選前選後情緒波動大 引發失眠、心悸等南勢醫院精神科醫師彭成隆表示,...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50歲的林姓婦人,在定期健檢時發現自己罹患大腸癌第四期合併肝轉移,同時還有黃疸的情況。原本身體就虛弱的她,罹病後體重更是掉到35公斤,也因為全身性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導致食慾降低,瘦弱的身軀讓她沒有體力進行腫瘤切除手術。 後來在醫師的建議下,除了配合調整標靶化療藥物治療的種類和劑量,她也積極攝取「全植物萃取完整營養素」營養品補充...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胸悶、咳嗽千萬別以為拍拍胸部、喘口氣就相安無事!一名40餘歲的家庭主婦,長期胸悶合併有咳嗽症狀,原以為是更年期或太過操勞所導致,說服自己稍作休息即會有所改善,未料,胸悶、咳喘症狀持續加重,才趕緊就醫進一步確診罹患肺癌,後續再進行核磁共振攝影檢查發現已腦轉移,震驚之餘也百思不得其解,老症頭怎成肺癌晚期! 十大癌症之首 肺癌確診多轉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5歲的張女士過年前腹部持續強烈疼痛,比生小孩還痛,可是又說不出來到底哪裡痛。一天吃掉超過一盒止痛藥,就醫後才發現自己年紀輕輕竟得胰臟癌。張女士開刀切除腫瘤後,又熬過化療帶來的噁心、掉髮、牙齦長膿包等強烈副作用。療程結束後,張女士恢復食慾,體重止跌回升。她鼓勵奮戰中的癌友保持愉快心情,積極接受治療,「胰」定有希望!胰臟位於胃的後方 不易檢查、異狀易忽略根據2015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位中年婦女熱衷參加選舉造勢活動,不斷揮旗為候選人加油,多次密集快速揮旗後,引發右手手腕外側疼痛,端碗吃飯或扭毛巾都疼痛不已。就醫才發現是手腕腱鞘炎,醫生建議接受體外震波治療,並輔以物理治療,縮短療程,加速好轉。手腕脹痛、扭轉更痛 當心「手腕腱鞘炎」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主任蘇慧宜表示,引起「手腕腱鞘炎」的主要原因是手部反覆性、同方向且不斷重複做某動作,導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坐骨神經痛是一種症狀的描述,而不是病因。像下背痛、臀部痛、大腿及下肢延伸疼痛,甚至痠麻痛,或像針刺到一樣延伸到腳底,常被叫做坐骨神經痛。什麼樣的原因會造成坐骨神經痛呢?腰臀部肌肉緊繃 也可能壓迫坐骨神經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說明,腰椎是由一塊塊的骨頭疊成,中間有強力纖維包圍柔軟髓核的椎間盤當緩衝,椎骨空隙中有脊神經穿出,負責身體所有感覺訊號的傳遞。而坐骨神經是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2歲少年與50歲的男子,兩位同為台灣重度A型血友病患者,命運卻大不同。少年幸運的生於近代,從小確診便採取例行預防療程,現在能像一般人正常跑跳;反觀50歲男子,因過去只在出血時用血漿補充,使其在早期關節受損,走路需小心翼翼。隨醫療進展,目前血友病預防療程,讓30歲以下的患者,都能恢復日常生活,與一般人無異。 超標近7倍!A型病友年出血次數達13次台灣血友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