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的足部循環比較差,且汗液中含有葡萄糖,若清潔未做好,容易孳生細菌造成感染,若加上感覺遲鈍或疏忽,沒有注意皮膚傷口,容易使傷口產生潰瘍、感染及壞疽,因此要特別注意足部照顧。《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糖尿病足潰瘍的成因與治療,糖尿病患每天都要檢查足部,如果發現破皮、龜裂、滲液、發紅、浮腫等狀況一定要立刻就醫。
日前,30歲許小姐摸到左側乳房有明顯腫塊,且短期內快速變大,雖然沒有疼痛,但卻造成心理壓力,遂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後續,經乳房超音波與粗針切片檢查發現,乳房有約3公分大的葉狀瘤及2顆小腫瘤,經充分討論後,醫師執行內視鏡輔助微創乳房全切除手術合併重建,病理結果確認3顆腫瘤皆為「乳房良性葉狀瘤」,所幸手術順利,後續追蹤未見復發。
香港歌手杜德偉參加陸綜《披荊斬棘的哥哥2》,超凍齡的身材和顏值完全看不出他已經60歲了,尤其他在初舞台表演經典的〈情人〉,更引起網友熱議「完全是回憶殺」,除了才華和外貌備受關注外,在節目中的寵妻行為才是真正閃瞎觀眾、讓人越看越上癮的大亮點。《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杜德偉的寵妻行為。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部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曾雅鈴 從抓取食物到使用餐具,對寶寶來說不只是練習使用餐具而已,背後更包含著上肢肌肉與關節運用的熟悉,看似簡單的練習,對寶寶的動作發展來說卻意義重大。 寶寶學吃飯.從模仿開始 寶寶剛出生時,如同一張白紙,甚至對於自己具有軀幹與四肢都尚未有認知,隨著月齡增加,對軀幹與四肢的存在逐漸有感覺,即會開始練習並學...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王文科 懷孕因荷爾蒙的影響,通常生理會出現許多不同以往的變化,像是常見的孕吐、容易疲勞、皮膚暗沉等,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症狀的輕重程度不一,而乳房變化幾乎所有女性都非常有感,哪些乳房變化可能是病變的徵兆? 很多女性在月經來潮前或經期時會感到乳房脹痛、敏感,甚至覺得摸到硬塊,其主要是受荷爾蒙影響所致,臺北醫學大...
文‧圖/黃小柔 很多人問我怎麼有這麼大的勇氣生三胎?說真的,我一開始只想生兩胎,老三其實是個意外!聽過很多人的經驗,老三通常都是意外來的。 犒賞之旅.意外懷上老三 剛生完女兒小桃,我跟先生安排了香港之旅,希望能好好犒賞我生孩子的辛苦,也因為這個犒賞之旅蹦出老三。這一個突如其來的驚喜,改變我們原本的計劃。才剛卸貨不到兩個多月就又懷孕,我必須要再承受10個月的...
文‧圖/吳品萱 朋友問我該不該幫孩子辦生日派對,因為她認為不但花錢,加上年紀小,長大後根本不會記得。但我毫不猶豫地回答:「要!當然要辦!」 幼兒園生日會.兒子興奮不已 Mitch和Marty所就讀的幼兒園,每個月都會替壽星舉辦生日會。除了老師帶領壽星做小點心分送給同學之外,重頭戲則是家長要替孩子準備全開海報,貼上十到二十張的成長照片,並在生日會上,讓壽星向...
文/劉敏涵 採訪諮詢/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助理教授高松景 在華人社會中,「性」是私密、長期避談的話題,多數人從小就沒有接受過性教育,現在要重新學習,教導自己的孩子自然是一大難關。針對家長常見的困擾,我們特邀專家給予精闢解答。 Q1:我希望和孩子健康談性,但覺得好尷尬…… 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助理教授高松景說道,「首先,家...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61歲退休的男性,因行動不便合併意識不清楚就醫,經檢查後發現肺部兩側有多顆腫瘤,最大腫瘤約6.5公分,且已有腦轉移現象,腦部有10顆以上1至4公分腫瘤,相當驚人!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腦轉移後,醫師建議先做基因檢測確定病理狀況,才能對症下藥徹底治療。 基因檢測成趨勢 精準治療不繞路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黃俊耀醫師指出,肺癌在...
文/高凡淳 第55屆金馬獎,丁寧榮獲最佳女配角獎,得獎感言讓觀眾熱血沸騰;卸下演員身分,丁寧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在台下,丁寧依然扮演不同的角色,面對三個孩子,她各有一套教育方式;面對老公馬修,則是努力維持好感情,她期望,未來花上更多時間,扮演好孩子人生中的「母親」角色。 不斷反思.變成更好的自己 丁寧39歲時,身為演員的她,面對工作需要很大的成熟度,以及能顧...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資深教授,花大把時間教學、做研究。日積月累的疲勞,加上沒注意飲食與生活習慣,有一天早上醒來,發覺左半邊肢體不聽使喚,口齒不清,緊急就醫被診斷為急性缺血性中風。但他認為,西藥吃多了會產生副作用且傷身,所以未規律服用藥物,沒想到短時間內再度中風。因第二次的病況比較嚴重,留下了不可恢復的後遺症,結果需要長期臥床,最好的情況也只能輪椅代步,...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王麗玲 凡是餵母奶的媽媽,莫不擔心發生塞奶的狀況,因為這一塞,除了疼痛難耐,還會衍生可小可大的問題,有過塞奶經驗的媽媽無不視之為噩夢一場!為了不讓噩夢發生,母乳媽媽應該知道如何做有助預防塞奶。 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王麗玲表示,「塞奶」是指該移除的奶水未被適時移出,而讓奶水淤積在...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日前有一名年約50歲女性糖友在放縱大餐後,未量血糖便自行加藥,隔天早上家人發現這位婦女躺在床上叫都叫不醒,送醫時才得知病友因攝取過量的糖尿病藥物,而需較長的代謝時間,到了半夜反而變成低血糖,所幸家人及時發現才沒釀成悲劇。 自行加減藥物 會造成血糖高低波動 高醫大附設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李美月主任說,在診間遇到不少糖友會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