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不直且腿麻腿痛,當心脊椎狹窄!「脊椎狹窄」是椎管或椎間孔不正常狹窄而壓迫到脊髓或神經根的一種狀態,常見症狀包括站不直、腿麻、跛行等,除了最常見的退化老化之外,脊椎的腫瘤和外傷也可能會導致脊椎狹窄。《優活健康網》特摘醫師白映俞所撰寫此文,分享脊椎狹窄的原因、症狀、診斷與治療。
希臘「長壽島」伊卡利亞島(Ikaria)的居民幾乎沒人失智,有研究認為,原因可能與他們日常愛喝國寶茶(博士茶)、各式草本茶以及咖啡有關。這些飲品富含抗氧化及抗發炎成分,有助減少腦部老化。此外,他們悠閒樂觀的生活態度與社交互動,也被視為維持腦部健康的重要因素。
全國失智患者超過30萬人,如何降低失智風險,已成全民切身議題,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具有雙語能力者雖無法完全預防失智症,但能有效延緩失智症的進展、惡化。《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失智症的相關研究,除了學習語言,多多閱讀、學習新技能、參與社交互動等,都能讓大腦保持活躍,降低認知衰退的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近年隨著老化人口增多,瓣膜隨著年齡退化而有鈣化、粘連的情形,是造成主動脈狹窄的主要病因,逾70歲的病患,約3%有主動脈瓣狹窄。據統計,當心絞痛、昏厥與心衰竭等症狀出現時,患者平均存活率只剩2至5年,如果又合併其他多重器官疾病,平均一年的存活率只剩50%,所以症狀出現時就必須手術治療。「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入手術(TAVI)」可免開心臟,手術是經由病人鼠蹊部股動脈,放...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看到身上有蚊蟲,直覺反應不是拍打就是用手撥開,不過看到外型酷似大螞蟻、具有刺激性體液的隱翅蟲千萬別順手拍打呀!每年夏天常出現症狀相同的病人,且皮膚上一定出現線狀痕跡、斑片狀及壞死性紅斑,有灼熱及刺痛感,在24小時左右開始出現水泡及潰爛情形。大千健康醫療體系康平診所皮膚科醫師蕭毓良表示,這種情形即是隱翅蟲皮膚炎。隱翅蟲具趨光性 可穿越紗窗進家裡隱翅蟲主要在夏季出沒且...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39歲楊小姐,長期感到胸痛、胸悶、手麻,甚至無法躺平入睡的症狀持續一年多,就醫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是因為舊傷引起的「頸椎間盤軟骨破裂」,導致壓迫到脊椎神經。手術後恢復良好,且終於可躺平入睡。楊小姐在兩年前一場車禍導致腳部韌帶斷裂,當時以為只有腳傷,不以為意。沒想到當時的受傷,已經讓頸椎第三節到第五節間的椎間盤軟骨破裂,壓迫到脊椎神經,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脊椎微創外科主...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初期我探究癌症的基因,卻漸感沒意思,因為無法幫助患者,轉而研究治療癌症的方法。」高齡82歲的臺大醫學院病理學科所名譽教授林欽塘談起研究轉折,仍神采奕奕、思慮清晰地表示,為避免化療藥物副作用,他的團隊利用一種微脂體(liposome)來攜帶藥物,並接上特殊胜肽,能夠專一性送至腫瘤之處殺死癌細胞,又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確...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血小板不足10萬要小心 免疫性疾病恐上身 血小板不足,導致皮膚上有紅色斑點或皮下出血,是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的常見症狀。正常人血液中每微升有15-45萬的血小板,而血小板低下症的患者,每微升卻只有不到10萬。 台中榮總罕見疾病暨血友病中心王建得主任解釋,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的發生,是因為身體受到外來環境的刺激,例如病毒感染,造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電影中,太空艙穿過大氣層時劇烈震動,太空人因返回地球時受引力影響,血壓過低而昏厥!美國心臟協會《循環》期刊一篇研究指出,若太空人每天運動1小時以上,並在返航時接受食鹽水靜脈注射,可降低因低血壓昏厥的風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教授Benjamin Levine指出,該太空運動方案也可用來幫助姿勢性直立心搏過速症候群( postur...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或許有過一直吃所謂低GI的食物(如地瓜、全麥麵包),但體重控制者體重卻仍然上升、糖友的血糖控制也沒有比較穩定,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呢?其實是隱藏的關鍵點沒有注意到所導致喔!常聽到的GI值 到底是什麼?GI值英文全名為Glycemic index,中文稱升糖指數。所指的是當某種食物吃進肚子後,消化後血中的血糖值會上升。公式如下:生糖指數=(進食一種50公克碳水化合物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肝是人體重要器官,血脂過高更可能影響肝臟機能。長期高血脂容易有脂肪肝問題,肝臟無法利用脂蛋白排出三酸甘油酯造成油泡累積、肝臟腫大,嚴重導致肝炎與肝指數上升等現象。「脂肪肝」即俗稱「肝包油」,是目前最常見的肝病。台灣約4成的民眾有脂肪肝,不僅好發於中年人,在兒童與青少年比例也逐年上升。即使體重正常的泡芙族 仍勿輕忽脂肪肝危機血脂與肝臟運作關係密不可分,建議須管控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年宣導主題為「恁甘有C肝 好心救好肝」,透過一語雙關、國台語諧音,強調C型肝炎治療時間的重要性,呼籲民眾掌握篩檢與治療的黃金期!「保庇天后」王彩樺罹患C型肝炎近20年,今化身保肝衛教大使,現身分享個人成功根治C型肝炎的心路歷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教授表示,肝基會推動全台肝炎篩檢20多年,今年更以全新篩檢策略-「多元夥伴合作」、「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不同類型的眼用藥有不同的操作使用方式,何時須點、點些什麼、點在什麼位置上較有效?需正確瞭解才不會浪費藥物又能改善眼睛不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吳旻哲藥師表示,不同類型的眼用藥,如:溶液劑、懸浮液、凝膠或藥膏,停留在眼睛的時間不同,使用懸浮液時,要先搖晃藥瓶10下左右,確保每次滴入的眼藥水濃度均勻,才能發揮作用。正確使用眼藥水的步驟 使用眼藥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