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丙胺酸轉胺酶超標 恐非酒精性脂肪肝

丙胺酸轉胺酶超標 恐非酒精性脂肪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定期健康檢查時,常會發現到丙胺酸轉胺酶(GPT)數值超標,它是肝細胞是否發炎損傷的指標之一,也是健康檢查必驗的項目之一。畢竟輕微的肝發炎是沒有自覺症狀,短期也不會造成任何身體不適,但就長期而言,它卻與肝功能降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有密切相關。NAFLD合併慢性肝炎 可能變肝硬化遇到GPT超標時,回顧過往的病史就相對重要了,比如先問自己:1.是不是病毒肝炎帶原者,尤其B或C型肝炎;2.有沒有長期酗酒習慣;3.長期服用影響肝臟代謝藥物;4.有沒有肝臟結節;5.有沒有代謝症候群;6.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7.曾經有過肝臟手術;8.糖尿病;9.血脂肪異常等原因。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見的肝疾病,盛行率約25%,與肥胖及代謝症候群有關。根據統計,在肥胖、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患者身上,發現NAFLD的機率可高達70~90%,它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正常的肝臟約有3~5%脂肪,而NALFD的肝臟脂肪會超過5%,臨床上會被發現常是因為健康檢查時,測量腰圍超標、GPT超標或是腹部超音波發現,如果NAFLD合併長期慢性肝發炎時,未來可能轉變成肝硬化而危及生命。所以NAFLD確定是否合併肝發炎是重要的,而肝臟病理切片則能確定發炎是否存在。每降低1%體重 可降10%GPT 如果真的發現罹患NAFLD時,生活型態的調整是當務之急,除了大家熟知的飲食方式與運動之外,減重及改善代謝症候群可以消除過多的肝臟脂肪,順便降低肝發炎的狀況。一般而言,平均每減少攝取7700大卡熱量,可減少身體1公斤脂肪,每降低1%的體重可使GPT下降10%,換句話說,減重10%便可使它回復至正常範圍。(文章授權提供/許順菖醫師)

腦中風患者忌口減重 可防二度中風

腦中風患者忌口減重 可防二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腦中風指的是腦部因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引起的腦部疾病,主要分成梗塞性與出血性兩大分類。梗塞性腦中風約佔所有腦中風患者的70%,出血性腦中風患者則佔30%。臨床上,腦中風(不論是梗塞性還是出血性)絕大部分都是突然發生,從幾秒到幾分鐘內就出現明顯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大多是單側肢體無力/麻木、臉歪嘴斜 、口齒不清 、吞嚥困難 、視野缺損 ,或是突發性劇烈頭痛/嘔吐等。肥胖易睡眠呼吸中止 死亡風險增高在台灣,腦中風是長期位列在十大死亡疾病前幾名,僅次於癌症與心臟疾病,而且由於治療照顧的進步,死亡率逐年下降,但也由於中風常留下許多後遺症,不但急性期需要大量的醫療照顧,長期的家庭與醫療支出也需付出龐大的成本。目前已知的腦中風危險因子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 、心房震顫與肥胖。其中,研究也發現在肥胖的患者中,年輕型腦中風(<55歲)的死亡率與預後,比55歲以上的腦中風患者來的更嚴重。而由於這年紀通常仍是家庭中主要的經濟支柱,一旦發生腦中風,對家庭與社會的影響更為明顯。此外,肥胖的腦中風患者除了常見的血壓與糖尿病等危險因子之外,更容易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這也是造成肥胖患者腦中風後死亡率更高的原因之一。此外,研究顯示,體重每降5~10%,血壓會降低3~6mmHg,HbA1c則會降低0.5%,高密度膽固醇HDL則會增加3mg/dL。這對於中風的預防,甚至其他的心血管疾病,也有明顯的幫助。在中風之後由於肢體障礙的緣故,活動量減少,容易出現代謝速度放慢、肌肉流失、與胰島素阻抗等問題,導致身體的發炎反應,讓動脈硬化更嚴重,且動脈硬化後產生的斑塊更容易破裂,造成再一次的腦中風,如此不斷的惡性循環。所以如何在中風的病人身上控制好體重並維持肌肉量,也是預防再次中風的關鍵之一。增強肌耐力 補充蛋白質是關鍵但也因為腦中風患者活動量大幅減少,要以運動的方式來改善肌少症,效果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嚴格的飲食控制就非常重要,包括熱量控制搭配蛋白質補充、鈣質補充劑、維生素D補充等都有幫助,其中蛋白質的補充甚是關鍵。研究顯示,不論運動與否,高蛋白飲食的患者對比一般飲食,肌肉明顯流失的較慢,而且對復健治療中維持並增強肌耐力有幫助。經由這些研究可以發現,體重的控制不但可以改善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疾病,對於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的預防也有明顯幫助,甚至對於腦中風後的再發生率以及復健都有好處。(文章授權提供/吳瑞醫師)

新手媽咪產後憂鬱 兩成未SOS求助

新手媽咪產後憂鬱 兩成未SOS求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母親節即將到來,新手媽媽也準備迎接第一個母親節,但面對育兒初期的手忙腳亂,新生兒誕生後親友注意力的轉移、身材無法恢復等,可能感到憂愁而開心不起來,身旁的人不妨主動多點關心!根據2018年1月發表於《婦幼衛生期刊》的研究指出,有21%罹患產後情緒疾患的新手媽媽,未能向醫療照顧提供者主動尋求幫助。嚴重有輕生念頭 無法照顧baby該研究由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學者進行,研究對象為22~45歲婦女共211名,於生產後三年內接受網路調查,包含感知治療障礙量表、孕產婦社會支持量表、憂鬱、焦慮和壓力量表及有關透露產後情緒疾患的問題。結果發現,超過一半受試者呈現產後情緒症狀,但其中五分之一卻未能主動透露並尋求協助;近一半的女性表示尋求協助是件極度困難的事情;超過三分之一者認為社會支持不足。高雄長庚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李昱表示,婦女在生產後,生理上由於雌激素降低,心理上可能因為無法適應角色的改變、忙於照顧嬰孩,輕則會出現產後情緒低落,重則衍生成產後憂鬱症。產後情緒低落較普遍,約有五到八成剛生產後的媽媽會出現,雖會出現心情低落、不易入眠、焦慮等症狀,但仍能照顧小孩。而有兩成左右的婦女衍生為產後憂鬱症,症狀包含超過兩周持續性的心情沮喪、失眠、食欲不振、失去興趣、極度焦慮、難以專心、常常自責,甚至有輕生的想法,無法照顧嬰孩。李昱醫師建議,產後憂鬱的媽媽不要太苛責自己,想想小嬰孩可愛的地方,把身心的痛苦,跟先生或親人訴說,大部分的產後憂鬱媽媽得到家人的支持後,就能度過難關,若仍有憂鬱甚至想不開的念頭,就應立即去身心科門診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當媽媽需要適應學習 不會一次到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社會文化對女性角色仍普遍存在刻板的要求,常常賦予當媽媽的角色好像天生就是照顧新生兒的好手,遇到孩子哭鬧的時間較頻繁或有不適,就覺得問題是出在媽媽的身上。上述研究結果有近一半的女性表示尋求協助是極度困難的事情,可能是難以開口,認為求助是暴露自己的不適任,及不知該跟誰及如何求助。葉雅馨主任指出,可先從觀念上調整,新手媽媽可以告訴自己不需要太完美或不一定要按周圍人提供的育嬰典去執行,一切都在學習與適應中,當媽媽不會「一次到位」。孕時期在準備新生兒所需物品時,也不要忘了把可以支援的人力考慮進去,屆時當有不同需求,或者感到無法勝任時,可以立刻求助。其次可以加入新手媽媽的網站或群組,分享類似的經驗或尋求支持。

親子動手做植栽 感情升溫靠這招

親子動手做植栽 感情升溫靠這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疫情的狀況延燒,日前有政府首長呼籲居家檢疫者:「只要乖乖在家裡看電視,就能拯救全世界。」現在民眾為了防疫,避免進出公共場所、在家用餐、減少外出,可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待在家的時間越來越長。由於宅在家的孩子,正值精力旺盛的時候,為了讓其他家人能夠安居、穩定小孩無法外出的浮躁心情、替孩子安排居家活動是勢在必行的事情,除了多陪伴外,還有哪些小訣竅讓親子的感情升溫、增進彼此感情呢? 親子居家植栽 激發小孩學習心其實,有目標性的規劃生活時光,可以讓小孩更喜歡「宅」在家裡,家長不妨試試看居家植栽,激發小孩的學習心。在小孩受教育的成長階段時,家長經常會選擇讓孩子觀察有生命的植物當作學習的方式,提升孩子的觀察力,如果可以增加讓孩子親自種植的過程,對於增加創作力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在創作的過程當中,孩子能夠親手接觸到泥土中的花花草草,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也可在孩子將植物種植完成後,給予孩子讚美,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對在都市成長的孩子來說是個難得的體驗。除此之外,也可教育孩子認識植物,增進食農教育,食農教育是一種強調「親手做」的體驗教育,學習者經由親自參與農產品從生產、處理,至烹調之完整過程,發展出簡單的耕食技能,從中帶領孩子認識植物,享受植物療癒,落實農場到餐桌的概念,將自己辛苦種植的食物,入菜之後變成美味的佳餚,可以帶給孩子成就感,植栽的過程更是無價的體驗。綠色療癒植物 增進親子關係今年,敦樸農場推出兩款心綠境產品,分別是多肉檯燈及苔蘚檯燈,擁有專利的LED燈設計,讓孩子除可體驗DIY種植的樂趣外,也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下閱讀書籍。多肉檯燈,適合多肉,香草類,專為種植多肉,香草、香料設計;苔蘚檯燈,適合種植苔蘚,蕨類濕性植物,可以產生比樹葉同面積的30倍氧氣,等同室內種植三棵樹木。母親節除了可與小孩一同製作居家微型花園,激發孩子的創作力及學習心外,也可療癒媽媽們的身心靈。心綠境產品擁有專利設計的氧氣迴圈,自動生長系統,提供一個健康的居家空間,也可在種植的過程中與孩子一同佈置景觀,增進彼此的親子關係,好的居家環境可以使家庭的感情更加升溫,綠色植物種植,也能夠在疫情嚴峻的狀況下提供良好的呼吸環境。

求生比逃生重要!火場保命4原則

求生比逃生重要!火場保命4原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重大火警頻傳,台北市知名KTV就不幸發生火警;你知道發生火災時的逃生避難原則有哪些嗎?快來看看消防署如何破解迷思,正確的逃生觀念可以大大提升獲救的機率。問題1:為什麼「不可」浪費時間找濕毛巾摀口鼻逃生?濃煙是火場的頭號殺手,因此不可嘗試穿越濃煙逃生,以往用濕毛巾摀口鼻即可穿越濃煙逃生的觀念是錯誤的,因為濕毛巾擋不住濃煙中會造成傷亡的一氧化碳和有毒氣體。問題2:為什麼「不可」躲浴室?浴室門和天花板大多是塑膠材質,塑膠門不耐高溫,濃煙的溫度(大約200度至400度)就可以使塑膠門熔化變形,且浴室門下方也有通風百葉,因此躲在浴室裡面無法有效阻絕濃煙,最後會因濃煙侵襲造成傷亡。浴室內排水孔下方設有「存水彎」利用彎曲造型將積水留在排水管內,發揮隔氣作用,避免排水管內的臭味流入室內,所以也不會有新鮮空氣流入浴室內。浴室內常沒有對外窗戶,無法對外呼叫,消防人員不易發現。問題3:火災逃生避難時關門就沒事嗎?關門的原則 1.若門把溫度燙手、開門發現門外有煙霧、樓梯間往下逃生發現煙霧蔓延上來,也沒有其他往下往外逃生路線時,應立即關門防止火勢及濃煙侵入。2.如果起火點在居室內或屋內,逃離時應關上房門及大門,將火勢及濃煙侷限於起火居室內或屋內,以利其他房間或樓層的人順利逃生避難。關門的限制1.建築結構:若為不具有防火時效的建築材料,不適合關門避難。關門避難原則適用在以具有防火時效的不燃材料(如鋼筋混凝土、鋼骨混凝土等)所建造的建築物(也就是一般常見的透天、公寓、大廈、旅館等)。鐵皮建築物及木造建築物不適用這個原則,因為此類建築物的建材(鋼材、鐵皮、木材)火災時容易變形、倒塌,因此務必裝住宅用火災警報器。2.室內裝修:若為易燃裝潢材料,不適合關門避難。關門避難原則適用在以具有耐燃等級的裝潢材料(如矽酸鈣板、岩棉板等)裝修的隔間牆、天花板形成的空間。若耐燃裝修之隔間牆未與上方樓地板密接,即使關門可能也無法阻絕濃煙沿著天花板等處擴散至其他空間。3.門的材質:若不耐高溫,不適合關門避難。濃煙溫度約200至400度就可以將塑膠門融化;玻璃門受到高溫加熱,玻璃內外兩側溫差大於120 至200度時,玻璃就會破裂損壞。問題4:身上著火時怎麼辦?局部小面積著火可用手拍熄。如為四肢或身體大面積著火,採取下列步驟:1.馬上「停」在原地,切勿奔跑以免助長火勢。2.「躺」下來,立刻將雙手摀在臉上,減少顏面傷殘機會,並可將所遭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3.左右來回翻「滾」,直到火勢熄滅。(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濕氣重全身沒勁?這一味體內除濕機

濕氣重全身沒勁?這一味體內除濕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濕濕悶悶的夏季無法出門透氣踏青、運動,總是覺得頭昏昏沉沉的,身體也好像重重的,甚至連食欲消化都受到影響了,該怎麼辦呢?四神湯、紅豆薏仁湯可排濕氣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李佳蓉指出,人體的消化系統容易被濕氣所影響,脾胃本來能夠吸收營養物質,受到潮濕天氣的影響,或是夏天喝太多冰涼飲料、吃太多生冷蔬果,可能導致脾氣受損,消化功能受到影響,不能正常排除多餘水分、代謝廢物,導致濕氣在體內累積,產生各式各樣「濕」的症狀,如腹脹、消化不良、大便黏、排便不暢、頭昏沉重、疲倦、精神不能集中、四肢沈重、關節重脹、體重增加等,加上本來多少有在運動,濕氣還能因氣血循環而隨汗而出,疫情期間運動量大減,身體跟心理一樣越來越沉重了。有什麼藥膳可以排除身體濕氣?李佳蓉醫師推薦顧脾胃的四神湯,「四神」古代稱為「四臣」,是由淮山藥、茯苓、芡實、蓮子四種中藥材組成,《神農本草經》云:「上藥為君,主養命;下藥為臣,主養性;下藥為佐使,主治病;用藥須和君臣佐使。」這四味藥材皆屬於上品的食療藥品,不但口味好,副作用也少。四味藥物合用,達到補腎健脾,補氣利濕的作用,可以調整腸胃功能,加強消化吸收的功能,脾胃化生氣血,進而使五臟六腑能夠得到營養,強身保健。此外,紅豆薏仁湯、綠豆薏仁湯也是常用來排除濕氣的湯品。紅豆、綠豆、薏仁皆有利水滲濕的作用,綠豆還可以清熱解毒,相當適合在濕熱夏季食用。避免喝太多冷飲 拒當沙發馬鈴薯李佳蓉醫師提醒,平時避免食用過量冰品飲料、水果、不易消化的糯米類製品等,以免影響腸胃功能。減少出門社交也不能完全待在電視前當沙發馬鈴薯,每半小時要站起來活動身體,在家也能利用一些簡易的肌肉訓練動作如橋式、平板式、深蹲等強健肌肉骨骼,或練習太極拳、健身操等使氣血活絡,濕氣隨汗而出,無以留滯體內影響我們的身心。

母親節這樣吃 血糖不飆高

母親節這樣吃 血糖不飆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母親節將至,子女準備豐盛大餐,外加一顆精心挑選的蛋糕來慶祝,好犒賞辛苦的媽媽,成為一年一度不可少的節目,然而,早已罹患糖尿病的媽媽,若在此時此刻似無忌憚的所有食物全都入口,血糖恐怕因此狂飆,危害健康!然而,母親節當天,媽媽為大,若要限制這些不行吃,那個不能碰,顯然會有些掃興,以下由台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徐盛邦建議的過節撇步,讓媽媽於歡慶之時,也能兼顧血糖控制:1) 吃完蛋糕,正餐記得少吃半碗飯/坊間有些標榜無糖或低糖的蛋糕,脂肪的量上升很多,購買時要特別留意成份,如果單寫無糖就要看是不是脂肪相對高,最好是無糖、低脂肪。他強調,糖尿病人不是不能吃蛋糕,只是一片重量110克的蛋糕,就有30到50克的醣份,等於媽媽吃一塊蛋糕,就要少吃半碗飯,如此進行醣份代換後,血糖仍可以穩定。2) 選擇無糖蛋糕較健康/很多人擔心阿斯巴甜、糖精對人體負擔。徐盛邦醫師表示,所謂「無糖」,是指無人類好吸收的糖份,如人工甘味劑。美國的建議是每人每公斤吃50毫克的阿斯巴甜以上才會有害人體,相當於一天喝20瓶健怡可樂,偶爾吃人工代糖食物,人體不太吸收,影響脂肪的狀況不明顯,且血糖也會相對穩定,年節時吃一點沒有任何關係。3) 酒可以喝,但切記要適量/酒不會造成高血糖,平時血糖穩定的糖尿病人喝點小酒並沒有大問題,所謂「小酒」指的是一天喝不要超過15克酒精,以濃度58度的高梁酒計算,約為30到40cc,啤酒則是4、5百cc。但酒精會讓低血糖風險上升,容易低血糖的患者就儘量不要飲酒。徐盛邦說,有些病人非常焦慮血糖升高,平時控制得好,偶爾聚會升高到200多,就緊張的直問會不會有傷害,他說,糖尿病長期預後心血管死亡等的風險,是看長期穩定的控制,人生9成的時間控制得很好,10%的時間偶爾小放鬆,有助心情舒緩,不必為一次血糖升高而過度緊張,但如連續數天血糖降不下來,還是應該就診檢查。

腎病症候群好惱人 中醫調理根除水腫

腎病症候群好惱人 中醫調理根除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面色蒼白、雙眼浮腫的患者喪氣地說:「蔡醫師!我覺得很無助……」他停了一下繼續說:「腎臟科醫師說我是腎病症候群,長期都是靠類固醇控制,但只要症狀好一點、稍微減少類固醇,水腫就馬上又發作了,只好把藥加回去,長期吃類固醇產生的副作用,讓我苦不堪言。」    腎絲球損傷 造成白蛋白不正常流失腎病症候群是一種臨床症候群,因腎絲球不明原因的損傷,造成白蛋白不正常流失的狀況,會出現大量蛋白尿、水腫、高膽固醇、血液中白蛋白低下等情形。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造成腎病症候群的原因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兩大類,其中找不到原因的、通常歸咎為體質相關,稱為原發性腎病症候群,大約佔80%。而台灣最常見的成人原發性腎病症候群,依照侵犯部位不同及切片的表現不同可以細分為:微小腎絲球疾病、膜性腎絲球病變、局部節段型腎絲球硬化症。腎病症候群的治療,因為常找不到確切原因,所以基本上都是以症狀治療來處理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腫、高膽固醇血症,另外會依照臨床症狀及切片的類型來區分為非免疫抑制治療、免疫抑制治療。腎上腺皮質素(類固醇)是常見的第一線用藥,若對類固醇反應不佳者,常會併用免疫抑制劑。如果反應還是不好時,則會考慮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之脈衝療法。腎病症候群的臨床症狀,與中醫典籍《內經》中的「風水」、「腎風」及《金匱要略》的「水氣」症狀相類似。在《內經.素問.水熱穴論》中提到:「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于風,內不得入于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理,傳為胕腫,本之于腎,名曰風水。」則清楚描寫了發病病機。調氣化瘀除濕 恢復腎臟白蛋白功能中醫治療腎病症候群,是利用中醫特有的體質調理,依照體質及病情、病程不同,加以不同調理,主要是調理肺氣、脾氣、腎氣,透過益氣固表、宣肺利水,溫補脾腎、通利水濕,滋補肝腎、清熱利濕,行氣利水、化痰除濕,活血利水、化瘀除濕等方法,可以慢慢恢復腎臟的白蛋白過濾及回收的平衡,營養不再流失,水腫就不再出現,病情就會改善了。如果曾經使用大量類固醇治療的患者,通常體質上會偏寒;曾經使用過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通常體質會偏淤;患病時間越久的患者,氣虛及痰濕也會較明顯。這些都是中醫治療上比較特別的地方,其實也是中醫治療的優勢。(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國產新冠疫苗邁向人體試驗 明年問市

國產新冠疫苗邁向人體試驗 明年問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光生技6日舉行記者會說明自主研發的武漢肺炎候選疫苗最新發展進度,董事長詹啟賢表示,目前動物小鼠試驗疫苗抗體反應佳,目標下半年啟動人體試驗,希望明年冬天有需要的台灣人都能施打。動物試驗疫苗抗體反應佳國光生技表示,武漢疫苗是全新的疫苗,因其對人類的感染性,使用不活化全病毒,在技術及生物安全的考量有其困難度。經過3個月努力,已成功生產出候選疫苗,並且在台大病毒實驗室教授張淑媛進行疫苗抗體中和試驗,結果在注射武漢肺炎候選疫苗的小鼠血清中,發現小鼠抗體反應優異。詹啟賢董事長表示,研究武漢肺炎疫苗像是一場障礙賽的馬拉松,最終的結果誰也不知道;不過,疫苗安全、有效後才是量產的問題。前面步驟必須確實走完,6個月安全觀察期是不能打折扣的,接下來國光將進行武漢肺炎病毒疫苗GMP量產作業,同時完成後續毒理試驗及攻毒試驗。期望能在今年第3季可獲准開始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目標是明年冬天來臨時,台灣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打到疫苗。國光生技表示,武漢肺炎疫情目前仍在全球擴散而尚無即將消失的跡象,也使各國均體認到疫苗的重要性。日前已跟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及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討論,在顧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如何以緊急使用授權(EUA)方案及早進入人體臨床試驗,且已獲得CDE同意將國光的武漢肺炎疫苗開發案,列為COVID-19專案諮詢輔導案件計劃往前推進。目標明年冬天全台民眾可施打國光生技指出,由於流感疫苗與武漢肺炎疫苗是以不同技術在不同工廠產線生產,國光生技在本身細胞生產工廠及簽約合作夥伴擁有的生產設備及能量,應該可以提供足夠的產能滿足國內需求。國光在全程製造的技術上,擁有完整的智慧財產權,不會受第三者或他國的牽制。詹啟賢董事長表示,希望明年冬天有需要的人都能打得到疫苗,以優先滿足台灣2300萬民眾需求為主,如果有多出來的量會援助海外;以目前生產能量計算,有可能會有多出來的量,但因為這是全新的東西沒人做過,良率會如何還無法完整掌握,因此現階段還無法準確計算,生產會分批次出來,優先施打順序則由政府決定。

母親節10大NG禮物 別送廚具踩雷

母親節10大NG禮物 別送廚具踩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母親節即將到來,送給媽媽的禮物準備好了嗎?許多人都會送禮表達對媽媽的感謝,不過,到底該選擇什麼才能送進心坎裡?人力銀行針對1124名職場媽媽進行調查,發現她們最不想收到的母親節禮物竟是花束和家電,結果出乎眾人意料。最期待現金紅包、按摩椅人力銀行公布「職場媽媽疲勞指數與母親節慶祝計畫調查」結果,根據統計,職場媽媽今年最期待的禮物,前5名分別為現金紅包(51.5%)、按摩椅(33.1%)、出國旅遊(32%)、國內旅遊(31%)及拍全家照(22.1%)。6至10名則是百貨禮券(21%)、智慧型手機(19.7%)、健康檢查(18.6%)、卡片(17.1%)及金飾(16.3%)。至於職場媽媽最不期待的禮物,前5名分別是花束(30.2%)、廚具(29.2%)、微整型服務(24.6%)、家電(20.7%)及手錶(19.8%)。6至10名為名牌包」(18.9%)、服飾(18.1%)、化妝品或保養品(16.9%)、平板電腦(16%)及保健食品(15.1%)。媽媽最希望家人健康、小孩聽話至於今年的母親節願望,職場媽媽最期盼的是家人健康(55.4%)、小孩懂事聽話(50.5%)、另一半升職加薪(48%)、「真正休息放鬆一天」(47%)及有人分擔家務(37.5%)。綜觀本次調查數據,建議除了提供物質上的享受外,最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給媽媽更多的關心,不論送禮、請吃大餐或給家用孝親,上班族都要量力而為,畢竟對母親而言,子女工作穩定,對社會有貢獻,才是她們最想要收到的禮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