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綠色植物好療癒 連假手作盆栽正夯

綠色植物好療癒 連假手作盆栽正夯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近幾個月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許多人被迫放無薪假、在家辦公或居家隔離,也有不少人擔心外出會染疫選擇宅在家,除了確實消毒居家環境,還能做些什麼穩定心情?研究證實,栽種綠色植物能療癒身心、淨化空氣,並激發創造力。五一連假期間,不妨和孩子來場手作植栽,在陽台或窗台布置一塊綠色角落,觀察植物成長過程,舒緩疫情帶來的焦躁情緒,還能增進親子感情。無土栽培不髒手 打造微型花園專家指出,在室內植栽如同用天然空氣養肺,比起用化學藥物殺菌或機械過濾空氣,既環保又健康,有醫院在病房擺放綠色盆栽藉以改善憂鬱症,綠色植物能平衡空氣濕度、提高含氧量及保護呼吸道。植栽過程中還能刺激五感,體驗不同植物、土壤帶來嗅覺與觸覺的饗宴。想和孩子一起體驗盆栽DIY,可以從最簡單的多肉植物著手,胖嘟嘟的多肉植物模樣討喜,生長速度緩慢易維護,夜晚其他植物釋放二氧化碳,多肉植物卻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人體健康,很適合養在臥房、辦公室等室內環境。挑選喜歡的盆栽容器,鋪上種花專用的培養土,把多肉植物種到容器裡,用培養土填滿空隙,最後鋪上一層彩砂增加美觀,再擺上卡通小物裝飾就大功告成,只需一個下午就能享受親子共同照顧植物的好時光,是一趟大人與小孩都能得到樂趣的生命旅程。有些人喜歡居家環境有植物相伴,卻不擅長照顧,擔心買一堆肥料、工具讓家裡空間變得混亂。現在有悠哉方便簡單的種植模式,無土栽培不髒手,只要按步驟組裝,就能組合成室內微型花園,專為希望被綠意包圍卻又擔心無法種活植物者設計。綠化室內環境 以天然空氣養肺敦樸農場今年推出兩款心綠境檯燈O2 Garden,分別是多肉檯燈和苔蘚檯燈,植栽結合和檯燈,擁有專利設計高度可調LED臂,可自由切換閱讀燈及種植燈模式,提供最佳閱讀環境,並設計一鍵式智能循環扇、加濕器、燈光切換功能,採用水培技術自動生長,可種植多肉、苔蘚、蕨類及香草。苔蘚、多肉、蕨類是4億年前在地球製造大氣層的高造氧植物,造氧量等同30倍的葉面面積,種在心綠境檯燈上,等於三棵樹的造氧能力。好的空氣品質能保護我們的呼吸道,提高免疫力,也就是說綠化室內環境才是正確的養肺方案,肺養好了,才能抗病毒感染。

糖尿病足壞疽險截肢 中醫成功救回

糖尿病足壞疽險截肢 中醫成功救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先生扶著走路有點不順的妻子來看診,妻子坐下後脫下鞋襪,突然一股腥腐味衝出來,先生說:「蔡醫師,這個傷口已經好幾年了,也看了很多間大醫院,做了很多次手術,但是似乎沒有甚麼明顯的進展。」原來這名女患者有多年的糖尿病,血糖控制並不理想,一開始只是因為在家中走路時踩到小孩的玩具,腳底有一小傷口,沒想到一直好不起來。清瘡手術、抗生素治療、高壓氧治療、血管重建手術等,換過好幾間醫學中心治療,骨科醫師說是糖尿病壞疽,很難處理。壞疽為身體組織壞死、腐爛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壞疽是指因為感染、血栓或其他原因使局部血液循環缺損,形成身體組織壞死和腐爛的症狀,可能會影響身體的任何部分,但通常會影響周邊四肢像足踝、腳趾、手指等,是糖尿病常見的血管併發症。據美國報導,糖尿病患者足壞疽的發生率是非糖尿者的17倍。根據統計顯示,全球約2億糖尿病患者中,大約有15%~20%患者可能在其病程中發生足潰瘍或壞疽,而這也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率是一般人15倍的主要原因。壞疽一般較常見的有兩大類:乾性壞疽和濕性壞疽。乾性壞疽,是由於血流受阻或減少而造成組織缺氧所致,像是動脈硬化、血液循環不良、糖尿病、動脈栓塞等都是常見原因,局部會出現乾硬枯萎的變化,甚至會變黑。濕性壞疽,是因為局部感染、發炎,導致患部的血液及氧氣供應不足,而出現局部變性壞死及感染為主的變化,局部常見濕濕爛爛,甚至是發臭的情形。混合型壞疽 傷口惡臭如枯枝這名女患者腳底的傷口,周邊呈現無法癒合的開放模式,有一部分像是乾枯的樹枝,另外一部分則是濕濕爛爛的,滲出來的是灰灰暗暗的膿樣分泌物,惡臭已經無法形容它的味道了,這是混合型的壞疽!她先生說:「上個月到醫院換藥時,傷口突然掉出來一塊枯掉的骨頭,醫師說是骨頭沒錯,是壞掉的,接下來如果再不行的話就要截肢了。」血行去腐生新 局部長肉長骨糖尿病壞疽,可歸屬於中醫「脫疽」的範疇,糖尿病肢端壞疽因氣陰兩傷,陽氣不足,寒濕入絡,血瘀不暢所致。中醫治療壞疽,除了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及臨床病程之外,還會依照這個疾病的特色來加入針對性的藥物,像是在益氣養陰的基礎上酌情加入溫經祛寒藥物,使陽氣通暢,寒濕消散則血流暢行;另外還要加入破血通經藥物,因病屬瘀血重證,非破血峻藥不當其任。氣行則血行,血行除了可以達到益氣活血功效,另一方面也可以開啟去腐生新的效果,局部開始長肉長骨頭,細菌也開始被體內的免疫細胞吃掉,不但可以改善傷口的缺血問題,也同時可以改善感染的問題,一舉數得!(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胸痛是不是心臟病?醫師教3重點評估

胸痛是不是心臟病?醫師教3重點評估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4歲李小姐近兩個月來總覺得胸口悶,嚴重時甚至呼吸困難,痛的感覺傳到背部,上網一查,自己的症狀竟和心肌梗塞好像!緊急就醫檢查後,排除心臟問題,原來是工作壓力導致睡眠品質不佳,長期下來,出現自律神經失調,而引起胸痛。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 也會引發胸痛台東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吳寶榮醫師表示,網路上有些似是而非的訊息,易讓民眾產生誤解。李小姐不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也沒抽菸或身材肥胖,其胸痛常在休息時發生,並持續超過半小時甚至1小時。經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後,排除心臟問題,是工作壓力衍生胸痛問題。 有民眾看了網路資料,心有疑慮而主動就醫,也有民眾隱忍胸痛,險些來不及就醫。吳寶榮醫師就曾遇過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65歲婦人,在一般診所接受規則治療,近一個禮拜出現呼吸困難,夜晚平躺睡覺會有咳嗽及胸口緊緊的感覺,丈夫直覺情況不單純,立即陪同婦人到心臟內科門診就醫。 經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後,確診為心肌梗塞併發心衰竭及肺水腫,立刻轉診至具有心導管設備的醫院,接受心導管手術及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置放術,已平安出院,目前接受門診追蹤及藥物控制。 同樣是胸口悶痛 結果大不同吳寶榮醫師指出,兩個胸痛案例常見於門診,究竟胸痛是否為心臟病,須先了解造成胸痛的原因,可簡單的用心因性、非心因性區分。心因性胸痛可以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包膜炎、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狹窄、二尖瓣(三尖瓣)脫垂症候群等原因造成。 其中,典型冠心症胸痛(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為前胸靠近左側的壓迫感,或是重物擠壓感,有時合併呼吸困難的感覺。悶痛感可能會輻射到左肩、下巴、背部、頸部或左臂內側;非典型心絞痛是噁心、嘔吐、頭暈或昏厥、感覺異常等。症狀發生時間可從數分鐘到15至20分鐘不等,通常這種疼痛如果與工作或運動有關,可以在休息或使用藥物(如硝化甘油舌下含片)後症狀減輕。 非心因性的胸痛有:1.肺部問題,例如肺炎、氣胸、氣喘;2.腸胃道問題,例如胃食道逆流、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胃穿孔等;3.胸廓肌肉神經疼痛,例如肌肉拉傷、帶狀泡疹引起的神經痛、挫傷或撞擊後的疼痛等;4.情緒問題,例如憂鬱、緊張或壓力可能會引發胸悶、胸痛,有時還會合併心悸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最典型的就是換氣過度症候群。 從痛的感覺、位置及持續時間找病因如何自我評估是否需要儘快就醫或進一步檢查?首先,從疼痛的感覺及位置來看,假使疼痛是刺刺的痛,集中在某一個點,或是有壓痛點,抑或伸展動作會加重疼痛,這些都比較像是肌肉神經的痛。通常適度休息或服用止痛、肌肉鬆弛藥物可緩解症狀。 如果胸口正中央有灼熱或噁酸水,就偏向胃食道逆流等腸胃疾病。假使胸痛感覺像壓迫感,有呼吸困難或冒冷汗等心絞痛現象,疼痛範圍大約有一個拳頭大小,位置在胸口中間偏左,甚至會痛到下巴或左上臂,就要強烈懷疑與心臟血管狹窄有關,必須儘速就醫。 其次是疼痛持續的時間,假使短暫幾秒鐘就消失,通常比較不是太大的問題,只需觀察。如果疼痛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完全沒有惡化跡象,比較傾向於非心因性的胸痛。 一旦胸痛位置及範圍符合心絞痛的症狀,且持續5分鐘以上,並會導致你無法再繼續目前的活動或工作,若引起呼吸困難等加重病情的症狀,就要考慮急診就醫,必要時撥打119請求協助。

延長肺癌標靶療程 力抗治療抗藥性

延長肺癌標靶療程 力抗治療抗藥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報導)在台灣,非小細胞肺癌佔所有肺癌人數約九成左右,其中肺腺癌最常見,且多為不抽菸、不喝酒的族群。因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建議進行基因檢測找出致病原因,再藉由標靶藥物延長整體存活期以及維持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不菸不酒竟罹癌 所幸ALK陽性肺癌有多元藥物供訂製療程臺大醫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內科兼任主治醫師柯政昌醫師表示,肺癌已有年輕化趨勢,其臨床就曾遇到一名年紀31歲的男性工程師,因長期呼吸困難而就診,經X光檢測後發現有肺積水症狀,進一步檢查後確診已屬肺腺癌第四期。不僅患者本人感到晴天霹靂,家人更是難以接受,母親也因擔心兒子只剩一年壽命,終日以淚洗面。隨醫療科技發展,如今肺癌治療逐漸完善,臨床已有多元的標靶藥物可使用。柯政昌醫師指出,該病患經基因檢驗確定屬ALK陽性肺癌後,便透過第一代標靶藥搭配化療控制肺癌。療程開始後,治療效果很快就出現,病情也穩定控制了兩年。二線治療選第二代標靶藥 有望以第三代藥物延續標靶療程然而,兩年後,因發生治療抗藥性,患者的腫瘤復發、惡化,甚至轉移到腦部。當時緊急為其安排開刀,先以電療的方式治療腦轉移,手術後再接著使用第二代口服ALK抑制劑,再次將病情穩住。不幸的是,當時因藥物限制,該個案服藥一年後肺積水再次出現,只得接續使用第三代藥物。柯政昌醫師說,還好當時是使用第二代新口服ALK抑制劑,才能有第三代藥物可選擇,否則就得回到傳統化療。而該病患從確診至今已滿四年,治療期間仍能上班,生活品質不錯,且療效超乎家人預期,又延長了超過三年的壽命。一線治療失敗免驚! 二代新口服ALK抑制劑突破瓶頸過往二線採納二代標靶藥的患者約6至10個月會發生抗藥性,然隨著肺癌標靶藥物持續推陳出新,目前二線治療已有新型第二代口服ALK抑制劑可使用。據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抑制劑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可延長達16.7個月,整體存活期將近可達三年;針對發生腦轉移的患者更是有高達67%的反應率,無疾病惡化期更可達18個月以上,無疑為ALK陽性肺癌患者帶來一線曙光。肺癌相較於其他癌症,治療的藥物與方式多元,患者在治療前建議進行基因檢測,以利進一步精準用藥;也因每人對於治療的考量點不同、副作用反應也不同,鼓勵患者積極與醫師討論自身需求、用藥經驗,以利醫師打造客製化療程。柯政昌醫師提醒,在肺癌治療上已經有很多武器可選擇,堅持配合治療,用接力賽的方式就可延長壽命,絕對不要輕言放棄!

龜苓膏賣到歸零 但這4種人不宜吃

龜苓膏賣到歸零 但這4種人不宜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8日武漢肺炎第一次出現連續3天零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給現場記者每人一碗龜苓膏,象徵「歸零」慶祝,龜苓膏頓時成為搶手貨,許多人戲稱指揮官陳時中是「最強業配王」。不過中醫師提醒,龜苓膏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也是美容養顏佳品,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吃。  4族群:胃寒、生理期、孕婦、小孩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龜苓膏的主要成分有龜板和土茯苓等藥材,製作過程是將龜板打碎,混合土茯苓等藥材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熬2小時後放入涼粉草再熬半小時,熄火後撈出藥渣,將藥汁取出倒入碗中,涼後結成膏,即成龜苓膏。土茯苓不是茯苓,這兩種是完全不同的藥材,功效也不同。 陳潮宗中醫師指出,龜苓膏有清熱去濕、旺血生肌、止搔癢、去暗瘡、潤腸通便、滋陰補腎、養顏提神等功效;常吃龜苓膏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調節血脂和血糖,是女性美容養顏聖品。 此外,龜苓膏能降火,清熱解毒去痘,也能調理臟腑、防止皮膚老化及便祕,促進新陳代謝。陳潮宗中醫師提醒,龜苓膏偏寒涼,所以胃寒和脾胃虛弱者不宜吃,否則可能引起腹痛、腹瀉;而女性生理期及懷孕期間也不宜食用,尤其有經痛的女性更要少吃,避免增加經痛程度;小孩也要少吃,因為小朋友的生理功能發育尚未完全,龜苓膏偏寒性容易影響陰陽平衡。吃龜苓膏能瘦身?營養師:無科學實證既然龜苓膏潤燥清熱又能促進新陳代謝,對減肥有幫助嗎?營養師程涵宇表示,龜苓膏的確是低熱量的食物,一小盅140克,熱量約60大卡,若沒有加糖熱量只有4大卡;不過,目前沒有科學實證龜苓膏對於減肥有幫助,但由於其熱量低,適合當甜點,建議吃1~2碗就好。

乾眼症是水不夠?其實你缺的是油脂

乾眼症是水不夠?其實你缺的是油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乾眼症是眼科門診常見的眼疾之一,近年因為3C產品廣泛使用,加上近視族習慣長時間戴隱形眼鏡,增加眼睛表面的磨擦,使得淚水消耗快,乾眼症患者人數因此增加,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一般而言,年齡越大,淚腺及瞼板腺功能降低,乾眼症比例隨之升高。畏光、癢痛、怕風 乾眼症警訊乾眼,顧名思義是眼睛乾澀,眼科院長王甯加醫師表示,過去認為乾眼症就是眼睛缺水,其實缺油性的乾眼症才是大宗。正常的眼睛淚液膜可分為三層,最下層是黏液層、其次水液層及油脂層,最外層的油脂層是保護淚水不要過度蒸發。以往治療會先以人工淚液進行舒緩,由於人工淚液效果有限,才逐漸診斷出近九成患者是合併缺油性乾眼症,主要成因為瞼板腺分泌異常。在眼瞼邊緣分泌油脂的系統,稱為瞼板腺,健康正常的瞼板腺在裂隙燈下像葡萄串,油脂分泌暢通,每次眨眼閉闔時分泌些微油脂保持眼表濕潤;若瞼板腺分泌不順暢或油脂固化或結塊,造成發炎阻塞,無法正常分泌油脂,則無法保護眼表避免淚水過度蒸發,而形成缺油性乾眼症。乾眼症狀除了眼睛乾澀,還包括容易疲倦、想睡、會癢、有異物感、痛灼熱感,眼皮緊繃沉重、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很敏感,暫時性視力模糊等;也有因服用自體免疫疾病藥物等引起的乾眼等眼睛不適症狀。王甯加醫師提醒,門診時有些患者主訴時常長針眼,檢查後發現因為患有缺油性乾眼症,瞼板腺或睫毛根部毛細孔阻塞,細菌感染,導致針眼反覆發作。眼睛不適 勿隨意買含防腐劑藥水舒緩乾眼症屬於慢性眼疾,許多民眾對於乾眼症的認知不足,感覺不適時,甚至會到藥房購買含有防腐劑的眼藥水施點;也有患者早上起床時眼睛分泌物較多且黏稠,若患者習慣搓揉眼睛,更易引起角膜破皮或潰瘍。王甯加醫師呼籲,有乾眼症狀應及時前往醫療院所諮詢眼科醫師,千萬不要自行購買來路不明的眼藥水。目前乾眼症患者至眼科就診,會先請民眾自行填寫國際公證的OSDI問卷量表,由患者依自我狀況做答,計算出評分後,做為後續診斷參考,同時搭配特殊高階乾眼檢查設備,油脂探測系統可精密掃描及分析眨眼動態、淚液分泌、眼瞼表皮、瞼板腺健康狀況,提供進階詳細的數據,最後再經由醫師進行必要的檢查及諮詢,選擇適合的乾眼治療方案。乾眼症常見的治療方式為開立眼藥水或藥膏,減緩乾眼症狀及眼睛四周發炎情形。部分瞼板腺堵塞患者,會採用擠壓眼瞼板的方式,將堵塞的油脂擠出,擠壓完後會有短期的舒適感,但並非一勞永逸,需要溫熱敷眼、規律生活及良好的飲食習慣。使用3C 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目前較新式的治療方式可選擇熱動脈治療儀,以42.5度12分鐘局部加熱按摩方式,軟化阻塞油脂的方式疏通瞼板腺。或是參考國外流行多年的脈衝光治療,同樣是使用加熱原理軟化眼周油脂,提升淚液品質。近日通過TFDA核准的血小板濃厚點眼液PRP也可做為修復選項。王甯加醫師提醒,熱敷也可適時舒緩乾眼症的不適,平時的清潔習慣也十分重要,尤其有化妝者,可使用眼部特殊清潔液,加強睫毛根部清潔。王甯加醫師建議,使用3C產品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保持正常作息、採用溫敷熱敷,飲食方面可補充維他命、深海魚油等。(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少年得老人病 類天皰瘡爬全身痛又癢

少年得老人病 類天皰瘡爬全身痛又癢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小池前年高中畢業後,下嘴唇開始長0.5到1公分不等的水泡,之後擴散到全身,加上過敏體質,全身癢痛,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經皮膚科確診為好發於50歲以上患者的類天皰瘡,醫師表示,患者這麼年輕就罹病非常少見,恐與壓力、遺傳及環境等因素有關。抗體誤把皮膚當入侵者攻擊小池剛開始下嘴唇長出水泡,之後從臉上、四肢蔓延全身,經當地皮膚科切片確診為類天皰瘡,雖持續使用類固醇治療和免疫調節劑,療效不佳,前年11月到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就醫,診斷為重度類天皰瘡,安排住院治療,去年2月復學,藥物已逐漸減量。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許寶寶表示,類天皰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體內不正常的抗體誤把人體正常的皮膚當成是外來的入侵者,攻擊表皮與真皮之間的結構,而產生水泡,會又癢又痛、破皮結痂,再長出新的水泡,好發於身體與四肢甚至全身,患者多為60~80歲以上的年長族群。壓力大易復發 耐心調整用藥許寶寶醫師指出,類天皰瘡患者女性較多,水泡大約1~4公分,類天皰瘡不易照顧,傷口護理師每天用心照顧小池的傷口,先戳破水泡,塗抹抗生素藥膏,再用紗布包紮,因傷口疼痛難受,患者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會去抓,容易合併感染,院方輔以免疫制劑口服藥等治療。小池的症狀自前年12月底至今,已沒有再長新的水泡,傷口逐漸癒合,許寶寶醫師建議,患者照顧好生活品質,尤其睡眠要充足,拔牙、感染、壓力大容易復發,病情可能會起起伏伏,需家人支持與耐心地調整用藥和長期的照護才能根治。

連假出遊 5要2不遠離食物中毒

連假出遊 5要2不遠離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想遠離食品中毒,5要2不就對了!預防食品中毒的5要「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及要注意保存溫度」,以及「不要飲用山泉水、不要食用不明的動植物」2不原則,可常保飲食安康。食物徹底加熱 防諾羅病毒107年造成過內食品中毒的前三名病原性微生物,分別為諾羅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及仙人掌桿菌。其中最常被發現造成食品中毒病因的諾羅病毒,只需要少量的病毒就可導致上吐下瀉,諾羅病毒不耐熱,因此餐點都要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70℃以上再食用,即可避免中毒。但要注意的是,酒精無法消滅諾羅病毒,所以在如廁後、製作及食用餐點前,一定要用肥皂等清潔產品洗手。至於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的貝類水產品,應避免生食,在烹煮蛤蜊或牡蠣時,當貝類的殼張開後,也要多煮一會兒再吃。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微量存在人體表皮的微生物,若調理食品者手部有傷口化膿時,就容易讓金黃色葡萄球菌孳生增殖,食品製備過程一不慎,就可能污染食品,食入後造成上吐下瀉等不適症狀。調理食品者應注意個人衛生及穿著整潔,並注重手部清潔及消毒,若手部有傷口,則需妥適包紮處理,並戴上不透水手套。餐點放室溫太久 恐孳生毒素在仙人掌桿菌方面,容易透過環境中的灰塵或病媒污染食品,菌體不耐熱,但可能形成耐熱性芽胞,因此便當或餐點製備後,又在室溫下貯存過久,就可能使仙人掌桿菌芽孢萌芽增生,並產生毒素,吃了導致腹瀉或嘔吐等症狀。食藥署建議,應注意衛生管理,避免食品受到灰塵及病媒等污染;食品食用前也要徹底加熱,烹調後應儘速食用,如未能馬上食用,最好保溫在60°C以上,或儘速冷藏(7°C以下)或冷凍(-18°C以下)保存。不生飲山泉水 不吃不明動植物出外郊遊遵守「不要飲用山泉水、不要食用不明的動植物」原則,曾有民眾飲用未經充分消毒及煮沸的山泉水,導致諾羅病毒食品中毒案例。此外,也曾發生誤食綠褶菇、姑婆芋、大花曼陀羅及蟾蜍等動植物後造成食品中毒之案例,秉持「5要2不」的原則,才能開心出遊平安回家。

5種容易造成蛀牙的原因

5種容易造成蛀牙的原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明明很認真刷牙了,為什麼還是有蛀牙?」其實,並不是只靠刷牙就可以預防蛀牙,蛀牙指的是引起蛀牙的細菌在適當的酸性環境下,有充足的時間使牙齒脫鈣並蛀蝕,所以牙齒清潔與否、細菌滋生、口內酸鹼值與時間長短都是造成蛀牙的因子!以下是容易造成蛀牙的狀況:1) 有喝飲料、吃零食的習慣 /甜食及汽水、果汁等高酸性飲料會對牙齒直接造成酸化,且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不僅嚴重影響腸胃,逆流到口腔的胃酸更是造成牙齒蛀牙的原因。2) 喝水方式不正確 /現代人有2個關於喝水的大問題:第1個是水喝太少,腸胃不好的人喝水更少,口內酸性自然容易偏高,口腔與肺部疾病自然也會比較多,第2個是水喝太急,俗話說:「滴酒傷肝,斗酒傷胃。」斗水也會傷胃,喝水時一飲而盡咕嚕咕嚕地喝,大量的水沖刷胃壁,胃酸便會急著分泌,不僅對於水分的補充沒有幫助,更會影響腸胃健康。3) 吃太多慢性過敏原 /身體過敏會引起急性或慢性的發炎反應,通常會侵襲身體最弱的部分,每個人的過敏反應都不太一樣,有些可能是皮膚癢、關節痛,有些可能是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等,久了習慣之後,許多人就不以為意了,殊不知發炎久了,往往會形成嚴重的病灶,而且可能影響全身健康。4) 父母親有蛀牙,孩子也容易有蛀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蛀牙是傳染病,研究指出,蛀牙細菌主要是從1個人小時候的主要照顧者傳染過來的,可見刷不刷牙跟有沒有蛀牙細菌是2回事,如果小時候主要是由父母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父母親口中來的,如果主要是由爺爺奶奶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爺爺奶奶口中傳染來的,如果主要照顧者是保母,當然也可能是小寶寶未來一輩子蛀牙細菌的傳染來源!我常常跟病人說,要預防小朋友蛀牙,最重要的是父母親口中不要有蛀牙,父母親嘴巴裡面蛀牙細菌比較少,小朋友蛀牙的機會自然也少,所以,到牙科檢查牙齒絕對是全家人都必須一起參與的保健工作,大家互相關心、互相照顧,才能讓蛀牙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5) 飲食習慣不良,導致胃食道逆流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差,腸胃負擔加重,常常造成胃食道逆流,即使睡前認真刷牙,但躺在床上後,逆流的胃酸等於讓口腔整晚不定時的泡在pH4以下的高酸性之中,不僅造成牙齒嚴重的酸蝕,也大大提高了蛀牙的機會。

熟男罹乾癬事業跌谷底 基因檢測翻身

熟男罹乾癬事業跌谷底 基因檢測翻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市一名40多歲男子,原本事業有成,不料10年前開始罹患乾癬,因手腳、背部都是乾癬羞於見人,事業因此跌落谷底,就醫後症狀雖改善,但總是難以痊癒,醫師建議接受「藥物代謝基因檢測」後,才發現他「身體對藥物代謝太快」,據此調整加強用藥後,終於讓他順利擺脫乾癬的困擾,事業也重新上軌道。身體對藥物代謝太快惹的禍大里仁愛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霍安平表示,這名患者年紀輕輕事業有成,平時有許多交際應酬,但10年前開始健康出狀況,罹患乾癬和關節炎,手腳、背部都出現大面積乾癬,不但吃藥後腎功能受損,擔心別人異樣眼光不敢出門,人際關係降冰點,事業、生活都受影響。該名患者原服用標準劑量藥物,雖症狀有改善但始終無法痊癒,醫生想增加劑量又擔心造成肝指數升高,決定安排接受「藥物代謝基因檢測」,才發現患者身體對藥物代謝速度較快,造成體內藥物濃度不夠高,依據報告結果加強用藥,症狀獲得有效控制,終於擺脫困擾10年的手腳和背部乾癬。藥物代謝基因檢測 可驗510種藥物霍安平主任表示,每個人對於藥物代謝速度不一樣,代謝快慢速度會影響藥物血中濃度及作用時間,進而影響治療效果,相同體重的患者吃了同劑量藥物,代謝快可能18或24小時就沒效果,代謝慢者則可撐到36小時,這將影響體內藥物殘留濃度和持續作用效果,甚至因濃度不同而發生副作用,因此得知患者基因對藥物代謝的速度,可讓醫師用藥更精準。霍安平主任表示,該項檢測是採集口腔黏膜受檢,目前可針對市面上510種藥物的代謝基因進行分析,讓病人了解依標準劑量的用藥是否適合自己,醫師則可據此增減藥量,包括用藥治療效果不佳的病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家族病史患者,還有關心自己健康的民眾都適合檢測。需自費檢測 可提供醫師更精準開藥霍安平主任表示,目前這項檢測需自費,健保並不給付,但建議每個人都可做一次這種檢測,了解自己身體對藥物代謝的狀況,提供給醫師參考,將能讓用藥更精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