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多元營養補充法 遠離洗腎及併發症

多元營養補充法 遠離洗腎及併發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為了降低感染風險,一般民眾儘量避免前往醫院,但對於必須至醫院洗腎的腎友們來說,到醫院洗腎變成他們不得不背負的風險,如何減少洗腎併發症成為洗腎患者的健康重點。高雄長庚醫院鄭本忠醫師表示,統計顯示洗腎族群中百分之四十為糖尿病患者。另外,高血壓、遺傳性多囊腎症或不當用藥者,也可能是洗腎原因之一。腎病患者著重攝取營養素嚴重慢性腎臟疾病或已經洗腎的民眾,常容易出現蛋白質熱量耗損(Protein-energy wasting)之營養不良狀態,此種併發症可能會造成慢性腎臟患者體重及肌肉流失,增加心血管鈣化、動脈粥狀硬化及死亡率的風險。鄭醫師表示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許多患者對於營養觀念不正確,認為只要少吃或不吃便可遠離洗腎,但這種犧牲營養的方式反而使腎功能更劇烈惡化。二是腎病患者容易因身體累積的尿毒素造成食慾不振與味覺改變而導致厭食,加上洗腎過程中蛋白質及營養素流失,易出現肌肉衰弱、免疫力下降、感染或多重器官受損等併發症。由於營養不良是腎病患者極需改善之處,從營養方面提升免疫力,降低併發症風險的方法,鄭醫師認為,治療時可遵從營養師建議,以天然食品或口服營養配方為輔,另外微量元素、胺基酸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鋅、牛磺酸、魚油等,都是腎病患者需著重攝取的營養素。提升身體免疫力 營養攝取是關鍵鄭醫師提醒,腎病患者的營養素攝取是治療關鍵,若無法以口服補充所需營養,短暫以靜脈注射補充也是患者可考慮的選項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常需限制水份攝取,所以水份含量較少的靜脈注射營養補充是較為符合病患需求的選擇。鄭醫師分享曾有一位72歲糖尿病的女性來求診,患者洗腎前的活動力及健康程度尚可,但由於在她洗腎時,家人給予她的營養方式錯誤,使她的尿毒素上升,營養流失快速,肌肉衰弱無法起身,健康狀況非常不好。後來經醫師建議,在接受血液透析同時使用靜脈注射營養補充,不到三個月,她的活動力及精神狀態明顯改善許多,且進食量與睡眠質量也顯著改善,健康狀況的回復,不只患者自身的生活品質提升,更減低家人照護的負擔。營養狀況是洗腎患者是否會產生併發症的關鍵原因,鄭醫師呼籲,洗腎患者一定要遵循醫師與營養師的建議,攝取完整營養不可有偏食或減少進食,若感覺身體有任何異樣,一定要第一時間諮詢並就診,以免憾事發生。

長輩堅持不去精神科看病 怎麼辦?

長輩堅持不去精神科看病 怎麼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號,○○○請進診間。」診間護理師親切地叫喚初診的新病人。「今天來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嗎?」我端詳面前這位看起來憂心忡忡的女士,邊開口詢問。「醫生,其實不是我要看。我不是病人,是我媽有狀況。」她回答。「這樣啊,病人有來嗎?依照規定,必須親自診察本人才行哦。」「醫生,真的很抱歉。我想帶她來,但是她都不肯。我不知道怎麼辦,只好掛自己的號,先來跟妳討論。」高女士不停點頭、拜託,急得淚都要飆出來了。上面這種情景,每個月總是會重複好幾次地出現在我的診間,我相信有不少的精神科醫師門診也有類似的經驗。或許你發現自己的親友可能有精神、情緒問題或是失智等症狀,但不管怎麼勸說、哄騙、拜託,都難以撼動病患的抵抗,他們就是不願意來看精神科門診。依照法規,醫師不能對於未曾親自診察的病患,給予診斷或是開立藥物。看著那些痛苦的家屬,我心裡雖然能了解,卻無法違規來協助。畢竟看病不能隔空抓藥,或是單憑想像。之前有不少報章雜誌的記者前來採訪我,大家都有志一同地問,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勸病患就醫呢?以下,我分享幾個方法,希望能對這類的長輩有幫助。方法一:順水推舟 有時,我們正面勸說無效,就必須要找一些順水推舟的機會。因為老化的關係,長輩不免會有一些身體上的小病小痛,當這種狀況發生時,其實就是一個適當的時機點。舉例來說,憂鬱症的個案,可能會出現胃口不佳、食欲差、體重下降或者是失眠、多夢等現象。我們可以順著病人的抱怨,建議他們:「這種情況,應該要到醫院去看看醫生,說不定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又或「我們可以聽聽看醫師有沒有什麼建議,能夠促進胃口,改善身體的健康,讓自己睡得好一點。」再舉例來說,焦慮症、恐慌症的病人會出現胸悶、心悸,覺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手抖、冒冷汗,覺得自己好像快要死掉這樣的症狀。當長輩向你抱怨這些不舒服時,我們就可以順著他的話,勸說他到門診去接受檢查或是治療。只要病人願意進到醫療院所來,就達成一半的目標。記得進入診間時,要向醫師打個暗號,套好招。有經驗的醫師,一聽到陪伴者開的頭,就會有默契的點點頭,順勢安撫第一次來看診的長輩。另一方面,醫師也會進行必要的身體檢查。因為對初診的個案來說,身體方面的檢查,也是鑑別診斷所必要的項目。方法二:買一送一 有許多親友為了要協助長輩接受精神科的治療,都會採取「同時掛號」的方法,也就是向長輩表示:「我也睡不好,我有點緊張,不敢一個人去看,我們一起去看,你陪我。」這個方法是成功率不錯的一個招式。一方面可以讓長輩覺得並不是只有他自己這樣,另一方面,也可以營造出看精神科沒什麼大不了。時常,我在門診聽到的對話是:「我今天沒有要看喔,我是陪他來的。他說一個人不敢來,所以我才答應跟他一起來。」對於比較不容易建立關係的病患,有時候我會先對親友進行問診的動作,並且讓他在一旁聆聽。在過程中,親友就可以把相關的症狀述說一遍。這過程有點像是網路上所謂鄉民常見的起手式,就是我有一個朋友他如何如何如何,但其實是在問自己的問題。一樣透過這種拐彎抹角的方式,先暖身,等到時機成熟,醫師會鼓吹長輩:「既然都來了,就順便看一下。」或「排隊排了這麼久,等了好幾十分鐘,不看很可惜。」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可以藉由這個過程,先消除長輩心中對於精神科或是精神治療的一些誤解。舉例來說,很多長輩認為憂鬱症的藥就是會上癮,或者認為藥物就是會傷肝、傷腎。親友可以藉機詢問醫師這些問題,好讓醫師有機會說明清楚。之前某個病患天生就只有一個腎臟,於是非常擔心服用的藥物會有腎毒性,因此明明已經嚴重失眠,卻還是不敢就醫。恰巧她陪同另外一個親友來就診,聽到對方問我:「這個藥物會不會傷腎?」我首先向對方說明:「腎臟功能可以透過抽血或是尿液檢驗來確保,還有就是現在的藥物有非常多不同的種類可以選擇,可以按照一個人的身體情況來避免比較有風險的副作用。藥物的盒子裡也都有一張說明書,裡面其實有詳細記載;例如腎功能不好的人,這個藥可不可以使用、要不要減量使用、有什麼禁忌,都會寫在上面。如果還擔心的話,可以到藥局窗口去做藥物諮詢。」聽到這些說明之後,那位原本站在親戚、朋友身後的長輩突然說:「醫生,我也想加號,我也要看診。」方法三:假傳聖旨 現在各地都有每年一度的老人健康檢查,這檢查時常都是熱門的項目。現在的老人健康檢查內容,其實包含了兩個精神科的基本項目,一個是老年憂鬱症的篩檢,另外一個是失智症的篩檢。當然,也有一些自費的身體健康檢查項目。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勸說長輩,以關心他、維護他身體健康為理由,先進行一個全身性的健康檢查。通常這些檢查結束之後,都會寄送一份檢查的報告單或者是書面的資料到家裡,裡面會標示紅色的字,是表示需要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或是建議個案到大型醫療院所,接受下一波的診察治療。在我的門診裡,就有不少長輩是因為接受老人身體健康檢查之後,拿著這份報告到門診來諮詢的。又或是親朋好友可以婉轉地利用幫忙長輩解讀報告的機會,試著說:「上面寫說你要到大醫院去做仔細檢查。」以這樣的方式來引導長輩就醫。(本文摘自/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寶瓶文化)

當育兒孤立無援 請發出SOS求救

當育兒孤立無援 請發出SOS求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各位是否以為,女人只要生下孩子,乳房開始分泌乳汁,自然就會充滿母性。這也難怪,因為乳房向來是母親的象徵,一般人會做如是想並不奇怪。然而,實際上無論媽媽乳汁豐沛,還是乳源枯竭,絲毫都不影響母性。女人從懷孕到生產的過程,內分泌劇烈起伏震盪,不只是體內環境改變,外觀也經歷種種巨大變化,這些都可能造成情緒失衡,引發許多媽媽罹患產後憂鬱症。即便還不到確診為憂鬱症的程度,也可能變得食不知味、夜不成眠、對原本喜愛的事物完全失去興趣,然後足不出戶,懶得和家人以外的人見面。她們忍受丈夫工作晚歸,娘家又遠在天邊,整天關在鳥籠般的小屋裡,和一個字都不會講的寶寶大眼瞪小眼等,孤寂無助的日子一天過一天,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雖然日本社會現在也開始接受「育兒爸爸」,不過媽媽仍然是在家帶孩子的主力,她們在無人可以分擔育兒重任的情況下,有時難免感到喘不過氣。寶寶哭鬧不止、把食物灑滿地、滴尿漏便等,任何一點小事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刺激媽媽失控抓狂忍不住作勢要打人。當妳被逼到宛如成了「母夜叉」的狀態,感到自己面目可憎時,該怎麼辦才好呢?眼看孩子不自覺做出危及生命的舉動,妳慌忙輕拍他的小屁股制止,或是在人前顧不得形象地大聲喝斥孩子「不可以」,兇惡的嘴臉引起眾人側目等類似這樣的經驗,相信每一位媽媽多少都曾經歷過。筆者認為,雖然程度有別,但是這類舉動本質上與兒童暴力或虐待完全不能相提並論,所以媽媽們也不用為了自己的一時失態而嚴厲自責,懊惱不已。姑且把肩膀上的重擔暫時放下,回想父母是怎樣拉拔自己長大,或許可以從中發現一點啟示。萬一還是感到自己十分孤立無援,請毫不猶豫地向周邊的人尋求協助,例如,與孩子的小兒科醫師討論,也是筆者推薦的好辦法。不必等到孩子生病上醫院,利用兒童健診、預防接種等機會,都可以向醫生表達自己的無助,像是「我對自己帶孩子很沒把握」、「我有育兒的問題想要請教醫師」。我們小兒科醫師既是統管兒童疾病的醫生,也算是家庭醫師。想要孩子平安健康的長大,得先有身心健康的父母,所以從旁協助全家人的育兒工作,也是身為小兒科醫師的使命。遺憾的是,媽媽有可能沒遇上投緣的小兒科醫師,或是醫生沒能設身處地理解家長的話,就像我以前那樣,忙看診都來不及,根本沒有多餘的心力傾聽媽媽們的心聲,也不懂得體諒媽媽們求助無門的痛苦。所以,當你感覺小兒科醫師和妳不投緣,無法向他請教育兒問題時,請儘管另找高明。因為陪伴孩子成長是一條長遠的路,非常需要一位值得信賴的、可以說得上話的小兒科醫師。而對於小兒科醫師來說,遇到主動求助的父母,是一件必須慎重以對的大事,因為我們也經常從病患的家長身上獲得寶貴的經驗。小兒科醫師若要累積臨床經驗、拓展自己的專業視野,絕對少不了病患父母的啟發。請不要一個人為養育孩子苦惱,當妳會自問:「我是不是在虐待孩子?」時,就表示妳一定有能力當個好媽媽。沒有任何一位媽媽能夠憑一己之力獨自帶大孩子,當妳煩惱不已,或是感到無以為繼的時候,請對我們發出求救信號,沒人敢責怪妳不夠稱職。(本文摘自/兒科權威傳授的最高教養法/時報出版)

高齡失眠 5原則助改善

高齡失眠 5原則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中長輩時常在椅子上打瞌睡,但是要他們真正躺床卻又無法睡得安穩。由於隨著年齡增長,生理系統老化,老年人的睡眠結構也跟著改變。這些包括睡眠總時數縮短,深層睡眠比例下降及睡眠中斷頻率加。臺灣睡眠醫學會106年最新調查發現,高齡者失眠比率增加,國人50~59歲慢性失眠盛行率為16.7%,60~69歲慢性失眠盛行率為22.7%。長期服用後突然停用 會產生頭痛、顫抖的戒斷症狀一位62歲重鬱症女性的案例報告指出,病人剛開始每日服用10毫克的zolpidem來解決失眠問題,進而發現增加劑量可改善焦慮和憂鬱的心理問題,甚而同時併用鴉片類物質可以產生欣快感受。在這種依賴的情況下,由於病人長期服用大量安眠藥物,後因突然停用,產生頭痛、顫抖、激躁、言語攻擊、失眠、注意力分散、及渴飲高劑量鴉片類物質等戒斷症狀。精神、內科疾病都可能造成睡眠困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鄧筱叡表示,除了年紀會造成睡眠質量下降之外,其他疾病因素如精神疾病(憂鬱、焦慮、酒精、藥物濫用)、內科疾病(不寧腿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疼痛、夜間頻尿)等,皆有可能造成老年人睡眠困擾。老年人睡眠衛生原則1) 白天不過度臥床休息,並做適度的運動。2) 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固定睡覺及起床的時間。午睡時間盡量不要超過30分鐘,下午3點過後不要睡覺。而晚上不要太早就寢,老年人平均睡眠時間為6~7個小時,建議盡量撐到晚上10~11點再睡,這樣即使早上4、5點起來,也可以有睡飽的感覺。3) 保持良好的睡眠環境,寢具舒適(被子春夏透氣、秋冬保暖);臥室保持微暗光線,可戴眼罩;如對聲音敏感的人,可以耳罩輔助減少噪聲。4) 留意飲食,勿餓、勿飽、勿快、勿吃不易消化食物。晚餐後少喝流質或飲料,以避免夜間起床上廁所影響睡眠。5) 避免攝取茶葉、咖啡、酒精及抽菸等,這些刺激物質皆會干擾睡眠。以短效安眠藥為主 用量為成年人的1/2到1/3長期不當使用安眠藥可能會產生對藥物的依賴。在相同劑量下,藥效會愈來愈差,需要增加劑量,才能達到原本的效果。老年人代謝較差,有些長效型的藥物容易因作用時間太長,容易在老年人體內累積,增加白天嗜睡及跌倒風險。醫師建議以短效安眠藥為主,用量為一般成年人的1/2到1/3。由於老年人對於安眠藥的副作用較敏感,所以家人或照顧者須觀察是否發生運動不協調、過度鎮靜、認知功能破壞、和抑鬱的不良症狀。其實,「藥」安全使用安眠藥的方法並不難,一般為短期使用,應避免長期服用,以防藥物在體內蓄積或發生跌倒,同時須留意不可隨意自行增加劑量,而導致過度嗜睡的結果。如此一來,老年人使用安眠藥才能安心,睡的亦安心。

換假牙不用等 3D列印半小時搞定

換假牙不用等 3D列印半小時搞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傳統假牙必須先印模,再交由外部配合的技工製作模型及鑄造,如果過程中出問題,程序可能要全部重來一次,患者得忍受印模時的噁心感,也增加回診次數。數位牙醫則透過電腦科技與3D列印技術,全方位改變牙科診療方式。傳統假牙製作耗時 至少7個工作天烏日林新醫院牙醫高翔表示,傳統假牙製作由牙醫印模後,送往牙體技術中心(技工所),很少有診所附設牙體技術中心,所有的牙模有賴配合的技工所前來診所收模,或用郵遞收送,如果有問題又要重複製作一次。印模送到技工所後,必須經過石膏模型製作、雕蠟、包埋鑄造、堆瓷、進爐、染色等步驟,從印完模到收到成品,至少需要7個工作天。數位牙醫是以口內掃描機取代傳統印模,經醫師確認沒問題後,即可透過雲端傳送資料至技工所,整個過程經由網路,沒有運送上的時間成本。技工所接收到檔案後由電腦設計假牙,設計完交由CNC(車床)加工成品,或是藉由3D列印技術,不需要進爐燒結,做拋光處理即可,製作時間約半小時。數位牙醫可應用的範圍*隱形矯正*數位植牙*數位印模*3D列印* CNC車床加工不需要進爐燒結 假牙成品更精準高翔醫師指出,數位假牙大大縮減製作假牙流程,患者不必忍受印模時的噁心感,也能縮短回診次數,更合乎現代人需求,而且經由電腦設計製造,降低傳統取模鑄造燒結過程中產生的誤差,使得假牙成品更精準,只需記錄一次就好,資料就能永久保存。日後假牙有問題,無需再取模,只要重新列印或車床加工,且數位化製作的收費和傳統假牙一樣,民眾可依自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療方式。

買開架式隱形眼鏡 要小心哪些地雷?

買開架式隱形眼鏡 要小心哪些地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消費者喜歡在琳瑯滿目的商品開架區選購隱形眼鏡,然不慎也可能誤蹈地雷。在大學視光系任教的資深專業驗光師賴裕源博士表示,最常見的錯誤包括,選擇了喜歡的鏡片卻不合適,以為只要度數相符,忽略不同廠牌度數與弧度可能略有差異,或是透氧度不夠、鏡片保濕效果不佳,戴起來不舒適。現今更因拋棄式盛行,一般消費者往往忽略了驗光與試戴的重要性。配隱形眼鏡6大步驟賴裕源博士強調,佩戴隱形眼鏡需要專業合格的驗光師及眼科醫生執行專業的驗光配鏡。有人因本身有閃光,只選擇度數剛好的鏡片,初戴時清晰、長時間戴卻模糊吃力,錯誤的選配帶來層出不窮的困擾。找合格的驗光師討論自己生活視覺需要,經過詳細檢查,驗光師會推薦光學清晰度、保濕度和透氧度足夠的合適鏡片。擁有美國驗光醫師執照的賴裕源進一步說明,專業驗光有六大標準步驟:1 問診:針對佩戴者的需求,了解配鏡者的理想條件與需求。2 驗光檢眼:眼前部檢查、眼部評量,與淚液防護系統評估、屈光度測量。3 推薦鏡片:推薦配戴者所需,如散光或老花多焦等。4 試戴評估:弧度貼合、舒適度與度數是否合宜。5 鏡片衛教:教導裝卸與保養清潔。6 定期複診:配戴的健康維護與定期追蹤。角膜弧度不符 角膜易摩擦受損戴隱形眼鏡除了度數,角膜弧度相對重要。角膜弧度偏大,戴了弧度小的隱形眼鏡,容易摩擦角膜、角膜受損;弧度正常,戴了大弧度的隱形眼鏡,鏡片容易滑去。驗光配鏡的評估項目之一,還有淚液品質。賴裕源博士指出,隱形鏡片和眼球間緩衝層是淚液層;正常人每天眨眼14000次,眨眼時淚膜就會分泌,有清潔和濕潤眼球、保護眼睛的作用,淚水的乾淨度、淚液質量是佩戴隱形眼鏡舒適的關鍵,乾眼症患者不適合配戴隱形眼鏡。此外,眼瞼鬆緊也會影響鏡片中心定位與滑動,這都是檢查的要點。疫情期間 外出戴平光鏡防護至於防疫期間,鏡片的保養有無特別須留意的地方?賴裕源博士強調,需要確實做鏡片的保養。步驟與日常保養上無差異,取下鏡片後清洗鏡片約20秒,再用保養液將鏡片沖洗後、置放於保存液內浸泡消毒。佩戴時也可適時點潤滑液保持眼睛的濕潤。外出時戴上平光護目鏡,對眼睛防護多一道保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女孩們動起來!4招消滅大腿肥肉

女孩們動起來!4招消滅大腿肥肉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防疫期間,許多人待在家中的時間增加,活動量減少,不只會讓抵抗力下降,長期更會造成慢性疾病,宅在家別發懶,簡單的居家運動,一定要學,有氧老師Polo教大家如何消滅女孩們最在乎的「大腿肉」,以下四動作每天做,甩掉內側肥肉不是問題,快學起來讓妳的大腿不卡襠,建立漂亮結實線條! 側臥拍腿1. 首先側臥在瑜伽墊上,靠近地面的手、以小手臂撐地,手肘在肩膀正下方,注意不要把全身重量放在手上,下腿朝身體斜對角往前伸,上腿屈膝在下腿後方。2.吸氣預備,上手往上伸直,吐氣時,上手往下拍,下腿往手靠近,當手拍到腳掌側面,吸氣回到預備位置,重複動作,一邊一組6~8下,可做4~6組。Tip:隨時保持挺胸、肩膀往後收,不駝背。 U型抬腿1.側臥在瑜伽墊上,下方的小手臂撐地,手肘保持在肩膀的正下方,注意別把上身重量全都壓在手上,上手自然放在身體前方,下腿朝身體斜對角往前伸,上腿屈膝在下腿後方。2.下腿伸直保持一直線,接著用下腿畫英文字母U,盡量不讓腿碰地,重複畫U,一邊一組6~8下,可做4~6組。Tip:動作穩定後,後腿可以墊起腳尖增加難度。 跨腿迴轉1.側躺在瑜伽墊上,上腿屈膝跨過下腿到身體前側平放,下手彎曲,記得手肘在肩膀正上方。2. 吸氣預備,下腿腳背打直,抬起騰空開始畫圈,幅度不用大,感覺到大腿內側用力即可,15秒後休息5秒為一組,一邊可做4~6組。Tip:動作熟悉後,原本平放的上腿,可以變成墊腳尖,提高難度。 伸展蝴蝶式1.採坐姿,雙腿腳掌相對,雙手握住腳掌,肩膀後轉半圈,核心保持穩定,吸氣預備,吐氣時雙腿往上,吸氣往下,重複此動作。 Polo老師提醒,為了讓骨盆更舒服,可以把瑜伽墊稍微摺疊增加厚度。久坐族易造成大腿肉及鬆弛問題。另外,錯誤的走路姿勢,也會讓腿越走越粗,像是身體前傾只有腳尖著地、踮著腳掌走路、腳跟拖地等,長期下來,大腿內收肌群沒有正常發力,也會造成肌肉無力,反而會讓外側、前側更結實粗壯。大腿肉消除計畫,就從現在開始,配合規律運動、注意走路姿勢,並搭配飲食控制,很快就能看到改變。

肺阻塞患者 當心成新冠肺炎受災戶

肺阻塞患者 當心成新冠肺炎受災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蔓延,對於肺阻塞患者來說,更要特別留意。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晟瑜表示,肺阻塞是一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患者肺功能較差,所以較容易受到感染,氣溫較低時,稍不注意,也容易出現惡化狀況。大部分肺阻塞患者肺部功能已受損,這些患者在急性感染後,可能得住院,造成呼吸衰竭的風險亦比較高。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緊張,建議患者減少出入公共場所,記得戴口罩、多洗手,而且要遵從醫囑,正確使用藥物。肺炎vs.新冠肺炎有何差異?肺阻塞患者因肺臟較不健康,罹患肺炎的比例較常人高4倍 ;更有數據指出,每10人中最少有1人3年內會再罹患肺炎,需要特別留意。張晟瑜醫師解釋,肺炎包括感染性肺炎和非感染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可能是因為細菌、病毒或黴菌等病原侵入肺臟所造成。目前廣受關注的新冠病毒會造成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與細菌性肺炎不同的地方是,病毒性肺炎會在肺臟裡或肺臟外出現一些非典型變化。嚴重的病毒性肺炎的病程進展比較快,在胸腔X光上的表現跟常見的細菌性肺炎不太一樣,即使痊癒,部分患者肺臟會出現纖維化的變化。病毒性肺炎所造成的發燒可能比較高,且合併有肌肉痠痛、關節痠痛、頭痛等症狀。少數病毒性肺炎可能引起人體比較強烈的自體免疫反應,有點像免疫風暴,導致肺部細胞死亡,這也是許多患者在痊癒後出現肺部纖維化變化的主要原因。肺阻塞急性惡化 也會出現咳、痰、胸悶張晟瑜醫師指出,無論是肺阻塞急性惡化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會出現咳、喘、痰、胸悶等症狀,不容易辨別。但是病毒性的肺炎,除了有呼吸道症狀,還可能有發高燒、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肺阻塞急性惡化時可能沒有發燒,或是輕微發燒。出現相關症狀時,建議要盡快就醫,醫師可以透過X光或其他檢查來判斷。無論是病毒或細菌性肺炎,肺阻塞患者遭到感染後,病情容易因此惡化。所以醫師提醒肺阻塞患者須接種疫苗,例如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避免類似情況發生。肺阻塞患者使用藥物時要留意什麼?目前治療肺阻塞比較常見的藥物有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和吸入性類固醇,根據研究,吸入性類固醇有可能造成肺部感染的風險增加,罹患肺炎的風險會增加20-30% ,所以肺阻塞治療指引建議優先選擇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張晟瑜醫師提出,除非慢性肺阻塞患者有合併明顯氣喘,或是血液裡的過敏指數比較高,或已使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仍無法控制症狀,才會考慮加上吸入性類固醇。此外,除了肺部感染,吸入性類固醇的副作用還可能出現口腔潰瘍、口腔黴菌感染,至於全身性的影響較少,不過由於成人使用的吸入性類固醇劑量較高,在一些研究分析裡,可能使得產生白內障、骨折的機率增加。階梯式治療循序漸進 吸入型藥物效果佳針對肺阻塞會採取「階梯式治療」,張晟瑜醫師表示,「階梯式治療」就是根據症狀將患者區分成A、B、C、D等四類。A類患者的症狀不明顯且不常急性發作,通常會給予單方支氣管擴張劑,在不舒服的時候使用。B類患者持續有症狀,走路、運動會喘,但是不常急性發作,建議規律使用單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治療。C類患者的症狀不明顯,但經常急性發作而跑急診,建議規律使用單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來保養。D類患者平常就有症狀,且經常急性發作,建議使用單方或複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並視狀況加入吸入性類固醇。治療肺阻塞時,吸入型藥物的效果都比口服藥物的效果好很多,建議盡量使用吸入型藥物,可以避免藥物造成全身性副作用。醫師會依照病情,循序漸進使用不同的藥物。肺阻塞不可逆 保養重點記起來張晟瑜醫師提醒,氣溫劇烈變化、細菌或病毒感染、空氣污染、壓力都會增加慢性肺阻塞急性惡化的風險。這四個原因可能讓原本控制穩定的患者提早回門診甚至跑急診的比例增加。曾有一名70幾歲老榮民,是個老菸槍,每次問他有沒有戒菸,他都會說「有抽比較少」,但其實一直都有在抽菸。夏天時,病情較穩定,他會自己把藥物減量,冬天一到他幾乎都會跑急診。有一年冬天,老先生又來急診,由於狀況較嚴重就被插管送進加護病房,對他產生很大的衝擊。通常插管會是患者生命中很大的轉捩點,這位老先生從那次經驗後,再也不敢抽菸。臨床上很常見這樣的患者,沒辦法理解肺阻塞必須規律用藥,讓呼吸道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況。肺阻塞基本上不可逆,只會慢慢變差,惡化的速度就取決於是否好好用藥、有沒有戒菸、有沒有經常急性惡化,肺部的復健運動也非常重要,有助改善生活品質。戒菸與否 治療效果差很大張晟瑜醫師強調,年輕時抽菸可能感覺不明顯,但進展到慢性肺阻塞後,有戒菸跟沒戒菸,肺部感染的頻率就不一樣,沒有戒菸的患者常常會反覆發作,然後反覆感染,而且藥物治療的效果都不太好。除了可能造成肺炎、急性發作比例增加之外,抽菸也使罹患肺癌的風險增加。肺阻塞還可能影響肺癌的治療,因為肺功能比較不好,就算早期發現,外科醫師可能擔心肺功能不佳,而不敢動手術切除。抽菸是導致肺阻塞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可能與粉塵暴露的職業有關,例如做牙材、磨石、洗地板、噴砂、油漆等。慢性肺阻塞常見的症狀包括咳嗽、有痰、容易喘,喘通常是比較後後期的症狀。我們會問患者,究竟是走路會喘、爬樓梯會喘、還是坐著就喘,這是不一樣的嚴重度。建議有抽菸、長期咳嗽或痰很多的民眾,只要上述症狀持續超過三周,要至胸腔內科就診,看看是否有肺阻塞、感染、甚至肺部腫瘤的狀況。醫師會評估是否需要藥物治療,至於戒菸的部分,目前已有戒菸輔助藥物可以使用,愈早把菸戒掉,對健康愈好!(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對抗春天後母臉 少吃酸食免傷脾氣

對抗春天後母臉 少吃酸食免傷脾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養生之道,而春天在中醫上屬木主肝,也就是說,萬物猶如木一樣開始生氣蓬勃,相應人體五臟的肝氣也開始旺盛,如何因應季節不同而作適當的養生保健,是很重要的課題。春天睡眠 以晚睡早起為原則新營醫院中醫科主任何裕鈞表示,在飲食方面,應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甜味食物,以避免肝氣太過損傷脾氣,而春天早晚溫差變化大,在衣著方面,應隨溫度變化加減,防止受風與注意保暖。春天的睡眠模式也應以晚睡早起為原則,起床後穿著輕便衣物,在戶外緩步行走運動。在呼吸調息部分,可勤練噓字訣,也就是每天做腹式呼吸,吐氣時右手掌輕放在右胸肋下肝臟的位置,左手掌再放在右手背上同時發出噓字音,直到吐氣結束,並兩眼直瞪前方遠處,一天反覆做36次。不亂發脾氣 以免肝氣鬱結化火此外,也要保持心境平和,不要亂發脾氣,以避免肝氣鬱結化火,造成暴怒傷肝,在春季養生保肝之餘,避免耗肝損肝也是相當重要,因此,何裕鈞主任提供一個春季養肝茶飲,幫助民眾藉由茶飲達到養肝、保肝的效果。養肝茶配方白鶴靈芝草20公克、柴胡20公克、茵陳10公克、陳皮10公克、丹參10公克、黃耆10公克、紅棗10顆、甘草10公克、鬱金5公克、山楂5公克、薄荷5公克,將以上藥材用棉布包裝好後,放入1000~1500C.C的清水煮沸轉小火,約20分鐘後關火放涼即可飲用。

巧克力囊腫難受孕 中醫調腎虛助好孕

巧克力囊腫難受孕 中醫調腎虛助好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對夫妻來看診,太太眼角帶著淚,似乎剛剛在外面哭過。她說:「蔡醫師!我們準備懷孕很久,婦產科醫師說我有巧克力囊腫,試過很多治療,從一開始的止痛藥、黃體素、避孕藥、停經藥,也有做手術過,但沒多久又復發了,真不知該怎麼辦?」3成不孕 巧克力囊腫作祟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巧克力囊腫,又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瘤,就是子宮內膜異位跑到卵巢,因為這些亂跑的異常子宮內膜組織,外表看起來就像巧克力醬把卵巢包裹起來。這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疾病,在一般女性的盛行率大約是5~7%,而在不孕症的女性中,有巧克力囊腫的比率高達20~30%,是導致女性不孕的常見疾病之一。哪些人容易有巧克力囊腫呢?一般來說,晚婚、晚生小孩等是高危險群,幾乎3個人就會有1人;另外,月經周期間隔短、月經時間長,就是一下子就來月經、每次又都來很久才結束的,也是高危險群;此外,有家族史的女性得此病機率是一般女性的3倍左右,一等親內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則得到的機率為一般人的7倍。恐造成卵巢功能提早衰退巧克力囊腫好發於生育階段的女性,因此衝擊最大的就是生育能力。跑錯地方的子宮內膜,不但會破壞正常的卵巢組織,造成卵巢功能提早衰退,也常會合併嚴重的骨盆腔沾黏,容易造成不孕。剛開始有巧克力囊腫的女性並不會有明顯的症狀,頂多是有月經疼痛的問題而已。隨著時間進展,巧克力囊腫會逐漸變大,開始出現月經失調、慢性骨盆腔疼痛、性交痛,甚至是囊腫破裂造成急性骨盆腔疼痛等,也可能發生。西醫治療上,一般會先用賀爾蒙藥物來抑制子宮內膜周期性成長,造成一個類似懷孕及停經的生理狀態,使得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內膜萎縮,例如黃體素、口服避孕藥、雄性荷爾蒙,或是打性腺荷爾蒙刺激素類似劑等,來抑制內膜組織生長,當然也可以選擇用手術切除這些組織。不過,根據國外的統計,這樣的治療,通常會遇到高復發率的問題,5年內的復發率高達40~50%。中醫縮小異位內膜組織 減少復發中醫方面,巧克力囊腫屬於「痛經」、「癥瘕」的範疇。中醫古籍《女科證治準繩》中提到「血癥若夫腹中瘀血,則積而未堅未至於成塊者也,大抵以推之不動為癥,推之動為瘕也。」,而《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則提出病因「多因經脈失於將理,產褥不善調護,內傷七情,外感六淫,陰陽勞逸,飲食生冷,遂致營衛不輸,新陳干忤,隨經敗濁,淋露凝滯,為癥為瘕。」根據中醫病機,巧克力囊腫,主要是與腎虛瘀結兼氣虛、肝氣鬱、痰濕等有關,所以治療上除了要調整腎虛、氣虛的體質之外,也要配合處理氣滯、瘀結、痰濁、濕熱等常見體質證型,就可以一方面慢慢改善、縮小異位的內膜組織,一方面提升人體正常的氣機運行,就可以讓失衡的內分泌系統恢復,不但不會出現上述西藥的不舒服症狀,也可以降低治療後的復發率。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