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矯正幼兒弱視 6歲前成效佳

矯正幼兒弱視 6歲前成效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有幼兒的家長不可輕忽孩子眼睛的健康,尤其是眼睛出現弱視不會有症狀,必須要及早帶孩子去眼科做視力篩檢,眼科醫師提醒,由於弱視治療有黃金期,6歲之前治療的成效較好,家長應該在孩子3歲時,就為其做視力篩檢,才能及早發現,及時做治療。 出生時視力只有0.01 5~7歲時視力可達1.0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江立峰表示,弱視通常沒有症狀,一般小朋友在出生時的視力其實只有0.01、0.02,隨著年齡成長,眼睛會受到光線的刺激,視力才會達到正常的1.0,通常小朋友在5~7歲時就可有此視力。 弱視成因有遠視、散光、斜視、先天性白內障江立峰醫師指出,弱視可分為屈光異常導致,例如500度高度遠視與散光,斜視也會造成弱視,例如角度大的外斜視、內斜視較易出現,或是先天性白內障阻擋光線,也會導致弱視。屈光性弱視要配戴眼鏡來矯正,視力就會慢慢正常,如果是斜視造成,則要遮眼治療,先天性白內障要手術移除。 矯正治療2個月 視力就有進步若是在6歲前發現弱視,並且積極治療,就可以在治療2個月看到成效。江立峰醫師舉例,門診中,就有一名5歲小朋友,檢查發現有高度遠視500度以及散光200度,造成弱視0.6,而通常5歲小朋友的視力應該要有0 .7,而在矯正2個月後,他的視力就進步到了0.9,不過,一般來說還是會讓小朋友繼續矯正到視力有1.0到1.2。 3歲時應到眼科做第一次視力檢查所以,為能讓孩子的視力正常發展,江立峰醫師建議,家長可在小朋友3歲前,先在家裡利用視力篩檢表自行測驗,讓孩子熟悉檢查方式,到了3歲時,就可到眼科做第一次的視力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時做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嘴張不開 吸菸嚼檳榔致癌變

嘴張不開 吸菸嚼檳榔致癌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年約45歲男性有吸菸、嚼檳榔習慣達10多年,右嘴角長出瘤狀物,有張嘴困難、說話口齒不清的情形出現,進行口腔黏膜篩檢,發現已出現口腔黏膜纖維化,疑似口腔癌前兆,醫師立即給予衛教,建議戒菸及戒檳榔,並聽從醫囑接受治療。吸菸、飲酒嚼檳榔 得口腔癌機率高123倍研究顯示,同時吸菸、飲酒及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的123倍高,也因我國每年約有5千人罹患口腔癌,約2千多人死於口腔癌,故台灣將12月3日訂為檳榔防制日,提醒國人重視嚼檳榔對健康造成的危害。早期治療 存活率可達9成新營醫院牙科醫師張祥源表示,透過口腔黏膜篩檢,由醫生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可發現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病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藉由戒除嚼檳榔及吸菸習慣,可改善部分輕微或淺層已發生的病變外,更可減少日後罹癌風險。白、紅斑、疣狀增生 盡速就診張祥源醫師表示,若口腔黏膜發現疑似癌前病變(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疣狀增生等)或疑似口腔癌的病灶,即應儘速至醫院確診,並遵照醫囑每隔數月定期追蹤或接受治療。避免高溫或刺激性的食物 2年檢查一次更重要的是,要戒除嚼檳榔、吸菸與喝酒習慣,並盡量避免高溫或刺激性的食物,呼籲年滿30歲以上民眾,每2年接受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當身體出現任何異狀時,應盡速就醫。

腰背痛3天 當心骨鬆找上門

腰背痛3天 當心骨鬆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只要稍微跌倒就可能因骨質疏鬆而骨折!現年67歲、曾為我國在亞運奪下女子400公尺接力銀牌的國手黃碧雲,不慎滑倒後因骨質疏鬆導致脊椎骨折,傷勢嚴重,一般而言,運動員較不會發生骨鬆,醫師表示,即便是體育選手都不能忽略骨鬆,一般人更要定期注意自己的骨質密度。女性65歲、男性70歲 最好做骨質檢測衛福部彰化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賴肇康表示,骨質疏鬆發生率女大於男、年齡越大及身形越瘦小者越易發生、長期運動者較不會發生,其實,只要年紀大了就有骨鬆風險,女性65歲、男性70歲以上者,最好做骨質檢測,若有骨質疏鬆,就要儘可能地避免跌倒。賴肇康醫師指出,患者胸椎第12節骨折,骨頭碎片壓迫到神經,手術時除了在骨頭塌陷處使用微創脊椎千斤頂,復位後再灌骨漿,還執行部分椎板切除,放鬆神經,另外,一般而言骨質密度(T-score)在-2.5以下即為骨鬆,患者竟達到-4! 腰背痛3天以上 小心骨鬆問題腰背痛3天以上未改善者,就要小心骨鬆問題,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醫學會的建議,女性停經後不滿65歲、曾骨折、有服用類固醇、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父母有骨折等,男性50到70歲具有上述危險因子,也應定期再1至2年追蹤骨密度。保存骨本 多吃小魚乾、蝦米賴肇康醫師表示,骨質密度(T-score)小於-1時,就要加強注意營養、補充鈣質、規律運動與曬太陽,若已達到-2.5,最重要的是要預防跌倒,盡量攝取高鈣食物,保存骨本,包括乳製品、豆製品、小魚干、蝦米、帶骨魚罐頭(如鰻魚、鯖魚等),深綠色蔬菜及高含鈣食物如髮菜、芝麻、紫菜、鹹菜干等。

防子宮頸癌 國中接種最佳!

防子宮頸癌 國中接種最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熟女注意!預防子宮頸癌應從定期檢查做起,根據國民健康署103年的統計,子宮頸抹片檢查推廣10年來,死亡率排名仍居女性死亡率的第7位,成年女性自身清除HPV能力逐年降低,可見成年女性感染致癌型HPV、形成中度「子宮頸原位癌」的風險較大。定期抹片、病毒篩檢、疫苗接種HPV感染風險增加,熟女預防子宮頸癌應以抹片篩檢為主,但針對其他部位癌症,如子宮體癌、腺癌、陰道癌或卵巢癌等較無法藉由抹片篩檢而發現,因此,完整防護子宮頸癌,應定期做抹片檢查、HPV病毒篩檢以及子宮頸癌疫苗接種,達到完整防護。年齡越大 死亡率越高根據國健署103年的報告顯示,30歲至70歲女性接受抹片檢查的比例為52.3%,民國104年行政院主計處癌症死因資料顯示,婦女隨著年齡層越大,死於子宮頸癌的順位就越高。熟齡婦女自清能力少年輕女性3倍台大腹產部醫師鄭文芳指出,年輕女性的HPV感染大部分是暫時的,其中70%的感染將於1年內自然消失,91%於2年內消失,但伴隨著年紀增長,自身清除HPV的能力就越低,熟齡婦女自清能力少年輕女性3倍。性行為發生的前3年施打疫苗較佳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成年之後可以接種疫苗,但最好的時期應該是在進入國中的階段、性行為發生的前3年施打疫苗較佳,因為那時的活動力佳、抵抗力最好,且一般台灣女生約在國二時,有20%已經發生性行為,因此非常有必要提早接種疫苗。 

C肝福音!新藥治癒率達9成

C肝福音!新藥治癒率達9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C肝患者有福!明年健保署將全口服C肝新藥納入健保,預計將會有8000位病友受惠!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暨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教授表示,台灣C型肝炎盛行率為2~4%,約有55萬人需要治療,其中知曉罹患C型肝炎的患者僅約27萬人,另外,每年感染急性C肝的患者約有8千位,其中更有高達80%的患者可能轉變為慢性C肝。全口服C肝新藥 治癒率達9成簡榮南教授表示,想要根除C肝病毒,需要政府及病友的互相配合,全口服C肝新藥的實驗治癒率達9成!幫助所有患者使用,才能有效將C肝病毒全面撲殺,則是針對28萬潛在未知自己罹患C肝的患者,也應積極篩檢找出患者並鼓勵治療,才能全面嚇阻C型肝炎持續傳染。8000家庭不再受經濟負擔所苦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李美璇指出,衛福部目前會針對既有嚴重肝纖維化、干擾素治療又失敗,纖維化第三期的患者優先補助治療,預計有8000家庭不再受經濟負擔所苦,提早治癒以清除病毒,進而降低未來罹病的風險。根除C肝 期待8年內可完成台灣肝臟研究學會秘書長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林俊彥教授提醒,預防勝於治療,根除肝炎不難,除了防範二度感染的風險,還要提升全民篩檢的意願,一旦發現病徵,更應該接受全面治療,簡榮南教授表示,政府未來會成立根除C肝計畫,期望能在8年內將C肝病毒全面根除,這項成就也將會大幅超越世界衛生組織2030年才根除C肝的目標。

等新藥不就醫 肝硬化風險增

等新藥不就醫 肝硬化風險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40幾歲的C肝患者,在門診追蹤長達10年,因為擔心副作用一直不願意接受治療, 2年前到院進行例行檢查,發現已經肝纖維化第二期,但當時他仍拒絕治療,隔3個月後檢查,竟快速惡化成5公分肝癌,經開刀治療後,追蹤2年,肝功能很正常,肝臟已回復到正常狀態。不治療將埋下肝硬化及肝癌風險許多C肝患者為等待新藥而不積極治療,原本治療率就僅有1成左右,不治療將埋下肝硬化及肝癌風險 ,醫師提醒不用擔心副作用、不迷信新藥,只要完成療程,就有機會痊癒, C肝患者應改變刻板印象,及早治療才是關鍵。以干擾素治療無效者為優先順序阮綜合醫院副院長蔡青陽表示,以C肝第一型患者來說,明年健保將以干擾素治療無效者為優先順序,若患者過去沒接受過干擾素治療,更應該現在就先出來治療,再加上南部地區是以第二型患者佔多數,就目前討論,明年第二型並不會有新藥給付,患者無需等待。該院臨床經驗顯示,干擾素在C肝第二型的成功率高達9成左右,跟口服藥並沒有太大差異,透過蔡青陽醫師的親自衛教,反而激發更多病人願意接受治療。 C肝第二型治癒率9成 阮綜合醫院蔡青陽副院長表示,只要能完成療程,幾乎就能讓C肝痊癒,該院的C肝傳統藥物治癒率幾乎與新藥相同,C肝第一型治癒率大約85%,第二型高達9成以上。 C肝可以治癒,一旦確認患有C肝,建議一定要積極接受治療,現有的健保給付治療成效表現很好,千萬不要為了等待新藥,不積極治療,而埋下惡化成肝硬化、肝癌的風險。

降血壓防心病 5原則這樣吃

降血壓防心病 5原則這樣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關將近,若不想讓大魚大肉破壞身體平衡,又想滿足口腹之慾,怎麼吃就成了一個大問題!「過年」飲食,最容易忽略主食類與蔬果類的攝取,一段假期下來,常使體重、血壓、血糖及血脂控制失衡,就讓營養師來教你健康吃、輕鬆過好年。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為24.1%斗六成大醫院營養師凃巧羚指出,依據國民營養調查(2005-2008年)結果顯示,台灣男女每日鹽分攝取量分別為9.5克(鈉3.82克)及8.9克(鈉3.57克),皆高於衛生署1天鹽分攝取小於6克建議量。2013-2015年國民營養變遷調查,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為24.1%,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60歲以上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5原則 健康過好年凃巧羚營養師表示,除藥物治療外,飲食中的食鹽攝取量和高血壓關係密切,只要遵循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的飲食療法,持續使用2周以上,有助於血壓得到良好的控制:1) 選擇全穀根莖類/至少2/3以上的全穀類,每天3餐中至少有2餐以未精製、含麩皮的全穀類或根莖類,(如:糙米飯、地瓜等)取代精製過的白飯、白麵製品。2) 天天5+5蔬果/每天5份蔬菜+5份水果,餐餐搭配2-3份蔬菜,一份為半碗的熟青菜,一天5份水果,每份水果為拳頭大小,如:柳丁。3) 多喝低脂奶/一天至少一杯低脂奶或奶製品,如:起司、優酪乳。4) 紅肉換白肉/以豆製品或白肉(魚、去皮雞鴨鵝為主),少吃紅肉及內臟類。5) 吃堅果,用好油/每天補充一份堅果,約為一湯匙量,烹調用油選用植物油,少油烹調避免油炸。善用得舒飲食 可降膽固醇、防心病凃巧羚營養師表示,善用得舒飲食的特色,有降低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等優點,又能達到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同時與傳統年菜相比,熱量及鈉含量皆大幅減少一半以上,讓你過年吃大餐輕鬆無負擔。

延緩老化 從睡個好覺開始

延緩老化 從睡個好覺開始

(優活健康網編輯/綜合整理)「睡覺」是人生除了「吃」以外最重要的事了。睡覺時,身體會開始進行許多與生長、修護、延緩老化有關的工作,腦內啡也會大量分泌,紓解壓力。生長激素會指揮身體所有荷爾蒙睡眠的時候,會進行「眼球快速運動」,這時腦下垂體會分泌大量的生長激素,生長激素如同身體所有荷爾蒙的「統帥」,它會指揮身體所有荷爾蒙的作用,而每種荷爾蒙又會指揮它特定的新陳代謝作用。人體需要利用「睡眠」來進行身體修復──「自癒」,睡眠不足,自癒效果就會很差。長期睡眠不足或長時間工作的人,身體過度分泌可體松來支持透支的體力,交感神經也會長時間保持亢奮,導致自律神經大幅失調,身體壓力會變得很大,嚴重的甚至會引發猝死!睡眠不足不僅會導致抗癌免疫力銳減,自然殺手細胞的數量與活性都很差,也會讓你老化得很快!讓身體跟隨生理韻律正確地運作睡眠另一項最大的意義,就是「讓身體跟隨生理韻律正確地運作」。人體的大腦會分泌數種荷爾蒙,來控制身體的律動,會跟隨光線轉變,所以太陽出來自然就起床準備開始工作,我們的精神很亢奮;太陽一下山,就該休息。當傍晚時刻來臨,因為身體想休息,人會覺得較為平靜。但是現代人的生活作息,常常晚睡,失眠問題也特別多。「睡眠障礙」(簡稱失眠)是現代人很普遍的健康問題,因為睡眠是由松果體所分泌的「退黑激素」來控制,調整生活步調與規律的運動,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睡前泡熱水澡或泡溫泉,也可以改善睡眠。天然安眠藥 抗癌抗老化如果失眠情況特別嚴重者,建議補充「松果體」,來促進退黑激素的分泌,可以迅速有效的改善睡眠品質。「退黑激素」不僅是天然的安眠藥,也是非常有效的抗癌物質,同時它有非常好的抗老化效果,旅行時還可以協助你消除時差的問題;別忘了,松果體正是人體的老化時鐘,維持松果體的正常機能,可以有效延緩老化的腳步。(本文摘自/肥胖風暴/博思智庫出版) 

吃多高糖高油 更易營養不良

吃多高糖高油 更易營養不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常看到某維他命公司以銀髮族為對象,大肆在電視廣告裡推銷「隱性飢餓」(Hidden Huger)的概念,說服這些老人家服用該公司的複方維他命,廣告說,因為飲食不均衡可能欠缺某些「微量元素」或「人體無法合成的必須營養素」。 因食物不足與偏頗 造成營養不良我覺得這家維他命公司的行銷手法很高明,利用「混沌不明」的醫學用語來引發民眾的恐慌或興趣,從而購買他們的產品。只是銀髮族們真的面臨這些狀況嗎? 首先提出「隱性飢餓」概念的人,是1964年智利學者埃莫西約(Hermosillar)等人,他們在某個醫學研討會裡,談到智利人民因食物不足與偏頗,造成營養不良。他們將會議資料集結於智利的醫學期刊,題目是〈智利的營養不良或隱性飢餓〉(Undernourishment or Hidden Hunger in Chile),這是「隱性飢餓」第一次出現在醫療用語中。 體內缺乏應有的營養素 自然壽命較低我們可以在醫學期的搜尋引擎PubMed裡發現,這之後的幾十年,學術期刊所討論的「隱性飢餓」,多半是第三世界或未開發國家所面臨的問題,肇因於糧食生產不足,使得那裡的群眾不能達到身體對食物的基本需求。即使外表看起來還可以,但是體內缺乏應有的營養素,自然壽命較低,還容易罹患某些因維他命或微量元素缺乏而產生的疾病。 食物普遍不足與單調即便有學者研究,希望國際正視此一問題,但是從聯合國與澳洲、美國等學界齊心統計的「全球隱性飢餓地圖」(Global Hidden Hunger Maps,二○一三年PLOS ONE網站公布)來看,我們依舊發現第三世界的許多國家(包含非洲、拉丁美洲等)還是因為食物普遍不足與單調,存在不能忽視的「營養不足」的情形。 二○一三年,在德國斯圖加特•霍恩海姆(Stuttgart Hohenheim)舉行的「國際隱性飢餓會議」(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dden Hunger)特別指出,許多食物充滿著高糖、高脂,而且沒有辦法添加新鮮蔬果,使得食用的人有營養方面的問題。這樣的食物往往特別便宜,使「營養不足」變成低社會階級不可避免的宿命,尤其當對象是孩童及婦女時,問題更棘手。 生活型態、沒有運動造成代謝症候群臺灣面臨的問題不是食物不足與單調,而是我們不知節制的生活型態,加上沒有適當運動所造成的「代謝症候群」!更嚴肅的課題是: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維他命嗎?我寫了不少文章說明維他命的由來,提到它們之所以被發現,是因為缺乏某些食物中的營養素,產生了許多疾病,例如腳氣病、壞血病、夜盲症等。若因此把維他命歸類成藥品,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它們最初就用於治療「營養缺乏症」,而非用來養生保健、甚至預防疾病。 (本文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時報出版) 

久站都為銷售買氣 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

久站都為銷售買氣 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12月底的聖誕節即將來臨,節日也刺激著採購氣氛,讓從週年慶開始的買氣更上一層樓,相關業者如餐飲服務員、百貨銷售員等服務業,幾乎一忙起來都無法坐下來休息,一站就是6、7小時。由於工作上大多需穿著高跟鞋、或蹲、或久站,久而久之膝蓋也出現狀況,經常是就醫後才知退化性關節炎發生,尤其55歲以上的女性,若是進行粗重工作或需長時間蹲站,更容易罹患。女性過55歲易罹退化性關節炎 這3點是主因由於軟骨內的諸多結構性蛋白會因年齡增長而變化,使得分解大於合成作用,當關節軟骨的磨損越來越嚴重、軟骨修補功能跟不上破壞速度時,退化性關節炎就會出現。根據研究顯示,年齡大於65歲的人口中,超過一半以上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值得注意的是,在45-55歲之間的男女罹患比例並沒有顯著差異,但過了55歲,女性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則相對高。至於可能發生的原因有以下3點:1) 女性因生小孩的天職,先天骨盆較男性寬,這樣的力學因素對膝蓋未必有利。2) 女性的肌肉力量普遍較男性差,較無保護關節效果。3) 有研究指出,雌激素與骨質和軟骨代謝相關。由於更年期過後會加速軟骨退化,而雌激素有破壞軟骨的作用,含雌激素高者較可能引起退化性關節炎,但是此一說法仍待進一步研究證實。2狀況為關節炎初期症狀 除治療外亦可補充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關節退化初期常見症狀包含不靈活及僵硬感,這種早期症狀建議先採取物理治療(電療、冷熱敷、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震波等)及適度的運動和減重;假使物理治療仍無法得到緩解時,則可聽從醫囑使用藥物治療,如口服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劑)。另外,有許多民眾會攝取葡萄糖胺來保養關節,對此,葡萄糖胺是軟骨組織的一種成分,研究顯示,透過葡萄糖胺的補充,可以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目前具有治療效果的只有經過健保局的認可的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但使用前還是需先諮詢骨科醫師、藥師再做適當補充較為妥當。主要預防為降低關節負擔 已罹退化性關節炎更應保持規律運動提醒民眾,預防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在於減少關節過度的負擔,因此需盡量避免過於粗重、過度勞動的工作,除了要接受治療外,規律且適當的運動(如:股四頭肌訓練等肌力強化運動、有氧運動、伸展運動等),才是維持或回復正常關節功能的不二法門。而已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千萬不要因為怕疼而不動,更應保持規律且緩慢的運動,同時加強膝蓋處的保暖,並且在聽從醫囑下按時服藥治療,也可多增加軟骨保健品的攝取,多管齊下才是真正的保護關節之道。 (文章摘錄自/優活健康網站內新聞)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