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逆轉糖尿病,還是「很傷心」!糖尿病患者持續服藥可以穩定控糖,甚至可以停藥,但研究發現,只要得過糖尿病,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仍比一般人高出50%。醫師指出,糖尿病的傷害是慢慢累積的結果,預防疾病永遠比治療有效,尤其肥胖本身就是獨立致病因子,會讓心臟負擔更重、老化更快。
就算逆轉糖尿病,還是「很傷心」!糖尿病患者持續服藥可以穩定控糖,甚至可以停藥,但研究發現,只要得過糖尿病,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仍比一般人高出50%。醫師指出,糖尿病的傷害是慢慢累積的結果,預防疾病永遠比治療有效,尤其肥胖本身就是獨立致病因子,會讓心臟負擔更重、老化更快。
白血病又稱血癌,其中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發病年齡高,主要發生於老年人,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是在健康檢查後才發現,且多已合併慢性病。醫師指出,此病早期僅有化療可選,但近年已有新型標靶藥物問世,透過「固定療程療法」,以標靶藥物組合治療,患者不需長期用藥,就能有效控制疾病。
今年8歲的偉偉,3歲時突然昏倒送醫,診斷為急性酮酸中毒,確診為第1型糖尿病,緊急轉入加護病房治療。媽媽回憶起當孩子準備升小學時,曾有學校以照顧不易為由而婉拒入學,讓她相當難過,所幸目前的校護有相關照護經驗,學校師生也溫暖接納。醫師提醒,第1型糖尿病和大家所熟知的第2型糖尿病是完全不同的狀況,6成患者為兒童及青少年。
60多歲的張女士在2017年被診斷出罹患第3期泌尿道上皮細胞癌,手術後不到半年,癌細胞便轉移至肺部,病情進展至第4期,所幸她參與了免疫治療的臨床試驗,至今已近8年,依然健康有活力地過著充實生活。自2025年10月起,政府擴大給付免疫抑制劑用於晚期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化療後的維持治療,預估每年有500人受惠。
56歲的謝小姐擔任管理職,多年以來飽受慢性蕁麻疹困擾,皮膚搔癢難耐,她曾在懷孕時因蕁麻疹發作引起呼吸困難,三度被緊急送往急診治療,深刻體會到規律監測與積極治療的重要性,如今她隨身攜帶藥物,以防疾病突如其來。皮膚科醫師提醒,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長期飽受症狀困擾,但研究顯示,患者平均需耗時約1年半、諮詢近5位醫師才能確診。
50歲周女是一名高中老師,因較課長期站立,使雙腿靜脈曲張導致腿部皮膚發癢,且搔抓而出現紅腫破皮,擔心需要動手術治療,經親友介紹至仁愛長庚醫院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門診就醫,醫師以超音波檢查評估血管狀況,最終選擇施行微創手術靜脈膠水治療,讓她順利回到講台,繼續作育英才。
每年11月11日被稱為「光棍節」或「單身節」,這個日子雖帶有一絲幽默自嘲的意味,但也反映出台灣社會對單身存在的刻板印象與壓力。有人可能會在這天特別感到孤單、失落,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不夠好」,醫師提醒,可能造成孤獨感、自我價值感低落與社交焦慮等,可用4招尋求心理支持。
美國職棒球星大谷翔平,是近來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今年賽季更是交出漂亮成績單,完美化身為投手、打者兼具的「二刀流」。而事實上,他的身體組成,也是力量與速度的完美結合,身高193公分,體重約95公斤的他,如果照身體質量指數(BMI)來算,為25.5屬於「過重」範圍,但沒有人會說他胖,只會說他非常強壯。
近日市售雞蛋被驗出農藥「芬普尼」代謝物超標,受影響數量約15萬顆,流向台中、桃園、高雄等9縣市的全聯、楓康等通路,目前已全面下架回收。到底芬普尼是什麼?對人體有什麼危害?民眾該如何判斷是否買到芬普尼雞蛋?《優活健康網》特訪毒物專家,警告大量誤食芬普尼恐傷肝腎,更具神經損傷及死亡風險,相關QA一文看懂。
脂肪肝風險不僅與肥胖有關,身材也可能是警訊!醫師警告,尤其是腹部腰圍較粗但四肢纖細,也就是所謂的「梨形身材」者,更容易累積內臟脂肪、增加肝臟負擔,甚至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建議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均衡、增加運動量,並定期檢查肝功能,以降低健康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