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站「靜脈曲張」發癢抽筋怎消除?醫用1招「膠水黏靜脈」擺脫蜈蚣腿
收治個案的仁愛長庚醫院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林宜右表示,靜脈曲張常發生於腿部,靜脈因為瓣膜受損或是血管壁變弱,造成血液滯留和血管擴張扭曲,有如蜈蚣般有礙皮膚外觀,是一種靜脈系統常見的疾病。靜脈曲張的常見症狀包括:晚上小腿常常抽筋、開始腫脹、走路或久站後覺得很不舒服。
延伸閱讀:
長期久站小心「靜脈曲張」發炎、潰傷樣樣來!醫揭「4種人」很危險
靜脈曲張4大高危險群
林宜右說明,靜脈曲張的高危險族群包括:
- 有家族病史者
- 肥胖者會增加下肢壓力
- 懷孕者荷爾蒙改變會增加罹患風險
- 長時間站立或坐姿不動者
林宜右指出,靜脈曲張不只是外觀的問題,更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甚至隱藏著更深層的血管疾病,需要專業醫師透過超音波等檢查,判斷病情輕重,再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式。靜脈曲張的治療不能僅靠外觀判斷,由醫師親自操作的完整血管檢查與診斷至關重要,不僅能判斷病變血管位置,更能同時擬定治療計畫。
延伸閱讀:
遲遲不孕、反覆流產⋯醫親解「精索靜脈曲張」傷害精蟲成不孕關鍵
微創手術用膠水黏合靜脈
目前已有最新的微創手術與雷射、靜脈膠水閉合技術,可讓病人恢復更快、疼痛減少。但林宜右提醒,此治療方式並非人人皆適用,醫師將會根據每位病人的血管型態與症狀,量身訂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
林宜右解釋,在該手術中採用不插管麻醉方式,減少病人術中不安與不適,術後也持續追蹤與衛教,讓病人在安心氛圍中完成治療。很多病人手術後不只是小腿腫脹減輕,連晚上睡眠品質都有所改善。
早期靜脈曲張3招改善免手術
林宜右強調,很多靜脈曲張的病人擔心檢查會直接被安排手術,因為害怕手術而延誤就診,但並非所有靜脈曲張治療都需要開刀。門診檢查的目的是幫助病人確認病情,並提供不同治療選擇,早期症狀者可能可以透過醫療彈性襪、藥物或生活習慣改善來減緩惡化。
林宜右呼籲,民眾若出現下肢靜脈曲張、長期腿部腫脹、疼痛、反覆腫脹、皮膚顏色改變或靜脈潰瘍等6大症狀,建議及早接受專科醫師檢查評估是否為靜脈曲張,避免錯過治療時機,透過專業的診斷與個人化的治療,能幫助病人擺脫下肢不適。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