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溫差大⋯吃什麼才能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營養師列飲食懶人包
常見心血管疾病有哪些?
心血管疾病是指涉及心臟和血管的疾病,可能是由高血脂、高膽固醇導致的血栓阻塞,也可能是由高血壓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凝塊導致,而最常見的最終後果,就是以下兩種:
腦中風
腦中風主要是因為大腦血管阻塞或破裂,造成血流受阻,局部供氧異常,而導致大腦組織、神經受損,功能喪失。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主要是因為血脂,血膽固醇太高,導致過多的「壞的膽固醇」(LDL)被自由基氧化而黏附於血管壁,進而導致發炎反應與血管壁受損,且過多的自由基也會直接傷害血管壁。
可以想像成血管壁受傷後會產生結痂,而再加上脂肪的黏附,日久產生「栓子」導致血管管徑變小,最終就塞住血管,這就是所謂的「粥狀動脈硬化」。如果是塞住冠狀動脈,就會無法供給心臟能量,則稱為心肌梗塞。
延伸閱讀:
冷氣團來襲》2類人當心腦中風!研究揭「染流感後」10人就有1人
吃什麼才能預防中風、心肌梗塞?
1. 多吃蔬果、未精製穀類、海鮮、低脂肉類、豆類及堅果
- 多吃蔬果:蔬果富含葉酸、鉀、纖維及類黃酮,研究發現水果和蔬菜攝取量增加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呈負相關,建議每日吃足5蔬果。
- 多吃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全穀食材比起未精製澱粉,多了纖維、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且吃全穀及未精製雜糧比較有飽脹感,血糖波動也較平穩,具較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以未精製雜糧取代精製澱粉。
- 海鮮優於白肉、紅肉:吃魚肉等海鮮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原因與魚肉富含ω-3脂肪酸,或是飲食以魚肉代替紅肉減少了飽和脂肪攝取有關,建議每天攝取15克的魚或是每週吃兩次以上魚對心血管有益。
- 增加膳食纖維:可多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食材,如地瓜、糙米、燕麥等,不僅增加膳食纖維,也提高了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取。每日吃足3份蔬菜及兩個拳頭大的水果,也幫助達成一日膳食纖維所需,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 選擇低脂肉或植物性油脂:肉品選擇低脂肉,如雞胸肉、豬里肌、海鮮,並於食用油上減少使用豬油等動物性油脂,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可改以橄欖油等植物油作為主要烹調用油。
- 堅果及豆類:堅果及豆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及纖維,研究發現增加堅果及豆類的攝取與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有關。
- 喝茶:茶含有兒茶素等類黃酮成分,對於心血管具保護作用。
2. 少吃加工肉、含糖製品、高鈉食物及高脂食物
- 加工肉:加工肉包含煙燻、醃製等肉品海鮮,如香腸、培根等,通常含有較多鹽分、飽和脂肪酸及雜環胺等燒烤後的有害物質,已被證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含糖飲料與甜食:手搖飲、運動飲料等含糖飲料與許多甜食中皆添加有蔗糖、果糖等添加糖,容易造成身體肥胖,增加心血管及糖尿病風險。
- 高鈉食物:食物適當調味可使美味加分,但過多的鹽分卻容易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以蒜頭、洋蔥及辣椒等天然辛香料代替醬油等調味料為佳。
- 反式脂肪及高脂飲食:過去反式脂肪常存在於具酥皮的糕點,但因為現在禁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氫化植物油,讓我們風險大幅減低。不過在洋芋片、油炸食品中也會些許存在,這類食物又是高油食品,所以建議適可而止,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3. 少喝酒及抽菸
研究發現,每日喝超過1杯酒,容易增加腦中風風險,建議飲酒仍適量,男性每日喝少於兩份酒精,女性則少於一份(一份酒精約一瓶350毫升啤酒,或半杯紅酒),而腦中風高風險因子也包含吸菸,建議戒菸並多運動遠離風險。
不過關於飲酒與心血管疾病一直存有爭議,有研究發現,每日喝1~2杯酒具有最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因存在著地方飲食習慣差異及其他可能影響因素。
美國心臟協會(AHA)於2021年提出的建議是如果平時沒飲酒習慣者,建議不要開始,如果有喝,則建議每日女性不超過1杯,男性不超過2杯。
延伸閱讀:
季節交替耳悶、耳鳴⋯竟是失聰警訊!醫揭「耳中風」中年壓力大好發
預防心肌梗塞的營養素有哪些?
維生素E
維生素E是人體非常重要的抗氧化維生素,負責清除人體的自由基,因此可以幫助我們降低自由基對油脂的氧化效果,也會減少自由基對血管壁的傷害。
目前我們維生素E的攝取狀況並不好,僅攝取建議量的70%,這可能是與我們吃太多精製澱粉,少吃全穀雜糧,還有堅果攝取不夠都有關係。
以國健署的我的餐盤建議,每天「全穀及未精製雜糧」要佔這些澱粉類食物三分之一以上,而堅果每天要吃到1湯匙的份量,來幫助我們補充相關營養素。
葉酸
許多人對葉酸的概念,來自於孕期要補充。但其實葉酸的作用不只是幫助胎兒神經發展,也和我們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
人體在新陳代謝時,會很自然的產生對人體有害的「同半胱胺酸」,血液中過高的同半胱胺酸,可是會造成血管的傷害,進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代謝同半胱胺酸的關鍵營養素就是葉酸。
目前,葉酸攝取狀況尚且OK,但在中年人中,血液中葉酸接近缺乏的族群比例也達到近5%,且在過去的調查中,曾經發現銀髮族高同半胱胺酸血症比例可以達到40~50%,其實是個不容小覷的問題。
所以,不僅是孕媽咪要攝取足夠的葉酸,一般人也都要喔!像是深綠色蔬菜、豬肝都含有豐富的葉酸。在量方面,以蔬菜為例,建議每餐都要吃比自己拳頭大一點量。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一直都是吃不夠的狀態,建議攝取25~35公克,而目前約攝取15公克左右。大部分人都認知到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排便,促進益生菌生長,但其實這些益生菌在利用膳食纖維後所產生的物質,會刺激腸道分泌腸道激素,這就會進入人體影響非常多的機制,像是血脂代謝、細胞對血糖的利用等等,所以膳食纖維非常重要。
平常飲食中,不僅是蔬菜水果會有膳食纖維,全穀雜糧也都是膳食纖維很好的來源,所以我們在飲食中盡量多吃一些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少吃一些精製澱粉,都有幫助攝取膳食纖維的機會。
當然,這些只是列舉的營養素,像是海鮮也還有omega-3脂肪酸、牛奶有鈣質等,都是有助於改善血脂、血管彈性等等功效的營養素,因此建議大家還是要尊崇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原則,再加上運動和保持適當體重,才能更加維持健康。
(本文獲好食課授權轉載,原文為:營養師解析》預防中風、心肌梗塞吃什麼!飲食懶人包!)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