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食譜》天氣轉涼不宜熱補?中醫揭寒露養生「溫脾潤肺」多吃1食物

有食譜》天氣轉涼不宜熱補?中醫揭寒露養生「溫脾潤肺」多吃1食物

2025/10/8
從今日開始是屬於深秋節氣的「寒露」,隨著東北季風一波波來襲,早晚溫差逐漸明顯,此時氣溫會比「白露」、「秋分」更涼,露水更多,夜晚水氣會凝結成霜,故名「寒露」。中醫師指出,寒露養生,飲食上宜平補,可吃木耳蓮藕粥、喝溫脾潤肺茶養陰,並透過足浴泡澡來活血紓壓。《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寒露時節的養生方法。

寒露皮膚易乾燥

睿鳴堂中醫診所周大翔中醫師表示,寒露時節,地處亞熱帶且經常面臨颱風的台灣地區,會出現特殊的「十月熱」現象,即是常說的「秋後熱」或「秋老虎」。

颱風過後,也會造成短暫的熱氣,突變的氣候環境,造成身體調節機能經常處於大幅度變動,除了呼吸道疾病外,好不容易隨著秋季降溫而相對穩定的皮膚疾病,也會受到考驗。寒露時節,相較於秋季屬燥邪風動季節,人體津液容易乾涸外,又多了早晚溫差加大,氣血逐漸內收,皮膚肌表開闔調節,受到更嚴厲挑戰。

肌表皮膚黏膜容易乾燥外,因氣血內收、導致氣滯現象較為明顯,表現為鼻腔黏膜乾燥、唇口乾、眼睛黏膜乾、咽喉乾、皮膚龜裂脫屑等;同時,伴隨疲倦睏頓感,甚至稍微有些胸悶及呼吸不暢,都是節氣調節期間,常見症狀。

延伸閱讀:
有食譜》處暑養生吃南瓜!電鍋速做「蓮子栗南瓜扣」搭銀耳更美味

寒露養生溫脾潤肺 

周大翔指出,中醫調理需要生津潤燥及輕補腎氣,來溫脾胃、促進營養物質及津液生成;飲食上宜平補,透過食粥及潤燥食物,來潤肺養陰。他特別推薦「木耳蓮藕粥」與「溫脾潤肺茶」。

【木耳蓮藕粥】

材料:取白木耳泡水過濾約40分鐘泡發,後續將黃色蒂頭部分切除,切成小片備用;蓮藕沖洗乾淨,削皮後切塊備用;取蓮子20~30顆左右,視個人口味加減,山藥依個人口味適量,紅棗5~10顆剖開,些許白米或部分五穀。另外,可依個人體質寒熱,適量放1~3克肉桂。

作法:將以上食材放入電鍋,約500~1000毫升水量,根據個人喜好濃稠度,適量加減,燉煮30分鐘至1小時,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滋陰補虛、潤肺止咳等效果,適量肉桂可以溫腎、暖脾胃,助益脾胃運化、滋補氣血。

延伸閱讀:
豆芽別放塑膠袋丟冰箱!賣菜達人教正確保存法:放入「1物」加冷水

【溫脾潤肺茶】

材料:黨參5克,沙參2克,麥門冬8克,乾薑2克,肉桂1克,紅棗5顆剖開。

作法:將中藥材放入300毫升水中,熱水燜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為止。

功效:藥方主要透過潤肺及溫腎,來平衡燥冷節氣,其中黨參、沙參除了補脾肺氣外,對於生津潤燥藥物如麥門冬,有良好輔助的加乘效果;透過肉桂溫腎,及少許溫脾健胃藥物,可以促進脾胃運化、生津潤肺。

外出建議帶外套帽子

周大翔提醒,寒露時節除了須注意秋燥屬性,可能影響肺氣宣發外,支氣管收縮及過敏誘發也是常見症狀,可利用戴口罩保暖及避免口沫傳染,以降低呼吸系統過敏與流感傳染。

寒露節氣後,氣溫轉涼為深秋,氣血部分內收,肌表較無足夠氣血,可抵禦外來風寒吹襲,加上早晚溫差大,外出需準備薄外套及帽子,避免吹風。夜間就寢前,可透過足浴或泡澡,活化氣血循環,放鬆肌肉筋膜,有助於緩解白天工作壓力、改善睡眠品質。

(本文獲人間福報授權轉載,原文為:寒露養生溫脾潤肺 睡前足浴活化氣血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