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會自己好嗎?初期症狀有哪些?教你「舒緩3招」局部熱敷就改善

中耳炎會自己好嗎?初期症狀有哪些?教你「舒緩3招」局部熱敷就改善

2025/10/9
中耳炎是耳朵裡的感冒?中耳炎是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所引起的中耳腔發炎,常見症狀有耳痛、耳鳴、耳朵流膿、中耳積水等,只要及早發現、好好治療,多數中耳炎都能痊癒。《優活健康網》整理中耳炎的相關衛教知識,包括中耳炎類型、症狀、好發族群、舒緩、治療與預防。

本篇文章目錄

中耳炎有哪些類型?

中耳炎是中耳部位的發炎,造成中耳炎的原因包括病毒及細菌在內的致病菌,經由鼻咽進入中耳內導致發炎,通常是感冒或過敏造成的鼻涕逆流所引發。中耳炎可以只發生在一側耳朵,也可以同時在兩側耳朵發生,一般可分為急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與慢性中耳炎。

以下為中耳炎的類型:

  • 急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腔急性發炎的現象,好發年齡在半歲到6歲之間,以3~5歲的兒童最多,一般來說,容易感冒的季節,也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
  • 積液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腔長期的反覆性發炎,造成中耳腔內的液體蓄積所致,積液性中耳炎多數是慢性演變成的,所以任何季節都可見到。
  • 慢性中耳炎:是指持續性的中耳腔發炎,且發言時間大於3個月;臨床上常以有無耳膜穿孔來區分,有滲出液自耳膜破洞跑出者又可以被稱作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延伸閱讀:
耳朵悶痛、頭暈耳鳴⋯2族群好發「耳咽管障礙」醫:嚴重恐永久聽損

中耳炎有哪些症狀?

一般而言,中耳炎的症狀可能會出現耳脹、耳鳴、耳痛、發燒暈眩、聽力受損,嚴重者會耳朵流出膿狀分泌物或液體。此外,根據急性、積液性與慢性中耳炎,各有其不同的症狀。

  • 急性中耳炎:主要症狀為耳痛、發燒與鼓膜紅腫。由於感染會引起耳朵疼痛、鼓膜紅腫與中耳積膿,若膿液無法由耳咽管排出,有時會因積膿過多,造成鼓膜破裂而流出膿液。
  • 積液性中耳炎:主要症狀為聽力下降、耳朵悶塞感。其症狀較不明顯,但會持續幾週、幾月,甚至幾年,這期間容易再復發急性感染,若沒有進行適當的治療,可能會有聽力損失的風險。
  • 慢性中耳炎:主要症狀為耳朵流膿、聽力減退、鼓膜穿孔並併有耳鳴。初期沒有耳痛的症狀,但合併膽脂瘤可能會出現帶有臭味的耳膿,嚴重時才會出現耳痛。

中耳炎好發於哪些人?

中耳炎是嬰幼兒及兒童很常見的一個疾病,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1歲以前的嬰幼兒,約有60%以上感染過中耳炎;3歲以前孩童,則高達80%以上會有中耳炎病史;6歲以前的孩童,則幾乎至少感染過一次中耳炎。因此,中耳炎在小兒及兒童族群,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健康問題。

氣喘、過敏兒易患中耳炎!過敏兒接觸到過敏原時,容易引發鼻黏膜與呼吸道黏膜的發炎與水腫,進而影響耳咽管的正常功能,並導致分泌物增加。當鼻腔分泌物過多時,孩子會需要頻繁擤鼻涕,而擤鼻涕時產生的壓力,也容易讓含有病毒、細菌的分泌物逆流進入耳咽管,進而引起中耳炎。

延伸閱讀:
耳朵出現「嗡嗡聲」耳鳴也有分類型!中醫揭「4種表現」你是哪種

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中耳炎有機會自行痊癒。大多數中耳炎,尤其是輕微的急性中耳炎,通常可在7~14天內自然改善。然而,若症狀較為嚴重,如持續高燒、劇烈耳痛、聽力下降等則可能需要藥物治療,若病情反覆發作或合併積液,病程可能延長至數週甚至2~3個月,視個別情況而定。

此外,若經醫師評估需改以手術方式治療,則康復時間會因手術類型、術後照護情況及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術後仍需定期追蹤與良好照護,以確保耳部功能恢復正常,並降低未來再次感染的風險。

中耳炎舒緩3招

中耳炎症狀包括耳脹、耳鳴、耳朵有疼痛感,一旦發現中耳炎症狀,在到門診就醫之前,可以嘗試局部熱敷、自我呼氣以及服用止痛藥物,這些方法都有助於緩解症狀。

  • 局部熱敷:用溫熱毛巾敷在耳朵疼痛側,有效緩解不適。
  • 自我呼氣:耳朵有悶悶(中耳腔有積液)的感覺時,捏著鼻子用鼻子輕輕呼氣,可以讓耳咽管暢通。
  • 服用止痛藥物: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 )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可緩解中耳炎所引發的耳朵疼痛,請遵循藥盒或藥師指示服用此類藥物。

中耳炎該如何治療?

中耳炎的治療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和類型。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中耳炎都可以透過藥物來治療,相關症狀也可以用藥物緩解;但若是比較嚴重的中耳炎,就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來處理在中耳內的積液。

以下為常見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14天以上。
  • 局部治療:對於耳朵有分泌物、結痂的病人,應該清除耳朵內不潔物,使耳漏、膿汁得以順利排出,如此可以讓治療更順利。
  • 手術治療:對於上述療效不佳的病人,則有必要進行手術,並將耳膜修補完整,以免日後造成併發症,留下無法彌補的後遺症。

如何預防中耳炎?

預防中耳炎可從日常生活開始做起。首先,保持耳朵乾燥非常重要,游泳或洗澡後應立即擦乾耳朵,避免耳道長時間潮濕,降低細菌滋生的機會。其次,擤鼻涕時應該輕柔,避免用力過猛,以免造成耳咽管壓力變化,讓病菌經由鼻咽部進入中耳引發感染。

此外,提升自身免疫力也是重要的方法。平常均衡飲食、適度運動與充足睡眠都有助於增強抵抗力。最後,要及時治療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避免病情惡化波及耳部。只要透過這些日常習慣的養成,可以有效降低中耳炎的發生風險。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