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不到70萬,該買房還是租屋?職涯教練教「4步驟」規劃資產配置
每天滑手機、打開新聞,都是「天價房市」、「新青安貸款熱爆」、「房價創新高」的消息。你心裡暗自盤算:我薪水才不到5、6萬,還要不要買房?要繼續住家裡、還是租房搬出去?是該認命一輩子租,還是現在咬牙背貸款卡一間在手?
如果你正卡在這些思考,請你先停下來,我想告訴你——你的焦慮,是合理的。但你不是沒選擇,只是選項不再像上一代那麼單純。台北市不等於你的出路,但新北不等於你的終點。
延伸閱讀:
賠錢沒關係,錢再賺就有了?施昇輝揭「第三人生的投資」絕對不能賠
薪水不到6萬怎麼買房?
先說結論:以現在的薪資水準,如果你月薪不到6萬,想買台北市的房,幾乎不可能。除非有家裡金援、現金自備款夠厚,不然即便能貸款,也只是把未來40年都拿去償債換一間不太能住的「磚頭」。
而新北呢?現在蛋白區也越來越不蛋了。淡水、林口、樹林、土城、鶯歌、三峽,這些原本被認為是「便宜又遠」的地段,早就因為捷運、公路、生活圈建設,以及新青安貸款的助攻,房價水位全面墊高。
簡單說:就算你願意退讓生活品質去買房,房價也不會因此讓你感謝自己「忍耐」了。住家裡可以,但請不要白住你如果是住家裡、爸媽沒趕你搬走,那是幸運,不是理所當然。但這份「便宜住」的狀態,不代表你能躺平或空轉。
請拿出你租房該花的每月2萬,固定儲蓄、投資、做自備款配置。不要拿去滑手機、跑咖啡廳、買一堆買了卻無法變資產的東西。現在省的不是房租,是你一輩子能不能脫離邊緣的資本。
延伸閱讀:
年輕人買房「免付頭期款」等於賺到?房地產專家:每月房貸至少還6萬
4步驟規劃資產配置
薪水不到5、6萬,怎麼買房?先說,不是不可能。但千萬別把「買房」當成面子工程,而是要當作資產配置與抗通膨的工具。
我更建議你這樣做:
- 從總價低的預售屋或小宅入手。台北市直接略過,新北市往郊區或重劃區看,例如:淡海、林口、青埔、鶯歌等,總價500~900萬的小宅。
- 善用「新青安貸款」,但不是盲用。新青安是好工具,但不是救命藥。你要先評估自己的現金流,房貸壓力不可超過「月收入的35%」為佳。
- 用5年做一個小目標。先成為房產擁有者,再談升級。你不是一次就要買到人生最後一間房。第一間是起點、是資產配置,不是夢想實現。
- 買在有增值機會、可出租地段,而不是買在你喜歡的咖啡店旁。自住跟投資分清楚。買下的不是情調,是資本工具。
買房沒有標準答案
那還要買嗎?還是繼續租?買房沒有標準答案,但有一個原則:只要你的生活跟金錢結構,是可以控制的,就值得做房產的規劃。買房不是炫耀,是脫離無止盡租金支出的開始。
但若你目前狀況不穩,那麼租房+積極儲蓄+投資練功,會是更理智的策略。你不是輸在沒買,而是輸在根本不思考。最後,我也想給這年紀的朋友們,先放下「房子是夢想」這種浪漫包裝,請把它當成現代人的「生存工具」。
與其拚命努力為台北市的千萬廁所型小宅賣命,不如更務實地搞清楚你的現金流、儲蓄能力與貸款負擔程度,先擁有,再選擇未來的自由度。
結論是:「買房不是翻身,是看清自己能不能不再被別人掌握命運的第一步。」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為:年薪不到70萬,該買房還是租屋?——寫給25~45歲,還在北部邊緣徘徊的你)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