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超夯「聲光儀」延緩失智?專家揭「不一定有效」治療機制待研究
Gamma波與大腦功能有關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教授謝宗勳表示,阿茲海默症核心病理表現包括類澱粉蛋白沉積、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和堆積。過去確有研究證實,以40赫茲為代表的腦波「Gamma波」,與記憶、感知、注意力及跨腦區訊息整合密切相關。
在阿茲海默症患者及小鼠模型中,皆觀察到Gamma波活性下降,醫界認為,這可視為認知功能障礙的潛在早期指標。2016年起一系列國際研究發現,以40赫茲光線照射小鼠,每日1小時,連續7天或3週,可成功誘發具阿茲海默症基因小鼠的大腦與40赫茲節律同步,進而減少類澱粉蛋白沉積,改善記憶功能,顯示其具有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潛在可能性。
謝宗勳指出,其他研究則發現,同樣光線無法有效誘發腦波同步,且小鼠會自行迴避40赫茲閃光。推測與小鼠所帶阿茲海默基因不同,以及單純光刺激效果不如多感官刺激,及小鼠迴避行為影響刺激效果有關。
40赫茲光照產品不一定有效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曾祥非說明,40赫茲頻率的光照技術,是來自2016年的研究,當時蔡立慧院士團隊發現,40赫茲聲光刺激可清除小鼠腦中的類澱粉蛋白,但較大型的第3期臨床試驗仍在執行中,該方法是否能驗證在人體上,需待該試驗的結果才可得知。
曾祥非表示,研究提到的40赫茲聲光刺激和一般的光線和聲音不同,前者指的是每秒閃爍40下的光,後者是每秒震動40下的聲音。至於市面上出現聲稱使用40赫茲光照的產品,雖然有些資料顯示,40赫茲光照在實驗室的細胞上有效;但實際上無法用40赫茲光直接照射腦內細胞,必須要驗證人眼接受到40赫茲光照是否有反應,才可能進一步討論療效。
曾祥非最新研究發現,市面上部分產品並未在人腦中觀察到40赫茲的腦波與該光照同步。此類型產品或許需要改進細部條件,例如調整相對40赫茲光照的亮度等參數到適合的比例,以期觀察到人的腦波反應。
曾祥非強調,目前的問題是許多研究無論實驗對象是老鼠或人的大腦,沒有先驗證40赫茲光刺激後,是否真的有腦波反應。若接受40赫茲光刺激,大腦沒有腦波反應,幾乎可確定之後不會因40赫茲光照而產生療效。
治療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
至於人體研究方面,2021~2024年間多項研究證實,經過40赫茲光照和聲音刺激後,輕度失智症長者的腦室沒有擴大,海馬迴體積並未萎縮,且記憶功能似乎較好;如果用於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到中度失智症患者,可讓大腦白質體積、髓鞘含量達到穩定效果。
另有研究指出,輕度失智症長者持續接受40赫茲聲光刺激,睡眠品質獲得改善,每日活動量更為規律,部分受試者穩定40赫茲光照刺激後,原本易怒、憂鬱、焦慮、譫妄等神經精神症狀也改善。
但也有研究顯示,輕度失智者接受光照後,認知表現無明顯改善。整體來說,尚無一致結論,而治療機制也仍需進一步研究。
延伸閱讀:
最新國人10大死因! 癌症連續43年蟬聯10大死因榜首
延伸閱讀: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本文獲NOW健康授權轉載,原文為:40赫茲聲光刺激延緩失智?市售產品未見腦波光照同步)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