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好難管?商業顧問揭「3大關鍵」:找到他們真正的愛好

現在的年輕人好難管?商業顧問揭「3大關鍵」:找到他們真正的愛好

2025/8/14
如何有效管理90、00後的年輕員工?這是困擾許多企業管理層的問題。中國著名商業顧問劉潤於《關鍵躍升》一書中,基於20多年的管理經驗,提供實現關鍵躍升的心法和劍法,前者涵蓋責任躍升、溝通躍升、關係躍升與自我躍升,後者闡述了管理者應扮演的角色,幫助主管學會更高效、更人性化的管理之道。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有沒有一種感覺,今天的「90後」非常難管?舉個例子,你面試一個「90後」,問他喜歡這家公司嗎?他說很喜歡。再問他愛好這個工作嗎?他說非常愛。那太棒了,於是你就把他招進公司了。但當他工作做得不好,你說了他幾句,他就很沮喪。

你覺得應該激勵一下他,說這件事做好了,就發獎金給他,結果你發現他面無表情,沒多少動力。最後,這件事他沒有做完,你就質問他為什麼沒做完。僅僅因為你臉色不好看,他就覺得你太「殘暴」了,立刻離職走人。

你覺得很苦惱,現在的「90後」怎麼這麼玻璃心,一說就辭職,懲罰不行,給獎勵也沒用。軟硬都不吃,常規的管理手段失效了。你是不是覺得很困惑:「90後」這代人怎麼了,這麼不好管?

延伸閱讀:
該不該跟同事當朋友?過來人揭職場人際原則:保持一片海的社交距離

愛好是自己給的精神獎勵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好管是因為錢給得還不夠多嗎?不是。有相當多的「90後」也在乎錢,但是沒有「70後」「80後」那麼在乎。內卷,似乎很難成為他們的人生選項。因為他們父母那一代是「60後」,「60後」很多人已經完成了財富積累,希望孩子「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所以,有不少「90後」開始為夢想而工作。

「90後」難管在哪裡?對很多「90後」來說,尋賞這種情緒張力不如「70後」「80後」那麼大,但很多管理者卻在拚命地做獎賞激勵,最終無法激發出這批「90後」員工的澎湃動力。那怎麼辦呢?必須切換動力源,給「90後」員工這個職場「新物種」換一台新發動機——學習動力。這台發動機的核心燃料是「愛好」這種情緒張力。

在希臘神話中,熱愛和恐懼是兩種關鍵力量。我很喜歡一部電影,叫《超世紀封神榜》(Clash of the Titans)。因為這部電影合理化了「神」存在的能量來源—人類的熱愛。人們熱愛神、信仰神、崇敬神,不斷地向神祈禱、祭拜,神從中獲得了巨大能量。相比於靠人們的恐懼活著的妖魔,靠人們的熱愛活著的神要強大得多。

我在埃及帶隊遊學時,有位組員是攝影發燒友,她一個女孩子扛著兩個很大的專業單反相機。我問她累不累,她說一點都不覺得累,因為這是她的樂趣。她接著說起我的《5分鐘商學院》線下大課,我一講就是6個小時,她看著都覺得累,要是她的話根本都不想上台。

她問我每年有近200天飛來飛去講課累不累,我說不覺得累,講課是我的愛好,講完課我還會跟大家合影,和10位學員一起吃晚餐,一直聊到晚上10點多,傳遞思想是我的樂趣所在。

愛好是一種強大的張力,別人不感興趣的事,你給錢他也未必想做。尋賞和愛好的差別是:尋賞是別人給的物質獎勵;愛好是自己給的精神獎勵,這種獎勵對沖了遇到的種種困難。愛好本身不產生動力,做愛好的事情,由此產生樂趣,進而分泌多巴胺、內啡肽,產生愉悅感,這才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這裡重點介紹一下多巴胺的原理。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仇子龍告訴我,多巴胺是在一個人確定動機後,支持著他不斷攀登,享受過程,完成目標的化學物質。
舉個例子,一個創業者非常熱愛他的事業,想把公司做上市。這是他的明確動機,也是他的渴望,因此當他在追尋這個目標時,腦中分泌的多巴胺是最多的。

創業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沒有時間陪家人,為公司的各種事發愁,所以他在創業時是不開心的。但因為有分泌的多巴胺,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滿足感,他也會覺得創業的過程是享受的。一旦把公司做上市了,腦子裡的多巴胺也就沒了,目標達成後就需要重新找更高的目標。
多巴胺對我們很重要。因為它在我們有動機去做一些事情時,可以使我們享受這個過程。我們的人生需要不停地攀登,而多巴胺是支撐我們攀登的重要物質。

尋賞,是每個主管都要掌握的基本功。但是僅僅會利用尋賞張力的主管,只能算是合格的主管,算不上優秀的主管。懂得使用除金錢之外的激勵手段,能夠激發「90後」的熱情的主管,才是優秀的主管。「90後」已經成為職場生力軍,因此主管更要學會利用愛好張力。

延伸閱讀:
工作遇「爛主管」該怎麼辦?他揭「1關鍵」先別離職:耐心等待機會

愛好的3個源頭活水

尋賞是群體的基本訴求,但愛好是個性化的訴求,主管要明白每個員工愛好的是什麼。那麼,怎樣才能看明白每個員工內心的愛好,從而激發出他們的工作熱情呢?

image

1. 興趣

我在領教工坊有個私董會小組,2016年就成立了。小組設了董祕(董事長祕書)職位,負責後勤,訂酒店、用車、會議室等方面的協調工作。有一位董祕X,工作細緻,大家感覺挺好的,但也沒到讓人非常驚豔的程度。過了一段時間,她辭職了,我可以理解,董祕工作她做得不錯,但我也能感覺到她對此沒有很大的熱情。

2019年我做潤米優選的時候,她和原來的同事一起來幫我。她負責的是設計,我當時大吃一驚,心想她不是做董祕工作的嗎,怎麼成設計師了?我將信將疑地看她做得怎麼樣。潤米優選第一次賣的是旅行箱,她的設計稿讓我覺得很驚豔,她對色彩、對排版、對文字的把握都非常到位,比我們公眾號的設計優秀太多了。

負責潤米優選的同事跟我說,這個X同學最不喜歡的事就是跟人打交道,所以讓她做行政後勤工作她其實挺痛苦的。設計是她一直以來的愛好,她就喜歡宅在家裡做設計,所以這次充分地展現了她多年積累的設計能力。

當時我非常感慨。當一個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他那種廢寢忘食地把事情做到極致的熱愛,真的會讓你感歎,每個人都應該待在自己該待的地方。

那怎麼才能做到呢?一種思路是主管多觀察員工,多和員工溝通。主管平時應該多觀察員工的興趣點在什麼地方,並經常跟員工聊一聊他喜歡做的事。如果員工喜歡開發,那就試著讓他寫代碼;如果他喜歡找問題,那就讓他負責找產品的Bug(問題或缺陷)。

另一種思路是賦予員工根據自身興趣選擇工作的權利。如果你啟動了一個新專案,需要在公司內部調配人手,你可以宣布,新專案歡迎大家報名。自主報名進來的人,他的興趣和主動性會顯現出來。因此,要招募,而不是攤派或命令。

「千金難買我樂意」,主管對員工要有真正發自內心的關懷和瞭解,讀懂每個員工的愛好,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讓他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2. 成就感

有人說,工作發展到最後是分工,分工,再分工,很難讓每個人都正好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你有多大腳,我就有多大鞋」,這往往很難實現。如果真的要做到,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所以很多人正在做的工作,其實並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那怎麼辦呢?

當工作和興趣不匹配時,人們還可以愛好成就感。不管一個人喜不喜歡正在做的事,如果這件事做成了,他也會充滿樂趣。這是人類進化出來的一種底層心理機制。一個人的成就感來自對自己的贊許和認可。主管怎樣借助成就感來激勵大家呢?

首先,實行遊戲化管理。有3個具體方法:積分、勳章和排行榜。積分會激勵大家做出點滴的成就;勳章是表彰員工在某一方面的成績,讓他產生榮譽感;排行榜是激發大家的競爭心理—我憑什麼做得不如他好,我要做得更好一點。其次,要不斷地慶祝勝利。慶祝勝利本質上是激發大家的成就感,成就感會帶來樂趣,而為了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我們還要做得更好。

所以,主管要不斷地慶祝各種各樣的勝利。任何小事一旦做到之後,就要慶祝小勝利。比如說今天新簽了一個客戶,主管在微信群裡發紅包就是一種小小的慶祝,大家搶紅包的過程就是慶祝勝利的過程,雖然紅包不大,但大家都高興。

如果是大勝利,比如一個大專案結案了,該怎麼慶祝呢?雖然公司發了獎金,但主管也要帶大家去聚餐、唱歌或旅行,共同慶祝。只有不斷這麼做,才能夠強化員工對成就感的愛好。

3. 成長

有的人會說,成就是集體的,我在其中貢獻不大怎麼辦?我對集體的成功沒那麼感興趣,怎麼辦?主管可以讓這個人始終處於學習區,幫助他獲得個人的成長。

什麼是處於學習區?當一個人做的是自己非常擅長的事情時,他處於「舒適區」,這時他是沒有成就感的。當他做的是自己完全不擅長的事情時,他處於「恐懼區」,心理上的嚴重不適可能會讓他崩潰。當他做的事在他擅長和不擅長之間時,他處在舒適區和恐懼區之間,也就是處在學習區,他會有一種攻克難關之後的成長的快樂。

一個優秀的主管,不僅要懂得讓員工做自己愛好的事,更要懂得安排剛好超出他能力的事。這件事有點挑戰性,他會覺得有壓力,但努力一下,也能做得到。

始終處於學習區,會給員工持續帶來成長的快樂。萬維鋼老師介紹了來自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做超出能力範圍15.87%的事,能夠產生最高的效率。也就是說,挑戰性任務最好要有85%的熟悉度,15%的陌生度,這樣才能夠達到最佳的成長效果。這個尺度的把握,需要主管不斷地摸索和總結。

本節介紹了「學習動力」發動機,裡邊的燃料是「愛好」。因為「愛好」產生樂趣,樂趣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讓人產生前進的動力。有3種途徑可激發員工的「愛好」:興趣、成就感和成長。主管要學會讀懂員工的興趣所在;可以對「90後」實行遊戲化管理,並不斷地慶祝勝利;還要讓員工始終處於學習區。

(本文摘自/關鍵躍升:從個人貢獻者到團隊管理者,高效主管的底層邏輯/時報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