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常見症狀、治療:反覆感染恐「膀胱腫瘤」

夏季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常見症狀、治療:反覆感染恐「膀胱腫瘤」

2025/7/30(2025/7/30 14:37更新)
隨著夏季到來,有不少女性因為排尿不適而到泌尿科求診。根據國內2019年衛福部《醫學與健康期刊》氣候與女性泌尿道感染之相關性研究指出,夏天氣溫越高,女生得泌尿道感染的機率也會跟著增加,尤其是7月發生率最高,8月也還是偏高。在炎夏高溫中,民眾除了需要防曬外,更要警覺泌尿道感染的風險。

夏季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

恩主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葉國明指出,夏季人體水分流失速度加快,加上外出活動頻繁,憋尿情形也相對增加,讓泌尿道感染風險大幅上升。若忽略早期症狀未即時治療,細菌可能沿著輸尿管逆行擴散至腎臟,造成腎盂腎炎,甚至菌血症等更併發症。

以下為泌尿道感染5大因素:

  • 水分流失:流汗量增加導致尿量減少、濃度上升,使膀胱成為細菌溫床。
  • 習慣性憋尿:憋尿會讓尿液在膀胱中停留太久,讓細菌有機會繁殖與黏附,增加感染風險。
  • 如廁習慣不當:女性如廁由後往前擦拭,會將肛門附近的大腸桿菌帶入尿道,提升感染機率。
  • 性行為未正確清潔:性行為本身會讓肛門與會陰部細菌進入尿道口,事前事後若未排尿沖洗細菌,容易感染。
  • 攝護腺肥大或其他問題:中老年男性常見攝護腺肥大,排尿不順導致尿液殘留,也會增加細菌滋生與感染風險。

延伸閱讀:
泌尿道感染會自己好嗎?該看什麼科?吃蔓越莓有用嗎?女性必知5QA

性別與年齡影響感染風險

葉國明表示,泌尿道感染可依感染部位分為下泌尿道感染與上泌尿道感染,其中以膀胱炎最為常見;上泌尿道感染症狀較嚴重,常伴隨發燒、寒顫與腰痛,應提高警覺,至於65歲以上長者則因免疫力下降,即使輕微感染也可能迅速惡化,若合併高燒或腰痛,建議及早就醫。

由於生理結構不同,女性尿道較短(約4公分)且靠近肛門,使得外部細菌較容易入侵,導致泌尿道感染。常見症狀包括頻尿、急尿、排尿疼痛、下腹悶脹,以及尿液混濁或有異味,其中多以膀胱炎表現為主。

男性雖然尿道較長,但若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可能造成尿液殘留,增加感染風險。常見症狀與女性類似,也包含頻尿、急尿與排尿不適,若合併尿道灼熱或膿狀分泌物,則應排除性病感染如淋病或披衣菌。臨床上,醫師會進行尿液常規與細菌培養,必要時安排腎臟超音波、膀胱鏡或攝護腺評估,找出感染源頭與併發因素。

延伸閱讀:
泌尿道感染「尿尿又熱又痛」!醫建議可多吃「2大營養素」照護

反覆感染須懷疑膀胱腫瘤

泌尿道感染要看哪一科?葉國明說明,泌尿道感染依症狀輕重與病人性別,可選擇不同科別就診。一般女性可至婦產科或泌尿科,男性則建議至泌尿科檢查,若為反覆感染、合併發燒或有慢性疾病史者,則可由感染科提供更全面的診療。

葉國明指出,若症狀反覆發作卻無細菌培養陽性結果,便不能單純視為「感染未治癒」,此時應懷疑是否另有非感染性原因,例如泌尿道結核或膀胱腫瘤。此外,若經常出現血尿,卻沒有其他泌尿道感染的疼痛感,且尿液也未培養出細菌,就應進一步進行膀胱鏡檢查,確認是否為膀胱癌,避免延誤診斷與治療。

泌尿道感染該如何治療?葉國明表示,治療方式以口服抗生素為主,通常治療3~7天即可改善,但若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發燒、腰痛等全身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接受完整評估。平時保持充足飲水、避免憋尿、注意個人衛生與性行為清潔,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線。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