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學的「S級整頓力」!與其催促自己行動,不如先做到「1件事」

人生必學的「S級整頓力」!與其催促自己行動,不如先做到「1件事」

2025/8/11
我們常以為要改變人生,就該先擬定一份計畫,但不如先問自己卡在哪裡。擁有10餘年教學經歷、薇閣高中名師曾冠喆於《你的人生就是一趟英雄旅程》一書中,分享人生的5大關卡,包括發掘自身潛能、鍛造核心技能、蒐集各種關鍵知識等,帶領讀者找到活出自我、主導人生的方法,並掌握立足於未來的力量。以下為原書摘文:

人生必學的「S級整頓力」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總是停留在「光想不做」的階段,日復一日地規劃未來、思考如何變強,卻始終無法踏出第一步。你或許也曾經這樣,無數次對自己說:「明天再開始。」但隨著時間消失,夢想也仍然停留在幻想之中。
 
與其催自己快點動,不如先問:你卡在哪裡?我們常以為要改變人生,就該先擬定一份計畫,越詳細越好;但真相是——真正的改變,往往不是從「擬定目標」開始,而是承認自己當下陷入了什麼困境。

延伸閱讀:
丟掉不代表比較好!人生教練廖文君破「斷捨離」迷思:3招過理想生活

許多人會陷入「假積極」的狀態,看起來很認真、其實是在逃避,透過不斷地「計畫、準備、查資料、儀式感」,來替代真正的行動,但其本質只是心理的自我安撫與拖延,卻披上了積極的外衣。像是:

  • 我決定要好好唸書了,先來重買一套新的文具組和讀書筆記本吧!
  • 我要開始健身了,所以先去看健身網紅們一天都在吃什麼。

這些行為,讓你看起來有在努力,實際上卻只是以準備來逃避行動,用忙碌來掩蓋混亂。不過,這也並非指責你不認真,而是還沒察覺到改變的動力─之所以會想改變,一定是生活中有哪裡讓你感到「不舒服」。

比方說,發現花太多時間在社團上,導致數學補考重複發生;每次報告前都焦慮到失眠,甚至累到健康出狀況;你知道現在的工作內容讓你越來越空虛,但身體太疲憊,連投履歷轉職都覺得是一種折磨。
 
然而有時候,那個讓人卡住的地方,不會這麼明顯。
它就像你每天回家都累到發呆,卻說不上來到底為什麼;又或是一直想讓自己變好,卻總覺得「哪裡怪怪的」,但又說不清具體出了什麼問題。可能不只出於單一事件,而是長期忽略的習慣、一段不敢結束的關係,或你不願面對的情緒真相。

延伸閱讀:
你是成熟大人嗎?20歲後該學會的15件人生大事:沒有什麼一定要做

「整頓」先從作息回到正軌開始

很多人以為「整頓」是整理桌面、丟掉雜物、重寫待辦清單。但真正有效的整頓方式,其實是從自己的節奏開始重整。固定的作息不是老派,而是行動的前置條件。

不是因為你不夠自律,而是你的能量系統早已失衡,例如,大腦早已意識到你該改變,但身體卻累到無法動彈;你知道應該早點睡,但半夜兩點還在滑抖音或IG;想開始新生活,早上卻連起床都像拔河一樣困難。
 
也許,這不是你不夠有意志力,而是一直處在「醒著,卻什麼都做不好的狀態」,因為你的身體沒有好好休息,大腦就會過度使用;大腦太累,作息就更加混亂;作息亂了,就更沒有力氣開始。你以為自己只是散漫,實際上是一種「深度疲憊」的狀態。

因此,真正的整頓,不是從生活改變開始,而是讓身體回到該有的節奏感上,試著做幾件小事:
 

  • 把睡覺與起床的時間固定下來,不用立刻做出大幅改變,只要比昨天早睡一點就好。
  • 安排每天某個時間段作為「無目標時段」,可以發呆、散步、靜坐,不需有任何生產力。
  • 把你習慣用來焦慮的時間,重新設定成用來修復。

這些會讓你從「我什麼都做不到」的低潮,慢慢回到「我終於知道該從哪裡開始」。當然,不必急著振作,也無須立刻做出什麼驚人的改變。你要做的,是允許自己看見身心的疲憊,承認自己陷入了瓶頸,然後慢慢重整。

因為真正的開始,不是你今天很拚命,而是你終於誠實地對自己說出一句話:「我不想再這樣下去了,我想重新開始─但這一次,我要好好做出改變。

整頓力不是讓你變成超人,而是幫你回到人本來該有的節奏。

清醒、柔軟、有力氣,也有餘裕。從現在開始,把「逼自己」改成「照顧自己」。

(本文摘自/你的人生就是一趟英雄旅程:第一本專為數位世代打造的攻防生存指南/悅知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