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容易營養不均衡?藥師揭「4種營養素」最缺乏:觀察身體就知道
以前的人吃素,大部分都是因為宗教因素,像是佛教徒講求不殺生,或者因為許願所以選擇吃素,但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人因為健康、環保的因素選擇吃素。
茹素者因為飲食相對單純,而且缺少了很多動物性的油脂,綜觀吃素的確對於減輕身體負擔有所助益,很多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吃素,養育出「胎裡素」的小嬰兒,事實證明,這些小嬰兒也都能健康地長大。不過不乏有吃素的民眾關心,長期素食者是不是有可能因為少攝取了動物性食物,而使得身體營養素不均衡呢?
延伸閱讀:
吃素必知的「蛋白質互補法」!營養師1招「穀物搭配豆類」完美搭配
素食者容易營養不均衡
素食者分成很多型態,有純素、五辛素、奶蛋素、海鮮素等。奶蛋素及海鮮素食者因為還是有攝取動物性食物,相對的體內維生素比較不會缺乏,但是對於純素食者(任何動物性來源食物都不吃)而言,的確有可能缺乏某些維生素,最常見的幾種包含了維生素B2、B12、維生素D和鈣。
根據衛福部的素食飲食指標手冊,素食者應該要注意自己熱量的攝取是否足夠,以及注意自身飲食中是否有涵蓋各類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是素食者很容易忽略攝取的重要維生素。雖然這兩種營養並非完全無法從飲食中獲得,但是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如果又剛好是比較挑食的素食者,就有可能因缺乏這些維生素而影響生理功能。
以維生素B2來說,因為大部分存在於動物性食物或是綠色蔬菜中,所以綠色蔬菜攝取較少的素食者就有可能缺乏B2。同樣的,B12大部分都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而且身體沒有辦法自行合成,所以吃純素的人比較有可能缺乏維生素B12。
除此之外,維生素D也是很多茹素者會缺乏的維生素,對此,很多吃素的朋友反映:「藥師,我都有上網查,晒太陽或是吃菇類就可以補充D了啊!」這樣說是沒有錯,但是現代人出門會擦防晒產品,阻擋了紫外線接觸,間接使得身體無法自行產生維生素D。
另外不吃菇類的素食者,有可能無法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而且菇類所含的是維生素D2,與動物性食物含有的維生素D3仍存在有些許差異 (有部分研究指出維生素D3優於D2,不過仍須待未來更多研究支持)。確定的是,一旦缺乏維生素D,身體許多營養的合成便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影響鈣質的吸收,造成骨骼相關問題。
素食者要如何得知自己有缺乏哪些營養素?事實上我們身體的反應就是很好的參考。舉例來說,若缺乏B2,很容易出現眼睛周圍發炎、皮膚出現脂漏性皮膚炎等現象;若缺乏B12,容易產生一些神經的症狀,像是四肢冰冷、末梢血液循環變差等,也有可能會引發貧血。
缺乏維生素D時自己不一定能明顯感覺出差異,很多人往往等到鈣質不夠、出現骨質疏鬆症甚至發生骨折時才發現問題大條了,所以藥師建議民眾,最好養成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習慣,抽個血驗一下自己的身體數值,就知道自己缺乏哪些營養。
延伸閱讀:
退燒止痛藥該怎麼挑?藥師曝「2種常見藥物」副作用:嚴重恐肝壞死
孕婦及男性素食者更要注意
而同樣是素食者,也會因為特殊時期或角色不同而需要注意補充不同的維生素喔!以孕婦來說,根據衛福部的素食孕產期營養參考手冊所建議,吃純素的孕婦,鐵質、鈣質和維生素E的補充就格外重要。懷孕婦女一天可以補至1000毫克的鈣質,純素食者可能因為不攝取牛奶,從食物獲得鈣的機會變少,所以也可以考慮直接服用保健食品。
另外鐵質也很重要喔!懷孕婦女前期和中期每天建議攝取15毫克,到了後期一天甚至需要攝取到45毫克才足夠;維生素E的話則建議每天要攝取至少15毫克,如果食物中攝取不足,一樣建議可以直接從保健品補充。
而男性素食者比較可能缺乏是鋅,一般來說,豆類食物或南瓜含有豐富的鋅,但有的素食者對這類食物較敏感,吃了可能會脹氣或腸胃不適,所以攝取比較少,此時一樣可以補充一些保健食品,以男性來說,一天建議可以補充15毫克的鋅。
此外有許多保健食品是動物原料製成的,茹素者需要特別注意,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絕大部分的膠囊其實大部分都是豬皮製成的,即便裡面的主成分是素的,仍有可能不小心吃進動物成分。這個時候民眾可以詢問藥師,請藥師查詢仿單或打電話問原廠,確認膠囊的成分是動物性還是植物性的,再決定是否使用該藥品或是補充該保健食品;或是詢問藥師可否將膠囊打開只吃裡面的藥物,因為直接攝取藥粉可能會影響到藥物的釋放及吸收,所以一定要記得詢問專業,切勿自己執行。
茹素者的飲食習慣會影響體內維生素的多寡,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有缺乏,或是身體覺得出現異樣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到醫院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再根據醫療人員的建議適度補充營養素。如果醫師已開立藥品級的維生素(如B12),就不需要額外重複補充,若有疑義,可以在詢問藥師後再決定是否需要。
(本文摘自/暖氣藥師的用藥攻略:量身打造居家藥品及保健處方/原水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