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模式的「未來思考」!創意博士教「保持1心態」邁向更好人生
你多常思考未來?
你多常思考未來?常常思考?偶爾思考?還是從不思考?思索未來的頻率透露你對目前狀況的滿意程度,以及你是否對未來充滿希望。你可能常常想到未來,因為未來會讓你聯想到目標和抱負,或是未來會使你對將來某一天有著模糊的憧憬。
也許,你不願去想未來的事,因為未來代表種種不確定性,世事變化無常,禍福難料,你會因此焦慮。你對未來的感覺可能視目前的處境而定,在希望和恐懼之間擺盪,也可能取決於你所處的文化、社會和經濟情況。
更重要的問題是:你想到未來的時候,是否想像自己身在其中?在不久的將來你會如何?這很容易想像,因為那個你和今天的你應該差不多。但是,你能想像20年後的自己嗎?50年後呢?也許不大容易,至少無法清晰的想像那時的自己。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想像遙遠的未來時,無法認清那裡的自己或是產生共鳴,因此很容易認為現在行為的後果和自己毫無瓜葛。那樣的未來也變得平面、單調,有點像是光鮮亮麗的舞台布景,裡頭有AI、機器人,時空旅行變成家常便飯。在很多人的眼裡,未來看起來就是這樣,因為這正是未來學家為我們描繪的圖景。
延伸閱讀:
放過別人一馬,就是放過自己一馬!成熟大人必學「3方法」改變心態
未來VS你的未來
未來學家是一群有趣的人。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思索未來,根據當代趨勢預測未來。有些人以數據為依據,直截了當的預測未來折線圖下一段的走向。還有一些人在考量數據之後,便大膽推測未來會有哪些劇變。當然,最有趣的未來學家是那些瞄一下數據,就能用靈活的想像力描繪出讓現今一般人嚮往或驚懼的未來圖景。
我很佩服未來學家,多年來我閱讀他們的作品或追蹤他們的研究。這些未來學家各自的視角略有不同,勾勒的未來也不盡相同。儘管如此,我可以有把握的斷言:未來學家思考的那個未來,不是你的未來。
未來學家關心的是趨勢、預測和技術的融合,由此了解未來發展的走向。他們會回顧過去,辨識模式,然後指向遙遠的未來,在某個時間點,他們的預測可能會實現(也可能不會)。他們的未來是理想的,很少像現在或過去那樣複雜又矛盾。
然而,不知為何,未來學家愈是努力把人類置於他們描繪的圖景之中,我們就愈難與之產生共鳴。這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是某個趨勢或模式的一部分。我們認為自己的未來是一條個人的敘事弧線,即使這條線模糊、不好掌握、難以界定,讓我們感到焦慮。
延伸閱讀:
他真的愛我嗎?他是我最愛的人嗎?生命教練揭「1心態」害你不敢愛
在你的未來應該發生什麼事
當然,我們會擔心未來。過去和現在讓人感覺比較安全,猶如令人安心、堅實的土地,反之,未來則是我們恐懼的宇宙蟲洞。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只是源於我們對變化的懼怕,有趣的是,從演化來看,我們一直活在變化當中,我們生存的環境也在不斷變化。弔詭的是,即使我們百分之百是變化的產物,但我們天生依然抗拒改變。換言之,雖然變化塑造我們,我們卻不是為變化而生。
不只是演化不斷逼迫我們適應、改變,變化正以空前的速度瘋狂加速,以至於我們可以親眼看到變化就在眼前。這種持續不斷的變化讓未來學家飛快吐出一個又一個預測,這些預測躍上新聞頭條,讓人對未來更加焦慮。我有個好點子:讓我們從未來學家的手中奪回言論主導權。
與其擔心未來可能發生什麼事,不如好好想想,在你的未來應該發生什麼事。
你的未來不在遙不可及之處,未來就在你眼前。未來是由你做出的(或你沒做的)無數選擇所組成,這些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走向和達成人生目標的方式。
你所做的每一個選擇編織、塑造了自己的未來,而你沒有做的選擇,累積起來會把人生導向別人為你設定的方向。你做出的選擇愈多,就會看到更多的可能。你運用的可能性愈多,就愈有能力創造出想要的未來——這是專屬於你的未來,由你自己,透過一個又一個選擇打造的未來。
(本文摘自/原力心態:Google模式的未來思考/天下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