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腫會自己消失嗎?卵巢囊腫是癌症嗎?症狀、治療與預防一次看
因為下腹部感到脹痛,所以我去婦產科檢查。照超音波之後,發現卵巢有一個不小的水瘤。醫師跟我說不用擔心,因為水瘤很常見,通常是良性的,而且有可能會自行消除,讓我持續觀察,只要3個月回診一次就可以。不過,我還是有些擔心,畢竟有一顆東西在肚子裡,感覺還是十分奇怪。它會破掉嗎?如果它沒消除怎麼辦?就算是良性的,時間久了會不會有變成惡性的可能?長在卵巢裡會不會影響懷孕呢?
—32 歲,Sharon
延伸閱讀:
婦小腹凸出還一直變胖⋯檢查竟是「卵巢癌」!醫:有3症狀快就醫
卵巢囊腫一定是癌症嗎?
卵巢囊腫是指在卵巢內,因液體累積或異常組織增生而形成的囊狀結構,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疾病。因為囊腫當中主要是液體,在超音波檢查中看起來類似水泡,故俗稱「水瘤」。
當卵巢囊腫體積仍較小的時候,往往並無明顯症狀,因此患者可能會於健康檢查中偶然發現。即使卵巢囊腫變大也不一定有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有腹痛、腹脹、便祕、脹尿、脹氣、月經異常等症狀。當囊腫發展到出現急性併發症,如囊腫破裂或卵巢扭轉時,患者可能會出現突發性劇烈腹痛、噁心、嘔吐等急性症狀。
卵巢囊腫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個統稱,涵蓋多種類型。醫師通常會透過檢查,來確認囊腫為良性或惡性,再依此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臨床上,良性卵巢囊腫機率遠高於惡性。在這一個章節中,我們也將著重介紹常見的良性卵巢囊腫類型。
延伸閱讀:
生理期不能洗頭?生理期不能染燙髮?醫破解「經期5大迷思」別搞錯
卵巢囊腫一定是癌症嗎?
卵巢囊腫是指在卵巢內,因液體累積或異常組織增生而形成的囊狀結構,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疾病。因為囊腫當中主要是液體,在超音波檢查中看起來類似水泡,故俗稱「水瘤」。
當卵巢囊腫體積仍較小的時候,往往並無明顯症狀,因此患者可能會於健康檢查中偶然發現。即使卵巢囊腫變大也不一定有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有腹痛、腹脹、便祕、脹尿、脹氣、月經異常等症狀。當囊腫發展到出現急性併發症,如囊腫破裂或卵巢扭轉時,患者可能會出現突發性劇烈腹痛、噁心、嘔吐等急性症狀。
卵巢囊腫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個統稱,涵蓋多種類型。醫師通常會透過檢查,來確認囊腫為良性或惡性,再依此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臨床上,良性卵巢囊腫機率遠高於惡性。在這一個章節中,我們也將著重介紹常見的良性卵巢囊腫類型。
延伸閱讀:
生理期不能洗頭?生理期不能染燙髮?醫破解「經期5大迷思」別搞錯
常見的良性囊腫類型
1. 功能性囊腫
此類囊腫是最常見的卵巢囊腫類型,有分泌荷爾蒙的功能,經常在超音波檢查中顯示為充滿液體的囊性結構,可以透過血液檢查進行確認。
這種囊腫形成,主要由於卵巢內的濾泡未能正常排卵或未進行自然萎縮。正常情況下,濾泡分泌雌激素與黃體素,調節月經週期與輔助卵泡成熟排出,但當排卵失敗或濾泡持續增大而未退化時,便可能形成囊腫。大多數的功能性囊腫會隨時間縮小或自然消失,僅有少數無法自然消退。

2. 病理性囊腫
此類囊腫不具分泌荷爾蒙的功能,初步診斷通常依賴影像學檢查,如陰道超音波,而確診須藉助病理切片檢驗。病理性囊腫種類甚多,包括巧克力囊腫、畸胎瘤、漿液性囊腫、黏液性囊腫等。書中我們僅著重探討臨床上較常見的兩種類型:巧克力囊腫與畸胎瘤。
卵巢畸胎瘤(teratoma)在臨床上是屬於源於生殖細胞的腫瘤,分為成熟型(良性)和未成熟型(潛在惡性)。成熟型畸胎瘤常為囊性,表面具完整的外膜,內含分化良好的組織,如毛髮、皮脂腺、骨骼或牙齒。未成熟型則含有未分化的胚胎組織,須依病理學檢查確定惡性程度。
上述分類基於西醫學理的病理學歸類,中醫領域則側重整體觀念,通常不進行病理學上的細分,而是統一將其視為「瘤類病變」。不論從西醫還是中醫的角度,卵巢囊腫都可能對女性的生孕健康產生一定影響。
卵巢囊腫是否會影響生孕?
卵巢囊腫多數為無症狀,若體積未過大,沒有壓迫到卵巢或鄰近組織,通常對生孕能力無明顯影響。隨著囊腫體積增大,將愈有可能壓迫卵巢組織,影響血流供應與排卵功能,進而降低自然受孕的可能性。
功能性卵巢囊腫因與內分泌波動相關,可能影響月經週期及排卵規律性,也對懷孕機率帶來一定影響。在某些情境與條件下,須考慮以手術方式處理卵巢囊腫。手術時,可能難以避免的會切除部分卵巢組織。在這種情況之下,除了會影響卵巢儲備量,也有可能導致卵巢機能受損。因此,對於日後有生孕需求的患者,醫師對於手術都會採取更慎重的態度。
然而,若發現卵巢囊腫發生癌化,則有必要以手術摘除病灶,並可能連帶切除較多的卵巢組織。當卵巢囊腫發生了急性併發症(例如破裂),也可能對卵巢組織造成相當大的傷害。這樣的情形對生孕機能的破壞也最嚴重。
若能及早發現卵巢囊腫,醫師能更好的幫助患者監控風險,在癌化或出現急性併發症之前,及早以合適的醫療方式介入,最高程度的確保患者整體健康與生孕能力。因此,定期婦科檢查極為重要。
卵巢囊腫如何診療?
發現卵巢囊腫時,醫師心中的主要關切是「風險」:有多大可能是惡性(即發生癌化),或發生急性併發症有多高?後續醫療方案需要多急迫、多積極,將視醫師對風險的綜合判斷而定。
進一步而言,醫師對卵巢囊腫風險的判斷,以及相應的治療計畫,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包括發現囊腫的時間、卵巢囊腫的大小、不適症狀、生孕計畫、影像學檢查跡象。
1. 發現囊腫的時間
首先,可先觀察發現囊腫時為月經週期的哪一天。若是接近排卵期,可能就是即將排出一顆成熟準備排卵的濾泡,大小接近兩公分,屬於自然的生理狀況。若是月經剛開始就發現,則需要持續追蹤,看看之後它是否有自然消退。
2. 卵巢囊腫大小與變化
對於小於5~6公分的囊腫,臨床上傾向採用觀察方式,定期監測。但若囊腫大於六公分,且無自行消退跡象,因存在自發性破裂或卵巢扭轉的風險,可考慮手術處理,以預防急性併發症的發生。若囊腫在短時間內快速生長,則為惡性的可能性較高,也須慎重評估進行手術。
3. 不適症狀
症狀是制定治療方案的重要考量之一。若患者無明顯不適症狀,多半會建議持續追蹤觀察,等待囊腫自然消退。若患者出現疼痛或腹脹等症狀,並對生活品質造成影響,可考慮積極處理。
4. 患者後續生孕計畫
對於無明顯症狀且體積不大的卵巢囊腫、計畫自然懷孕的患者,可先每2~3個月定期監測,等生孕計畫完成之後,再考慮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若是不孕症患者計畫進行人工生殖輔助療程,則須積極處理,因為有可能影響卵巢濾泡的發育與取卵數量。
馨慧醫師:我曾有個人工受孕的兩側皆有囊腫,仍患者,雖然卵巢左右然順利懷上3胞胎。但隨著時日增長,囊腫並未自行消退,導致約於懷孕25患者週時,即因囊腫壓迫導致腹痛,必須動手術。由於子宮內有3胞胎和兩顆囊腫,當時我必須在極有限的空間中完成這個驚險的手術。此案例顯示,即使是良性囊腫,在某些情況下仍會對患者造成重大影響,因此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5. 影像學檢查跡象
醫師常透過影像學檢查來評估卵巢囊腫的惡性風險。超音波是最常用的工具,若有需要可能會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經驗豐富的醫師會注意卵巢囊腫照影的形狀、內部結構等方面的跡象,以評估癌化風險高低。
治療方案與預防復發的建議
1. 西醫治療方案
當卵巢囊腫超過5~6公分且需要手術治療時,醫師的首要考量是如何最大限度保留卵巢功能,這取決於囊腫的大小、類型、沾黏情況和醫師手術技巧。臨床上多採用囊腫剝離術,以盡量保留健康的卵巢組織,減少損傷。
2. 中醫治療方案
中醫對於卵巢囊腫的治療,著重同時改善局部病變與調整全身體質。針對功能性囊腫,中醫可透過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等方法,來促使囊腫縮減。對於反覆出現囊腫的患者,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這可能與氣血運行不暢及代謝功能失調有關,常見於氣滯血瘀及痰濕凝滯的體質類型。在這種情況之下,醫療方案常著重於改善全身氣血循環,減少慢性炎症,以改變原本容易形成囊腫的體質,降低復發風險。
和蓁醫師:中醫對囊腫處理的方式,主要是調和臟腑氣血,疏通經絡,以加速囊腫自行消失的速度。但對於反覆發生卵巢囊腫的患者,我們會把重點放在調理改變患者的體質,避免容易復發。
3. 功能性囊腫須預防復發
功能性囊腫因與排卵過程密切相關,部分患者容易反覆復發;和其他種類的卵巢囊腫相比,畸胎瘤的復發率明顯較低。適當調整飲食習慣,減少攝取含高雌激素成分的食物或保健食品,有助於降低復發風險。
整合中西醫療法,能有效針對囊腫的特性與患者需求,來進行治療與預防。而相較於治療,卵巢囊腫的診斷環節更考驗醫師的經驗與判斷力。患者務必向醫師詳細說明自身病史與囊腫的發展過程,以便醫師結合影像進行專業判斷,確認腫瘤的類型與相關風險,精準擬定合適的治療方式。
重點小筆記
常見良性囊腫包括功能性囊腫和病理性囊腫。功能性囊腫多數可自然消退;病理性囊腫則不分泌荷爾蒙,部分類型可能具有較高的惡性傾向。發現卵巢囊腫之後,醫師需要評判2種風險:惡性癌化以及急性併發症。
醫師的判斷與治療計畫,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發現囊腫的時間、卵巢囊腫的大小、不適症狀、生孕計畫、影像學檢查跡象。為早期發現與有效控管病程,定期婦科檢查極有必要。治療方面,西醫偏重藥物抑制與手術剝離,強調及時減少風險;中醫則調理全身體質,改善氣血循環以預防復發。
(本文摘自/與妳的子宮對話:月經、生孕與健康/晨星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