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天我先走了,孩子怎麼辦?單親媽媽列「3點原則」避免後顧之憂

哪天我先走了,孩子怎麼辦?單親媽媽列「3點原則」避免後顧之憂

2025/7/13
當一個家長本來就不容易,當一個志願單親的家長更是困難,如果發生意外,孩子怎麼辦? 單親媽媽Cindy,2020年在沒有伴侶的情況下,使用捐贈的精子,透過人工生殖生下女兒;2023年藉由美國代理孕母生下兒子,組成一家三口的小家庭。Cindy於《志願單親》一書中,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志願單親並非孤單的選擇,而是自我實現的重要一步。以下為原書摘文:

如果發生意外,孩子怎麼辦?

「如果我發生了什麼事,我的小孩怎麼辦?」這是我當了媽媽之後,常在腦海裡揮之不去,困擾著我的擔憂。當一個家長本來就不容易,當一個志願單親的家長更是困難。比起傳統的家庭,我們有更多風險要考量,但解決的方法其實和所有的家庭都一樣,那就是「把育兒的村莊做得愈大愈好」。

當一個村莊很大的時候,少了一個村民甚至村長,對孩子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如果育兒沒有村莊、沒有後援,就算是雙親的家庭,人手仍然不夠。長久下來,不是影響了工作,就是犧牲了育兒品質,家長也會因為長期的疲憊和倦怠,犧牲自己的身心健康。

延伸閱讀:
當過12年全職媽媽後,我下定決心回去工作!重回職場「必知3件事」

為了「把育兒的村莊做大」,我堅守了3點原則:

1. 規劃育兒支持網,準備各種備案

疫情爆發的那一年,我的女兒在台灣出生,我們回到美國時,雖然疫苗已經廣泛施打,社會也開放人群正常交流,但病毒的威脅仍在,間接地影響人們的生活。

為了無後顧之憂地回到工作崗位,我找了2位保母,一位是主照顧者,另一位則是備用保母。本以為我已準備周全,沒想到,在主要保母上工的前一天,她得到新冠肺炎,無法如期上班,還好我有備用保母,幫助我舒緩這個壓力。

不料,備用保母在兩天後,也得到新冠肺炎,讓我措手不及。短時間之內找不到人來幫忙的我,只好一邊工作,一邊帶著1歲多的孩子。還記得那天,團隊正在跟主管開會,輪流報告進度,剛輪到我時,我一開口,女兒就在我身邊放聲大哭,我什麼都說不了,只能愧疚地向大家致歉,提早結束會議。這就是我工作和育兒挑戰中的日常。

也因為這樣,我才了解到,所謂的「避險」,就是事先找好各式各樣的備案、備案的備案,以及它的備案,像洋蔥般做好層層避險,並將養育孩子的村莊做大。

而所謂的村莊,不是只有自己的家人,還要包含親朋好友、閨密、鄰居、孩子同學的父母、雇用得到的鐘點幫手、課後活動的老師同學家長,甚至巧合牽起線的有緣人。當我們將村莊建立得愈大,有任何意外狀況時,孩子就能被保護得愈周延,志願單親家庭的生活才不會輕易受到影響。

2. 設立「生前信託」,為孩子做最好的安排

除此之外,我也花了許多心思把「生前信託」做好,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明訂若我遇到什麼情況,而喪失行為能力時,誰來當小孩的監護人、誰來管理我的資產,以及誰來幫我決定醫療上的處置。

律師建議,最理想的情況是,不同的角色要交由不同人來擔任,才能避開利益衝突產生的問題。此外,這3個角色需要的專長不同,像「監護人」必須找特別有愛心、懂得照顧孩子的人;「資產管理人」則要找對數字、理財有概念,且頭腦清楚、財務判斷能力良好的人;而「醫療代理人」更要找對於醫療決策有概念,能做出對自己最好決定的人。

在決定這3個重要的角色時,我先物色了幾個人選,並排列先後順位,接著聯絡這些我物色好的友人,一一詢問意願、回答疑問,等到雙方有充分共識後,這些安排才算定案下來。

此外,我們也在律師的建議下,一起參與律師主持的共同會議,由律師告知彼此的權利義務、提醒遇到意外狀況時該採取的行動後,才算正式結案。我很幸運,我的同溫層除了人才濟濟之外,許多朋友都是我能夠信任的人,如果有天我無法如計畫地陪伴孩子長大,我知道我的孩子仍能得到最好的照顧。

3. 告知身世,幫助孩子認識自己

至於我的孩子,我也為「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故事」做準備,在公開透明、不欺瞞孩子的條件下,陪伴他們迎接身為志願單親子女的特別人生。

在美國,有許多特別為志願單親家庭設計的繪本,協助家長告知孩子的身世。像我的女兒從1歲半開始,就會自己說她是透過捐贈精子而出生的故事。她會用牙牙學語中的奶音,解釋一顆小豌豆(受精卵)如何由精子和卵子結合而來的過程。

她知道自己的媽咪因為是女性而沒有精子,但是媽咪接受了捐精子的好人所贈與的精子,做成了小豌豆。之後媽咪去請醫師幫忙,把做好的小豌豆放進媽咪的肚子裡,等到小豌豆愈長愈大,就會變成一個小寶貝了。

在我的代理孕母懷著我兒子的時候,我也用讀繪本的方式,帶著當時2歲多的女兒,了解代理孕母的概念。在繪本中,無尾熊媽媽想要小孩,但是她自己的袋子因故不能使用,無尾熊寶寶不能住在裡面長大,她便去找醫師幫忙,醫師剛好認識一位無尾熊阿姨,她已經有了好幾個小孩,目前自己的袋子用不上了,她很樂意地把袋子借給媽咪,放無尾熊弟弟在裡面長大,等到弟弟長大之後,再把弟弟抱還給媽媽。

我和女兒曾到代理孕母的家中拜訪,也在她懷孕期間一起拍過孕婦寫真,因此我的女兒見過代理孕母兩次。她很喜歡這個故事,偶爾也會問我:「我們什麼時候才要再去找無尾熊阿姨?」因此我知道,孩子們對這些新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度,比我們想像中的高上許多。

延伸閱讀:
單身也有生養權!矽谷媽媽的「志願單親路」:我的小家庭已完整了

能做一個特別的人,是很棒的事

在台灣的期間,女兒學到了好多首台灣童謠,裡面有些角色是我們的家庭組成所沒有的,像是「哥哥爸爸真偉大,名譽照我家⋯⋯」「點仔膠,黏著腳,叫阿爸,買豬腳⋯⋯」「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叫媽媽,媽媽不來;叫爸爸,爸爸不來⋯⋯」等曲子。

有時她會問:「為什麼我跟別人不同?為什麼我比較特別?」接受自己和別人的不同,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要學習的一門功課,不需要刻意放大,也不需要閃躲。「能做一個特別的人,是很棒的事。你出生在一個特別的家庭,有特別的媽咪和家人,你註定也會特別。

隨著她一天一天長大,在自我介紹中一次比一次更熟練,加上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與肯定,她愈來愈能享受自己與他人的同與不同。

那個能夠放心自在地做自己、接納自己的心情,就是我在為她建造村莊時,所要達成的最重要的事。唯有在她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與珍惜之後,她所建構的村莊、找到的村民,才會是最適合她需求的樣貌。

(本文摘自/志願單親:不需誰來完整我,矽谷科技人的單身生養實踐/寶瓶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