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湯防感冒、抗發炎?醫揭生薑食用禁忌:出現「這些症狀」先別吃
吃薑可能加劇發炎
最近在門診中遇到一位病患,因咽喉疼痛、口腔潰瘍、舌尖與舌緣疼痛而前來求診。經檢查,發現有口內炎現象,但並無其他明顯的感染徵兆。病患自述口腔不適已超過1週,且無明顯好轉趨勢。
進一步詢問病史後,得知其近日頻繁飲用薑湯,據判斷這可能與其病情有關,於是囑咐暫停飲用薑湯,改以冬瓜茶或蜂蜜水取代,同時配合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中藥治療,結果症狀很快便獲得改善。
推測病患本身可能因工作繁忙、睡眠不足、壓力過大與營養失衡,導致陰虛火旺。在未能察覺自身身體狀況的情況下,連續多日飲用薑湯,反而使陰虛加劇,火氣更旺,免疫功能亦因此失調,進而誘發口內炎。
延伸閱讀:
薑茶功效有哪些?可以天天喝嗎?中醫揭禁忌:「這類人」只能喝2次
生薑適時適量無害
生薑是家庭常見的調味食材,也是中醫常見的藥材,雖然常用,但不宜過量。適時適量地使用生薑,是有益無害的;量少時偏溫,量多則致熱。
根據中醫典籍《雷公炮製藥性賦》記載:「生薑,味辛,性溫無毒,入肺心脾胃四經主通神明。去穢惡,散風寒,止嘔吐,除洩瀉,散鬱結,暢脾胃,療痰嗽⋯⋯要熱去皮,要冷留皮。」生薑能開胃調氣、溫化痰飲、發表散寒。脾胃健運則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升清降濁則神清氣爽,身心舒暢。
那麼,什麼時候適合喝薑湯?什麼情況又不宜呢?由於生薑味辛性溫,因此在感受風寒、出現頭痛、畏寒、鼻流清涕、口不渴、咽不乾等症狀時,飲用黑糖薑湯可以達到祛寒效果。但若有風熱症狀,如發燒、喉嚨痛、咳嗽帶黃痰(如上呼吸道感染),則不宜飲用,否則可能使症狀惡化。
此外,若出現陰虛內熱、潮熱盜汗、失眠多夢、咽乾口燥、口腔潰瘍、皮膚搔癢不適(如溼疹、蕁麻疹、皮膚炎)等情況,也不適合喝薑湯或攝取過多生薑,避免升發陽氣過度,導致陰虛火旺,使病情加重。此外,夜間亦不宜食薑,因夜間氣收斂而薑性發散,容易影響睡眠。但若因治療需要,則另當別論。
延伸閱讀:
薑湯預防感冒,什麼時候喝最有效?中醫揭「有這些症狀」喝了更慘
藥食同源取其中道
一般建議生薑用量為2、3片或3~9克。生薑皮具有行水氣、消浮腫的作用,通常用量為1~4.5克。生薑不宜過量食用,過量可能刺激腎臟,引起發炎。生薑與紅棗同用,能益脾胃之氣,溫中祛溼。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的理念,許多日常食材亦可入藥,以調和陰陽。陰陽貴在平衡互補——「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即是「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原則。《黃帝內經》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民眾在日常食療養生時,亦應遵循此理,過猶不及,取其中庸之道為宜。
(本文獲人間福報授權轉載,原文為:薑是食材也是藥材 中醫提醒依體質使用)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