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是虐待者!不給零用錢、威脅去死⋯她經歷母愛創傷學會的事
媽媽是虐待者
我升上小學二年級的那一年,父母開始每晚吵架。吵架的原因通常是因為爸爸不負責任的行為,使得我們家背債、經濟陷入困難。他跟媽媽當初是談辦公室戀情,那份工作爸爸做了三年,但是除了這份工作,爸爸無論去哪一間公司都撐不過一年。他平日會因為喝酒而晚歸,週末則會睡到很晚,對家庭毫不照顧。
其實如果他只是一直這樣,我反倒很感激他。從我升上小學二年級開始,他就像隻脫韁的野馬,連續闖了好幾個 大禍──他不僅將我們住的房子拿去抵押貸款,最後還因為還不出錢而導致房子被借貸業者搶走,使得我們一家人流落街頭。
每當爸爸深夜回家時,媽媽就會問他:「 你跑去哪裡喝酒?喝到現在才回來!」並搭配一連串熟悉的責備:「現在要怎麼辦?怎麼能讓我們一家人這樣流落街頭?」
「⋯⋯」
「你今年都沒拿生活費回來,三餐不繼就算了,至少要有地方住吧!」
「⋯⋯」
媽媽炮火猛烈地一句接著一句,爸爸卻總是沒有任何回應,只是靜靜地梳洗,並自顧自地躺上床睡覺。而媽媽也總會因為無法平息的怒火而離開房間,到廚房打開水龍頭,然後我們就會聽見她「嗚──嗚──」的哭聲。媽媽說她是為了不讓人聽見她的哭聲,所以才刻意把水龍頭打開,不過她的哭喊其實非常大聲,水流聲根本蓋不過去。
有一次媽媽怒不可遏地奪門而出,大聲哭喊的她一消失,四周便突然安靜下來。然而爸爸卻絲毫不在乎媽媽跑去哪裡,立刻便打著呼睡著了。我聽著爸爸的打呼聲,蜷縮著坐在門外,痴痴地等著媽媽回家。大約過了2小時還是3小時,才終於看見媽媽爬上樓梯的身影。媽媽用比剛才冷靜許多的聲音,對我說「回家吧」,然後跟我一起進房間躺下。
當時的房間就算只躺兩個人都顯得太過擁擠。堅持在外頭等媽媽直到深夜的我,其實希望能夠聽到「女兒啊,謝謝妳」,或是「至少還有妳」之類的話,但媽媽一躺下來便立刻吐出一連串的抱怨與憤慨。
延伸閱讀:
早已成年了,為何爸媽還是管東管西?專家揭「控制狂父母」真實心態
「我漫無目的地在路上走,車子從我的身旁呼嘯而過。如果我跳到馬路中間,應該就能夠一了百了!」 媽媽竟然想要死?我被令人窒息的恐懼席捲,但幸好她還是回到家陪在我的身邊!
「夏天,妳不要擔心,妳沒有媽媽也能過得很好,但是妳弟弟必須要有媽媽。我是因為妳弟弟,才壓抑想死的心情回到這個家來。」 雖然我想說我也需要媽媽,但我忍住了。我很害怕如果連我也讓媽媽難過,那我可能真的會失去她。我一言不發,一邊聽著媽媽的抱怨,然後在不知不覺間睡著了。
在那之後,媽媽便經常在我面前提到死亡。有一天,她在安置好我跟弟弟之後,就說她現在要去死,還引發了一場騷動──我跟弟弟哭著要她別死,但她卻生氣地對我們說:「我死了之後,你們就能有新的年輕媽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幹嘛哭?」她先是鄙視我跟弟弟的眼淚,接著又威脅說她要去死⋯⋯但她並沒有真的去死,而是像這樣折磨了我跟弟弟好幾個小時。
除了抱怨想死之外,她還會用別的事情折磨我。直到小學畢業之前,她都會不時對我說:
「沒有人說父母生了小孩就一定要負責任,父母也能夠拋棄小孩,所以妳要感激我願意養妳!」小學時,我經常會在美術比賽或作文大賽上得獎,每次得獎就能看出媽媽非常開心。害怕被媽媽拋棄的我,總認為拿獎能夠讓她開心,因為我必須要讓她覺得養我是值得的。
我對媽媽抱持著過度的罪惡感與責任感,我總認為她是時代的犧牲品,不聽她的話就是大大背叛了她的犧牲。就算沒有任何零用錢(朋友買麵包吃時,我只能在一旁乾瞪眼,而我也沒辦法買其他顏色的原子筆,只能用黑色的筆寫字),我也一直忍著沒有抱怨。
與此同時,我的心裡卻充滿著對媽媽的憤怒與鬱悶,而這股憤怒的感受在我結婚之後變本加厲。我因此必須推遲懷孕的計畫,並花費2年的時間持續治療我的創傷,嘗試清空我內心的憤怒。我也開始接受心理諮商、讀書與運動,以嘗試說出負面的情緒。
不過無論如何挖掘,我心中對媽媽的罪惡感與責任感依然難解地糾纏在一起,我感覺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打不開的死結。
接著我偶然在網路上發現與自戀型人格障礙父母有關的內容。「自戀型是什麼?」我在好奇心底下開始大量尋找資料,結果令我大受衝擊。就好像有人把我媽媽說過的話錄音似的,她過去的那些發言跟自戀型父母會對子女說的話一模一樣。
根據許多心理諮商師與心理學家的研究,我媽媽是典型的自戀型父母,而她與我的關係也是典型的自戀型母親與女兒的相處模式。「沒錯,就是這個!」我花了30年尋找答案,終於解開了一輩子的疑問。
延伸閱讀:
《黑暗榮耀》鬼母嚇壞觀眾!專家教「1方法」應對沒同理心的媽媽
自戀型媽媽容易批判與忽視女兒
在自戀型父母的扶養下長大的這件事,可怕到令一般人難以想像。自戀型人格障礙者深信自己十分完美,他們缺乏對他人的同理能力與利他心,即便對方是自己的子女,也無法使他們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完美無缺,使他們甚至沒意識到自己正在虐待子女。
自戀型媽媽容易批判與忽視女兒,也會刻意與女兒保持距離。然而對孩子而言,媽媽是絕對不容取代的存在,畢竟在孩子出生之後,首先締結親密關係的對象就是媽媽。
女兒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修復與自戀型媽媽之間的關係,而這會使女兒將一切的問題原因歸咎於自己。女兒會將媽媽辛辣的批評、無法控制的情緒與冷酷的眼神,全都歸咎於自己——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是個壞孩子」,或是「因為我是個不討人喜愛的孩子」。
社會極少對母親的愛提出任何質疑,就如同韓國歌曲〈母親的心〉也以「 忘記生育的所有痛苦/忘記養育孩子日夜操煩的心/養育孩子辛苦到手腳磨破了皮/天底下有什麼比這更寬厚/沒有什麼能比擬母親的犧牲」這樣的歌詞,描述母親的犧牲、用心與付出的愛,表達母親會對每一個生命付出毫無保留的愛。
若是在一般媽媽扶養下長大的孩子,絕對無法理解有個自戀型媽媽的女兒的心。當女兒說「媽媽根本不愛我」,大家都會偏袒媽媽;當女兒對親戚或朋友訴說媽媽給的傷害,大家會說「父
母都會犯錯」;當女兒求助於宗教團體,他們則會要說「唯有原諒才能復原」。
也因此,女兒容易感到混亂與衝突,認為:「是自己太敏感且不懂得感恩嗎?自己是個忘恩負義的人嗎?」媽媽生養自己是事實,因此似乎不該隨意稱媽媽為虐待者。
我媽媽是虐待者嗎?
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是一種過於喜愛自己的人格障礙,在本書中將簡稱為自戀者(Narcissist)。自戀型人格障礙可以依照DSM-5的診斷標準,由專業醫師進行正式診斷,本書最後的附錄也有相關的標準可以參考。根據一項研究,地球上約有百分之六的人屬於自戀型人格障礙。
我與各位都不是專家,因此無法診斷我們的媽媽。但是透過以下的檢驗表格,可以客觀地檢視我們所認識的媽媽,並進而確認問題。閱讀以下的內容並數數看自己打了幾個勾吧!這個結果能讓你知道,你是否獲得媽媽足夠的愛。
- 我覺得自己不像是媽媽的子女,更像是配偶或父母。
- 每次與媽媽保持距離時,我都會產生罪惡感。
- 我相信愛是無法憑空獲得的東西,我必須要努力成為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 媽媽總像債主般地要求我。
- 為了決定一件事情,我必須不斷尋求媽媽或其他人的同意/確認。
- 我很害怕自己成為跟媽媽一樣的家長,或是生下跟自己一樣的子女。
- 我很難直接表達出我的想法跟我的情緒。
- 我會刻意隱瞞一些事,因為擔心會被媽媽抓小辮子或因此遭受攻擊。
- 我希望能盡快離家獨立。
- 比起自己的想法與需求,我更會以媽媽的想法與需求為優先。
上述項目中的情緒或想法,都是來自於媽媽給的傷,長期觀看我的頻道的會員們大多是滿分或接近滿分。然而,即使分數很高也不需要絕望,因為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了解主要養育我們的媽媽是什麼樣的人,並回顧自己過去的經驗,找出自己真正的樣子。
(本文摘自/母親在我心裡扎下的刺/尖端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