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尿尿跑廁所,是「膀胱過動症」嗎?醫警告:日超過●●次須當心

一直想尿尿跑廁所,是「膀胱過動症」嗎?醫警告:日超過●●次須當心

2025/4/28
半夜一直被尿意叫醒,睡不好超困擾?許多民眾飽受頻尿、急尿或夜尿困擾,不僅白天一直跑廁所,晚上也常因尿意中斷睡眠,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泌尿科醫師提醒,若一天上廁所超過8次,夜間起床排尿1次或以上,且常有難以延遲的強烈尿意甚至漏尿,就要留意是否罹患「膀胱過動症」。

門諾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江景翔表示膀胱過動症是指膀胱在尚未裝滿尿液的情況下,就提早傳送尿意訊號給大腦,或膀胱肌肉出現不正常收縮,患者會突然感到強烈的「想尿尿」且難以忍耐。

江景翔說明,除了過動,膀胱也可能呈現「無力」狀態,例如排尿不完全、尿速慢、大量殘尿滯留都屬此範疇;有些病人甚至同時存在過動與無力的混合型膀胱障礙,因此臨床診斷必須更謹慎。

延伸閱讀:
男生常「打手槍」會傷身嗎?泌尿科醫教「正確射精法」忍●●次再射

每天排尿超過8次、夜間1次當心

江景翔指出,根據國際尿控學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定義,膀胱過動症的核心症狀是「急尿」,通常伴隨頻尿和夜尿,可能合併或不合併急迫性尿失禁雖然膀胱容量在檢查中可能仍屬正常,排尿流速也不一定有問題,但卻頻頻受到強烈的尿意干擾。

江景翔說,國際尿控學會雖未針對頻尿次數給出嚴格數字,但臨床上一般把每天排尿超過8次當作評估頻尿的參考指標。只要在主要睡眠期中起床排尿1次以上,即符合夜尿定義;不過多數患者超過2次後,對睡眠品質影響更明顯。

台灣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約16%,然而膀胱過動症並非單一疾病,江景翔提醒,可能還包含間質性膀胱炎、非細菌性膀胱炎、慢性骨盆疼痛等因素,病因尚未完全釐清,治療效果會因人而異,需要個別化調整。

江景翔提到,在診斷上,醫師會先從基本檢查著手,例如利用超音波、X光或膀胱鏡等影像學檢查,排除可能的明顯病因。另外,也會了解患者飲水習慣與排尿記錄,以分辨是否因多尿造成。

延伸閱讀:
尿尿「有泡泡」表示腎臟出問題?不一定!教你「3招」判斷正不正常

膀胱過動症常見4種治療方式

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

  • 生活習慣調整:如限制咖啡因、酒精,並減少晚間水分攝取。
  • 膀胱訓練:定時排尿、漸進式延長排尿間隔,以增進膀胱耐受度。
  • 藥物控制:使用抗膽鹼藥物或 β3 受體促效劑,幫助穩定膀胱肌肉。
  • 電刺激或肉毒桿菌注射:針對症狀嚴重且藥物效果不佳者。

江景翔提醒,很多人誤以為排尿問題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忍一忍就好,但是這種觀念可能延誤治療。他建議,民眾一旦出現困擾日常生活的急尿、頻尿或夜尿症狀,就應該主動就醫,接受完整評估。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