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食譜》低碳菜單要如何準備?營養師推「2種飯」低熱量又超飽足

有食譜》低碳菜單要如何準備?營養師推「2種飯」低熱量又超飽足

2023/11/15
「低碳飲食」又稱為低醣飲食,原則上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在飲食中要增加蛋白質與好的油質,新手要如何執行低碳飲食呢?推薦料理有哪些?韓國營養師李瑞慶(Stephanie Lee)於《低碳水瘦身公式》一書中,分享最正確的低碳飲食法,幫助讀者健康瘦身。以下為原書摘文:

執行低碳菜單要注意什麼?

這本書的所有食譜,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都設定在「最少20%,至多40%」左右,比世界衞生組織(WHO)建議的攝取量要低,但比生酮飲食追隨者的基準高。對低碳有做過功課或是曾成功執行低碳菜單的人,搞不好也不滿意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不過我仍秉持低碳菜單的論點來制訂食譜,有2個重要的理由。

  • 別小看極端低碳菜單所招致的副作用:如果你有參加低碳菜單交流會,就會知道有因各種症狀受苦的人。極端低碳菜單擁護者會說,這些症狀只是一時,並將身體在這段適應的過程稱為「好轉反應」。實際上,有些人的症狀真的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就轉。不過身為臨床營養師的我,並不贊同去忍受身體因為減肥所帶來的不適,若是不攝取碳水化合物就會容易缺乏各種重要的營養素。雖然營養素不足個1、2天不會有什麼大礙,但自開始採用低碳菜單看到減肥效果,一直到維持體重至少需要花上1年之久,這段時間裡因為缺乏特定營養素而導致產生副作用的機率也很高吧!
  • 極端低碳菜單維持不易:碳水化合物食物包含了主食——米飯、小麥、豆子、水果、蔬菜。雖然在減肥期間能暫時不吃,但如果在往後的人生中都要戒掉這些食物的話,那麼人生也太難了吧!所以說停止執行低碳菜單後,體態便打回原形的案例不在少數。但如果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率上修至20~40%,以經驗來說,並不會如此難受,而且,這樣的飲食習慣也較容易維持一輩子。

延伸閱讀:
早餐吃雞蛋竟是大忌!專家教你吃「逆轉糖尿病菜單」

那麼,你應該很好奇碳水化合物攝取率達20%至40%的菜單稱得上低碳嗎?事實上,在低碳菜單相關論文中,並不是以攝取率10%以下的極端低碳為前提,大多數是以占總卡路里約30%的碳水化合物菜單進行研究。

較於採用極端低碳菜單初期,酮體指數相對能維持在低點,使脂肪有效燃燒且引發副作用的可能性低;和一般國人的用餐習慣相比之下,確實可減緩血糖急速升高,進而轉為燃燒脂肪,這正是低碳菜單的價值所在。

延伸閱讀:
如何準備低碳菜單?一天只吃一餐可以嗎?營養師:「這1點」才是關鍵

2種低碳飯推薦

【蔬菜飯】152大卡
將白色蔬菜切碎灑在白飯上,乍看之下跟白飯一樣而且好入口。總卡路里只有白飯的33%,碳水含量32%。

材料
白米250公克
白蘿蔔300公克
高麗菜200公克
洋蔥200公克

作法

  1. 白米洗淨備用。以此狀態放進冷藏保存,可以吃很久。
  2. 用調理棒或刀將白蘿蔔、高麗菜、洋蔥切成與米粒差不多的大小。高麗菜外層菜葉較薄,建議使用高麗菜心。
  3. 將白米、白蘿蔔、高麗菜放進電鍋,加入1.5杯的水。
  4. 蔬菜飯煮好後,放入碎洋蔥攪拌均勻後再燜10分鐘。洋蔥很容易熟,建議最後再放。
  5. 等飯冷卻後分成7等份,放入冷凍庫保存(一份150公克)。

營養(每150公克)
碳水化合物32公克
脂肪0.2公克
蛋白質3.2公克
鈉8毫克
膳食纖維1.4公克

NOTE
不能用豆類或是五穀雜糧來取代白蘿蔔或高麗菜。除了當日要吃的份量,剩餘的一定要冷凍保
存。放在飯鍋裡太久,蔬菜會變色也會影響飯的味道。

image

【蒟蒻飯】133大卡
零卡路里代表性食物——蒟蒻。不僅有飽足感又能大幅減少碳水攝取,對減重減脂是非常好的食材。彈牙口感很適合搭配有嚼勁的糯米。

材料
糯米200公克
蒟蒻板800公克(扣除填充水的重量)
醋3湯匙

作法

  1. 用調理棒或是刀將蒟蒻板切成米粒大小。
  2. 在1公升的水中加入3湯匙的醋,接著放進蒟蒻,浸置15分鐘以上。此步驟是為了去除蒟蒻的味道,如果15分鐘過後味道還在,就再重覆此步驟。
  3. 將沖乾淨的蒟蒻與洗好的糯米和二分之一杯的水拌勻,放入電鍋。蒟蒻沒什麼黏性,搭配糯米更能增添口感。
  4. 煮好冷卻後,分成6等份放入冷凍庫保存(一份150公克)。

營養(每150公克)
碳水化合物30公克
脂肪0公克
蛋白質2.5公克
鈉3m公克
膳食纖維3.2公克

NOTE
不推薦市面上販售的蒟蒻米,有些會添加許多米粉,導致碳水含量高且與蒟蒻板價格相比偏貴。

image

(本文摘自/低碳水瘦身公式:最正確又美味的120道低碳菜單,4週就能成功減重6k公克/橙實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